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手术切除治疗喉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Du Q  Ji WY  Guan C  Xu Q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3):211-213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治疗喉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18例手术治疗喉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选择16个临床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确定喉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018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79.1%,5年生存率为70.2%。术后各T、N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1N0、T1N+、T2N0、T3N0、T4N0、T2N+、T4N+、T3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声带活动度、术前T分期、术前阳性淋巴结、术前分期、术前分型、术后T分期、术后阳性淋巴结、术后分期、术后分型、肿瘤大小与手术治疗喉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阳性淋巴结、声带活动度和肿瘤大小是手术治疗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术后阳性淋巴结、声带活动度和肿瘤大小。坚持术后随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及时行挽救性手术治疗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0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I隘床及随访资料,选取11个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评价喉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喉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6.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声带活动度,临床分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示声带活动度,肿瘤T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声带活动度,肿瘤T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手术治疗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喉癌患者的喉部功能、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其中全喉切除术19例,水平半喉切除术21例,垂直半喉切除术22例,喉裂手术1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喉切除术患者拔管率为84.2%,水平半喉切除患者拔管率为90.5%,垂直半喉切除率患者拔管率为90.9%,喉裂手术患者拔管率为88.9%。随访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出现喉癌复发、颈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和食管转移。3年生存率为90.0%,其中肿瘤转移和喉癌复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喉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分期、发病部位、年龄等多种因素,实施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主张功能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同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行颈淋巴结清扫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概率,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Yu WB  Zeng ZY  Chen FJ  Peng HW 《癌症》2006,25(1):85-87
背景与目的:T3声门型喉癌目前临床治疗上仍有较多争议,本文旨在探讨T3声门型喉癌的不同治疗方案、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切缘阳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1日~1998年12月3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T3声门型喉癌65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切缘情况、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总的3、5年生存率为75.47%、65.07%。单纯手术、单纯放疗与手术 辅助放疗三组生存率无差异(P=0.914);部分喉切除术与全喉切除术生存率无差异(P=0.710);切缘阳性患者术后加放疗的生存率与切缘阴性患者无差异(P=0.176)。颈淋巴结转移率18.5%,隐性淋巴结转移率10.8%,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对于T3声门型喉癌,单纯手术、单纯放疗与手术 辅助放疗患者生存率无差异;部分喉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不比全喉切除术低;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对cN0患者颈部主张观察;切缘阳性术后加放疗生存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_(3)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或部分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T_(3)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学分级、N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切缘、术后放疗、术后咽喉部复发、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评估与喉癌预后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或者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T_(3)声门型喉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75.0%,10年总体生存率为64.7%;部分喉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79.6%,全喉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6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学分级、手术切缘、N分期、术后咽喉部复发、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与T_(3)声门型喉癌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N分期、手术切缘、肿瘤复发是影响T_(3)声门型喉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选择的T_(3)声门型喉癌患者,部分喉切除术在保留喉功能的同时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效果;精确评估肿瘤范围,保证安全切缘,合理的颈清扫术及术后及时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外科手术是喉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不同的术式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喉癌手术治疗的术式及其远期疗效,以提高其生存率、喉功能保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424例喉癌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方式: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术50例,未行气管切开的额前位或改良甲状软骨窗式部分切除术42例,垂直侧前位喉部分切除术119例,水平半喉切除术及扩大水平喉次全切除22例,咽气管吻合(Arslan)手术4例,环上喉次全切除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129例[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cricohyoidopiglottpery,CHEP)103例,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cricohyoidopery,CHP)26例],全喉切除术58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121例。结果:未行气管切开者共92例,占21.7%,全喉切除者共58例,占13.7%;气管切开喉部分切除术者拔管率为86.5%,其中行垂直侧前位喉部分切除术占93.2%,行水平半喉切除术率占90.9%,环上喉次全切除术拔管率为82.2%;喉功能保存率为86.3%;所有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9例失访,肿瘤复发、颈部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共41例,大多发生于术后1年以内;死亡57例,其中复发8例、颈部转移13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1例、食管转移1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不明原因19例,以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90.7%,5年生存率为84.1%,复发及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喉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分期、发病部位、年龄、患者的职业及文化程度、全身状况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式,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多主张功能性手术及微创手术,同时应采取综合治疗,从而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痛苦,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70.4%和52.1%。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年龄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的原发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手术方式。喉功能保全性手术是治疗老年喉癌的理想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对2000年2月-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252例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水平半喉切除术117例,垂直半喉切除术82例,喉冠状位切除术17例,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36例.对于T2、T3病变的喉癌均行颈部淋巴结廓清术.对于喉部分切除后行残喉的缺损修补,主要应用术腔切除病灶后的残留黏膜、梨状窝黏膜、颈前带状肌瓣、会厌及舌骨肌瓣.术中明视下病灶切除,确保5mm安全切缘.结果:229例患者术后3月内拔除气管套管,15例患者经激光切除术腔形成的狭窄部位后拔管,8例患者未能拔管,拔管率为96.8%.术后局部复发54例,复发率为21.4%.8例失访病例按死亡病例计数,术后3年生存率为78.2%,5年生存率为67.5%.结论:喉部分切除手术是功能保全性喉恶性肿瘤根治的有效术式,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9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Huang ZC  Zhang FB  Gu JX  Feng X  Sun BB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85-687
