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瑞霞 《临床医学》1999,19(11):36-37
眩晕证,源出《内经》,历代医藉论述颇多,其病因病机,多以痰虚为。近年来,痰瘀同治研究亦多有报道。笔者在眩晕病的治疗中,采用痰瘀同治,每获满意疗效。现略述如下: 1 痰瘀同为眩晕的病因 痰与瘀是津和血运行失常停滞的病理产物,是第二致病因素。痰和瘀皆可致眩。古人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痰(饮)乃因脾肺胃三脏气化功能障碍,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影响正常敷布与排泄,以  相似文献   

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1],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上盛下虚,虚多实少,虚实错杂,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风、火、痰、瘀为患,缓解期以肝肾气血亏虚为主,虚证表现居多[2],实证多由风、寒、痰、湿、瘀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形  相似文献   

3.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病程日久,病情复杂,病证兼夹,辨治难愈。何镔主任医师在多年临证中辨治精确,用药精良,辨证施治,独辟溪径,屡获良效。何师认为"治病必求其本",痰瘀互结为久病病机,治当痰瘀同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虚实兼治,才可达到治疗目的。选取临床验案4则,从脾虚痰湿,脾肾阳虚,肝肾不足,痰瘀互结论治,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现代医学中其发病机制复杂,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常常与高血压、低血压、梅尼埃病、颈椎病、神经衰弱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中医学中早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则不作眩"的病机观点,为后世从"风痰"论治眩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风痰"致病因素,分析眩晕相关经络的相互关系、探讨针刺治疗眩晕的选穴规律,以明确眩晕从风痰论治的机制,进一步为临床针刺治疗眩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眩晕的性质以真性眩晕为主;眩晕以发作性或发作性与持续性重叠为主;眩晕的发作或加重绝大部分与颈部活动有关;多伴有自主神经的症状;脑血流图或TCD检查多有椎基动脉缺血性改变。颈性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前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理论,也说明了眩晕的病机。法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活血通络;治疗当补肾生髓,化痰逐瘀并进。中医药治疗颈源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理论在眩晕痰瘀互结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眩晕痰瘀互结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 循环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后3周,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评分。结果3周后两组患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症状较入院时相比均有所改善,证候积分与干预前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观察组尤为明显(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率为97.3%,对照组满意率为91.9%(P<0.05)。结论 PDCA 循环理论在眩晕痰瘀互结型护理中效果显著且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山通络饮对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之头风病、眩晕病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门诊随机抽样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以头痛、眩晕为主要体征的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服用天山通络饮)80例和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40例,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血脂水平有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结论:天山通络饮,对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之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对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源性眩晕的性质以真性眩晕为主;眩晕以发作性或发作性与持续性重叠为主;眩晕的发作或加重绝大部分与颈部活动有关;多伴有自主神经的症状;脑血流图或TCD检查多有椎基动脉缺血性改变。颈性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前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理论,也说明了眩晕的病机。法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活血通络;治疗当补肾生髓,化痰逐瘀并进。中医药治疗颈源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审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们在临床诊治时发现,非胰岛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形体肥胖的中老年患者,多由痰瘀互结而致,痰是导致该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我们将此类病人分为痰浊中阻、痰热内扰、气虚痰阻3型分别将用燥湿祛痰、清热化痰、益气化痰3法治疗,治从痰论,痰瘀并沾,化痰降浊,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住院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患者的诊断能力及预后判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400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58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242例为血压正常组.将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眩晕类型、头颅磁共振(MRI)阳...  相似文献   

11.
大多医家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血瘀""痰浊"贯穿于本病的整个过程,致脉络瘀阻.赵凯认为本病因虚致邪,因瘀致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化瘀为后"理论为指导,再结合藤药药性及其特征,运用清通及化瘀法,自拟方剂七藤脉宁方,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赵瑞成教授运用钩芍通络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高血压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其本质是高血压引发的头晕,西医学多以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而缓解眩晕.赵教授认为,在中医上高血压性眩晕以脉络瘀阻、阴虚阳亢、肝肾不足为基本病机,以肝为主要病位.强调敛阴、通络、补肾同时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钩芍通络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温通刮痧疗法对痰瘀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痰瘀内阻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通刮痧辅助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疗效等。结果 干预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差值对照组为(15.38±11.90)mmHg、观察组为(28.00±6.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舒张压差值对照组为(6.85±6.94)mmHg、观察组为(14.32±5.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温通刮痧疗法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降低痰瘀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常见,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临床常见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之病因、病机以肝之阴阳失调为多见,治疗上当以平肝潜阳为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切断因实致虚、因虚致实的病理环节,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产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方能体现出中医学的特长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急诊眩晕症3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浅释与探讨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眩晕及同一方法治疗有效的共同机理及环节,加深对急诊眩晕症的了解。方法:随机选择我院1997年10月~2001年5月间319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及其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TCD结果显示颅内血管血流速度异常率达87.5%,并以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异常多见(占74.6%);予经非那根、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一次性有效率94.4%。结论:颅内血管痉挛是眩晕发生的主要相关原因,前庭及内耳微循环障碍是眩晕症的发生机理;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内耳微循环是治疗眩晕有效急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眩晕辨因证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指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症状,有经常性和发作性的不同,病位主要在脑髓官窍,多因气血营精不能上荣于头,或风阳、火热上扰,痰瘀阻滞,清阳被遏所致.风眩、脑络痹、虚眩、耳眩晕、子眩、子痫、产后血晕、晕动病、脑萎缩、神劳等疾病,头部外伤、项痹、某些药物中毒、脑瘤及眼耳鼻等五官疾病,皆可出现眩晕的症状.笔者依据<中医内科学>[1]中眩晕病加以辨证分析,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7.
治痰症二则     
“怪病多痰。”“怪病多从痰着手。”笔者近年来涉足中医痰病学,颇受这些观点启迪,并借鉴这些经验治疗一些痰症,取得一定疗效,兹举病例二则如下: 例1,骆××,男,55岁,住院号862024,干部。患者肥胖,嗜食厚味,罹高血压10多年,常伴间歇牲眩晕或头痛。2年来,于左胸部乳头旁开至  相似文献   

18.
足跟疼痛是骨伤科常见的一种病证,好发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见.足跟疼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因肝肾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寒痰凝滞血脉,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由于此症与肝肾有关,所以有些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脉沉无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各证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观察,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的物质基础。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132名EH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及48名正常人血浆ET水平。结果:血浆ET水平按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明虚型、阴阳两虚型依次递增;在兼证中以挟风、挟痰瘀时ET升高最明显。结论:ET可能是形成正虚(肝肾阴阳不足)邪实(风痰瘀)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内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其中之一,西医常用尼莫地平和/或西比灵等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常令临床医师困扰。中医药治疗眩晕具有一定的优势,《景岳全书.眩晕》篇中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指出"无虚不作眩"。虚以"气血不足,肾精不足,肝肾阴虚"为主,其中气血不足最为多见。笔者自2006年1月—2011年12月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