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已觉秋窗愁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这是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诗句。的确,秋风、秋雨常令人顿生秋愁,有趣的是,这个“愁”字竟是由“秋”和“心”相叠而成。那么,秋风秋雨为何愁煞人呢?  相似文献   

2.
莫言秋兴悲     
《家庭医学》2011,(11):1-1
秋天是收获季节,但中国人却往往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鉴湖女侠秋瑾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就是因凄凄秋雨联想到老大帝国的积弱、振兴中华之艰难,触境生情而发。  相似文献   

3.
秋韵     
“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确,秋风、秋雨常令人顿生秋愁。有趣的是,这个“愁”字竟是由“秋”和“心”相叠而成。那么,秋风秋雨为何愁煞人呢?在人的大脑底部,由松果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宋代养生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如果家里有老年人,秋雨季节要多陪他们谈谈心,让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找到宣泄口;老年人自己要善于找“乐”,走出“秋愁”的误区。怎样防止秋愁呢?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即使天气不好,也不要总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应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还可多和朋友聊天,这样会使人忘掉忧愁,变得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  相似文献   

4.
颐养文萃     
刘继尧 《长寿》2013,(9):54-57
从容应对秋雨凄凉《红楼梦》第45回写到林黛玉面对肃杀秋风,雨滴竹梢,想想自己寄人篱下的境遇,更增添了伤感,乃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出了一首动人肺腑的诗《秋窗风雨夕》。这首诗紧紧围绕一个"秋"字,通过秋花、秋灯、秋夜、秋窗、秋梦、秋风、秋雨等一  相似文献   

5.
秋三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刘禹锡曾赋诗:“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真个“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是,人在秋季如保养得当,对健康会有很大的益处。 美国一位医学家在与朋友谈话时开玩笑说:“治疗神经衰弱的积极办法,是让他多喝  相似文献   

6.
董湘辉 《健康世界》2004,(10):82-83
有报道说,秋愁的产生主要是因秋季“褪黑激素”分泌增多。专家认为,实际上,“褪黑激素”只是一个生理睡眠的调节剂而已,不会使人意志消沉。秋愁关键是来自于你看待事物的态度。如果你总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看问题,秋愁就不会找上你!  相似文献   

7.
秋三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人们把秋天描绘得这样凄凉。刘禹锡曾赋诗“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闻”。真个“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是,从健康的角度看,秋季是一个转变的季节,如果处理、保养得好,对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尤其是清洁人们身心,更有明显的作用。美国一位医学家在与朋友谈话时,  相似文献   

8.
秋季,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所以自古文人墨客常悲秋感怀。《红楼梦》中林妹妹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种悲秋的情怀是文人骚客故弄文笔、无病呻吟吗?不全是。科学证实,自古悲秋确有因!悲秋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在人的大脑深处,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  相似文献   

9.
《自我保健》2012,(10):16-17
虽然冷空气还未正式“驾临”,但是在缠缠绵绵的风雨里,不少人已经开始忧愁度日。紧蹙的眉头、烦躁的心情,“秋风秋雨愁煞人”果真一点不假。研究发现,一些人容易发怒、忧郁、注意力不集中,都和气候变化、日照减少有一定关系。专家提醒,除了要注意身体御寒,还要学会“心理御寒”。  相似文献   

10.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田野,红黄绿相间的果园,漫山的红叶,碧绿的河水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但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主气”,所以,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讲,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预防“燥邪”对人体的侵害。秋季的精神养生方法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自然界的景象容易使人产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回忆起自己的坎坷人生,往往触景…  相似文献   

11.
正常言有"秋风秋雨愁煞人""悲秋"之说。抑郁症每年症状最多发的时候就是在秋季。每当看到青青的树叶在慢慢凋零,绵绵的秋雨洒落在脸上,心中便充满着惆怅。统计表明,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5%,其中15%的患者在秋冬季节初次发病。秋季万物肃杀,景象悲壮,很容易使人触景生情。抑郁情绪累积到  相似文献   

12.
感激生活     
我曾不懂得感激生活,我曾感到春眠不觉晓的困惫,曾感到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烦躁,曾感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萧瑟,曾感到瑞雪飘飘又一年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用“多事之秋”这句成语来提示秋季保健,再恰当不过了。秋乏、秋燥、秋膘、秋愁是令人讨厌的秋季健康“偷袭者”。故中医提醒:  相似文献   

14.
常虹 《药物与人》2009,(10):56-57
入秋季后,不少人会出现低沉、消极等抑郁情绪。细看“愁”字,乃是“心”上一“秋”,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仔细观察之后的有意造字还是意外巧合?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容易患各种"秋季病",若要健康度秋,要注意闯"三关"。一闯秋愁关。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随着气温降低,日照减少,秋雨绵绵,花木凋谢,给人一种凄凉、垂暮的感觉,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对付秋愁,专家建议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加强日照和光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笑和长寿有关:“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古人的养生长寿功法:“意念青春(不服老),面含微笑.怡然自得”;至今流传的《十叟长寿歌》最后一句”十叟轩双眉,坦坦无忧愁”:都说明笑能产生愉快的情绪,是长寿的妙诀。我国唐代医学家甄权、孙思邈、王冰等人,均寿逾百岁.和他们心思平和、助人为乐有关。红楼梦中的贾母:“热闹,更喜谑笑科  相似文献   

17.
秋季是一个特殊的季节,说其特殊,“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性气候便是一例。以“秋雨”为始,既有炎夏余威,秋阳似火,又有凉风送爽,秋雨淅沥;“深秋”为终,西风萧杀,枯叶飘零,一派凄凉气氛。虽然秋天是秋  相似文献   

18.
卫怡然 《健康》2013,(9):20-21
细看"愁"字,乃是"心"上一"秋"。进入秋季后,不少人会出现低沉、消极等抑郁情绪。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平。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消极怠工",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产生"秋愁"。怎样才能防止秋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另外,通过调整饮食能使人的大脑  相似文献   

19.
产生秋愁的关键是来自于你看待事物的消沉态度。如果你总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看问题,秋愁就不会找上你!  相似文献   

20.
正入秋季后,不少人会出现低沉、消极等抑郁情绪。细看"愁"字,乃是"心"上一"秋",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仔细观察之后有意造字,还是意外巧合?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产生"秋愁"。怎样才能防止秋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适当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