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损伤学说被认为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变化的中心环节,近年研究发现,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并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对血管活性物质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预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发现涉厦因素有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增生等。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很多研究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速VSMC的增殖和迁移。因此,ET在IS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氟伐他汀对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给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术后灌胃予氟伐他汀(8 mg·kg-1·d-1)治疗28 d,术前、术后3 h及3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1、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浓度;28 d后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结果: ① 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血清内皮素-1及血栓素A2浓度即明显增加,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氟伐他汀治疗显著抑制内皮素-1和血栓素A2的升高;提高血清前列环素的水平;② 氟伐他汀治疗减轻了内膜TGF-β1的过度表达及细胞外基质(FN、LN)的沉积;③ 氟伐他汀显著抑制了内膜的增殖和肥厚。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抑制血管损伤后血栓的形成,减轻了内膜的增殖及内膜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动脉内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腹主动脉下端内膜损伤后狭窄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增殖内膜中血管平滑肌(VSMCs)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c-fos、c-myc、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术后1-2周PCNA达到高峰,与4周-12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UNEL在术后4个月内保持低水平,损伤后4个月内VSMCs凋亡低于增殖水平。术后1-2周,c-fos、c-myc mRNA表达强阳性,在3个月后未见表达。p53只在1周内有弱阳性面其余各时间点未见表达。结论:VSMCs增殖和凋亡的失衡与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密切相关,c-fos和c-myc参与了VSMCs凋亡和殖增的调节,抑制动脉内膜损伤后狭窄可采用调节增殖与凋亡平衡的联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原,命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因其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也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这种因于的促血管内皮增殖及增加血管通透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凋亡涉及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损伤血管异常再塑的病原学和再狭窄的发病机制。CABG术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和管壁重构再塑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损伤导致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紊乱,诱导VSMC进行表型调变(Made Letion),使其对损伤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失常;VSMC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凋亡程序性基因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表达异常,刺激VSMC从血管中层向内膜迁移.发生过度增殖和凋亡抑制,并导致ECM合成增加和脂质沉积,引起管壁纤维化和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是CABG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胡萍  盛净 《中国微循环》2005,9(3):208-21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30%~50%的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发生率极大地限制了其远期疗效。再狭窄的形成是一个血管损伤反应的新生内膜增生与血管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刺激有关。是多种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介导的VEGF基因对培养血管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转移的VEGF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表达,比较VEG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及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SV121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导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取此VSMC条件培养液,再行血管内皮细胞(VEC)培养,用Northmblot杂交,Westem印迹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了VEGF在VSMC及其条件培养液中的表达,比较了VEGF对VEC及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转基因组VSMC中VEGFmRNA呈稳定高表达,转基因组VSMC条件培养液中,VEGF抗原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加入此条件培养液的各组VEC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在VSM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VEGF的转录和表达表明脂质体介导的血管细胞VEGF基因转移是成功的。VEGF具有促VEC增殖作用,但对VSMC无促增殖作用,有利于缺血性疾病及血管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VSMCs增殖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并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CaN活性。结果:AngⅡ组能够明显刺激VSMCs增殖,VSMCs细胞数目和细胞增殖活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N活性和PCNA表达量(A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加川芎嗪处理,各组CaN活性和PC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结论:川芎嗪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aN介导的信号转导进而抑制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VE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H2O2及其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VE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细胞外H2O2及其在VEGF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① 以H2DCFDA为H2O2指示剂,检测 500 μg/L VEGF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H2O2的产生;② 以MTT法检测3×106 U/L过氧化氢酶(CAT),及外源性加入5-20 mmol/L H2O2对VEGF促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 在VEG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 15 min 后,细胞内开始出现逐渐增强的荧光,且随时间逐渐增强,至 45 min 左右最强,随后逐渐减弱;而同时加入过氧化氢酶组的细胞则仅有微弱荧光产生,且荧光强度不随时间变化;② 3×106 U/L过氧化氢酶对VEGF的促增殖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③ 外源性加入5-10 mmol/L H2O2 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1),但其对VEGF的促增殖功能却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VEGF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细胞外H2O2,在促细胞增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外源性H2O2对VEGF的生理功能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上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院上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4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镐例中,一期内固定同时探查并吻合血管40例,内固定术后4h行血管探查8例;后者中6例行筋膜切开减压、制动、解痉治疗,另2例行血管移植治疗。结果:肘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占62.50%(30/48),其余上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占37.50%(18/48)。48例中,治愈47例(97.92%),另1例血管移植治疗失败,二期截肢。结论:肘关节周围骨折,尤其是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最高(50%),应早期诊断、及时探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细胞的损伤及对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g/L糖基化终产物、10mol/L葡萄糖和两者的混合作用于牛主动脉血管细胞,利用生化方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ID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NO2^-/NO3^-的含量,用MTT法测定细胞的活性。用CELL-ELISA和RT-PCR检测细胞RAGE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C)相比,高糖组(G)、AGEs组(A)和联合损伤组(G+A)对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和对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动脉血管细胞LDH的泄漏量明显增高,GSH和NO2^-/NO3^-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且在的作用最强。同时,联合损伤组血管细胞的RA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GEs组和高糖组。结论AGEs比高浓度葡萄糖更具损伤血管细胞的作用,且AGEs与高糖联合作用对细胞的损伤最为明显,这种联合损伤的过程也是通过RAGE介导的。联合损伤组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变异型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P<0.05。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的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平滑肌的多肽物质,ET参与了心肌缺血、高血压、休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子首先使内皮细胞损伤,继而活化的血小板粘附于损伤处并释放出生长因子,这种生长因子可能包括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的缩血管肽,而内皮素也可能是一种生长因子[1],是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因子。冠心病时由于血管内皮损伤,产生过量的ET,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增殖,因此内源性ET可能作为增殖因子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之一[2]。本文结果与上述报告相符。本文观察到变异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T水平差异显著(P<0.05)。ET虽有强烈的冠状动脉收缩作用和心肌损害作用,但在机体内,与内皮舒张因子(EDRF)和前列环素(PGI2)保持平衡,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3]。由于这种平衡的异常,ET含量增高,可能成为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原因。急性心肌梗塞(AMI)时ET水平明显升高,本组17例AMI与冠心病心绞痛组比  相似文献   

15.
