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崇利 《山东医药》2007,47(34):33-33
2005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GELID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17-71岁、平均56岁。均经胃镜检查证实有1-3级反流性食管炎。24h食管pH监测示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均〉4%,排除心脏病、溃疡病及肝胆胰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在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并经胃镜检查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9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雷贝拉唑148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142例(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烧心,反流等改善程度,复查胃镜观察糜烂的食管黏膜修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烧心,反流等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方法治疗GERD均有明显疗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雷贝拉唑治疗GERD疗效肯定,与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效果相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GERD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黛立新联合兰索拉唑、伊托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45例,B(对照)组44例。分别采用黛立新+兰索拉唑+伊托必利、兰索拉唑+伊托必利+铝碳酸镁治疗。2、4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A、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6%和72.7%,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A、B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5%和79.5%,P0.05,差异显著。结论黛立新联合兰索拉唑、伊托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4周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康复新及奥美拉唑联合运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GERD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于清晨空腹及晚上睡前服用奥美拉唑20mg,康复新10ml,3次/d;B组用奥美拉唑,用法同A组,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比较食管炎及反流等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A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4.0%,B组为56.0%(P<0.05);胃镜检查评价,A组总有效率为96.0%,B组为72.0%(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奥美拉唑治疗GERD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伊托必利联合维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内镜、24h食管pH测定或PPI试验确诊的GERD患者140例,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58例、糜烂性食管炎(EE)64例、Barrett食管(BE)18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随访研究,分别按维持治疗方案分为3个亚组,于治疗前、初始治疗结束时(8周)、治疗12个月、治疗18个月后进行GerdQ评分及内镜检查。结果经8周初始治疗,NERD、EE及BE患者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0);治疗12个月后,NERD、EE及BE患者平均GerdQ评分均较8周时下降(P=0.000);治疗18个月后,三组的GerdQ评分进一步下降,其中EE及BE患者的GerdQ评分与1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39及P=0.032)。治疗12个月后,EE患者中减量维持亚组的GerdQ评分低于按需治疗组(P=0.008);治疗18个月后,NERD组及EE组中减量维持亚组的GerdQ评分均低于按需治疗组(P=0.042及P=0.037)。维持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EE患者食管黏膜内镜下5种表现的构成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 GERD的症状改善及黏膜愈合程度随维持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趋于明显并持续;就疗效而言,减量维持治疗优于按需治疗方案;18个月随访,PPI及ITO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指针疗法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并确诊为GERD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采用指针疗法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B组7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食管黏膜的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6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00%;B组有效5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43%。A组的有效率和食管黏膜恢复程度均高于B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A组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中以气郁痰阻证及肝胃郁热证最为多见,且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针疗法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GERD食管外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菊花 《山东医药》2005,45(28):66-67
近年来,我们采用红霉素治疗胃食管反流(GER)相关性哮喘患儿2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8岁。主诉:反酸烧心5年余。 1.病例特点介绍患者诉近5年来间断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近期症状加重.故就诊,  相似文献   

10.
