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方向牵张力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受力状况,探讨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张力合理的方向.方法 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模拟牵张力的作用,得到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受力状况.牵张力的方向为平行于下颌骨下缘或平行于正中矢状面.分别观察牵张延长1 mm、3 mm、5 mm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不同方向牵张力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受力情况是不同的.当牵张力平行正中矢状面时,颞下颌关节的受力较大.结论 在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张力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内置式牵引器治疗8例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患侧升支区制备一个1.5~2.0cm颊舌向等宽的骨间隙,并去除喙突,恢复开口度,升支后缘方块截骨,截骨块保留翼内肌附着,与下颌骨间安装牵引器,术后采用升支牵引成骨术,每日牵引1mm,分2次完成,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构及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并坚持开口训练18个月以上。结果经牵引成骨后,患者牵引间隙成骨良好,新形成的关节形态得到改建,升支高度延长1.2~2.1cm,开口度达到正常。结论牵引成骨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立模拟功能状态下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三维影像重建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正常人和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正中咬合时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下颌骨螺旋CT和有限元模型三维重建影像的几何相似性良好,加载方式符合生理状况,比较真实地反映和模拟了功能状态下颞下颌关节与牙合的受力情况。为对颞下颌关节在各种状况下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牵引器不同放置方位对骨一牵引器界面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模拟牵引器放置平行于下颌骨体部及平行于牵引轴方向两种状况,分析下颌骨牵引延长不同工况下骨一牵引器界面位移、综合应力情况。结果:牵引器放置平行于下颌骨体部时,骨一牵引器界面侧向位移、综合应力均大于牵引器放置平行于牵引轴方向的情况。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牵引器应尽量放置平行于牵引轴方向,避免可能发生的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利用牵引成骨技术扩张延长发育不良的下颌骨已获成功,近年来十分盛行。本文综述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特别是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颌骨发育不良病例的髁状突的影响,阐述应用传递牵引技术对重建髁状突切除术的髁状突和颞下颌关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牵引成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牵引成骨技术扩张延长发育不良的下颌骨已获成功,近年来十分盛行。本文综述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特别是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下颌骨发育不良病例的髁状突的影响,阐述应用传递牵引技术对重建髁状突切除术的髁状突和颞下颌关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日后通过前方牵引矫治力的加载,探讨前牵引矫治力及反作用力在颅上颌复合体、下颌骨、髁状突和关节窝内的应力分布。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正常志愿者颅面部,将所获得的DICOM格式的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包含颞下颌关节的颅面部进行网格划分。结果 成功建立起包括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所建立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包含110 770个节点和28 740个单元,其中中上颌骨由76892个节点和20 387个单元构成,下颌骨由33 878个节点8 353个单元构成。该模型结构相对比较完整,网格质量良好,与生物实体真实结构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所建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为日后进行模拟加载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HS 4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4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5~13岁(中位年龄6.5岁)。均采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恢复开口功能,下颌体牵引成骨术治疗OSAHS;其中3例行同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单侧和双侧下颌体牵引各2例。固定期约3个月时行呼吸监护仪监测(PSG)复查和牵引器拆除术。结果:4例患儿OSAHS症状均消失,平均AHI由术前的42.7降到4.9,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4.3%上升到89.8%;平均开口度由6.5mm增加至25.5mm;面部畸形得到满意矫正。经过平均38.1个月(13~58个月)的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联合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伴发的OSAHS、面部不对称畸形,并且可以同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使用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前方牵引反作用力对颞下颌关节区以及整个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薄层螺旋CT扫描获取其颅颌面复合体二维图像原始DICOM数据,利用Mimics、Magics、MSC.Marc等图像处理软件建立颅颌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IO.0软件,在下颌骨颏顶点处施加与耠平面成37。角,大小为5N的力并分析其受力状况。结果:①获得了精确细致的颅颌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其网格划分准确合理,与重建生物模型的形态相似性好,力学特性体现准确性高。②下颌骨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髁突顶部及颈部,髁突表面最大受力区域位于髁突前斜面。上颌骨表面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关节窝,其中关节窝表面受力最大区域位于关节结节后斜面。③下颌骨的位移图显示位移大小从颏部至髁突逐级递减,其方向与施力方向一致。下颌骨位移变化最大处位于节点力加载部位,髁突部位位移变化量最小。结论:成功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用于前方牵引反作用力的相关研究。前方牵引反作用力会对颞下颌关节区以及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状况产生影响,但其是否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牵张成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 ,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较高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以颅颌面系统正常的男性青年为标本 ,用CT断层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 ,在微机上建模。采用受拉杆单元模拟下颌韧带及包括二腹肌前腹在内的咀嚼肌约束 ,采用受压间隙元对牙合面及关节窝进行约束。在颏部、下颌体部和升支部模拟骨皮质断开。结果 :建立了包括下颌骨、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 ,局部骨皮质断开的三维有限元总体模型 ,可根据实验需要调用分模型。结论 :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 ,为进一步研究下颌骨的牵张成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个体化内置式牵引器在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个体化设计的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通过牵引成骨技术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部分切除的2例患者,术前根据头颅三维模型,设计个体化内置式牵引器,同期(1例)行肿瘤切除与牵引成骨手术,或二期1例行牵引成骨手术,运用转移盘牵引方式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固定期8~9个月,行X线及CT检查。结果: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牵引器植入手术,术后牵引顺利,其中(1例)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抗生素后得到控制,未影响牵引成骨治疗的进行。2例患者新骨形成均良好,转移盘远端骨质连接间隙处在拆除牵引器时需以植骨或钛板固定。结论:个体化设计的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颌骨缺损情况,进行一次性复杂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下颌骨缺损类型,设计个体化内置式圆弧牵引器,通过三焦点牵引成骨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畸形。方法:对患成釉细胞瘤行下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及修复后下颌骨形态,在快速原型模型上设计个体化内置式圆弧形牵引器,应用三焦点转移盘牵引方式,在肿瘤切除同期行牵引成骨手术,牵引前间歇期7d,牵引参数为0.4 mm/次,2次/d,固定期6个月。拆除牵引器后,二期行牙列修复。结果:牵引器植入后牵引过程顺利,固定6个月后X线片显示新骨形成均良好,但2个转移盘间见纤维愈合,拆除牵引器时需行钛板内固定。牙列修复前,发现下颌骨形态略小、矢状向后缩,再次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前移下颌骨,到达设计位置并稳定后,行覆盖义齿修复。结论:个体化内置式圆弧牵引器可以有效修复下颌骨大型缺损,避免传统骨移植手术造成的供区创伤,但在前期设计时,需要适当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3.
