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泡的成功植入取决于胚泡的侵入能力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因此,如何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价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妊娠率,是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其异常是胚胎着床失败及不孕的主要原因,而传统的子宫内膜形态学观察方法无法充分确定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状态。近年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子宫内膜功能特征研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在人类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发掘新技术以强化子宫内膜植入窗口期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怀孕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指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即允许受精卵定位、黏附、侵入并使内膜间质发生改变从而植入子宫内膜的一种能力。子宫内膜的“种植窗”期也称为容受期,需要由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多种基因、蛋白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影响,其中miRNA及其靶基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miRNAs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等疾病中都存在miRNAs的差异化表达。miRNAs及其靶基因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也引起学者的重视,多项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者存在miRNAs及其靶基因的差异表达,本文将对miRNAs及其靶基因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含14000条基因的cDNA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分泌早期与分泌中期子宫内膜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所检测的14000个基因中,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与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313个。其中,分泌中期子宫内膜表达上调基因数为175个,下调基因数为138个。结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受许多因素的调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的筛查出相关基因,从而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分子标志物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它通过影响生殖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导致不孕.其中对胚胎植入的影响包括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紊乱、同源盒基因HOXA10的下调等所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妊娠过程包含胚胎植入、蜕膜分化、胎盘发育到最终分娩等多个不可逆环节,其中胚胎植入的发生需要囊胚获得植入能力与子宫内膜进入容受态的同步化进行。内膜容受态的建立过程是子宫在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动态调控下,通过雌孕激素受体协同各种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子宫上皮和基质细胞有序的增殖和分化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胞饮突是着床窗期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顶质膜形成的大量胞质外突起,呈花朵状,称为pinopode。近年胞饮突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形态学指标,其功能可能是参与囊胚与子宫内膜的黏附反应。本文就胞饮突的形态、及与雌孕激素、其他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胚胎着床是处于活化状态的胚泡与容受态的子宫内膜相互作用并进入子宫内膜的复杂过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胚胎着床率成为研究焦点。1973年Psychyos[1]提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概念,指子宫内膜在特定时间内允许胚囊定位、黏附并穿入内膜,诱导内膜基质发生改变的状态。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的患者胚泡着床率明显降低,发生流产的几率随之增加,本文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为诊治不孕症最常用的方法,IVF-ET周期受孕率可以高达60%。成功的种植在于胚胎的质量、胚胎-子宫内膜相互作用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经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的厚度、类型、容积、黏附因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lncRNA在胚胎种植方面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lncRNA是一类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其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lncRNA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生殖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并参与调控各种生理和疾病过程。本文主要综述lncRNA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深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生物学功能,为预防反复种植失败(RIF)及提高胚胎种植率提供新的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Trophinin,tastin,bystin复合体与胚胎起始黏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ophinin-tastin-bystin特异性表达于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细胞以及胚胎滋养层细胞,并介导了两类细胞之间的起始黏附.最近研究显示,此黏附分子复合体表达的异常,可能通过影响胚胎与子宫内膜的起始黏附导致着床失败.  相似文献   

11.
