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β-阻滞剂甲吲哚心安(Mepindolol)能否转运至人乳中及新生儿可能由母乳中的摄取量,作者对4名哺乳期妇女进行研究。妇女(5名受试者)接受硫酸甲吲哚心安(20mg/天)共5天。采集血样和乳样,并分析甲吲哚心安的浓度,结果发现本品可转运至母乳中,在乳汁中的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0.385。由此推算,本品的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哺乳期妇女血清中生长素含量、人乳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间生长素含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抽取18例正常女性和16例哺乳期妇女空腹静脉血,哺乳期妇女同时留取乳汁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标本中生长素含量。结果孕妇分娩后第1、5、15天血清中生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生长素水平随时间逐渐增加(P〈0.05)。哺乳期妇女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中生长素含量分别为(76.5±13.0)、(84.9±18.0)、(99.6±15.0)ng/L,母乳中生长素水平亦随时间逐渐增加(P〈0.05)。结论哺乳期妇女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生长素,乳汁中亦存在生长素,且随哺乳时间和婴儿月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硫氮的乳汁浓度曾在服用本品(60mg,4/日)的妇女中进行测定。在本品治疗的第4天收集血样和乳样,并分析硫氮  相似文献   

4.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因此应大力提倡喂养,但许多药物可经乳汁排出,虽然排出量极少,多数无害,但必须认识到由于婴儿每日吸乳量大,乳汁中药物浓度较高,哺乳期母体使的某些药物有可能使吸乳婴儿产生治疗效应或毒性效应。从乳汁排泄多寡可将影响吸乳儿的药物分为哺乳期禁用和慎用两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 V)在哺乳期妇女乳汁及婴儿尿液样本中的感染状况,并明确其母婴传播的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533例样本(乳汁227例,尿液306例)的HCM V-DNA,其中186例为母子配对样本。结果:533例样本中,HCM V-DNA阳性284例,阴性249例,总体阳性率为53.3%。140例母乳HCM V-DNA阳性产妇喂养的婴儿中,其尿液阳性率(62.6%)明显高于母乳阴性喂养的婴儿(30.4%)。结论:母乳感染是婴儿HCM V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FQ-PCR法进行HCM V-DNA的检测,可作为HCM V感染诊断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及有营养的获取能量的方式,对母亲和婴儿都有益处。患有某些疾病的哺乳母亲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进入乳汁而对婴儿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或对母亲产生影响。由于许多药物的哺乳期用药安全性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测定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以明确合理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对临床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乳汁成分复杂,含有大量脂质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使乳药浓度测定有一定困难。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乳药浓度测定方法,以期为哺乳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本品与其它抗癫痫药相同需长期服用。因此,有些病人服药期间可能受孕。已经有警告说此药可能致畸,而且在动物试验中已经表明本品的代谢产物之一,2—丙基—戊烯酸是畸形形成的原因。这些报告促使人们对丙戊酸的单不饱和代谢物透过胎盘而转输到胎儿以及新生儿对其消除进行了研究。丙戊酸及其单不饱和代谢物(2—丙基—2—戊烯酸,2—丙基—3—戊烯酸、2—丙基—4—戊烯酸)的血浆浓度,在四名癫痫孕妇和她们的新生儿中已经进行测定。测定时血样的采集,在分娩的第一产程中收集母亲的血样,婴儿娩出后立即取脐血样。所有妇女均已服丙戊酸一年以上者。经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母乳喂养与配方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506例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母乳组(n=133,予以母乳喂养)和配方乳组(n=373,予以配方乳喂养),比较其胃肠动力、体重增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母乳组婴儿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显著早于配方乳组(P 0.05),母乳组婴儿干预10d后的体重及净增长体重均显著高于配方乳组(P 0.05);喂养干预10d期间,母乳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8例(11.28%),并发症总发生例数为24例(18.05%),与配方乳组的71例(19.03%)和101例(27.08%)相较显著更低(P 0.05)。结论母乳喂养VLBWI有利于其胃肠改善,降低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更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向认为,服用甲亢平的妇女不应用母乳喂养婴儿。研究表明,母体中的甲亢平剂量估计有0.47%~16%可通过母乳到达婴儿体内。目前有一例关于一名服用甲亢平的妇女用母乳喂养一对双胞胎的报道。她最初服用甲亢平的剂量是每日30mg,随着甲状腺机能的正常而减少剂量。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是当前社会上所大力提倡的一种喂养婴儿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把1992年的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定为“母乳喂养”,就是提醒人们对它的重要性加以重视。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糖、脂肪以及各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且极易于被婴儿所吸收利用;母乳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及免疫作用;母乳喂养方便,不易被污染,婴儿还可以因母亲自己喂哺而得到更多的照顾与爱抚,在心理教育上起着良好的作用,并能早期发现各种病疾。母乳喂养的关键是哺乳期妇女要保持丰富的泌乳量,本文就哺乳期妇女受孕时对泌乳量的影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急性乳腺炎,中医又称乳痈、乳疮等。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症。多发于青年女性。患者不仅自身痛苦,也影响哺乳期婴儿身体健康。急性乳腺炎病因有2种,即乳汁瘀积与细菌感染。中医认为该病为肝经滞气,和阳明之热,相互郁结,营气不从所致。笔者采用中医按摩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治疗经验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中医按摩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300  相似文献   