Mandibular symphys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MSDO) i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correct mandibular transverse deficiencies and dental crowding.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have reported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f this procedure to widen the mandible in a large case series. This study involv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ndibular symphys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distractor were used to widen the mandible: tooth-borne in 21 patients, bone-borne in 5 patients and hybrid (both bone and tooth-borne) in 14 patients. The distraction amount ranged from 7 to 11 mm (mean 7.31 mm). While 39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 mandibular symphyseal distraction, there was one failure. Most of the complications were experienced in bone-borne distractors, such as breakage of the distractor rod, gingival recession,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ptosis of the chin. In the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a lingually placed tooth-borne hyrax appliance is more suitable and reliable than the other distraction devices. Further 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better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bone-borne or hybrid devic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软硬组织模拟以及应用虚拟截骨导板将手术设计转移至牵张成骨术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全头颅三维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surgiCase CMF 4.0软件,重建颅面骨三维影像.在计算机三维头颅影像中模拟截骨,通过预测不同方向牵张后软硬组织的三维改变,确定合理的截骨线及牵张器位置;利用快速原型(rapid意prototyping,RP)技术制作虚拟截骨导板,指导术中截骨和牵张器安置.结果:在实际手术中,导板与下颌骨表面贴合良好,根据导板引导孔钻孔,确定牵张器及截骨线位置.牵引完成后,面形改变与术前软件预测吻合程度高.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快速原型截骨导板的应用,使牵张成骨手术的设计更加直观方便,并能够将设计精确转移到实际手术中,术前预测与术后实际吻合度高,提高了手术精密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手术系统,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内置式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定点测量,分析该导航手术的精度。方法:对1例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5个相同的头模,按导航配准原则植入定位钉后再行CT扫描。应用AccuNavi 1.0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测量,并与游标卡尺实体测量的相应指标进行头模制作精度检测。然后进行下颌骨三维测量分析与虚拟单侧内置式下颌支牵张成骨术,将制定的手术规划通过实时TBNavis-CMFS导航系统在三维头模上实施,牵引到位后,行CT扫描图像重建,应用AccuNavi1.0软件与Surgicase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与牵引长轴间成角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快速原型制作的三维头模与AccuNavi1.0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间各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手术平均牵引长度12.40mm(11.79~12.68mm),模拟手术与导航模型术后牵引长轴间成角均值为4.67°(2.01°~6.49°)。导航术后各项指标中,除CoL-CoR(P=0.037)、CoL-GoL(P=0.017)与模拟手术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与AccuNavi1.0软件的三维重建图像精度相仿。通过TBNavis-CMFS导航系统平台,建立了导航辅助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实验方法,准确地将手术规划转移到模型手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膜(GTRM)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A组单纯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B组将GTRM固定于牵张器内侧行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分别于固定期第2、6周时随机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比较2组牵张间隙内成骨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通过X线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并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固定期第2周和6周时,B组牵张区域内成骨质量显著好于A组(P<0.05)。结论 引导组织再生膜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区域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用山羊建立下颌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探讨用山羊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用山羊6只,通过自行研制的下颌牵张器经口外途径建立一种延长双侧下颌体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6只山羊的下颌骨被成功延长10mm,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确切。结论 山羊是一种较理想而经济的进行牵引成骨基础研究的实验动物,本研究所建动物模型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较高的下颌骨三维模型,分析并比较下颌升支部牵张成骨时不同加载方式对下颌骨内部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的影响。方法:以正常青年男性下颌骨为标本,用CT断层扫描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在微机上建模。采用受拉杆单元、受压间隙元等模拟肌肉、韧带的边界约束条件,在下颌升支部模拟骨皮质切开。结果:建立了包括下颌骨、颞下颌关节、肌肉和韧带,局部骨皮质断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提高了模型的相似性,为下颌升支部牵张成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