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抗原的效果.方法 选取正常体检者80例.经活检确诊的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214例,其中前列腺癌(PCa)79例,前列腺增生(BPH)71例,前列腺炎(BP)6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并计算其比值f/tPSA.以fPSA<1 ng/ml为临界点,分析四组患者在fPSA各水平的符合率差异,并计算上述各区间范围内FPS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患者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总前列腺抗原tPSA升高,二者比值fPSA/tPSA降低(P<0.05).前列腺癌组的fPSA、tPSA升高更加明显,fPSA/tPSA值也显著降低(P<0.05).正常组与前列腺癌组符合率均为100%,前列腺炎组为93.67%,前列腺增生组为95.77%.总符合率为94.72%.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抗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诊断、鉴别前列腺疾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60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60例,测定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的白细胞(WBC)记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度炎症(WBC<10/HP)、中度炎症(10/HP≤WBC<30/HP)、重度炎症(WBC≥30/HP)3组,并比较3组之间PSA水平的变化,其中18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度炎症组10%、中度炎症组10%、重度炎症组26.7%.3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0±0.8350)ng/ml、(3.1571±0.6432)ng/ml及(7.1557±0.9110)ng/ml.轻、中度炎症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而轻、中度炎症组与重度炎症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05).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在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宁泌泰联合巴洛沙星对ⅢA型前列腺炎(ⅢA-CP)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率(f-PSAR)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院诊治的ⅢA-CP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宁泌泰联合巴洛沙星治疗4周,然后单用宁泌泰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进行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和前列腺液常规(EPS-Rt)检查,并计算f-PSAR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另设4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tPS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PSA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第4周、第8周治疗组患者血清tPSA和f-PSA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EPS-LPS)、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EPS-WBC)和NIH-CPSI症状评分亦有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宁泌泰联合巴洛沙星可显著降低ⅢA-CP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和减轻症状;检测血清PSA的变化可以作为评判ⅢA-CP患者疗效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PSA(prostate-specific an 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free-PSA/total-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fPSA/tPSA值,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SA、fPSA/t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SA介于4-10ng/mL时,两组患者的PS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明显升高,fPSA/tPSA显著降低,当血清PSA介于4-10ng/mL时,PSA对前列腺癌诊断无意义,但fPSA/tPSA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总前列腺抗原(tPSA)及其衍生指标(游离型前列腺抗原占总前列腺抗原比例,fPSA/tPSA;前列腺抗原密度,PSAD)的综合分析,探究其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1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61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105例的tPSA、fPSA/tPSA、PSAD,分析PSA及其衍生指标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当tPSA<4μ g/L时,fPSA/tPSA、PSAD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与非肿瘤组差异不明显;当tPSA>4μg/L时,fPSA/tPSA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明显低于非肿瘤组,PSAD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当tPSA>20μg/L时,tPSA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高于非肿瘤组.结论 tPSA及fPSA/tPSA、PSAD的综合分析可提高前列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60岁的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60例,测定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的白细胞(WBC)记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度炎症 (WBC<10/HP)、中度炎症(10/HP≤WBC<30/HP)、重度炎症(WBC≥30/HP)3组,并比较3组之间PSA水平的变化,其中180例 行。EPS细菌培养。结果: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度炎症组10%、中度炎症组10%、重度炎症组26.7%。3组血清PSA 平均值分别为(2.3830±0.8350)ng/ml、(3.1571±0.6432)ng/ml及(7.1557±0.9110)ng/ml。轻、中度炎症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 异(P>0.05),而轻、中度炎症组与重度炎症组阃PSA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05)。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 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在50%左右,PSA可作为衡 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检测前列腺癌和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指标游离PSA(fPSA)与总PSA(tPSA)及fPSA/tPSA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由于tPSA、fPSA测定值的高低与测定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测定,从而找出血清中tPSA检测值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的临界值,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oche Elecsys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分别测定其tPSA、fPSA,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相比fPSA/tPSA的比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剂时以<0.15作为fPSA/tPSA临界值,为前列腺癌早期发现、监测及预后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荀建宁  朱闽  黄鹏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808-2809
目的 观察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症状分为Ⅱ型、ⅢA型和ⅢB型,均用体外短波深部热疗仪治疗,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Ⅱ型及ⅢA型在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EPS-WBC)计数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患者在前列腺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体外短波深部热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fPSA、T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恩赑  谷明莉 《淮海医药》2007,25(2):114-115
目的 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测量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 前列腺癌(PCa)组、前列腺增生(BP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诊断灰区内(TPSA 4.0~20.0 μg/L)PCa组与BPH组TPSA、f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比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运用fPSA/TPSA比值,结合TPSA含量,可提高PCa与BPH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对PCa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盐酸坦洛新胶囊0.2mg,每日1次,对68例Ⅲ型前列腺炎(CP/CPPS)患者进行了为期1月的治疗。以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EPS)WBC计数为疗效指标,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服药1月后,全组患者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平均减低10.4分(P<0.01),疼痛症状评分平均减低2.5分(P<0.01),排尿症状评分平均减低1.44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减低3.02分(P<0.01)。EPS中WBC计数治疗前为16.8±5.1个/HP、治疗后8.12±3.98个/HP(P<0.05)。按症状改善评价,治愈3例(4.4%),显效21例(30.9%),有效30例(44.1%),无效14例(20.6%)。总显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79.4%。2例有轻度头晕,1例大便干结,其余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5.9%。结论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缓解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荀建宁  朱闽  黄鹏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08-2809