目的 探讨声门型喉癌不同类型喉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8例患者的总拔管率为94.9%,全部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音功能,发音中等及良好者83例,占84.7%。出现误咽15例,经吞咽训练均恢复正常进食,4例术后1~2年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会厌喉成形术者喉腔局部复发。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81.7%。结论 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保全了患者的喉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年和5年生存率不低于喉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氟一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在寻找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F-FDGPET.CT扫描的CUP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57±16)岁。依据转移癌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8例)及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0例),计算并比较^18F-FDGPET-CT诊断各组原发灶的灵敏度。结果^18F-FDGPET-CT寻找CUP患者原发病灶的灵敏度为66.7%(32/48),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CUP患者的灵敏度为78.6%(22/28),非颈部淋巴结转移CUP患者的灵敏度为50.0%(10/20);^18F-FDG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组CUP患者原发灶的灵敏度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286,P〈0.05)。结论^18F-FDGPET-CT诊断CUP患者原发灶灵敏度较高,尤其适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UP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VEGF—A、VEGF-C、VEGF—R,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转移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喉癌生长和转移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喉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A、VEGF—C、VEGF-R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喉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三者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喉癌组织按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进行分组,分别用2种方法探讨三者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均显示:VEGF—A、VEGF—C、VEGF-R,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癌组织中,VEGF—A与患者年龄无关,但与T分期、病理分级有关,VEGF—C、VEGF—R,与患者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同时还显示:VEGF—A、VEGF—C、VEGF—R,在淋巴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而且免疫组化方法将淋巴转移组分别与声门上型、贯声门型、声门型无淋巴转移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VEGF—A、VEGF—C、VEGF—R,的高表达与颈部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喉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另外,三者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其中新辅助化疗组60例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85例。新辅助化疗组给予DDP60.80mg+EPI50~80mg或DDP80mg+5-Fu1000mg动脉介入化疗1-2个疗程,化疗后2~3周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管浸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术中出血情况,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2周后进行评价,有效率83.3%(50/60),其中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38例。宫旁浸润(10.9%,6/55),盆腔淋巴结转移(10.9%,6/55)均低于对照组(27.1%、25.9%)(P值分别为0.032、0.033)。术中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45,P=0.730)。3年和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组为92.35%和72.36%,对照组为78.55%和43.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局部病灶以利于手术,可以控制淋巴管、血管内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杨蕾  郭朱明  陈文宽  曾宗渊 《癌症》2009,28(6):637-641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淋巴管可能对肿瘤的转移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声门上型喉鳞癌微淋巴管密度(1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VD),了解声门上型喉鳞癌微淋巴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LVD对判断声门上型喉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行原发灶切除的51例声门上型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取原发灶石蜡切片行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podoplanin染色阳性的LVD,统计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51例声门上型喉癌标本LVD均值为3.25±2.37,中位数为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患者LVD较无转移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总体5年生存率为54.9%,肿瘤低分化、局部晚期、淋巴结转移、临床晚期及LVD高均可使5年生存率下降。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病理分化、T分期及LVD是声门上型喉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声门上型喉癌LVD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是声门上型喉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鳞癌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13例喉鳞癌患者(试验组)与65例喉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hgr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问的差异及其与喉鳞癌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结果:喉鳞癌患者血浆APTT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中转移组比未转移组显著缩短(P〈0.05);喉鳞癌患者血浆Fib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I+Ⅱ期组(P〈0.05);PT及TT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鳞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检测血浆APTT及Fib有助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K高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喉癌组织中MK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4例喉正常黏膜和14例乳头状瘤组织中未见MK蛋白染色或仅见微弱染色(-)(2例乳头状瘤),表达率为0;而在75例喉癌中35例弱阳性(+),21例强阳性(++),表达率为74.7%。肿瘤细胞的MK与生存时间有关(P=0.001),MK表达从阴性(-)到阳性(+、++)生存期较原来下降5.63倍,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的有无与复发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复发是无淋巴结转移的5.488倍。结论 MK在喉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诊断、预后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