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病理、治疗及预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明显降低,对脑卒中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进展。但对75岁以上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良好疗效的报道较少。我们就此采用纤溶酶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展快、恢复慢和高死亡率、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沉重负担。在国际心、肺及血液研究院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社区研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3%。近年来药物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措施。但是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均有严格的入选指征,尤其是溶栓治疗时间窗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大多缺血性脑卒中有夜间发病和静止性起病的特点,再加上很多患者及家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在临床上有相当比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就诊时已经丧失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溶栓治疗后的缺血/再灌注也会造成脑细胞的损伤。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细胞功能的措施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毕建忠  许顺良 《山东医药》2004,44(30):66-67
在我国,脑卒中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性使得至今尚无公认适用的治疗方法。鉴于在病理和病理生理上,脑组织损害是以脑缺血为中心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出现的损伤与修复的调控是不同的,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要根据病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辨病与辨证治疗。方法: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在临床实践中,掌握认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发展、治疗预后,及时准确加服中药治疗。结果:临床观察总结病例50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中西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研究表明,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治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近些年相关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AIS)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缸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脑卒中是导致病人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0%以上。近年来AIS已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尤其是随着溶栓治疗、卒中单元及卒中病房的提出,使AIS治疗模式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目前对AIS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快速恢复脑血流量,如溶栓、抗凝、血液稀释,减轻脑水肿、扩血管等,第二步是限制脑损伤,保存缺血而非坏死的脑组织,防止继发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于1996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发病3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文对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的临床应用及评价rtPA于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了较高的再灌注率[1,2]。同时Brott[3]等对rtPA不同剂量的安全性进行了探索,从0.35~1.08mg/kg范围内逐步增加剂量,对发病3h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注射及观察,结果认为0.9mg/kg为安…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其致残率非常高,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生物标志物可加速明确诊断,这对指导医师选择有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卒中后氨基酸代谢物及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有些氨基酸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的不同类型氨基酸代谢变化进行综述,为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从而为其诊断、治疗和预防开辟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Rho/Rho激酶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Rho/Rho激酶是具有信息传导和分子开关功能的信号多肽,多种病理因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内Rho激酶异常激活。在神经系统,异常激活的Rho/Rho激酶与血管痉挛、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阐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Rho/Rho激酶可能作用机制及Rho激酶抑制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对降低病人病死率、改善机体残疾率的临床疗效。本试验简称CAST临床试验。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治疗。对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或临床检查基本排除出血性脑卒中即可入选。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60mg或安慰剂4周。结果:自1993年11月至1997年4月全国413家医院共入选21106例病人。治疗期间阿司匹林组死亡343例,较对照组(死亡398例)下降14.0%(P=0.04)。再发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比2.1%,P=0.01)。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阿司匹林组较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别不显著(1.1%比0.9%,P>0.1)。结论:本项研究显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再发脑卒中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病人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性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文章对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后果和治疗所遵循的原则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CHADS2评分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探讨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分组,抗凝周期均大于6个月,其中40例评分〈2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组),评分≥2的患者中25例口服阿司匹林(2组)抗凝,17例口服华法林抗栓,分别随访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1组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口服华法林治疗组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例胃出血。结论根据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后,1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而2组抗凝治疗较口服华法林抗栓治疗不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微出血(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常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痴呆等患者经颅MRI检查时被检出。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MBs的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CMBs的存在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率及恶化风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CMB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进一步总结CMB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更深入地研究CMBs提供思路,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进而指导CMBs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溶栓治疗(TPA)被认为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1,2〕。然而,TPA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可能性〔3〕。临床上只有很小比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TPA〔4〕。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接受和未接受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后的生活质量。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患者8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5.
2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对2006年2月~2007年2月收治的2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法舒地尔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AMI)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1,2〕。国内有研究对法舒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分析〔3~5〕,但未见针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细胞凋亡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手段较多,但国治疗时间窗短暂,疗效往往不佳。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凋亡是缺血性卒中神经细胞损害的重要机制。因此,抗细胞调亡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杜福文 《内科》2010,5(1):58-60
目前,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它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英文里,拉撒路药物(Lazarus Drug)用于形容让人从不可治疗的疾病中好起来的药物。而拉撒路现象.是指被认为不可能好转的病人痊愈了.基本上就等于奇迹。如果拉撒路现象出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身上.那肯定会让整个医学界兴奋不已.在一个小型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用动脉溶栓治疗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发生奇迹般的好转,曾有人誉之为拉撒路现象.因为治疗方法确实使人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