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模式对社区残疾人群的康复效果,为推广"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残疾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干预研究方法,分析比较社区残疾人群接受"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前后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得分、"送康复服务上门"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研究对象接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对象共278人,与接受服务前相比,在接受服务6个月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中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和总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均就诊次数、就诊时间和家人日均护理时间减少,医药费用下降,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对象对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频次、服务效果和总体评价满意度为95.68%~98.92%。结论 "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区残疾人群的欢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 在加速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进程中,为家庭医生配置类似助手的角色,可有效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该助手角色通常被称为家庭医生助理。上海、北京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构建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和责任主体的、护士作为主要助理人员的服务模式。但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核心人员结构、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特征、工作范围和薪酬体制等还缺少统一的标准。目的 了解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运行现况,为我国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于2019年11月5-20日,选择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文献搜索引擎,在数据库中检索与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包括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配置及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及服务内容、绩效考核方式及分配方式等)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2019年,检索词(主题词或关键词)为“family physician assistant”OR“general practitioner assistant”OR“全科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AND“助理”OR“全科医生”AND“助理”。通过评阅文献内容,总结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开展现状。结果 阅读全文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47篇,其中英文文献31篇,中文文献16篇。家庭医生助理主要由专职医生助理、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3+2”助理全科医生担任;人员特征方面,国外的医生助理通常为接受过“医生助理”项目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学历的专业人员;中国承担家庭医生助理的专职医生助理主要由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后担任,担任家庭医生助理的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和乡村医生都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卫生专业人员兼任。家庭医生助理的职责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主要包括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健康管理、健康宣教、患者分诊、健康初步评估、慢性病随访等。在绩效考核方式方面,国外家庭医生助理一般由机构根据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或由家庭医生直接对助理进行考核;中国家庭医生助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包括二级考核,机构质控部门统一考核,涉及全中心的工作内容由机构统一考核、与家庭医生工作相关内容由家庭医生考核。结论 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在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构建以“全科医生+护士/乡村医生”或“全科医生+专职助理”为核心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类设立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建立以“医疗技术的复杂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数量”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的薪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设计开发“社区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并与传统的服务模式比较优劣。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评估指标进行随访观察。应用Epidat3.02录入数据,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比较每位送康复服务人员每天服务残疾人平均数、每次服务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数量、服务记录书写质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生活满意度量表,P<0.05。结论 “社区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对改善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也有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 残疾人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的人群,如何为残疾人群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及满意度,家庭医生团队的人员如何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服务,以达到双方共赢的服务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了解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残疾人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和建议,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管理和服务签约残疾人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9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6个焦点小组,其中3个由25名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组成,另外3个由21名签约的5类不同残疾人组成。以4种障碍(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障碍)为理论框架,结合《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手册》)中残疾人接受服务的内容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进行实地笔记、录音和转录,编码提炼主题。结果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都对《手册》的内容和实用性给予了肯定,同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和残疾患者针对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建议。经过比对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方面共析出3个主题:诊疗时间长,包括残疾的身体,沟通和认知;对医生、护理进行残疾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特定的学习需求;残疾人的服务部分超出初级保健范畴,需要再次培训学习。残疾患者方面共析出残疾人在与医疗保健系统的交互过程中存在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四种障碍4个主题。结论 制定完善合理的签约服务内容手册有较好的实用性,为残疾人基层医疗实践提供了工作方法,揭示了签约服务内容手册在指导特殊人群的基层卫生保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7.
