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瀚  张光明等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106-1107
目的:总结60例踝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松质骨加压螺钉,配合必要的特型钢板内固定。结果:41例得到随访,时间6-28个月,优良率91%。结论: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Biofix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16例,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疗效判定以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综合判定。结果:优14例,良2例。差0例。术后未再出现骨折或骨折再移位现象,无伤口感染。作者认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可减少踝关节损伤和病人痛苦、简单方便的优点。是治疗踝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内、外踝纵行切口,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于1997年7月~2003年4月,对56例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病人采用内、外踝纵行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按照从外踝→内踝→后踝的顺序进行。外踝或腓骨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用1枚螺钉通过腓骨、胫骨固定下胫腓关节;内踝骨折使用l枚或2枚松质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踝行加压螺丝钉固定。对下胫腓韧带联合等所有断裂韧带均予以修复。结果:其中45例随访3~5年,根据Leed’s临床评定标准,优33例,占73%;良9例,占20%;优良率93%。差3例,占7%。结论:踝部骨折内外侧路径安全,易行。用此方法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棒在骨和关节内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骨科就诊的骨折患者36例,材料选用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公司DIKFI和芬兰BIOFIX,可吸收钉、棒直径为3.5~4.5mm,杆径2.0~3.2mm,长度为10—70mm。常规切开复位,用克氏针或大巾钳临时固定,钻孔后将螺钉或固定棒植入。术后石膏固定6—8周,并逐步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骨折块无松动及关节间隙改变,关节活动范围满意,无继发感染。x线片显示骨折线消失或模糊。疗效:优22例,良9例,可5例。结论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骨和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就生物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可吸收螺钉(PDLLA)治疗三踝骨折,探讨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32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周,所有病例均愈合且无移位,术后优良率达93.8%,无毒性及过敏反应。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三踝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8~2006年收治踝部骨折病人285例,在随访的255例中,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障碍者54例,现将原因进行分析并报告防治结果。  相似文献   

8.
踝部骨折较常见,许多作者主张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认为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对稳定性骨折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对不稳定骨折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自1996年1月~1997年10月共收治踝部骨折病人40例,其中手术治疗3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 6 0例踝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松质骨加压螺钉 ,配合必要的特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41例得到随访 ,时间 6~ 2 8个月 ,优良率 91%。结论 :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 ,解剖复位 ,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曹建国  蒋赛 《临床医学》2005,25(12):79-80
近年来随着可吸收材料的纤维增强技术发展,可吸收材料的强度的提高。可吸收材料广泛应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改变传统的金属内固定,避免金属内固定需再次取出的麻烦,给患者减轻了负担。我院从2002年7月~2002年12月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了可吸收螺钉、棒固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跳跌扭伤9例;开放伤3例,闭合伤27例;右踝14例,左踝15例,两侧踝关节1例;单纯内踝骨折20例,合并外踝关节8例,P ilon骨折2例;受伤后至入院时间1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掌指骨骨折23例(26处),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实验组(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掌指骨骨折25例(28处),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为5.1个月.以TAF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85.7%)高于对照组(76.9%)(χ2 =10.121,P <0.05);实验组17处开放性骨折中2处继发手术后感染,对照组19处开放性骨折中3处继发手术后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为3.5~6.5周,平均5.0周;对照组6.4~9.6周,平均7.7 周,2处愈合效果不理想.结论 从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感染率、康复时间来评价,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相对于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共26例,采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1个月至6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其中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采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2个月,优38例,良14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2%。结论早期手术、外踝及腓骨下段的整复固定、胫腓联合复位固定、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减少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将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术,术后观察3个月.依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制定的踝-后足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2,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更好,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2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Ⅲ度7例;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复位和不同形式的内固定。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按照Merchant等的评分标准:优18例,良7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及功能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Lisfranc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49例Lisfranc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组),23例采用关节融合术(B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明显高于B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1例出现皮肤边缘坏死,1例出现骨性关节炎,B组中有2例出现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2例出现足部疼痛.结论 切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优良率高,较好地保留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负重功能,尽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和内固定哪种治疗方法更适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昵?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1/2008—08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二科室完成。对象: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4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0例,内固定治疗组25例。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均采用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切口,采用第3代标准骨水泥技术,以便使骨质与骨水泥良好接触及假体牢固固定。内固定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入路,常规行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在术后1,3,6个月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踝关节骨折的处理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5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而将病例分为糖尿病骨折组(37例)及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术后出现感染、骨髓炎、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 随访10~21(14.3±2.4)个月,糖尿病骨折组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出现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和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合并糖尿病的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