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大量研究证明,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能够有效预测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性别、年龄在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关系中的差异研究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证明,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随着青少年年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具有稳定性,而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会有所改变。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中介变量主要是个体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13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罪犯E、N、P分高于常模,L分低于常模,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完整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比幼时家庭完整者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与E因子显著相关;“母子过分干涉、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N因子显著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罪犯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抢劫罪犯的父母教养方式等多因素的相关性,探讨犯罪的危险及预测因素,从而为干预和防止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13名男性抢劫罪犯及97名正常男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MBU显示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惩罚严厉等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另外本文也提示犯罪多发生于父母文化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家庭和单亲家庭。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头痛方式及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犯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家庭咨询对改善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众多研究显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不良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个性缺陷 ,导致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1、2 ] 。因此改善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 ,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家庭咨询对 143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 ,针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家长进行集体家庭咨询 ,对个别教养方式存在严重不良的父母进行个别家庭咨询。通过这种家庭咨询 ,以探讨改善中学生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年 9月抽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其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以便指导广大儿童青少年的父母采取正确的养育方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160名男性犯罪青少年和170名在校高中男生进行研究。结果①两组青少年的父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FA1,MA1)、惩罚、严厉(FA2,MA4)、拒绝、否认(FA5)和过度保护(FA6,MA2)等主因素方面差异都呈现极显著水平(P〈0.01);②犯罪青少年与对照组在个性特征上,除内外向(E)维度差异不明显以外,特别是在精神质(P)和神经质(N)两个维度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③父母亲在情感温暖理解(FA1,MA1)和拒绝、否认(FA5,MA3)和惩罚、严厉(FA2,MA4)等教养方式的主因素与青少年个性特征之间关系极显著(P〈0.01)。结论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与对照组青少年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极显著,且各主因素与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之间关系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男性青少年暴力罪犯的愤怒情绪特点,并探讨其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一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EI-C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组男性青少年:62名暴力犯罪者、55名非暴力犯罪者和100名普通高中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暴力犯罪组在特质愤怒、状态愤怒、愤怒外投分量表上得分更高,愤怒控制分较低.两组犯罪青少年在父母养育方式上表现出低情感温暖和高拒绝否认的特点.暴力犯罪组愤怒情绪特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结论: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者的愤怒情绪水平较高.并且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与控制方面存在缺陷.而这些特点可能与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广东省1037名流动青少年,以家庭功能评定(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进行测量。结果: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健康程度分化明显,84.3%家庭功能良好,12.8%的家庭功能不健康;再婚(P0.05)、离婚/分居(P0.05)与已婚的家庭功能差异显著;"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家庭功能明显优于"家庭月收入1000~2000元"的家庭(P0.01);在过度保护(t=12.62,P0.01)、情感温暖(t=8.44,P0.01)、"拒绝"(t=3.28,P=0.01)的子维度上,母亲得分明显高于父亲;以家庭功能总得分作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最终纳入方程。结论:"母溺父冷"的教养方式成为流动青少年家庭教养的典型模式,而父母拒绝与情感温暖等家庭教养方式能有效地预测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差异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116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差异对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心理弹性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父母教养差异能够通过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父母教养差异的具体表现类型在父母教养差异到心理弹性的路径上存在调节效应。结论:父母教养差异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弹性,还可以通过心理一致感间接影响心理弹性,且父亲比母亲采用更多消极教养方式或者更少积极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发展有更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特质焦虑的影响,并考察青少年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对其中1398名14~20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青少年特质焦虑,青少年气质量表测量意志控制,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的教养问卷测量父母教养方式。结果:①青少年特质焦虑与父亲、母亲积极教养的各个维度负相关,与消极教养各个维度正相关;青少年特质焦虑与自身意志控制负相关。②意志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通过青少年的意志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与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249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②农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存在性别差异。②农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父命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小丹 《校园心理》2016,(2):105-107
本文调查研究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力求能够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家庭教养方式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庭居住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教养方式在不同年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亲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没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对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私立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家庭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家庭教育方式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 2 43名私立学校初中生及 2 84名普通学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 ,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私立学校学生认为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过度保护方面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低者在惩罚、严厉方面高。私立学校学生父母关系差者明显多于公立学校。结论 私立学校学生的父母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 ,而公立学校学生的父母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私立学校学生的家庭存在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拒绝上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拒绝上学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拒绝上学的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因拒绝上学问题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的6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评定。结果门诊就诊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男女比例(3.29:1)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4)、母亲过分干涉或过分保护(MF2)、母亲拒绝否认(MF3)、母亲惩罚严厉(MF4)5个因子差异显著(t=10.7292,9.3540,3.7249,7.8419,10.815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个因素是拒绝上学问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拒绝上学的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具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是导致拒绝上学问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优秀学员与问题学员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探讨早期教育及家庭因素对军事人才发展的影响、从而为转化问题学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40名优秀学员和40名问题学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优秀学员与问题学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形成问题学员的重要图素。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金钱观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与金钱观量表对广州市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总体家庭教养方式与金钱观呈正相关。2不同性别、家庭教养方式、金钱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金钱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为抑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方法:使用行为抑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查了北京、新疆两地1533名初中学生。结果:①行为抑制预测青少年焦虑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②母亲教养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预测子女焦虑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显著。③行为抑制强、母亲教养方式倾向不良的青少年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同时,行为抑制强、父母双方教养方式差异大的青少年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结论:行为抑制预测青少年焦虑,良性父母教养方式是保护行为抑制青少年远离焦虑障碍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温暖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Iowa Youth and Families Project)中教养问卷的温暖维度与儿童抑郁自评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分别对838名青少年抑郁症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测量,在确定被试BDNF Val66Met基因型后,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温暖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状负相关;BDNF Val66Met多态性与青少年抑郁症状无显著相关;BDNF Val66Met多态性与温暖的家庭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Val等位基因携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更加敏感。结论:本研究证实了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温暖在青少年抑郁症状上存在交互作用,支持Belsky的"不同易感性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现状,探索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暴食量表、自尊量表及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144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与女生在暴食行为上无显著差异(t=1.522,P0.05),而超重/肥胖组比正常体重组表现出更多的暴食行为(t=2.679,P0.01)。2暴食与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r=0.171~0.846,P0.01)。3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密切相关,自尊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和暴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