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预防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常规访视组(A组)、全程心理疏导组(B组)、术后镇痛组(C组)及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组(D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2)、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T2时MAP水平和HR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B组、C组及D组比较,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的综合性措施,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蹂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肝癌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手术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AIDET组(A组)、对照组(C组),每组40例。按术前常规访视方法对C组进行访视,A组在C组的基础上运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访视,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15 min、30 min、60 min疼痛VAS评分和躁动RS评分,并记录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SAS评分、RS评分低于C组(P<0.05);A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运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访视可减少肝癌患者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禹建军  陈荣  邵东波 《吉林医学》2014,(9):1876-1877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40例。分别对患者术前术中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总结出当处于麻醉苏醒期时,患者的配合程度与躁动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D组术后患者苏醒期与拔管时间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即刻的MAP水平和HR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B组、C组及D组比较,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陈聪  夏海杰  周燕  叶文静  赵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6-139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对改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90例全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男性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A组)、利宁凝胶辅助导尿(B组)、传统导尿(C组)。分别在术后拔管后5、10 min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3组躁动评分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辅助导尿可有效改善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5.
喷他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炎芳  雷龙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43-743,748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5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术毕停全麻药后A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静注1g/kg芬太尼;C组静注0.35mg/kg喷他佐辛。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呼吸频率、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且C组较B组对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更小,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前予0.35mg/kg喷他佐辛可有效地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优于小剂量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心理疏导在插管全麻手术中预防应激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全麻手术患者各时段HR、SBP、DBP数值,术毕麻醉苏醒时间,镇静深度,躁动发生情况.探讨心理疏导在插管全麻手术中预防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心理学疏导组(X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记录基础、入手术室时、诱导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各时间点HR,SBP,DBP数值;术毕麻醉苏醒时间,镇静深度,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疏导组入手术室时、诱导时、拔管时各时间点HR,SBP,DBP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X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缩短,镇静评分值低、术毕躁动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过心理疏导的患者,患者术前镇定,心率血压更加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相对较少,术毕苏醒更快,躁动发生率低,患者感觉舒适,术后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7.
郑剑秋  冯继峰  彭伟 《微创医学》2012,7(6):592-594
目的观察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B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曲马多2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以生理盐水5 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1 min。观察术后1 h、2 h、4 h、8 h、12 h的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观察拔管后60 min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期A组、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前20 min 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和苏醒期躁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理指导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50例行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理指导组30例,术前给予充分地解释,使患者完全清楚气管插管所引起的不适感;对照组20例,术前不给予任何解释。术中用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术毕充分排出吸入麻醉剂,使患者自然苏醒,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有无明显躁动。结果 心理指导组患者在拔管前后3min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躁动发生率为23%(7/30);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后3min心率、血压有明显升高(P〈0.01),躁动发生率为65%(13/20)。结论 术前心理指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的躁动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术前访视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行肺灌洗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只进行简单的麻醉协议书书签字,B组除此之外,再由麻醉医师术前1 d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心率、血压和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T 1)及入室(T 2)心率、血压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其心率、血压,降低全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从而减少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何鞠颖  曹蓉  彰宁 《西部医学》2014,26(10):1328-1331