2016年海曙区卫计局全面推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在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海曙区开展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是指在社区责任医师团队服务的基础上,全科医生通过签约,提供责任制服务,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个性化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深化,是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是一项公益性、非营利性工作.社区全科医生以全面实施健康管理和促进人群自我管理为目标,通过开展家庭健康评估、家庭健康计划制定、个性化健康处方等工作内容对签约对象,主要是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达到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慢性病控制和病情转归的目的.为了评价2016年开展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对于社区重点人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评价效果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市社区、农村自然村、城乡结合地区自然村人群中躯体残疾患病率以及康复锻炼情况,为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城市16个社区、农村21个自然村、城乡结合地区10个自然村调查人群中躯体残疾患者,设计统一调查表格,先到社区或自然村政府机构调查,然后随访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躯体残疾患病率,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始终坚持康复治疗率(P〈0.05)有显著差异、偶尔康复治疗率(P〈0.05)有显著差异、从来不进行康复治疗率(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农村自然村医务人员文化层次、医疗设备条件、健康教育差距、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制约了躯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护-助团队,建立团队内部不同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划分与分工合作机制〔医生依托医联体和院校专家资源建立纵向专家技术团队,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综合诊疗能力,提升签约管理水平;护士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培养社区专科护士,建立护士健康管理室,保障签约患者综合性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权益;纳非专业人员(护士助理)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协助团队承担更多事务性工作,分担团队工作压力,扩大服务覆盖〕;借助计算机智能协助定向分诊,强化、巩固医患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落实连续性管理,提供差异性签约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纵深发展。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基层操作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运行模式,效果肯定,社区居民签约率、规范管理率、慢性病控制率,社区就诊率、健康行为改善率、签约居民满意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率均不断提高,真实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医改进程,有助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形成,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全科医生组与医生助理组不同职责对2型糖尿病患者就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医嘱认可度、体征状态变化趋势、健康行为采纳率等进行动态效果评估。结果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经过9个月动态随访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糖蛋白值阶段性监测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好(P0.05),规律用药达94.5%~95.4%,医嘱认可度中健康行为采纳评分及健康指导建议条目评分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7类满意度评价中满意及基本满意占94%。结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实践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稳定、服药依从性、健康行为采纳、医嘱认可度有积极作用,是适宜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和其照顾者各744名,使用SF-36、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一般社会人口学指标对主要照顾者进行测量。结果:配偶照顾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较常模中同龄居民的评分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女照顾者中,男性照顾者在除生理机能(PF)、生命活力(VT)和心理健康(MH)以外的其他5个维度的评分均较常模中同龄居民的评分有显著下降,女性照顾者在除PF以外的其他7个维度的评分均较常模中同龄居民的评分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生活质量评分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与照顾者的关系以及每日照顾的时间有关。结论:长期居家照顾失能老人的模式导致照顾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建议采取居家型照护和社区长期护理相结合的照护方式,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及队伍稳定性对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方法 于2016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城区、城郊、郊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包括中医全科医生)44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结果 44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419/440)全科医生表示完全/基本能够顺利进行社区首诊,81.0%(350/432)全科医生表示知识和能力完全/基本能够胜任工作,70.2%(302/430)全科医生表示工作压力很大/比较大。不同区域全科医生对工作压力、医疗联合体是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度推行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能否处理基本医疗中的技术难题、能否处理慢性病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工作压力、工作能力能否得到发挥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工作价值、工作收入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环境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支持系统中社区(居委)配合、团队支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协同诊疗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结论 浦东新区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较高,利于引导居民社区首诊、慢性病防治及健康管理,但仍需提高其对自身工作价值和工作收入的满意度,同时关注区域间差异,促进家庭医生制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迅速增加,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面向家庭的上门医疗服务成为世界新趋势。目前我国的上门医疗服务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运作机制。目的 基于失能老年人的视角,探讨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构建合理化社区上门服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内容包括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了解程度、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和具体意见建议等。