12.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甚至不能喂养婴儿的,统称为缺乳。中医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诸病源候论》有"产后乳无汁候",《经效产宝》有"产后乳无汁"方论。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4年以来,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从实践中总结了广大哺乳期妇女在患病时应禁用哪些药物,现作一简述: 1 氯霉素 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逐渐蓄积,使婴儿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不规则、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即灰婴综合征,有致死的危险。氯霉素有导致婴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 2 红霉素 静脉滴注后乳汁中红霉素浓度为血清浓度的4倍,哺乳后婴儿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肠道反应,损害婴儿的肝脏,有时发生皮疹。 3 吗啡及哌替啶 婴儿呼吸中枢对吗啡极其敏感,长期用此类药物的哺乳期妇女,通过乳汁使婴儿呼吸浅慢以致停止。 4 碘剂 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久之可造成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再经垂体促甲状腺作用,使婴儿甲状腺  相似文献   

14.
<正>哺乳期营养保障的目的是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对母亲在孕期及分娩过程中体力的消耗进行补偿,为母亲的健康提供合适的营养。由于每个人对营养理解的不同,同时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导致某些产妇在饮食结构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母乳喂养以及产后健康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错误的饮食方式加上贫乏的营养知识,使我国的哺乳期妇女有相当一部分,肥胖体型,而微量元素及优质蛋白质缺乏,导致母乳量不足,营养成分低下。母乳是婴儿  相似文献   

15.
积乳囊肿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的一种疾病。笔者近几年对50例积乳囊肿行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年龄22~35岁,发病在产后3个月以内者2例,3~6个月18例,7~12个月26例,12~15个  相似文献   

16.
李林英  王翠茹 《河北医药》2001,23(10):755-755
临床上哺乳期妇女因妊娠期间缺乏对乳头的保健 ,因此在哺乳过程中易造成乳头皲裂 ,影响婴儿哺乳 ,也给哺乳期妇女造成长时间的疼痛。 1999年以来 ,我们应用天然芦荟治疗乳头皲裂 30例 ,收到良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自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3月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生乳头皲裂的哺乳期妇女6 0例 ,均为城市居民 ,年龄 2 5~ 34岁。随机分两组 ,每组 30例。Ⅰ组取鲜芦荟叶 ,洗净 ,用小刀轻轻地刮去表皮 ,将芦荟汁滴于皲裂部位 ,用消毒棉棒将芦荟汁轻轻涂匀。每日在哺乳前清洗乳头 ,喂养完毕后再次涂抹芦荟汁。Ⅱ组不需要特殊治疗 ,自然愈合。2…  相似文献   

17.
李健 《海峡药学》1996,8(2):59-60
妊娠期补钙是国内外较关注的问题,但哺乳期补钙则研究较少。现在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钙含量水平与婴幼儿的健康和骨发育密切相关。为了观察母乳钙的变化,本文对100例产妇的母乳钙采用乙二胶四乙酸二纳法进行检测(母乳钙单位:mmol/L。正常值为7v.smm。1/t,为本试剂盒正常值);并对40例母乳钙含量低者进行股声天力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院妇产科1995年4月~12月住院足月妊娠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岁。于产后3d取晨乳Zml测定钙含量。对其中母乳钙值低于正常而又便于随访的40例产妇服用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产后抑郁障碍(PPD)患者哺乳期抗抑郁药使用的现有证据,为药师开展用药咨询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指南/共识、哺乳期药物安全性分级(LRC)、专业数据库和文献等方法,评估常见抗抑郁药物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提供哺乳期抗抑郁用药辅助决策。同时,结合用药咨询案例,通过适应证和有效性评估、安全性评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向患者提供用药建议、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跟踪随访,为药师开展PPD患者哺乳期用药咨询提供思路和方向。结果 大多数抗抑郁药可分泌入母乳,但现有证据提示,在哺乳期相对安全,建议首选舍曲林和帕罗西汀。为有哺乳意愿的PPD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保障婴儿的安全性。结论 根据哺乳期抗抑郁药物使用的循证证据,充分认识母乳喂养对母婴重要性,全面评估母乳喂养婴儿药物暴露的潜在风险,综合权衡,能为哺乳期PPD患者提供优质的用药咨询服务,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药物进入人乳已经引起正在药疗哺乳母亲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关注,虽然可用代乳品喂养婴儿,但母乳喂养的好处已日益明显,这就迫使医务工作者对药疗母亲用自身乳喂养婴儿的利弊进行评价。为检测风险性的大小,有必要了解进人乳中的药量,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中的,母乳药物浓度与母血药浓度成正比,所以,利用母乳药物与母血药浓度比(M/P)作为评估药物进入乳中的参数。然而人们对M/P有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母乳喂养期间”M/P低的药物对婴儿是安全的,M/P高的药物则不安全,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婴儿本身具有药物清除率的能…  相似文献   

20.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和母亲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最佳喂养方式。目前,我国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47%~62%,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锐减到16%~34.4%。究其原因,除了母亲害怕哺乳导致肥胖外,主要是由于产后缺乳,占母乳喂养失败的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