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文献分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近年来对CHF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CHF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2.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闺柱 《中国医药导刊》2001,3(4):274-274,F003
八十年代后期确定人心脏细胞内有醛固酮(ALD)受体,对人心肌有直接的、选择性的ALD作用。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均有ALD受体表达。盐皮质激素受体(MRs)对ALD和糖皮质激素(GC)有相同的亲和力,而血中GC与ALD之比为100:1,因此MRs常被GC所占据。但是,如果有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HSD同时存在时,它可将GC代谢成无活性产物,不占据  相似文献   

3.
刘柏年  殷雅琴 《医学综述》2008,14(13):2030-203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ALES试验及EPHESUS试验分别证实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对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目前,ARA已成为第3类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ARA治疗CHF的机制可能包括减轻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脏重塑、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及改善内皮功能等。使用ARA,一定要注意病例的选择。不良反应主要有高钾血症及性激素样反应,服用ARA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宇宁  陈良龙 《医学综述》2007,13(10):768-770
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系统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2个随机对照试验(RALES和EPHESUS)得出了阳性结果,人们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患者有了新的认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可能机制有:抑制心血管重塑、减少胶原沉着、增强心肌顺应性、防止低血钾和心律失常、调节一氧化氮合成、免疫调节作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大部分的经过精心选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病例中表现出良好效果,但对于老年心衰患者和有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则表现出明显增高的高钾血症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谢家德 《大家健康》2014,(1):166-166
目的:观察难治性高血压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接待的57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治疗方案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具体为坎地沙坦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片),研究组29例患者,治疗方案为对照组方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两组患者皆给予了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血压改善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则为82.14%(23/28),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尽管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益处被多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并被临床治疗指南所推荐,但仅有一小部分适合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了这一药物,其部分原因是临床医师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主要不良反应——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恶化的担心。该文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做一综述,以提高人们对于这类药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解决新近发现的ACEI治疗伴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的途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CHF患者73例,予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和卡托普利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24h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清钾离子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镁离子升高(P<0.0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P<0.01),LVDD减少(P<0.05),EF增加(P<0.01)。结论安体舒通和ACEI合用是目前解决醛固酮逃逸现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朱秀兰 《西部医学》2012,24(3):507-508,511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NYHA心功Ⅱ~Ⅳ级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地高辛、速尿、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40mg/d,连续用药12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检查,定期测血压及行心电图、生化检查。结果两组有效率及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血K+无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对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在基础上长期使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体舒通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衰(CHF)中的作用。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双氢克尿噻、地戈辛、硝酸酯类药物;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60mg/d。结果:A、B两组有效率及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在调节电解质紊乱(P<0.01)、心律失常(P<0.05)、以及降低死亡率(P<0.05)上明显优A组(P<0.01)。结论:安体舒通治疗CH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最重要进展是开发和使用了神经内分泌阻断药.临床研究显示,CHF时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是导致心衰进行性恶化及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阻断药被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刘凯  刘少忠  方中  程军  朱永新  王丽华 《安徽医学》2014,(11):1495-1499
目的评价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对轻-中度心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3月前发表的关于ARA在NYHAⅠ-Ⅱ级患者中的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使用Rev 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ARA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OR=0.64,95%CI:0.54~0.76,P<0.01)、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SWD=-12.20 m L/m2,95%CI:-20.91~-3.45,P<0.01)、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SWD=18.91 m L/m2,-17.73~-0.10,P<0.05)及左室质量指数(SWD=10.95 g/m2,-15.49~-6.41,P<0.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SWD=4.69%,2.43~6.94,P<0.01),而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男性乳房发育:OR=1.41,95%CI:0.71~2.82,P=0.33;高钾血症:OR=1.52,95%CI:0.98~2.36,P=0.06)。结论 ARA能逆转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降低轻中度心衰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而不明显增加副作用风险,临床上应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治  相似文献   

13.
