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3—12诊治的42例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VP组(21例)和PKP组(2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的楔形角及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或PKP治疗方法均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在矫正楔形角及后凸角的方面,PKP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手术策略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自2009-09--2012—09行PVP治疗的38例(45个椎体)与PKP治疗的42例(45个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椎体前缘高度保持度PKP组具有明显优势(P〈0.001),各组术后较术前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手术策略选择上,需按照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体上说PVP组在安全性上要优于PKP组,PVP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PKP).21例23个椎体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PKP)。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VAS降低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ky-PKP组和球囊-PKP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3个椎体(15.8%)、球囊-PKP组2个椎体(6.7%)及Sky-PKP组1个椎体(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PKP组优于PVP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8kyphoplasty,PKP)和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共5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PVP治疗256例,PKP治疗306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SF-36评分系统、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无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2组手术前后VA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前与术后1周、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改善率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的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PKP矫正椎体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比PVP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组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PVP治疗20例,PKP治疗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使用VAS及SF-36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P〈0.05)。结果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PVP组出现8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2例肺栓塞,PKP组出现6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1例肺栓塞,两组骨水泥栓塞出现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8)。1例PKP组肺栓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d后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587)。VAS及SF-36评分术后6月与术前评分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423)。Cobb角方面,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31),术后6月较术后1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637)。Cobb角术后6月与术前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有效纠正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常见,但有临床症状者极少。在疼痛缓解、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KP比PVP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58例VCF患者。采用PVP治疗17例(PVP组),男5例,女12例;平均75.6岁;有明确外伤病史者14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者3例;单节段15例,多节段2例。采用PKP治疗41例(PKP组),男13例,女28例;平均75.2岁;有明确外伤病史者37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者4例;单节段37例,多节段4例。两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14d。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均缓解。PKP组及PVP组术后2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和18个月PKP组椎体压缩率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及术后2周、6、18个月椎体后凸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VAS评分与骨水泥CT平面分布成正相关(r=0.321,P〈0.05)。除PVP组于随访中有2例死于骨肿瘤,1例死于心源性疾病,余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VP及PKP能迅速缓解疼痛,且随访过程中疗效确切,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新鲜压缩骨折和陈旧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共80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A组)42例,56个椎体;陈旧性骨折(B组)20例,24个椎体。对两组患者单个椎体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Cobb角纠正度数及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A组术前VAS评分(6.8±1.3)分,术后1 d(2.2±0.6)分;B组术前VAS评分(6.1±1.4)分,术后1 d(2.1±0.8)分。组间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值(2.5±1.7)mm,B组(0.8±0.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纠正度数(5.7±1.2)°,B组(1.4±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0个月,平均16.2个月,无患椎再骨折和邻近椎体骨折发生,伤椎高度A、B两组均无明显丢失,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渗漏:A组15例17个椎体;B组8例9个椎体,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新鲜与陈旧性骨折安全有效,新鲜骨折的复位效果优于陈旧性骨折,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但是术后椎体发生再骨折时有报道,越来越引起l临床医生的重视。目的:探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出现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而接受PKP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66例,年龄51~88岁,平均73.0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年以上,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椎体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42例)和对照组(1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椎体再骨折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平均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和术前骨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可能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新鲜标本(含L1~L5)。共筛选了49节椎体,根据不同椎体分区,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为A、B、C、D、E、F组,每组n=7。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出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原始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行PKP术后,测出每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结果:各组成型术后强度较初始强度均显著增强(P〈0.05)。实验组组内比较提示:A组和B组比较无差异,C组、D组和E组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椎体强度比较:F组〉C组、D组和E组〉A组和B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成型术后F组椎体刚度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椎体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各组成型术后F组椎体刚度和初始刚度相比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小于初始刚度(P〈0.05)。