妊高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健康与安全的产科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损伤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理生理变化的中心环节,是各种致病因素介导于妊高征的共同通路。甚至有学者认为妊高征就是VEC损伤的疾病。在国内外专家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现将妊高征病因与VEC损伤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子,与脑肿瘤的生物学侵袭性,恶性程度及临床复发等相关,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可概括为:(1)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2)促进肿瘤血管生成;(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4)破坏血-脑屏障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抑制脑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脂质体输送系统选择性清除单核/巨噬细胞,探讨血管损伤后抑制内膜增生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技术将clodronate用脂质体包裹,在36只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前1d、损伤后6d,分别尾静脉注射15mg/kg体重的脂质体包裹clodronate(112组。12只)、clodronate溶液(FC组,8只)、等量生理盐水(saline组,9只)或等量空脂质体(EL组,7只),14天后颈总动脉切片行HE、VG染色,用图象分析软件测定颈动脉管腔面积、增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并计算增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N/M)、管腔狭窄率(%)。另取10只大鼠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脂质体包裹clodronate(5只)或等量荧光标记的空脂质体(5只),颈总动脉损伤后1天下腔静脉抽血分离白细胞,并取颈总动脉、肝脏、脾脏,冰冻切片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物质分布。结果包裹、未包裹clodronate的脂质体、罗丹明标记脂质体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13±20)nm、((198±14)nm、(209±19)nm,包裹率17.6%-19.0%,脂质体中clodronate浓度(7.6±1.1)mg/ml;各组大鼠损伤动脉内膜均有明显增生,但LC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较其它3组明显减轻,表现为N/M、管腔狭窄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相应值(P〈0.01);FC组或EL组对血管内膜增生无明显影响(与saline组比,P〉0.05)。各组间颈总动脉中膜面积无明显差别。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脂质体48h后,大鼠左颈总动脉、静脉血中白细胞、脾脏、肝脏中可以发现单核/巨噬细胞中有荧光标记物积聚,其中LC组大鼠上述组织中荧光标记物较EL组者明显减少,表明脂质体包裹clodronate可明显减少体内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结论通过clodronate的脂质体输送系统将巨噬细胞暂时灭活、清除,可以预防血管损伤后的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胡萍  盛净  陆平  蔡文玮 《中国微循环》2009,13(6):494-496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了解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使用2F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侧颈总动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内膜、中膜增生的动态改变;对血管壁增殖的细胞进行鉴定;观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SMα—actin表达的变化。结果损伤后7天薪生内膜开始形成,至3月时内膜增厚达最大,管腔明显狭窄,损伤动脉壁可见细胞大量增殖,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损伤早期血管壁表达SMα—actin减少,至损伤后期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结论应用球囊导管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血管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平滑肌细胞的表型改变、迁移及增殖是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纳米球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球.以用于观察局部灌注后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了PLGA包载的、载药量为1.55%土0.016%(mg/mg),平均粒径为119nm的丹参酮ⅡA纳米球,将其和空白纳米粒分别局部灌注于球囊损伤后的兔颈动脉内,对内膜增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8d丹参酮ⅡA纳米粒组与空白纳米粒组和动脉损伤模型组相比,内膜面积明显减少(P〈0.01);空白纳米粒组与模型组的内膜面积比较,无明显变化(P=0.302);内膜面积/中膜面积作为内膜增殖指数的指标,丹参酮ⅡA纳米粒组比动脉损伤模型组减少了39.7%。本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丹参酮ⅡA纳米粒,局部灌注于内膜剥脱后的血管内,不仅证实了其组织相容性,而且显示出良好的局部摄取,以及显著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殖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调节机制异常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疾病谱,可引起全身多器官和组织的病理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作为人类最大的器官,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危及的部位。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不仅是血管壁的衬里,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除血管的保护和物质转运作用外,还参与机体的凝血、纤溶、免疫、血管的生长和血管运动的调节,并能产生和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血管内皮损伤与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