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IgG4相关唾液腺炎(IgG4-related sialadenitis,IgG4-RS)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IgG4-RS主要累及下颌下腺和腮腺,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唾液腺或(和)泪腺的弥漫性无痛性肿大,持续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听力下降或听力障碍、鼻窦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近一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唾液腺分泌障碍。大多数患者血清IgG4浓度升高,但不能将其做为诊断的唯一标记物。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多采用下颌下腺活检来诊断。组织病理学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闭塞性静脉炎,席纹状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IgG4^+/IgG^+浆细胞>40%,且IgG4^+浆细胞/高倍镜视野>10。糖皮质激素被视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临床上常与环磷酰胺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但尚没有形成标准规范的用药方案。大部分患者短期治疗效果显著,长期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对有复发倾向的患者要及时调整激素剂量。未来仍需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临床检查、血清学、病理学和B超检查资料,并观察随访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结果:10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均表现为双侧唾液腺持续、对称、无痛性肿大,血清IgG4浓度异常升高,可伴有腺体IgG4+浆细胞浸润合并组织纤维化或硬化;自身抗体均为阴性;B超表现腺体常呈蜂窝状弥漫性病变;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短期疗效明显。结论:IgG4相关唾液腺炎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应注意与舍格伦综合征(简称SS)和唾液腺肿瘤相鉴别,短期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是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倾向于传统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用药,现阶段可尝试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IgG4-R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5例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3.4岁,男女比为4:1.发病部位分别为颌下腺(12例)、腮腺(2例)、颌下区淋巴结(1例),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呈无痛渐进性肿大.涎腺病理改变为腺泡萎缩,间质硬化伴较多IgC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淋巴结病理改变为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滤泡间区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结论 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是少见的疾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IgG4相关唾液腺炎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病理学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1)病例报告:3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颌下腺肿大,其中双侧颌下腺2例、单侧颌下腺1例。血清学检测显示IgG4、IgG、κ链、λ链、SAA、补体C3、C4等不同程度升高;超声显示腺体弥漫性肿大;病理学检测显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IgG4(+)浆细胞≥30个/HPF,IgG4/IgG≥40%;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未复发。(2)文献复习:国内有关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报道80例,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唾液腺无痛性肿胀或肿块,部分患者血清IgG4表达升高,病理学表现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IgG4(+)细胞≥50个/HPF,IgG4/IgG≥40%。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预后良好。 结论IgG4相关唾液腺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唾液腺无痛性肿大、血清IgG4异常升高,病理特征为组织内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临床上怀疑此病时应尽早行活检或血清学检查,确诊后首选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放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IgG4相关疾病在头颈部的临床表现,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对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的患者2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确诊患者唾液腺体均可触及肿大质硬包块,CT显示肿大腺体内不规则高密度影像、均匀强化,部分患者伴有口腔、鼻腔、鼻窦、咽喉部等黏膜增厚、肿块样变,多数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 g/L)。所有患者头颈部受累唾液腺、泪腺腺体、受累黏膜、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21例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所受累腺体内及黏膜处肿块(包括头颈部及其他组织)均消失,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随着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后会再次复发、甚至出现加重。结论对于单个颌下腺、腮腺内肿物和伴有其他唾液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首选CT鉴别腺体内肿物性质,并结合血液检查、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上明确诊断为IgG4相关疾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获得良好预后,并需要长期随访,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化性涎腺炎(CSS)是一种常累及单侧或双侧下颌下腺,表现为坚韧的痛或无痛性肿块的慢性涎腺炎症,多发于成年男性。其病机可能与基因易患性和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实验室检查示IgG4升高。CSS特异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富含细胞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具有明显不规则形状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其中以IgG4阳性的浆细胞大量浸润为主要诊断依据。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针对IgG4相关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但其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该病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其病机、诊断标准和有效地治疗等仍无定论,相信随着该病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上述问题会逐渐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IgG4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病例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51 ~77岁,中位年龄66岁.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总结分析.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颌下腺小叶结构保存,致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大量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腺泡不同程度萎缩,小叶间隔明显纤维化,静脉炎及闭塞性静脉炎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病变组织中IgG4及IgG阳性的浆细胞均明显增加,每一高倍视野内分别平均为186个和261个,IgG4/IgG为0.71.其中3例患有系统性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结论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是一种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确诊后应排除是否存在涎腺外的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并密切随访,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gG4相关下颌下腺炎伴局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深入探讨其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7-09—2015-08期间,诊断为IgG4相关下颌下腺炎性病变患者1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16~75岁,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IgG4相关下颌下腺炎可发生于多个年龄段,下颌下腺肿大可伴口干、眼干及泪腺肿大症状,血清IgG4分类水平3 380~21 600mg/L。增强CT表现为弥漫性肿大,均匀强化,边界清晰。病理显示小叶结构破坏,大量IgG4阳性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有淋巴滤泡形成,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淋巴结病变表现为大量的淋巴滤泡伴增生活跃的生发中心。结论:IgG4相关疾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纤维化炎症性疾病,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表现。活检确诊IgG4相关下颌下腺炎的患者,建议进行全身系统性评估,发现其他器官累及可能,以利整体治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HIV阳性患者伴牙周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研究发现HIV伴慢性边缘性牙周炎(CMP)患者口腔牙龈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浆细胞显著增多,但抗牙周致病菌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减少。朗格罕细胞(LC)和角朊细胞(KC)是抗原呈递细胞,在促进免疫  相似文献   

