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HFn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储备情况。方法:入选HFnEF患者40例,将同期40例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排除心力衰竭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静息及分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并计算各指标的最大变化率(ΔHR、ΔLVEF、ΔPER、ΔTPE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nEF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明显增大,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HFnEF组ΔHR、ΔLVEF、ΔPER、ΔTPER均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54.8%±13.5%对78.8%±15.1%、29.9%±8.2%对40.7%±5.7%、83.0%±28.8%对124.5%±40.3%和46.3%±10.5%对57.3%±8.1%(P均<0.05)。结论:HFn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储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充血性心力衰竭(HFpEF)与射血分数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HFpEF及HFrEF患者各40例。入组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经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分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心率(HR)及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最大变化率。比较HFpEF及HFrEF患者6个月预后,观测HFpEF患者6个月后LVEF变化。结果 HFpEF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显著小于HFrEF组(均P<0.05);HFpEF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大于HFrEF组(P<0.05);HFpEF组LVEF在静息及各负荷值较HFrEF组高(P<0.05),但LVEF最大变化率与HFrEF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ER最大变化率及TPER最大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HFpEF组6个月后存活患者有3例LVEF低于50%,发生率为9%。 结论 两组左房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FrEF组静息LVEF明显低于HFpEF组,但两组左室收缩功能储备基本一致,部分HFpEF患者可演变为HFrEF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西孟旦和传统临床治疗心衰药物的心衰疗效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成左西孟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左西孟旦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6%比71.9%,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西孟旦组LVEF[(35.5±7.8)%比(39.2±6.9)%]、SV[(72.0±1.8)ml比(77.6±1.2)ml]明显提高(P〈0.05),NT-proBNP[(1562±836)μg/L比(865±310)μg/L]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西孟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3%比25%,P〈0.01)。结论:左西孟旦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国产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60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30例)和多巴胺组(30例),分别静脉滴注左西孟旦,多巴胺24h。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F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多巴胺组比较,左西孟旦组SV[(63.12±24.21)ml比(70.12±24.26)ml]显著升高,NT-proBNP[(4342.49±561.08)pg/ml比(4045.11±432.55)pg/m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芪益心汤治疗射血分数正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7例。中医组给予中药参芪益心汤治疗,西医组给予硝酸甘油、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的左室功能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浆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明显高于治疗前,高峰射血时间(TPE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LVEF、PER明显高于西医组,TPER比西医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中医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西医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9例,中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正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其活动耐受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65~87(75.1±9.8)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西孟旦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SV及LVEF明显提高(P<0.05),NT-pro-BNP下降明显(P<0.05)。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 vs 69.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西孟旦治疗组SV及LVEF显著提高(P<0.05),NT-pro-BN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复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35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左西孟旦单次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第1天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和左西孟旦重复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第1天及第8天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每组各45例,连续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LVEF、SV均显著提高,LVESd均显著减小,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西孟旦单次组和重复组LVEF[(38.49±2.11)%比(40.29±4.07)%、(42.84±5.6)%]、SV[(60.62±3.69)ml比(63.29±3.82)ml、(65.02±3.81)ml]均显著升高,LVESd [(53.20±2.57)mm比(51.78±2.57)mm、(51.47±2.63)mm]均显著减小,血浆NT-proBNP [(3419.29±866.52)pg/ml比(2730.46±682.96) pg/ml、(2339.78±728.05) pg/m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与左西孟旦单次组比较,左西孟旦重复组治疗后LVEF、SV提高更显著,血浆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重复应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更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左西孟旦、米力农和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神经激素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9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4h,左西孟旦组较其他两组总有效率高(P=0.004、0.015),左西孟旦组患者临床状况显著改善。治疗后7d,三组LVIDd、LVEF及F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左西孟旦组LVIDd与其他两组比较未见缩小(P=0.113),而LVEF、FS较其他两组增加(P〈0.01)。治疗后24h及7d,三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基线水平降低(P〈0.01),治疗后7d较治疗后24h进一步降低(P〈0.01)。治疗后7d,左西孟旦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其他两组降低(P=0.006、0.003)。治疗后7d,三组血清ET-1和NE水平较基线水平降低(P〈0.01),左西孟旦组血清NE比其他两组降低更多(P〈0.017)。随访3个月,左西孟旦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5、0.013)。