雷贝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经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4周无效的GERD,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口服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加西沙比利10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治疗4周及8周后复查内镜,并评价临床症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内镜下分级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两组在症状评分和内镜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雷贝拉唑+西沙比利组4周后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单用雷贝拉唑组58.3%(P<0.05);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倍剂量的雷贝拉唑治疗难治性GERD快速、有效,且其长期疗效不依赖西沙比利,联合西沙比利有利于提高雷贝拉唑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u XR  Li ZS  Xu GM  Zou DW  Yin N  Ye P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69-271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DGER)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95例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和NERD组 ,对其均进行 2 4h食管 pH和胆汁联合监测。 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DGER的各项指标 :吸光度值 >0 14时间百分比 (% )、总反流次数和反流 >5min的次数分别为 19 0 5± 2 3 4 4、30 5 6±34 0 4和 5 90± 6 37,均显著高于NERD组相应的 7 2 6± 11 0 8、15 6 8± 2 0 92和 2 5 9± 3 5 7(P <0 0 5 ) ,而酸反流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加重DGER发生率增高 ;18 2 %的NERD患者存在单纯DGER ,联合胆汁监测可使NERD诊断阳性率由 6 5 9%升高到 84 1%。结论 DGER可以单独发生 ,在引起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或症状方面都有作用 ,2 4h食管 pH和胆汁联合监测有助于NER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因其有较高的人群相关症状发生率(西方国家约7%~15%[1],我国约为768%[2])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GERD是以胃食管动力障碍为主要病理机制的疾病,但由于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2例老年难治性GERD患者分为雷贝拉唑组+莫沙必利(LM)组和莫沙必利组(M)组。LM给予雷贝拉唑(波利特,卫材)10mg口服,2次,d和莫沙必利(新络纳片,康宏)5mg口服,3次,d;M组给予莫沙必利(新络纳片,康宏)5mg,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实验前后均行阻抗一pH监测了解反流物性质和反流次数。结果经治疗后,LM组总有效率高于M组(62.5%vs25.O%,P=O.033),2组患者总反流次数均减少(P〈O.001)。LM组弱酸反流与治疗前比较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非酸反流的次数减少(P=0.002);M组患者的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次数经治疗后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酸反流的次数却增多,差异同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LM组和M组患者的液体反流、液气混合反流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P=0.016,P=0.002;P=0.045,P=0.001),气体反流减少(P〈0.001)。结论联合应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能改善难治性GERD患者的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莫沙必利。反流总次数和气体反流次数的减少可能在难治性GERD患者的症状改善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余贤恩Subjectheadingsgastroesophagealregurgitation;reviewliterature主题词胃食管反流;综述文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391抗胃食管反流及抗损伤作用1.1抗反流机制正常的胃...  相似文献   

16.
安自民 《山东医药》2011,51(12):39-39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首选药物。我们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诊断为GERD的患者应用PPI联合促动力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具有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和反流典型症状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39±14.2)岁,均符合蒙特利尔共识的GERD标准,4周内未用过PPI和促动力药,并排除能引起反流症状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钟捷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25-426
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率的增加,GERD相关并发症亦有所增加,包括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过去1年提出的有关GERD病理生理学的新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流性疾病发病和黏膜损伤症状之间的关系,并提供针对病人个体化病理生理缺陷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比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A(n=72)、B(n=68)和C组(n=62),分别采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莫沙比利、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及铝碳酸镁+莫沙比利治疗.4及8周后评价临床症状,8周后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治疗4周后,A、B和C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为88.9%、79.4%和61.3%,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显著(X2=7.3531,P<0.05).治疗8周后,A、B和C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为97.2%、88.2%和71.0%,内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4.4%、85.3%和67.7%,A组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和内镜下有效率与B、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X2=9.6079,P<0.01;X2=8.6496,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和莫沙比利治疗rGER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雷贝拉唑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反流症状、食管 2 4h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结果 ,将 93例有反流症状的病人 (78例GERD病人和 1 5例非GERD病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 (雷贝拉唑组 ,45例 )和对照组(安慰剂组 ,48例 )。试验组用雷贝拉唑 2 0mg/d ;对照组用维生素B1 口服 ,2 0mg/d。两组均用药 2周 ,记录服药前后病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症状积分的改变 ,按症状积分下降值判定诊断 ,与食管 2 4h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GERD病人服药后 5d、7d、2周症状积分下降值分别为 5 .4± 3 .7、7.1± 5 .3、9.8± 6.4,下降率分别为 34.7%、46 .3%、62 .6 %。以症状下降 3分为标准 ,雷贝拉唑试验诊断GERD的价值最佳 ,对服药时间分析 ,则以服雷贝拉唑 5d为佳。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试验是GERD临床诊断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4例GERD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给予埃索美拉唑注射液(耐信)4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应用14d后改为口服,40mg,每日2次,继续应用至28d;对照组57例,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洛赛克)4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应用14d后改为口服,40mg,每日2次,继续应用至28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改变,28d时行电子胃镜检查,按症状积分下降值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比较其症状控制及治疗有效率的区别。结果治疗组的GERD患者服药后1d、5d、7d、14d、28d症状积分分别为9.5±3.4、7.7±2.4、7.5±2.3、5.3±2.3、3.8±1.5;而对照组分别为11.5±3.6、8.8±2.3、8.6±2.0、6.1±2.2、4.9±1.6;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内镜显效率分别为73.68%和50.88%,总有效率为87.71%和70.18%,差异显著(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针剂可更迅速地减轻GERD患者的典型症状,提高内镜显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