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术中局部植入对进展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64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其中32例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600mg(治疗组),32例术中以蒸馏水冲洗腹腔(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其毒副反应及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治疗组的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及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良好,是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37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方法]112例Ⅲb期胃癌分三组:治疗组1为37例,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组2为38例,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照组为37例。[结果]三组病例腹腔化疗的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2.70%)低于治疗组2(21.05%,P〈0.05)。三组病例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的2年生存率(70.27%)明显高于对照组(40.54%,P〈0.05),但与治疗组2(55.2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一种有效且毒副反应轻的腹腔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肠旁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旁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5只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手术经腹乙状结肠旁单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200mg,门静脉留置插管。按不同时段取距植药点不同距离的组织、不同站点的淋巴结以及外周、门静脉血样,HPLC法检测药物浓度。[结果]植药点局部组织和淋巴结药物浓度以植药点为中心随距离增加浓度递减;门静脉、局部组织及淋巴结的药物浓度随着植药时间的延长递减;植药后15天,距植药点15cm处组织浓度为0.101±0.015μg/g,肠系膜淋巴结浓度为0.204±0.059μg/g,门静脉内药物浓度0.102μg/ml,均大于抑瘤浓度(0.1μg/ml)。[结论]结肠旁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能使局部组织、淋巴结以及门静脉血持久维持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化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建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6,(3):188-190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对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TME组60例及传统手术组66例。随访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M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1、3年复发率及1、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5年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ME手术能提高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植入缓释剂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对照组80例,予单纯手术。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象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肝、肾功能,对骨髓抑制及凝血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用于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根治原位肛门成形术的体会胡铁头,陈杰民,张桥林,刘仕晶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一外科我院1986年4月至1988年11月完成低位直肠癌及肛管癌行Miles根治原位肛门成形术6例,经随访就有关问题提出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3例,年龄...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主要阐述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技术改进,分别从适应证的变化、血管根部的处理、无瘤化原则、盆底腹膜的关闭及标本取出的改进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的FOLFIRI(mFOLFIRI)方案用于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8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mFOLFIRI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90min,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LV)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5一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5-Fu2.4g/m^2,静脉滴注46h(泵);每14天重复。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0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部分缓解(PR)10例(12.5%),稳定(SD)51例(63.7%),疾病进展(PD)19例(23.8%)。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96d。83例患者可评价安全性。最常见的Ⅲ、Ⅳ度毒性是中性粒细胞减少(24.1%)、恶心、呕吐(8.4%)和延迟性腹泻(2.4%)。结论mFOLFIRI方案应用于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上海市的男女性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从1973年的7.68/10万和6.51/10万上升至2005年的11.45/10万和8.28/10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析新辅助放疗(NRT)及新辅助放化疗(NCRT)及单纯手术(S)对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39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成3组,NRT组给予术前放疗(50 Gy/25次,共5周),NCRT组予以术前放化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放疗)方案,S组直接手术。随访分析3组患者保肛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 NRT及NCRT组保肛率分别为74.47 %(35/47)和73.91 %(34/46),较S组的54.35 %(25/46)明显提高(χ2=4.111、3.827,P=0.043、0.050),3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RT及NCRT第1年生存率分别为87.23 %(41/47)和88.89 %(40/45),与S组 97.83 %(4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11,P=0.100)。结论 NRT及NCRT在提高保肛率方面有一定优势,但3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且有可能增加第1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区域性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植入组 48 例及对照组 46 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植入组在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撒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400~600 mg;对照组无植入。两组均行常规术后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随访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入组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4% vs 47.8%,P=0.016);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3% vs 58.6%,P=0.04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有效,可减少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置管区域化疗对预防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124例直肠癌术前随机分成两组,髂内动脉插管化疗组(治疗组)61例,外周静脉化疗组(对照组)63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2.0%和52.5%;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11.5%和18.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5.1%和31.7%;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8.6%和23.8%.两组比较,3、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肝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髂内动脉置管化疗在预防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提高3、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外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相关临床因素对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完成术前调强放疗DT45~50.4 Gy,同步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氟尿嘧啶或单药卡培他滨化疗,于新辅助治疗后4-13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评估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率,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总体保肛率53.5%,术后T、N分期及TNM总分期下降率分别为73.26%、67.32%、72.3%,病理完全缓解率16.8%;中位随访41个月,3年OS、DFS、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2%、80.7%、7.2%、12.1%。单因素分析显示ypT、ypN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OS、DFS、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T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OS因素,ypT、ypN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DFS因素(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使部分患者达到术前降期,提高保肛率,且远期预后表现良好,ypT、ypN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了1985年6月~2003年6月采用拉下法手术治疗的79例中低直肠癌(距肛缘4~8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拉下法手术后15d~3个月内,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得到恢复,术后半年基本恢复正常。总的局部复发率23·5%(16/68)。1、3、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7%(78/79)、72·2%(37/52)、54·5%(24/44)和47·2%(17/36)。回顾分析结果提示,拉下法手术治疗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方法之一,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疗对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2014-2015年间郑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20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为单纯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为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常规放疗30~62 Gy。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记录患者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和微血管密度(MVD值)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70.5%(P>0.05);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相近(P>0.05),3年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C、PG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C、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明显不同,观察组微血管管径大小相近,管腔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MVD值为12.25±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4±17.26(P<0.05)。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中使用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VEGF-C、PGE2水平,可使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减少,管腔缩小,并且使直肠癌血管生成能力下降,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3年9月收治455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保肛组与联合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保肛组肿瘤切除后肛提肌上直肠残端的平均长度为(4.03±2.46)cm,联合组为(2.38±1.75)cm(P<0.01)。结论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保肛组生存率并不比联合组低,局部复发率并不比联合组高,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转移、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可部分地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情况,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MVD与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尚存在分歧,本研究探讨直肠癌肿瘤组织MVD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1996~1997年本科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97例的资料,并对其石蜡包埋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及75例癌旁非癌组织,以小鼠抗人CD31抗体经免疫组化LSAB法显示肿瘤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的微血管,镜下测定MVD,并用统计软件包SPSS9.0分析MVD与直肠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MVD测定结果分别为45.26±19.52和11.82±3.48每高倍视野(×400)(P<0.001),肿瘤组织MVD高于癌旁非癌组织MVD;术后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无复发组的MVD分别为62.72±21.75和41.23±16.6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直肠癌肿瘤组织MVD高者术后易发生转移、复发,肿瘤组织MVD可作为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程林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3):170-17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7例确诊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食管癌根治术组(对照组,n=53)和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组(植入组,n=5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和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植入组在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植入组术后3年生存率(61.11%)优于对照组(39.62%)(P〈0.05):植入组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18.52%)低于对照组(45.28%)(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能够将药物直接植入病灶部位以维持缓慢释放高浓度状态,提高药物敏感期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3年8月~2005年2月需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腹腔镜组(28例)和传统开腹组(31例),对比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和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和开腹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35;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开腹组,P=0·041;两组生存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切口种植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