补肾活血方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给予患PCOS不孕妇女两种不同的促排卵治疗,A组为用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成功者;B组为用补肾活血方加CC/HCG促排卵成功者。月经周期正常妇女设为C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三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降钙素(CT)mRNA的表达,同日用阴道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结果 着床期子宫内膜CTmRNA表达比较,A组分别低于B、C组(P分别〈0.05、0.01),B组和C组之间无差异(P〉0.05)。着床期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增强了着床期子宫内膜CT的表达,推测中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治疗在世界各地的不孕夫妇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IVF-ET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在更有效的胚胎选择和冷冻保存手段方面, 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胚胎, 成功率由最初的不到10%, 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50%。然而, 每个周期的妊娠率仍保持在40%左右, 这更强调了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来防止再次妊娠失败。IVF-ET技术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高质量的胚胎以及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多种因素。目前, 如何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提高IVF-ET成功率的一项重要难题。文章综述了宫腔灌注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磷酸化AKt(pAKt)在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8份原发性不孕症、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30份继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用SP免疫组化法确定两组患者子宫内膜pAKt与白血病抑制因子(UV)的组织学定位及半定量表达。结果LIF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均主要定位在腔上皮和腺上皮胞浆,pAKt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位于间质细胞且呈胞浆强表达。两组患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sP免疫组化法):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表达量较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中IVF/ICSI后未妊娠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表达量较妊娠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不孕原因之一,着床期子宫内膜pAKt表达降低可能是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阿胶治疗不孕症患者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不孕症患者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阿胶治疗(n=40),不接受阿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于排卵期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第7日刮取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β3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比对照组患者厚,整合素β3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胶治疗不孕症患者后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nRNA和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将78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真孕组(36只)、假孕组(36只)和对照组(6只),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胚胎围着床期(0~6d)LPA-R3 mRNA和蛋白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和定位. 结果 LPA-R3主要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部分基质细胞的胞质.LPA-R3 mRNA和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3d时开始上升,4d时达峰值.5d、6d骤然下降至基础水平.假孕组子宫内膜LPA-R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变化规律与相应同期真孕组一致. 绪论 LPA-R3可能参与了胚胎的着床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通过与LIF受体(LIF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活性,其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并在黄体中晚期出现显著的时空表达特性。目前LIF被认为是介导哺乳动物胚泡着床的最关键细胞因子之一,LIF表达减弱或缺失可导致不孕或妊娠失败,其机理可能是引起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网发育不良,从而影响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鼠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的空间结构,确定胚胎各个部分能否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改变。方法: 选用6~8周昆明雌鼠,体外实验分为子宫内膜培养前组、子宫内膜单纯培养组、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子宫内膜卵裂球共培养组、子宫内膜透明带共培养组,各组培养2 d后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体内实验分为胚胎移植前组、单纯培养液移植组、全胚胎移植组、卵裂球移植组、透明带移植组及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移植后2 d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整合素β3和LI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整合素β3和LIF的蛋白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中子宫内膜的整合素β3 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体内实验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的整合素β3 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结论: 完整胚胎可显著提升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整合素β3 和LIF的表达,而单纯透明带或卵裂球则不能明显增加整合素β3 和LIF的表达。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需要完整胚胎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淫羊藿苷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介导的血管生成调节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方法 取SD雌性大鼠通过灌胃羟基脲+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容受障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淫羊藿苷低剂量(10 mg/kg)组、淫羊藿苷高剂量(20 mg/kg)组、淫羊藿苷高剂量(20 mg/kg)+空载组、淫羊藿苷高剂量(20 mg/kg)+HIF-1α敲低组,每组20只,另选20只SD雌性大鼠灌胃+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做对照组,将各组雌鼠与雄鼠合笼得到孕鼠并分组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性激素[雌激素(E2)、孕酮激素(P)]水平、平均着床胚胎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HIF-1α/VEGF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表面附着大量短细微绒毛,未发现胞饮突,血清E2与P水平、平均着床胚胎数、子宫内膜MVD、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淫羊...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处于接受胚胎植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状态,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该时期子宫内膜腺体、血管增生,基质水肿蜕膜化,有丝分裂活跃,胞饮突出现,同时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分泌量增加,与胚胎发育呈现同步化。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胚胎的着床、妊娠具有积极意义。内膜清创术(endometrial injury EI)以机械手段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并改善其容受性,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作用机制、受益人群、操作时间及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述评,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钙黏附蛋白(eadherin)是钙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其成员在人体组织分布广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与胚胎着床有密切关系。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是否参与了E-cadherin在人子宫内膜表达的调节,本研究采用原代培养人分泌中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探讨NO及IL-1对E-cadherin表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