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心房纤颤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人颤发病率增高,由房颤所栓塞性卒中的发病率随之增高。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以合并严重了血等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如何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有效抗凝治疗并最大限度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控制房颤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非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是房颤研究领域的热点。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房纤颤除颤器、射频消融、心外科手术厦心外科射频消融均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其局限性。本文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前几期我们曾谈到心电图产生的原理,这里不妨再复习一下,对理解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将会有帮助。正常的一个心跳是由窦房结开始,首先由窦房结发出电冲动,然后传导到右心房、左心房,引起心房收缩,这时产生心电图上的P波。电冲动继  相似文献   

4.
老年心房纤颤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病机制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不少研究。先后提出多种假说如下:(1)心房内有一个异位起搏点以高频率反复发出激动;(2)同时存在多个激动产生点;(3)激动形成环行运动;(4)激动被分离成多处微形折返。近来电生理学研究又进一步说明了房颤的...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尽管近年来,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最常规的治疗选择.房颤的药物治疗在恰当的抗凝基础上可分为: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  相似文献   

6.
老年心房纤颤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AF的病因与不同时代及不同年龄有关。本文旨在对老年人AF的病因及临床资料作初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1986年3月~1998年7月在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1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反复发作3年余,不能平卧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于2010年3月18日入院。体格检查:T 36℃,P 90次/min,R 24次/min,BP 93/69mmHg。左房室瓣面容,颈静脉怒张,双侧中下肺中等量湿性啰音,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率120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主动脉瓣和左房室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房颤的治疗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远期成功率可达70%[2]。房颤的治疗总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除射频消融外,还有外科手术(迷宫术)、起搏器防治(Medtronic的AT500及Vitatron的SELECTION900E起搏器)、埋藏型除颤器治疗等。尽管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到目…  相似文献   

9.
王爱红  党安森 《山东医药》1999,39(20):48-4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房颤易导致致命性心脏事件,并引起左心功能减退,甚至死亡。现就其治疗处理作一概述。1 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包括心室率的控制及窦性心律的转复,应根据患者起病急缓,病情严重程度、原发心脏疾患及心室率的快慢,确定治疗方案。据临床观察,44%~78%新发房颤可在24小时内自行终止;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转复窦性心律降低,<30天者占42%,>30天者占16%;用药物维持窦律的时间也缩短,房颤患者电复律后易在3~10天内发生栓塞。因此在房颤开…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在人群中的总发生率约0.4%,65岁以上老人心房纤颤发生率为3%~5%,60岁以后每10年发病率增加1倍,80岁发病率可达8%~10%。合并心房纤颤后心脏病病死率增加2倍,如无适当抗凝,脑卒中增加5倍。现将心房纤颤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1)风湿性心瓣膜病;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大多数心房纤颤 (AF)患者采用药物控制心率联合抗凝治疗 ,但是控制心率达到的程度与患者临床结果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本文对AF患者心律处理随访 (AFFIRM )研究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试图确定适合于AF患者临床结果、功能情况 ,以及生命质量 (QoL)的最佳心室率。AFFIRM试验  相似文献   

12.
尽管现已认识到大多数心房纤颤 (Af)患者可采取控制心率策略治疗 ,但是最恰当的治疗药物仍不明确 ,某些小型临床试验对 β 阻滞剂、钙拮抗剂、地高辛进行了比较 ,但尚无大型试验来确定控制Af心室反应的最佳药物。大型多中心随机AFFIRM为评价和对比长期控制Af患者心室反应的某些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快心室率心房纤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杨东辉综述杨延宗林治湖审校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地高辛与比索洛尔合用对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方征 《山东医药》1995,35(4):1-2
对50例服用地高辛的慢性房颤患者加用比索洛尔。经观察发现,患者静息和运动时心室率明显减低(P〈0.001,P〈0.001),而一日间最慢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表明地高辛与比索洛尔合用治疗房颤,可有效控制静卧及活动后心室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对母儿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妊娠合并房颤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房颤患者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70%)。妊娠期心功能Ⅲ~Ⅳ级占70%。妊娠合并房颤患者出现医源性胎儿丢失率10%(1/10),早产发生率60%(6/10)。结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遗留持续性房颤患者,妊娠期多不影响心室率增快和增加心功能。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妊娠期初发房颤者,将加快心室率并引起心功能迅速恶化。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控制心室率,往往药物治疗是暂时的,出现心功能Ⅲ~Ⅳ级,药物治疗无效时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可作为孕妇的急救方法,同时有一定的房颤转复率。没有二尖瓣球囊扩张指征者,尽快终止妊娠能够有效挽救母儿生命。  相似文献   

16.
胡曙云 《内科》2007,2(3):358-35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了146例房颤住院病人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146例房颤病人中仅有20例加用华法林抗凝,总抗凝治疗率为13.70%,其中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45.16%,而非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6.3%。未加用抗凝治疗者有9例发生脑梗塞,3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结论基层医院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不足,抗凝率偏低,血栓并发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7,37(1):48-49
心房纤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正常人群发生率为0.15%~1.0%,60岁以上为8%~17%;二尖瓣病变患者发生率高达79%。Af发生后有三个临床后果:①心室律绝对不齐,心率增快,患者感心悸。②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心室充盈时间长短不一,心功能降低。③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增加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发生机会。Af发生早期,药物治疗可望转复窦性心律,若复律失败,药物的作用则仅限于控制心室率,一般不能解除心律不齐、恢复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减少栓塞发生的危险。临床及病理研究显示,Af患者动脉栓塞发生率为33%左右,其中75%为脑栓塞,60%以上的脑栓塞以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为结局。90年代以来,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键环节是在心电生理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Af的发  相似文献   

18.
心房纤颤(房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其机理涉及窦房结动脉受累、左房缺血、左房或右房压力增加以及心房梗死。本文就AMI并发房颤的危险因子、发病机理及房颤对AMI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成年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3%~0.4%,60岁以上为2%~4%,有报道可达10%;75岁以上,超过10%。在某些老年人群统计资料中,Af发生率高达15%。房颤的病因以往居首位的风...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主要并发症,低治疗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5)的华法林抗凝,能安全而有效的预防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但需要定期监测I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