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孟仁  张凤清 《内科》2008,3(2):300-301
恶性肿瘤病人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且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大,易发生静脉炎,血管阻塞;加之部分病人有四肢水肿,导致外周静脉血管不易穿刺,我们采用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化疗,保证完成了病人的化疗。但对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上肢不宜穿刺输液患者、胸部上段、颈部放疗后或正在放疗过程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患者、锁骨下静脉和(或)颈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少部分不愿承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的病人,为了让肿瘤病人能按时完成化疗,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了15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化疗,现将应用及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54例患者全部一次置管成功,3例发生局部感染,经局部换药后感染痊愈,1例导管堵塞,无导管脱落,无深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深静脉炎、药物渗漏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肿瘤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是一种安全、无痛苦的给药途径,而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丽  徐冬玲 《山东医药》2006,46(19):100-100
静脉化疗是血液科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因化疗药物的化学性、酸碱性、浓度、毒副作用容易造成对局部有效强刺激,加之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静脉弹性降低,损伤后修复功能减弱,而导致给药静脉及临近组织坏死。为预防和减少药物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在输注化疗药物时作好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迎  梁姣 《地方病通报》2007,22(4):124-124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被肿瘤患者接受.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治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许多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具有严重毒性和刺激性,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等,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血管压痛,后期血管变硬,色素沉着。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选用普通7号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患者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保护血管,同时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盖诺(NVB)在化疗中静脉毒性发生的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盖诺(NVB)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4例恶性胸水患者,共使用盖诺16次,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静脉炎。结果 全组病例出现静脉炎7例次,均为Ⅰ级,静脉炎发生率43.75%。结论 化疗中密切观察静脉炎的发生,采用大血管或深静脉置管方法、化疗前后常规应用激素、使用NVB后予NS快速冲洗静脉通道等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肿瘤病人由于长期大剂量化疗,静脉给药,以及营养不良等原因,使穿刺失败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保证药物顺利的静脉输注使患者保持应有的治疗,避免减少药物的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本科自2006年5月~2008年11月份应用PICC 11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化学治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较大,部分化疗药物外漏可致局部组织坏死或静脉炎,输注时要注意观察输液部位,出现肿胀或疼痛应立即停止化疗,局部使用解毒剂或硫酸镁湿敷,禁止热敷。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好静脉和局部组织,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用药期间合理选用血管是对血管的保护及护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应用化疗药物,使皮肤浅静脉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浅静脉受到破坏,如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地避免外周静脉保留时间短、不易固定、易损伤血管、输液速度慢以及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同时,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快,化疗时药物迅速被稀释,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及时用药,抽血检验等,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已广泛用于长疗程化疗或静脉高营养的晚期癌症病人。我们2000~2003年对100例癌症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住院患者中老年病人越来越多,由于老年病人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外周静脉补液常常难以进行以及需静脉化疗的肿瘤病人为防止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常常需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共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置管3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荣  张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695-1696
目的为肺淋巴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比较PICC静脉化疗与传统外周静脉化疗的优劣。方法将38例肺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规范化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外周静脉滴注化疗药物,观察化疗相关局部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全程顺利进行,静脉炎发生2例,未有渗漏损伤的发生,毒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发生静脉炎9例,发生渗漏损伤5例,同时发生1种以上毒副反应4例,毒副反应发生率52.6%。结论对于肺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静脉化疗,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化疗,禁食患者的治疗,必须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来补充营养剂和给予化疗药物。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会引起患者穿刺肢体的疼痛、肿胀、静脉炎等,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病人多有恐惧感及各种不适。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是一种较为有效方便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2007年2月,我们设计了输液巡视卡,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改、规范,使静脉化疗的护理更加标准化、制度化,有效地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静脉留置针用于肺癌病人进行静脉化疗,观察病人的血管变化。结果表明,静脉留置针在无条件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情况下可用于周围静脉的化疗,具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便于病人活动,减轻护理工作量等优点。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化疗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因其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近年来,PICC已广泛运用于肿瘤化疗的患者[1]。对于需要长期反复化疗的患者,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其中以静脉炎最为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化疗的67例首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照组36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量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状况。结果两组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臂围增粗、皮色改变、自觉不适症状、疼痛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穿刺点感染和皮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影响,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药薰洗加微波热疗治疗化疗后硬结型静脉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用药是肿瘤化疗的重要途径,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刺激作用。故由此引起的静脉炎随着化疗疗程增加而逐渐增多,尤其是硬结型静脉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薰洗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化疗后硬结型静脉炎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提高化疗药物疗效。方法 对215例肿瘤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配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微量泵的使用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205例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5例置管失败,5例因并发症提前拔管。总结 护理经验: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使用和正确封管是预防感染和堵管的关键。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确为一种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并能配合微量泵化疗,提高疗效及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