目的 观察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症状分为Ⅱ型、ⅢA型和ⅢB型,均用体外短波深部热疗仪治疗,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Ⅱ型及ⅢA型在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EPS-WBC)计数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患者在前列腺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体外短波深部热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2).测定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24 h和30 d时的tPSA、fPSA和f/tPSA值.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组1)tPSA、fPSA和f/tPSA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组2)术后24小时tPSA、fPSA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f/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天tPSA、fPSA和f/tPS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置入术可引起tPSA、fPSA值明显升高,到术后30天时恢复正常范围.tPSA、fPSA值不能用于冠状动脉置入术后30天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艳  刘献波 《河北医药》2011,33(4):562-563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量(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PSA/t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BPH(BPH组)和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的血清tPSA、fPSA进行检测,比较BPH组和前列腺癌组及正常对照组tPSA、fPSA和fPSA/tPSA各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正常对照组tPSA/fPSA为0.35±0.14;BPH组fPSA/tPSA为0.27±0.15;前列腺癌组fPSA/tPSA为0.10±0.06。当fPSA/tPSA临界值取0.16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7.7%,特异性为79.7%。结论当tPSA在诊断灰区时,fPSA/tPSA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其诊断及预后的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53例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或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恶性组(26例)和前列腺良性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tPSA水平的分布情况及f/tPSA值。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分区的t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4ng/ml时,两组患者的f/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4ng/ml10 ng/ml时,前列腺恶性组的f/tPSA(0.14±0.07)低于前列腺良性组的(0.1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在测定tPSA的同时联合检测f/tPSA,有助于灰区内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HP)在前列腺癌(PCa)伴尿潴留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的223例P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炎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PCa组(183例)和PCa合并HP组(40例)。比较两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及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尿培养阳性发生率、肿瘤的临床分期。结果单纯PCa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PCa合并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中段尿培养阳性发生率、血清tPSA跃4 ng/ml所占比例及tPSA跃10 ng/m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PCa组的tPSA跃50 ng/ml所占比例、临床分期为T3与T4所占比例显著高于PCa合并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可增加早期PCa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在晚期肿瘤中,HP对肿瘤的破坏加重,而tPSA水平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0.5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匮肾气丸,9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白细胞(WBC)计数和前列腺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2%、9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尿路症状、生活质量和总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计数均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WB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 Ig A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 Ig 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前列腺液s Ig A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前列金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NBP/CPPS)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双盲临床研究,将100例BPH合并CNBP/CPP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前列金丹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评价2组治疗3个月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the NI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及前列腺液常规(EPS)中WBC计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IPSS评分从治疗前的(12.6±2.5)分和(12.4±2.4)分降至(10.3±2.2)分和(12.1±2.5)分,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SI评分从治疗前的(23.0±5.9)分和(23.9±6.0)分降至(16.6±4.5)分和(22.7±5.9)分,研究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及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合并CNBP/CPPS患者给予前列金丹治疗能使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前列腺良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PSA值均在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PSAD检测PCa效能高于其他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对于2011年3月至今本院收治的7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分类,分为Ⅱ型,Ⅲa型和Ⅲb型,在该79例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接受治疗后6周进行tPSA水平的检测;设置健康对照组,从本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中选取79例,测其tPSA水平.所有实验结果均通过SPSS软件分析.结果 Ⅱ型,Ⅲa型和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PSA值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Ⅱ型的PSA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而Ⅱ型患者与其他两种类型患者相比,其PS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A的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8):1664-1668
目的探究双石通淋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饭前口服罗红霉素缓释胶囊,1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前口服双石通淋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炎症指标及前列腺液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或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NIH-CPSI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较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液IFN-γ、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石通淋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