实验组组间比较提示:A、B和C组比较,D和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刚度比较:F组〉D和E组〉A、B和C组(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双侧分布较单侧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于椎体前2/3区域内是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memory alloy vcrtebral stent)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成人尸体胸腰椎脊柱标本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分成球囊扩张后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组(PKP+支架组)、直接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组(PVP+支架组)及球囊扩张后骨水泥填充组(PKP+PMMA组)。手术前后测量椎体高度,比较3组压缩椎体复位程度。结果3组术后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KP+支架组、PVP+支架组和PKP+PMMA组的椎体高度分别从术前的(1.59±0.08)cm、(1,68±0,08)cm和(1。66±0.11)cm复位至术后的(2.00±0.09)cm、(1.87±0.04)cm和(1.99±0.09)cm(t=-9.781、-7.952、-18.213,P=0.000、0.001、0.000)。各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差比较,PKP+支架组[(0.39±0.09)am]和PKP+PMMA组[(0,33±0.04)cm]明显大于PVP+支架组[(0.19±0.06)cm](P:0.000,0,003),而PKP+支架组与PKP+PMMA组差异无显著性(P=0.172)。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能有效地支撑、复位压缩的椎体终板,是对无神经症状的椎体骨折治疗方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制备离体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垂直压缩制成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再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分析按照球囊扩张容积的不同比例灌注骨水泥后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资料.方法 选取新鲜成年猪胸腰段椎体36个,甲醛浸泡24 h,再以EDTA-Na2脱钙20 d,制成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9个椎体,检测各组椎体骨矿密度,并依次放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行垂直压缩,测出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及压缩刚度,记录各组椎体压缩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之后将各组分别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椎体成形,按照球囊扩张容积的不同比例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记录球囊扩张容积、球囊压力、成型后椎体前缘高度及骨水泥渗漏椎体个数.之后进行第二次加载测试,按初始方法压缩椎体,记录此时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 PKP前四组间的椎体前缘高度、骨密度、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及压缩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PKP前、后的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和压缩刚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后A、B组间的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分别与C、D组间的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KP后四组间椎体高度恢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0,C、D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22.22%及44.44%.结论 PKP中按照球囊扩张容积的0.8~1倍灌注骨水泥即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又能减少骨水泥的渗漏;PKP中按照球囊扩张容积的0.8~1倍灌注骨水泥可以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其与高比例灌注组无明显差别;球囊扩张容积可以作为PKP中骨水泥灌注剂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的80个骨折椎体施行PKP,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59例均获24个月的随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VAS值分别为6.06分±1.02分、2.45分±1.04分、2.80分±1.13分和2.90分±1.90分;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24.62°±4.71°、21.71°±3.92°、22.20°±3.60°和22.90°±3.28°;椎体高度值分别为19.0mm±1.80him、26.3mm±2.10mm、25.9mm±2.00mm和24.2mm±2.03mE;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2个月、24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00%、81.72%、72.09%。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时期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疗效,从而探讨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随机接受PKP治疗的106例患者,按照骨折至接受PKP时间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于不同时间点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渗漏率确定各组疗效。结果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术后24h 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总渗漏率16.3%,其中亚急性组4.4%,较急性期组的17.6%及慢性期组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效的微创方法,选择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治疗效果更优,尤其是亚急性期骨水泥渗漏率最低。选择慢性期行PKP治疗仍可获得一定远期疗效,但要注意其有着较高的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伟7椎)应用PKP治疗,包括单球囊单侧椎弓根入路组(21例26椎)和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17例21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及双侧入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大于单侧入路组(P〈0.05)。结论单侧及双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骨水泥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病椎最大塌陷处的高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病椎疼痛症状均显著缓解。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病椎最大塌陷处的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治疗老年OVCF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例的单、双侧经椎弓根手术人路的对比,探讨单、双侧经椎弓根手术人路对术后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03—2012—04采用单侧(单侧组)或双侧(双侧组)经椎弓根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OVCFs,其中单侧组46例,双侧组50例,统计2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间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6个月,在住院天数、下地活动、VAS评分等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椎体高度和Cobb角,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数据比较,双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或双侧经椎弓根行PKP治疗OVCFs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在维持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方面.经双侧人路方法的疗效要优于单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椎体成形PVP和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171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骨折19例27个椎体(A组),未再发骨折152例作为对照(B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再次手术前、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结果 16个椎体发生在PVP术后相邻椎体(84.2%),其中9个椎体术后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强化术在再骨折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具有一定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应该加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