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150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肝硬化出血者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51例(3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79例(53%),消化性溃疡20例(13%);PHG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HG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锦华 《医学综述》2005,11(12):1113-1114
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被认为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应用,发现部分患者的出血是由于胃黏膜严重糜烂坏死出血所致。此病又称为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并发症。1984年Sarfeh等提出PHG与非PHG在形态、功能、治疗上都有不同,因其病理组织学上炎性改变依据不足,可称其为门脉高压性胃病,逐渐引起人们重视。PHG常与食管静脉曲张同时存在,而PHG出血可占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10%-60%”。  相似文献   

4.
莫钧 《海南医学》2013,24(23):3527-3529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出血病因构成比及出血方式,分析出血病因与Hp感染的关系、出血病因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175例患者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EGVB)最为常见,占37.14%,其次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占31.43%,再次为肝源性溃疡(HU)占17.71%。EGVB的出血方式以呕血为主,PHG、HU的出血方式则以便血为主,PHG、HU与EGV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0,55.711,P〈0.05)。与阴性比较,Hp阳性者的EGVB、PH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中,EGVB组与非EGV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1,P〈0.05);PHG组与非PH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HU组与非H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8,P〉0.05)。结论 EGVB、PHG、HU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中EGVB为严重程度最高的出血病因。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定期予以Hp及胃镜监测,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探讨其主要原因,并了解其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3例占80.9%;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49例占42.6%;肝源性溃疡10例占8.7%;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8例占7%;其他不明原因出血3例占2.6%;肝功能A级与B级、A级与C级出血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HG和肝源性溃疡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肝功能可作为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表现,以引起对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观察结果,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内镜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7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1例,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3例,十二指肠炎6例,不明原因2例。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镜检查是诊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07-10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1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黏膜及食道病变。结果:135例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7例(34.8%)。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密切关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病变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多。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外,还应对PHG引起的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处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出血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3.1%),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上无须常规给予抗Hp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疏通胃粘膜血管回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急症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术的止血率可达95%,其疗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分,在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并做病理查幽门螺杆菌、14C-尿素呼吸试验等检查。结果: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出血5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肝性溃疡1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按Tanoue分级标准,第3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占87.5%,而第2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仅占12.5%,第1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为0,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分类有关(P<0.001或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3%,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和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a来收治的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检查: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者24例,占出血总数50%;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3例,占出血总数27%;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占出血总数16.6%;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占出血总数4.1%;胃癌1例,占出血总数2%。48例患者治疗后止血成功42例,成功率87.5%;剩下6例,1例死亡,5例继发感染。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占据很高的比例,临床治疗中应以胃镜检查,查找出血原因及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抢救,以针对性措施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并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27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均接受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Hp感染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尤其Hp阳性组中消化性溃疡伴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根除Hp可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5例慢重肝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慢重肝的基础肝病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B组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病变(GML)、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为98.8%,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和GML的发生率分别为70.6%、35.3%和9.4%。A、B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GML和PHG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6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GML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5.2%(30/46)。结论慢重肝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且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ML、PHG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PHG的关系,探讨PHG发生的机制及其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2005年3月间296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6例肝硬化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176例(60%);其中因PHG出血98例(34%),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61例(55%),溃疡出血37例(13%)。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PHG的关系,探讨PHG发生的机制及其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2005年3月间296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肝硬化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176例(60%);其中因PHG出血98例(34%),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61例(55%),溃疡出血37例(13%)。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70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17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确定出血原因,并予内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0例患者中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出血9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41例,肝源性溃疡(HU)出血30例,出血率分别为58%,24.1%,17.6%。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以中重度为主,重度静脉曲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有明显差并(P<0.05)。肝源性溃疡中Hp阳性率43.3%,说明HU的发生与Hp感染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达87.3%。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EGVB、PHG、HU,以EGVB为主。内科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对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用尿素酶快速染色和瑞一姬染色确定HP的感染,分析肝硬化与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感染率的差异;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随访HP阳性与阴性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观察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非出血患者间HP感染的差异。结果:肝硬化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感染无明显差异;HP感染能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加,从而使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肝硬化并出血与非出血组HP感染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的HP感染无特异性;HP感染能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HP感染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病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掌生  刘永霞 《医学文选》2001,20(2):136-138
目的:评价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合并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血氨浓度进行观察,并探讨二者与肝硬化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137例中51例Hp阳性,阳性者平均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组肝性脑病和肝性溃疡的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二组之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无差异,合并肝性溃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氨浓度均各自高于无上述合并症者,Hp感染与否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无关。结论: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高;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在肝性溃疡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参数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无关。肝硬化出血组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比值较无出血组显著增高。Clild-Puph C级组患者门静脉流速及流量明显低于A级组、B级组。结论: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能用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但脾静脉内径、流速、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比值对预测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有重要意义。门静脉流速、流量可反映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108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源性糖尿病等状况与Hp感染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Hp感染所致的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明显,易于并发糖尿病。结论:根除Hp可预防肝性脑病和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但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不必进行积极的Hp根除治疗,而应注重肝脏本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肝功能分级与胃镜结果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关系A级与B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级与C级、B级与C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P<0.05)。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54.59%),其次为急性胃黏膜损害(26.53%)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7.34%)。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且与肝功能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