结论左西孟旦能明显改善A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近期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和左西孟旦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系统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脑尿钠肽(BNP)的变化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GEDI、CI、SVRI、LVEF、BNP值的改变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左西孟旦组患者的各指标较对照组患者也明显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2.85% vs 66.07%,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米力农联合左西孟旦与联合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米力农联合新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米力农联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内皮素(ET)-1、全身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ET-1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P<0.001).结论 米力农联合左西孟旦与联合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但米力农联合左西孟旦疗效优于联合新活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D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6例住院的 DHF合并 T2DM患者资料,依据转归结局不同分为:无事件组108例,事件组98例[发生主要心血事件(MACE)]。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 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无事件组相比,事件组的 NT-proBNP、LVEDd显著增加,LVEF、E/A比值明显降低(P 均<0.05),单因素直线分析显示 NT-proBNP、HbA1c、LVEDd、E/A比值与 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r=0.075~0.091,P均<0.05),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为 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3,P=0.009)。NT-proBNP预测患者住院死亡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5),血浆 NT-proBNP≤4010pg/ml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 NT-proBNP>4010 pg/ml者(OR=5.028,P<0.05)。结论:血浆 N末端 B型利钠肽原能独立预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因将202例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单纯肺源性呼吸困难组(A组);单纯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组);混合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心源性,C组)。床旁快速检测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间NT-proBNP水平的差异及B,C两组中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 A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B,C两组[(197.5±64.3)vs(1873.9±857.1)和(1952.4±914.8)ng/L,P〈0.01]。B,C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中,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说明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分别(562.37±102.45),(2736.72±81.67),(5873.19±127.73)ng/L,P〈0.01]。Pe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89,P〈0.01),提示NT-proBNP水平越高,LVEF值越低,心功能越差。结论 NT-proBNP水平检测在判断老年肺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困难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其水平高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素心功能显像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采用核素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得出两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0 d内、第3个月、6个月左室心功能参数,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并评分。结果干细胞移植组6个月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1/3射血分数(1/3EF)、最大射血率(MER)、心肌灌注显像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3个月、6个月高峰充盈时间(TPFR)、高峰充盈率(PFR)及左室前侧壁局部射血分数(rEF)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核素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对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恢复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心室中位间隔面及心尖部起搏下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植入DDD起搏器老年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患者(RVMSP组)56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RVAP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6、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NT-proBNP、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室高频事件(VHR)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按期随访.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RVAP组最高(P<0.05),2组V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RVMSP组患者术后6、18个月NT-proBNP、LVEF、LVEDV等均无变化,RVAP组NT-proB-NP、LVEF、LVEDV无变化,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降低,TAS-POST增加(P<0.05).术后18个月RVAP组NT-proBNP增加,LVEDV值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无变化.结论 RVMS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不影响患者心功能,为较理想起搏部位,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起搏器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80例,分为NT-proBNP组(136例,根据测定的血浆NT-proBNP浓度值判断出院),标准治疗组[144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值判断出院],随访一年,观察两组心功能、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随访一年后,与标准治疗组比较,NT-proBNP组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判断出院的再住院率(44.0%比10.3%)及病死率(12.5%比4.41%)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肌钙蛋白T (cTnT)与 N 末端 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心力衰竭(HF)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73例儿童 HF患者为心衰组,另选儿童保健门诊7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 cTnT、NT-proBNP浓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 cT-nT和 NT-proBNP联用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衰组 NT-proBNP [(2486.7±87.5) pmol/L比(3573.8±98.2)pmol/L]、cTnT [(0.03±0.01)ng/ml 比(0.35±0.09)ng/ml]浓度显著升高, LVEF [(70.8±5.2)%比(42.6±3.8)%]显著降低,P 均<0.05;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为HF患童 LVEF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06,P=0.012);NT-proBNP取值3200pmol/L、cTnT取值0.08ng/ml联合诊断儿童 HF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N末端 B型利钠肽原与心肌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对于儿童心力衰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