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缨丹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六个寡糖(Ⅰ~Ⅵ)和六个环稀醚萜葡萄糖甙(Ⅶ~Ⅻ),即水苏糖(Ⅰ),毛蕊花糖(Ⅱ),筋骨草糖(Ⅲ),毛蕊花四糖(Ⅳ),α-D-半乳糖-(1[→6-)α-D-半乳糖-(1]3→6-)D-葡萄糖(Ⅴ),α-D-半乳糖-(1[→6-)α-D-半乳糖-(1]4→6-)D-葡萄糖(Ⅵ),黄夹子苦甙(Ⅶ),8-表马钱素(Ⅷ),山栀子甙甲酯(Ⅸ),黄夹苦甙(Ⅹ),lamiridoside(Ⅺ)和京尼平甙(Ⅻ)。Ⅴ和Ⅵ是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马缨丹糖A(lantanose A)和马缨丹糖B(lantanose B),其余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产地连钱草中三萜酸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曦亮  吴云霏 《医药导报》2009,28(4):429-43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不同产地特别是湖北产地连钱草药材中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OA)和熊果酸(ursolic acid, UA)的含量,为湖北省连钱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连钱草药材提供质量标准. 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4.6 mm×20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醋酸(40:40:20),柱温:30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8个产地(11个批次)连钱草样品中OA和UA,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用峰高定量. 结果 OA和UA线性范围分别为0.04 ~0.20 mg•mL-1和0.40 ~0.75 mg•mL-1,定量精密度分别为0.80%(n=3)和0.37%(n=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0%和97.90%. 样品在10 h内稳定,重复性好. 11个批次连钱草样品中,OA的含量范围0.17~0.50 mg•g-1,UA的含量范围0.97~1.92 mg•g-1. 结论 HPLC法测定连钱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可作为连钱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湖北各产地连钱草均含有较高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缨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叶中分离到六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MS,1HNMR,13CNMR)和化学分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酮酸(oleanonic acid,Ⅰ),马缨丹甲素(lantadene A,Ⅱ),马缨丹乙素(lantadene B,Ⅲ),lantanilic acid(Ⅳ),icterogenin(Ⅴ)和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甙(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4′-O-β-D-glucopyranoside,Ⅵ)。Ⅵ是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缨丹黄酮甙(camaroside)。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福建产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去皮根部分离得到七种三萜成份。经鉴定Ti和T2分别为雷公藤内酯甲和乙;T3为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T4为3-Epikatonic acid;T5为Salaspermic acid;T6为一新的三萜酸,3,24-二氧代-木栓烷-29-羧酸;T7为南蛇藤素。T5和T6推测可能是卫矛科植物体内合成南蛇藤素的中间体。免疫学实验证明T7对由Con A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灵芝三萜成分分析灵芝三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林  吴丰  陈若芸 《药学学报》2003,38(1):50-52
目的建立灵芝子实体、孢子粉、发酵菌丝体三萜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赤芝孢子酸A(ganosporeric acid A,1),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2),灵芝酸B(ganoderic acid B,3)和灵芝酸C(ganoderic acid C,4)为对照品;色谱柱:反相C18;流动相:乙腈-水(37∶6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UV 254 nm。结果进样量在0.2~1 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2),(3)和(4)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101.2%,101.3%和101.7%。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和分离度好,适用于灵芝子实体、孢子粉、发酵菌丝体及相关制剂的三萜类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替代对照品法测定茯苓中7种三萜酸类成分含量。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Acclaim 120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以中药标准物质替代品熊果酸作为内参物,分别建立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3-O-乙酰基-16α-羟基-氢化松苓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替代对照品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结果:所建立的7种三萜酸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25批茯苓中测定结果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实现了只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茯苓中多个成分的方法,可为中药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千层塔中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韩燕艺  刘嘉森 《药学学报》1988,23(7):549-552
前曾报道自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 Thunb.(Trev)=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Trev.)]中分得具有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新生物碱——石杉碱甲、石杉碱乙、甲基石杉碱乙及已知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serratinine,lycodoline及lycoclavine。为进一步阐明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我们对其三萜成分进行了研究。从浙江安吉产的千层塔植物中分到六个石松三萜,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经下述方法推定为serratenediol-21-acetate(Ⅰ)。另五  相似文献   