目的 观察纳美芬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麻醉停药前5min(A组),麻醉停药时(B组)和麻醉停药后5min(C组)静脉注入纳美芬0.25μg/kg.三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均相同.分别纪录麻醉维持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10min后的呼吸次数、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呼吸次数(次/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与C组之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呼吸次数(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比C组促进呼吸恢复的效果更明显;B组和C组与A组之间镇静—躁动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比A组预防躁动和减轻术后10min疼痛效果更好.结论 全麻麻醉停药时静脉注入小剂量纳美芬,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能促进呼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术前心理学疏导对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ASAI~II级,年龄10~75岁,体重25~85kg,所有病例既往无心、肺疾患,无精神病及药物依赖史;A组10-20岁100例B组21-60岁100例C组61-75岁100例,每组随机分为心理学疏导组(P组)和对照组(W组),每组50例。对P组病人施行个体化心理疏导,C组病人仅做常规麻醉前访视。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0.1-0.2mg、丙泊酚40-120mg分2次、司可林或万可松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间断应用芬太尼0.1-0.2mg及非去极化肌松药,吸入异氟醚麻醉维持。手术中保持循环平稳,术毕前15min停吸入异氟醚,可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术毕停丙泊酚。记录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程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本文苏醒期观察时间为:术毕至拔管后10min。结果不同年龄段P、W两组间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O2均无显著差异。拔管前不配合发生率:AP组26%(13/50);AW组,96%(48/50),BP组6%(3/50);BW组86%(43/50);CP组20%(10/50);CW组56%(28/50);ABC三组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W组有8例病人须静注丙泊酚控制躁动。结论麻醉前心理疏导能显著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术前心理学疏导对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0~75岁,体重25-85kg,所有病例既往无心、肺疾患,无精神病及药物依赖史;A组10—20岁100例B组21-60岁100例C组61-75岁100例,每组随机分为心理学疏导组(P组)和对照组(W组),每组50例。对P组病人施行个体化心理疏导,C组病人仅做常规麻醉前访视。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0.1-0.2mg、丙泊酚40-120mg分2次、司可林或万可松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间断应用芬太尼0.1-0.2mg及非去极化肌松药.吸入异氟醚麻醉维持。手术中保持循环平稳,术毕前15min停吸入异氟醚,可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术毕停丙泊酚。记录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程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本文苏醒期观察时间为:术毕至拔管后10min。结果不同年龄段P、W两组间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O2均无显著差异。拔管前不配合发生率:AP组26%(13/50);AW组,96%(48/50),BP组6%(3/50);BW组86%(43/50):CP组20%(10/50);CW组56%(28/50):ABC三组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W组有8例病人须静注丙泊酚控制躁动。结论麻醉前心理疏导能显著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  相似文献   

13.
经春娟 《右江医学》2013,(4):513-515,518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在肥胖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体重指数≥28,瑞芬太尼全麻、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前20min预静注地佐辛10mg(A组)、舒芬太尼50μg(B组)、芬太尼100μg(C组)、生理盐水2ml(D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OT)、意识恢复时间(CT)、拔气管导管时间(BT),拔管前、后5min的MAP、HR、RR,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后呼吸抑制及再次插管例数。结果 A组、D组OT、CT、BT均较B组、C组提前(P<0.01);D组较A、B、C三组拔管前5min的MAP明显增高,HR、RR明显加快(P<0.01)。A、B、C三组均无苏醒期躁动,D组20例患者均出现术后躁动(P<0.05)。A组无一例出现拔管后呼吸抑制;B、C两组分别有5例、7例出现呼吸抑制,并各有1例需再次气管插管。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肥胖患者瑞芬太尼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全麻术后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方法将45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分为3组,各15例。A组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醚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凭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C组采用局部麻醉复合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3组术后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与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67),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67)。结论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行小儿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廖琼  张红 《河北医学》2015,(3):389-39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及其二者联合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应用右美托咪定、B组应用地佐辛、C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拔管后5min(T1)及气管拔管后10min(T2)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液体量等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时间点SBP、DBP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B组患者T1、T2时间点SBP、DBP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T1、T2时间点SBP、DBP及HR较A组及B组更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期均未发生中度躁动、过度镇静和苏醒延迟,发生轻度躁动A组9例、B组10例和C组2例,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能更有效的稳定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血压及心率,降低躁动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实验组则增设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发生躁动的概率。记录两组拔管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并顺利拔管。实验组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拔管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较常规心理护理更能减轻患者拔管期躁动等应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时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全麻苏醒期间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SA 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全麻诱导前静注地佐辛0.1mg/kg。B组:30例,手术开始下刀后静注地佐辛0.1mg/kg。C组:30例,手术结束停药时静注地佐辛0.1mg/kg。三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均相同。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持续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结果三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A组和B组与C组之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比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较短。三组之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镇静和预防躁动效果均不明显,B组预防躁动效果明显,C组镇静效果明显。结论手术开始下刀后静注地佐辛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且不影响全麻的复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呼吸抑制。方法将择期在支持喉镜下行腭咽成型术患者ASA I-Ⅱ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经鼻气管插管,术中持续静脉注射盐酸瑞芬太尼,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min,A组静注地佐辛0.1mg/kg,B组缓慢持续推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停药后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躁动、呼吸抑制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呼吸抑制无统计学差异,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A组较B组稳定,A组患者拔管时躁动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组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适度、对苏醒时间无影响,用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安全有效,麻醉苏醒过程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3组均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丙泊酚 瑞芬太尼,必要时给予司可林维持麻醉.A组术毕前停药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ml,B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8μg/kg,C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8μg/kg.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A组苏醒更平稳,且C组比B组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更小.结论 丙泊酚 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比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