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燕玲  程熙  夏敏 《中医药通报》2013,(4):46-47, 56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经穴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残余尿量,记录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在残余尿量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针刺任督二脉经穴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后循环缺血(PC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研习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刀、综合疗法等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疗效显著,并总结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机理,为进一步临床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任督配穴与单纯腰背部取穴方法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试验组30例采用任脉、督脉配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腰背部取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者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阴引阳,任督并用的方法,较之前单纯腰背部取穴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彭氏眼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西比灵胶囊、舒血宁注射液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邬祥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09-110
后循环缺血(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疼、耳鸣、视物模糊、复视、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其本质由于后循环系统,血流速度异常导致对脑干、小海、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功能障碍。该病以中老年为多见,近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常反复发作,发病率逐年提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的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疗法对该病有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等特点,现将近三年来治疗该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观察“调理髓海”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应用“调理髓海”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1例,取得显著疗效。“调理髓海”针法可以使病人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为88.64%,两组疗效相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交通任督二脉法在急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034109山西省原平市上庄医院刘德荣034000山西省忻州地区卫校附属医院刘秋恋主题词任脉,督脉,刺法临床急症多数为任督失调、阴阳失和、气血逆乱所致急突起病,我们在临床急症治疗中采用任督二脉取穴,施以针刺交通任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应用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口服或鼻饲,每次25 mL,每日3次,连用14d.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眩晕症状改善迅速,治疗组后循环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风醒脑口服液能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PCI)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我院的门诊病人,共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2±14.6)岁;伴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4±15.3)岁;伴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毫火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舒血宁注射液、尼莫地平片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项丛刺疗法进行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2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疗程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葛汤辅助针灸结合基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脑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部后循环梗死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20ml/d)和口服阿司匹林(0.1g/d)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0.1g/d)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度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部后循环缺血优于单服阿司匹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许多疑难杂症,发现这些疾病多数为任督失调、阴阳失和、气血逆乱所致,故在治疗上采用任督二脉取穴,施以针刺调理任督二脉,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后循环缺血辨证为风痰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包括静点中药制剂、口服中药汤剂及针灸)。比较2组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并使用中风病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残障水平。以上量表连续观察14d、21d、60d、90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临床疗效显著(P<0.05),2组在治疗后14d mRS评分及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1d、60d、90d 2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0d、90d 2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后循环缺血(风痰证)患者的严重致残率,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以上方案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陆岸英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899-1901
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对症状改善、远期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参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的影响,以期探索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优势.方法 将符合入选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基础病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尖放血疗法治疗,3周为1疗程.分别评价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并追踪随访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D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对症状改善明显,并有远期疗效,能改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范铭 《光明中医》2020,(10):1526-1528
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通督调神针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60例2017年2月—2019年2月接受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确认符合选择标准后数字编序,盲目均等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法)治疗。在完成疗程后比较2种治疗方案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病情及相关症状的改善价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应为66.7%、93.3%,观察组有显著优越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交感神经症状N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思路,配合通督调神针灸法与西药对症治疗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控制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舒适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将12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前列地尔注射液10微克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和脉络宁注射液20毫升加入25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1次/天,连用14天.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滴,1次/天,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显愈率73.44%,总有效率95.31%明显优于对照组34.43%,8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本院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者100例。诊断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组制定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的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脑梗死;排除眼、耳、小脑、枕叶非缺血性病灶及其他疾患所致眩晕。排除严重心脏病、重度高血压、有出血倾  相似文献   

20.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笔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18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8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