2018年7-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0名失能老年人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照顾资源、对上门医疗服务项目内容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质性研究发现上门医疗服务能部分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但患者担心上门医疗费用较高且无法医保结算、上门医疗服务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影响了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量性研究结果显示:370例失能老年人平均年龄(80.9±8.4)岁,202例(54.6%)中度、重度失能,256例(69.2%)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168例(45.4%)需要聘请保姆照顾;314例(84.9%)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但仅76例(20.5%)实际利用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程度较高的前5项服务项目依次是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49(13.2%)〕、康复型家庭病床〔26(7.0%)〕、治疗型家庭病床〔22(5.9%)〕、化验标本采集〔22(5.9%)〕、定期性家访〔21(5.7%)〕;56例(15.1%)不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的前5位原因依次是担心收费较高〔39(69.6%)〕、担心费用无法报销〔23(41.1%)〕、不了解服务项目内容〔21(37.5%)〕、认为服务内容少或能力有限〔14(25.0%)〕、担心泄漏个人隐私〔14(25.0%)〕。结论 北京市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负担沉重,对上门医疗服务需求迫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建议推动医保支付和社会保险改革,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情况,正确评价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法:定量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相对较好。结论:继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社区保健和康复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邻里中心卫生单元对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吉祥坊”邻里中心卫生单元、旗忠社区卫生服务站、邻松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抽取2017年1—9月的门诊就诊居民830、270、560例。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年10—11月,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就诊满意度。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6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9%。其中,邻里中心卫生单元就诊居民800例(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居民800例(社区卫生服务站组),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间无差异(P>0.05)。在签约及就诊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的“1+1+1”签约率、社区首诊率、预约转诊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两组居民“1+1+1”组合内就诊率、因病住院率、大病及时转诊率间无差异(P>0.05);在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接受健康评估、开具延伸处方、通过社区筛查发现疾病、依从性好的比例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两组居民开具慢性病延伸处方比例间无差异(P>0.05);在中医药和康复服务利用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接受过中医药和康复服务的比例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在就诊满意度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对医生诊疗水平、医生服务态度、中医药和康复服务、预约转诊、开具延伸处方、自检项目的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对排队等候时间的满意度评分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两组居民对上门诊疗、健康体检的满意度评分间无差异(P>0.05)。结论 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的设立可拉近家庭医生与居民的距离,有效提升居民的就诊满意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伴随全球老龄化,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中心的综合照护,已成为“健康老龄化”的国际共识。开发适用于中国农村老人“身-心-社-灵-环境”健康评估工具尤显重要和紧迫。目的 评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及效果。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2 400例≥60岁云南省农村老年人进行入户人口学资料和SRHMS V1.0的问卷调查。分析SRHMS V1.0的信效度,建立农村老年人SRHMS V1.0得分的划界常模。结果 共发放问卷2 400份,获有效样本2 0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33%。2 048例农村老年人SRHMS V1.0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得分分别为(63.63±13.69)、(64.72±16.94)、(62.59±15.34)、(50.71±13.04)分。SRHMS V1.0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7、0.885、0.875。除条目4、5、7 与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以及条目27和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相关系数r≤0.600外,其余条目与相应维度的相关系数r≥0.600(P<0.001)。验证因子分析显示,修正后的CFA模型χ2/df=5.509,RMSEA=0.047,NFI=0.929,IFI=0.941,TLI=0.933,CFI=0.941,拟合度优。获得农村老年人健康划界常模,分别为健康很差[0,49.93)、健康较差[49.93,56.78)、健康一般[56.78,70.48)、健康较好[70.48,77.32),健康很好[77.32,100]。结论 SRHMS V1.0在农村老年人运用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全科医生综合健康评估及社区干预工具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是衡量国家社会福利的重要指标,提高居民满意度将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起到重要的督促作用,分析如何提升居民满意度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我们从居民满意度的涵义入手,阐述了国内外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豫 《中国医药导报》2014,(19):134-136,144
目的分析全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护理的质量要求,探讨PKU-VPSM工具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两家社康中心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在每家社康中心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改变。1年后,两组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调查结果。结果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比较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轮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方面得分更高,分别由之前的(3.57±0.31)、(4.01±0.42)、(3.81±0.50)、(4.11±0.35)、(3.62±0.38)、(3.01±0.52)、(3.24±0.44)分提升到(4.09±0.31)、(4.14±0.41)、(3.93±0.51)、(4.11±0.35)、(4.22±0.38)、(4.56±0.32)、(4.26±0.41)分(P〈0.05)。观察组患者不仅候诊时间更短,而且接受关于疾病知识、治疗的指导更多、更全面(P〈0.05)。结论 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