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血宁汤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偏头痛是一种以成年女性为多发的阵发性偏侧头痛,中医称之为头风病.用以川芎为主的风血宁汤随症加减治疗取得理想疗效.认为风邪阻滞气血升清是病机之要,故治宜祛风活血.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患者因疫毒湿热侵袭、正气不足、气机郁滞、瘀血内停等导致肝络失养,形成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肝属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具有风之轻扬、升散,木之升发、条达之性。风药,味之薄者,质轻如风,轻扬升散,阴中之阳也。故以风药治肝病,取其同气相求,可助肝木升发条达。风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行气燥湿、升散郁热、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临床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10-1013
风药可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疾病中。风药质轻,味辛性温,具芳香之气,有"升、散、行、透、窜、动"的特质。常用风药有葛根、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独活、蝉衣、荆芥、白芷、苏叶等。风药可疏风祛邪、通络熄风,可助肝疏泄、助脾运化、助胃摄纳,可升阳举陷,可宣发郁热,可化瘀行水。兹举5则验案,分析佐证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表现为牙痛、头痛、腹痛等,疼痛时发时止,病位不固定,与风邪"善行"特点相符;VSA发病急骤,轻重不一,变化无常,与风邪"数变"特点相符。善行数变是风邪致病的特点,风邪外侵是VSA重要的病因。风邪包括外风、内风,VSA的发病病机为正虚邪中,由脏腑虚弱,风邪内侵而致,常因感受风寒邪气或在季节更替时诱发或加重,可见,外风是VSA的重要致病因素。内风与VSA也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之脏,肝病则风从内生,肝风内动,风邪乘于心,心脉痉挛,卒发VSA。基于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疗本病应重视运用风药,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解痉功能的一类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祛风药均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末梢循环、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治疗VSA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5.
运动神经元病的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本,常以风动为标。风邪在痿证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性主动、易袭阳位的致病特点与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征具有一致性。基于风邪致痿理论,运动神经元病治疗中配伍风药可选用黄芪、肉桂、巴戟天助源温息肝风,柴胡、升麻、荷叶升发清阳举陷,牛膝、秦艽、桑寄生活血养血舒筋,钩藤、天麻疏肝解郁散火,桂枝、姜黄、全蝎、地龙、穿山甲辛散搜风通络,蝉蜕、桔梗、威灵仙上行利窍启闭,同时可达到助补不致滋腻、双向通调肠腑之功。不同风药均有其个性专长,善用之可获奇效。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研究角度 ,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 :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 ;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 ;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 ;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 ;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 ,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7.
风药是治疗血证新的切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研究角度,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8.
风药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彬  刘怀栋 《河北中医》1997,19(5):15-16
风药在眼科的应用张彬刘怀栋(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中医眼科在临床上有着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吾师庞赞襄教授在应用风药治疗眼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现介绍如下。1风邪特点和一些常用的风药风邪为六淫之首,风为阳邪,其性升发。《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相似文献   

9.
马东 《世界中医药》2010,5(1):49-49
偏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作止无常,或左或右,遇风易触发或加重,经久不愈,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征,故属于中医“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居高巅之位,惟风邪可到,审证求因,可知偏头痛多由风邪所致,这也正是古今医家习用风药治疗头痛的依据之所在。正如《医宗必读·头痛》所云: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运用风药疏肝已成为临床治疗特色之一。认为风药味薄气轻,辛散而升发,灵动而善行,具有行气、活血、升阳、助补、解郁、制亢等功能,顺应肝之生理,制约肝之病理,能对肝脏发挥调理之用,不仅包括疏肝,还包括柔肝、养肝、平肝、散肝、泻肝、补肝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病机复杂,但总的来说其发病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等灵动风性,根据荨麻疹发病机制不同,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有所差异,如邪犯肺卫,风药可宣之发之;湿热困脾,风药可散之利之;风生于肝,风药可疏之潜之;肾风留玄,风药可通之行之;风因心生,风药可止之熄之。文章试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结合荨麻疹发病机制,论述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风药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风药是指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麻黄、桂枝、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僵蚕、蝉蜕等。金元时期李东垣明确提出"风药"之名称,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的治疗。风药大多味薄气厚,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笔者治疗内科杂病时常酌加风药,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14.
风药用于尿血的治疗,主要原因为:(1)风邪是尿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血尿只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单纯予以止血,虽然也可奏一时之效,然病因未除,疾病必然进一步发展。对于风邪所致尿血者,风邪为其主要矛盾,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当以风药疏风、熄风为要;(2)由于风药具有升、散、宣、通的作用,经配伍后可引药入经,可透邪外达,予邪气以出路,邪去正安,血尿自止。风药虽经加减可用于治疗多种证型的尿血,然而用药当取其轻清灵动之气,应单味、少量"少佑之",切不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因此,运用风药治疗尿血,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中病即止,同时当辅以止血之品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5.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16.
正决明子又叫草决明,是一种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中药,一般多煎服,可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大便干燥、高血压病和肥胖等病症。决明子可做枕头,在《大明本草》中有记载:"作枕,治头风明目,胜于黑豆",这是说决明子有治"头风"和明目的效果。头风多是肝阳过盛引起,颈椎病(属中医痹证)主要是肝肾阴虚或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这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善用升散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他精研古典医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比较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脾胃学说的集大成者。在其用药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的特色就是很多方剂中都配以具有升散特性的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我们熟悉的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清胃散、普济消毒饮等方剂中都配以具有升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川芎、独活等。东垣称这些药物为风药,配伍在诸方剂中以助生长、升发之用。笔者仔细研读了东垣的主要著作并对东垣善用风药作了如下探讨。风药的概念我们这里所…  相似文献   

18.
覃接龙 《国医论坛》2022,37(3):65-66
李东垣运用风药配伍益气药升清降浊、升发脾阳、发越阴火,使清气得升,浊阴自降;重用风药升散祛风、通利关节,使邪从汗解;或少量祛风药升发肝气,使木郁得舒;或伍以益阴养血,或佐以苦寒泻火之品等,组方谨慎,标本兼治,配伍全面。  相似文献   

19.
风药是指具有升散、宣通作用且质轻、味辛的一类中药。基于中医整体观和恒动观,结合风药特点,阐述风药在血瘀证中的应用。外感六淫致瘀者,风药助其散邪化瘀;肝脾致瘀者,风药调和肝脾散瘀;瘀血发于上部及肌表者,风药载药上行祛瘀。风药既可直接活血亦可辅佐活血,对于血瘀日久入络者,风药可通络祛瘀。  相似文献   

20.
<正>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1],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风"、"厥阴痛"范畴,从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中发现,头痛主责于肝,病机多为肝火上炎夹瘀。举隅头痛医案二则,验证清肝化瘀方防治偏头痛疗效。吾师李文涛是上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帕金森病、中风、运动神经元病、眩晕、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