Li X  Liu XP  Liu XH  Du X  Kang JP  Lü Q  Wang HY  Xu X  Liang C  Yan Q  Lei T  Geng LL  Liu BQ  Ma C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8):1974-1977
目的 探讨早期脂溶性他汀药物(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与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15例,比较患者初次入院期间应用他汀药物组(辛伐他汀20 mg/d或阿托伐他汀10~20 mg/d)和未应用他汀药物治疗组随访全因病死率,中位随访时间为45.1个月.结果 他汀组58例,未用他汀组257例,单因素分析,应用他汀组随访病死率为17.2%,显著低于未应用他汀治疗组37.4%(P=0.003);心功能NYHA Ⅲ~Ⅳ患者中,他汀组的病死率为17.2%,非他汀组病死率高达4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心功能NYHA Ⅰ~Ⅱ级患者中,两组随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当前吸烟、血脂、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是否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其他利尿剂、地高辛和钙离子拮抗剂,总研究人群中他汀组的死亡相对危险度(RR)为0.352(95% CI0.135~0.920,P=0.033),心功能NYHA Ⅲ~Ⅳ患者中他汀组的死亡RR为0.250(95% CI 0.081~0.778,P=0.017).结论 早期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药物治疗与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密切相关,特别是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死率降低,而这种相关是独立于他汀药物的降脂作用及ACEI、β受体阻滞剂等目前心衰治疗基石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所选择患者均为心功能Ⅲ~Ⅳ级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60mm ,EF值 <3 5 % ,E、A峰融合 ,二尖瓣中等度以上返流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 >14 0ms。应用Insync 80 40三腔起搏器 ,起搏电极定位于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冠状静脉窦左侧支或侧后分支。术后以VAT方式起搏。结果 例 1随诊 6个月 ,例 2随诊 1个月 ,2例术后心功能均提高至Ⅱ级 ,EF值明显提高 (例 1,2 1%VS3 0 % ;例 2 ,2 7%VS 3 8% ) ,QRS波时限明显缩短 (例 1,2 0 0msVS 110ms ;例 2 ,180ms ;例 2 ,VS 13 0ms) ,术后经心脏超声优化A—V间期 ,90ms时E、A峰分离程度最大 ,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例 1,术后 6个月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缩小。例 2 ,术后 1个月左心房 ( 4 3mmVS 3 5mm)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92mmVS 85mm)缩小明显。结论 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满意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传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新的转变和新的认识。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对之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是治疗心力衰竭中较为理想的药物。结论心力衰竭治疗应从最新模式———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失利的原因及NMAD受体亚单位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NMDA受体与脑损伤的关系;(2)NMDA受体拮抗剂作为脑中风临床治疗药物的争议;(3)亚单位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激动剂作为新型脑中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趋势。对于NMDA受体拮抗剂作为脑中风治疗药物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NMDA受体拮抗/激动剂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研究资料,目前的研究虽遇挫折,但放弃NMD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为时尚早,希望能寻求一种新的给药途径来解决临床治疗时间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防治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一种血管张力调节因子, 具有极强的血管活性。通过介导ET受体,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然而,ET过度表达将引起胃黏膜组织局部缺血、缺氧、酸中毒等症状,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因此,ET受体拮抗剂将可能成为治疗消化溃疡的新型药物。现就ET及其受体拮抗剂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和实验均已证实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有多种毒性作用,在心脏中它已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共同促成心肌纤维化、血管重塑、心室肥大和动脉硬化等改变,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肌缺血;在冠心病领域中可作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一个独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房颤动患者神经激素的激活,并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心力衰竭进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或延缓这些不利作用的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相乃春  朱洪坤 《吉林医学》2011,(31):6608-6609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40例CHF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4~16 mg/d,平均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心率、血压及LVDD显著降低(P<0.05,P<0.01),LVEF、LVFS显著升高(P<0.05,P<0.01),心功能改善Ⅰ~Ⅱ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坎地沙坦治疗CHF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