11.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一直是修复中较难解决的课题,普通的修复方法无法改善患者的松动度,甚至会加剧患牙牙周疾病。本研究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定期随访并进行牙周组织的维护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 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An osteosynthesis of the mandible should be called stable when this type of treatment does not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without disturbing the healing process. In that intention, many techniques of osteosynthesis based on different concepts were proposed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was formulated. The adaptive osteosynthesis which is pragmatically i.e. empirical, wherein the goal is immobilizing the fracture by bringing the fragments together and fixing them with rigid screwed plates. The rigid compressive osteosynthesis which is an extrapolation of the ideas of Lane proposed in 1912. The stable dynamic elastic osteosynthesis whose principles, equipment and technique as their applications were developed exclusively through biomeehanical studies. The basic principle was the recovery of mobility by neutralization of detrimental distraction stresses, and reestablishment of favorable compressive stresses providing 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ations.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es and the screws made possible the use of the fixation of all types of fractures or orthognathic procedures in mandibular surger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ini or microplates in other facial bones and the skull, the art of fracture treatment and of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the craniomaxillofacial skeleton, including orthognath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bone grafting, has profoundly changed. At the present time, metal plates are sometimes superseded by resorbable plates and screws. Nevertheless, the fundamental biomechanical principles of osteosynthesis and bone healing remain unchang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清胃散联合替硝唑治疗成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来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上采用替硝唑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味清胃散治疗,疗程21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茵斑指数(PLI),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GI、PLI、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结论口服加味清胃散联合替硝唑能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炎症,改善慢性牙周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常见,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有些畸形中央尖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甚至形成皮瘘,影响牙根正常发育。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发现左下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影响牙根发育,引起牙根替代性吸收及牙折和皮瘘l例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磨牙纵裂是临床常见病,通常是由于死髓牙脆性增加,咀嚼压力过大,牙面有高陡牙尖等原因造成。以往磨牙纵裂被认为是拔牙的适应证,随着牙齿治疗手段的提高,对纵裂磨牙的保存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探讨磨牙纵裂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笔者对126颗纵裂磨牙采用外结扎以及双鸠尾内固定,并作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治疗。经6个月至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牙牙冠延长术后采用氧化锆全瓷和金属烤瓷(porcelainfusedtometal,PFM)冠修复对牙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1年惠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拟行牙冠延长术+冠修复患者18例(共108颗上颌前牙),分成两组(全瓷组和PFM组),每组54颗,均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个月,全瓷组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PFM组行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随访8~32个月,评价两组冠修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PFM组有34颗(62.96%)修复后出现牙周病损,其中轻度病损25颗,中度病损5颗,重度病损4颗;而全瓷组仅2颗(3.70%)发生轻度牙周病损。经Ridit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牙冠延长术后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牙周状况明显优于PFM冠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新疆喀什兵团农三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裂患儿127例以改良Millard法进行修复,省略患侧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在患侧唇红部设计小三角瓣向健侧唇红嵌插。结果 127患儿术后人中嵴明显,鼻小柱形态好,红唇外形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定点明确,操作方便,避免了患侧鼻翼下方横切口,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瘢痕组织少,鼻唇畸形同期整复,可使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达到满意效果,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itapex糊剂用于深龋露髓年轻恒磨牙部分活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病科就诊的年轻恒磨牙深龋露髓患儿58例(61颗患牙),行部分活髓切断术,牙髓断面分别覆盖Vitapex(试验组)或氢氧化钙(对照组)糊剂,定期复查并比较疗效。结果试验组成功率为96.9%,对照组成功率为89.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活髓切断术是治疗深龋露髓年轻恒磨牙的有效方法,Vitapex是可供选用的较为理想的活髓保存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6—2009年中共辽宁省委机关门诊部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24例,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24例、咀嚼有力24例、感觉舒适22例。修复后基牙均无根尖病变、叩痛及松动等现象。1例患者出现义齿塑料部分损坏,其余均未见异常。修复前牙周膜增宽的基牙,修复后牙周膜宽度基本恢复正常,牙槽嵴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应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方法可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