8.
滇杨中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乃  徐佩娟 《药学学报》1990,25(4):307-310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又名云南白杨,为杨柳科(Salieaceae)杨属植物,该属植物约有100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北美诸洲,我国约有62种,分成5组,滇杨属青杨组(Sect.Tacamahaca Spach)。杨属系速生树种,近年因绿化和改造自然而受重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三萜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析鉴定了8个三萜。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 1),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 B 2),3-epikatonic acid (3),cangoronine (4),regelin (5),salaspermic acid (6),3-hydroxy-2-oxo-3-fridelen-20α-carboxylic acid (7)以及新化合物3β-hydroxy-D∶B-friedoolean-5∶6 epoxy-29-oic acid (8),后者命名为triptotin C。结论: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茯苓皮中的三萜酸类化合物.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茯苓皮的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茯苓皮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三萜酸,分别为茯苓酸A(Ⅰ)、茯苓酸B(Ⅱ)、茯苓酸AM(Ⅲ)、茯苓酸(Ⅳ)、dehydroeburiconic acid(Ⅴ)、dehydrotrametenonic acid(Ⅵ)、dehydrotrametenolic acid(Ⅶ)、eburicoic acid(Ⅷ)、3-O-acetyl-16α-hydroxytrametenolic acid(Ⅸ)、3-O-formyl-dehydrotrametenolic acid(X)、3-O-formyl-eburicoic acid(Ⅺ),其中化合物Ⅹ、Ⅺ为新化合物.结论 通过验证实验证明:化合物Ⅹ、Ⅺ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1.
野蔷薇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野蔷薇根系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干燥根,民间用其除风湿、活气血和治疗乳糜尿。Takahashi等从野蔷薇根中分离出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tomentic acid)。我们从野蔷薇根中分离出三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和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28-1)-β-D-  相似文献   

12.
赤芝孢子粉三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陈若芸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91,26(4):267-273
自赤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孢子粉酸性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命名为ganosporeric acid A(1),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为Ⅰ所示。同时还分到四个已知化合物:ganoderic acid B(Ⅱ),ganodefic acid C(Ⅲ),ganoderic acidE(Ⅳ),和ganodermanontriol(Ⅴ)。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赤芝孢子粉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大戟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孔令义  闵知大 《药学学报》1996,31(7):524-529
从中药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根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I),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II),β-谷甾醇(III),伞形花内酯(IV),2,2′-二甲氧基-3,3′二羟基-5,5′-氧-6,6′-联苯二甲酸酐(V),d-松脂素(VI),槲皮素(VII),3,4-二甲氧基苯甲酸(VII)和3,4-二羟基苯甲酸(IX)。其中II和V为两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V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茜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茜草根中分得十二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确定了八个已知化合物和一个新化合物(Ⅴ),Ⅴ的结构为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5.
中药八角乌的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啓寿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63,10(8):489-495
中药八角烏(Podophyllum versipelle Hance)的根和根茎中含有4.2%的醇溶性树脂.由树脂中按氧化鋁吸附柱层离法,分离出二种結晶性成分,其一經鉴定为podophyllotoxin,約占树脂的15%;另一成分含量較少,仅占树脂的0.33%,經証明与dehydropodophyllotoxin为同一物貭.此外,通过紙层离法和紙上电泳法以及紫外吸收光譜自树脂中还检識出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很可能与山奈黄碱素为同一物貭.  相似文献   

16.
藿香根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忠梅  丛浦珠 《药学学报》1991,26(12):906-910
从藿香(Agastache rugosa O.Kuntze)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Ⅰ~Ⅷ分别鉴定为山楂酸(maslinic acid,Ⅰ),齐墩果(oleanolic acid,Ⅱ),3-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 oleanolic aldehvde,Ⅲ),刺槐素(acacetin,Ⅳ),tilianin(Ⅴ).藿香甙(agastachoside,Ⅵ),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Ⅶ)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Ⅸ为一新的二萜成分,经光谱测定其结构为19(4→3)abeo-11,14-dihydroxy-12-methoxy-abieta-8。11,13,15-tetraen-7-one,命名为去氢藿香酚(dehydroagastol)。Ⅹ和Ⅺ的结构在继续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曾路  张如意  王序 《药学学报》1987,22(2):114-120
自酸枣仁(Zizyphus spinosus Hu)种子的甲醇提取部位(F3)中分离出六个化合物,三个为中性皂甙,酸枣仁皂甙B(Ⅵ),酸枣仁皂甙A(Ⅶ),皂甙Ⅺ(结构待定);一个酚性化合物,阿魏酸(Ⅷ),二个黄酮,spinosin(Ⅸ)和zivulgarin(Ⅹ),其中阿魏酸为首次从酸枣仁中得到,zivulgarin为一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巍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1):819-824
从西南獐牙菜的全植物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Ⅵ),1,3,7,8-四羟基咄酮(Ⅴ)和山楂酸(Ⅱ)。另一化合物系新的三萜酸糖酯甙,命名为獐牙菜皂甙(swericinctoside,Ⅰ),其结构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