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太湖猪种的梅山猪行无体外静脉转流条件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供/受体手术情况;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关腹前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和部分生化指标测定,记录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 ,明确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不同时期主要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相应的处理原则.结果 顺利完成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15例(手术成功率88.2%),受体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各重要生理指标变化较大,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处理后,除关腹前APTT和Fg仍异常(P<0.05)外,其他都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良好的手术技术,积极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内环境改变,是稳定建立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关键因素;该模型与临床肝移植术的方法 及要求基本一致,有很强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2.
四种不同肝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不同肝移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对实施成人尸体全肝移植的135例患者分别采用4种不同术式:A组(22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B组(79例)采用改良背驮式,C组(18例)采用经典背驮式肝移植,D组(16例)采用改良的经典原位肝移植,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行体外静脉转流,回顾性分析135例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一过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C组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近期生存率及血管并发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于一些肿瘤患者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采用改良的经典原位肝移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尤其是无肝期时间,减少手术难度和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尿量及出血量等。根据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① 1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均成功完成 ,手术较一般手术出血多 ,快速输血 ,给予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术中呼吸、循环维持满意 ;②术中出血 (44 5 0± 2 6 40 )ml,尿量 (45 0± 2 5 6 )ml,手术时间 (370± 110 )min ,无肝时间 (86± 2 6 )min ;③与麻醉前相比 ,血压在腔静脉阻断和开放即刻下降 (P <0 .0 1) ;CVP在腔静脉阻断时降低 (P <0 .0 1) ,腔静脉开放后 5min内增高 (P <0 .0 1) ,心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增快 (P <0 .0 1) ;④与麻醉前比较 ,无肝期和新肝期K+ 浓度和TCO2 下降 (P <0 .0 5 ) ;无肝期至手术结束时红细胞压积、pH和HCO3 -1值均下降 (P <0 .0 5 ) ;PCO2 无肝期下降、新肝期升高 (P <0 .0 5 ) ;BE新肝期和术毕均下降 (P <0 .0 5 )。结论 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病人原位肝移植围术期循环、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变化剧烈 ,积极预防性对症治疗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出血量、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血糖;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⑴1例因大量出血死亡。术中29例输血2000-4000ml,7例输血4000-6000ml,8例输血大于6000ml;⑵地我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能使术中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⑶本组病人除大出血外,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⑷围术期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⑸术中体温变化大;⑹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紊乱,需补充凝血因子、适当使用止血药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⑺围术期血糖偏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各期的麻醉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有助于循环稳定、无明显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5.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治疗措施.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有时需要体外静脉转流,围术期常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BOLT)因术中不阻断下腔静脉,比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麻醉中是否发生严重的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待研究.笔者观察了42例PBOLT手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恢复灌注期3个阶段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等的变化,现报道如上.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2 2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 ,男 1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11~ 5 7(4 2 4± 14 5 )岁 ,平均体重 2 1~ 74 (5 7 3±15 )kg ,术前ASAⅢ~Ⅳ级。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术中监测桡动脉压、CVP、ECG、血气、电解质、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手术切皮开始启动全自动血液回收系统 (美国Medtron ic产cellsaversequestraTM 10 0 0bloodrecoversystem)开始回收手术野的出血。开始回收前用含肝素生理盐水 (2 5U/ml)10 0ml预充回收系统。尔后用肝素盐水抗凝 ,其滴速与回收血液量保…  相似文献   

7.
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巧及术中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型猪原位肝移植的外科技术要点及术中监护管理经验.方法在非体外静脉转流条件下行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处理对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20次原位肝移植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25.8) min,平均无肝期(28.4±3.2) 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虽发生急剧改变,但在严密监护处理条件下可逐渐恢复正常;动物1周存活率90%,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精细而熟练的外科技术及严密的术中监护处理是确保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位非体外静脉转流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内环境和代谢的变化及其调控方法。方法 监测11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电解质、酸碱和血糖的变化,并作及时、适当的处理。结果 2例患者在血管开放即刻出现高钾血症,大部分患者在开放后5min血钾降低,需微泵持续补钾;血钠变化不大;血游离钙在无肝前期开始降低,需适量补充钙剂;大部分患者碱剩余(BE)在血管阻断后30min开始降低,pH、HCO3^-与BE的变化大体一致(术中机械通气下呼吸性因素忽略不计);大部分患者在血管开放后1—5min内PaC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所有病例在血管开放后血糖开始升高,需静脉给予胰岛素控制。结论 原位非体外静脉转流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除血钠变化不大外,机体内环境和代谢的变化较剧烈,需加强监测并作及时、适当的纠正。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的ICU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术 (OL TX)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肝移植手术创伤大 ,病情易变化 ,早期有效的 ICU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我科1996~ 2 0 0 0年开展原位肝移植共 7例 ,现将早期监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31~ 4 2岁。 2例为肝恶性肿瘤 (原发肝癌 ) ,5例为良性终末期肝病 (其中先天病变 4例 ) ,7例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2 术后观察及护理2 .1 密切观察病情 :患者术毕进入病房后 ,接班者首要了解患者的麻醉方式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我科为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应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进行了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经14 h手术,取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 (VVB)用于原位猪肝移植手术中受体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的变化 ,探讨VVB在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管理。方法  2 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猪采用静脉诱导插管后肌松控制呼吸。无肝期先采用离心泵行髂内与颈内静脉体外转流。阻断门静脉并插管后进行体外门、髂内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观察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等时点静脉引流、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变化。结果 VVB时间为(79 2± 1 3 5 )min ;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1 9 9± 4 3)min ;转流量 4 5 0~ 90 0ml/min ;转流中维持MAP 80~ 1 35mmHg ;CVP维持于 1 5 5~ 5 5cmH2 O。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呈轻度酸中毒状态 ,无肝期 ,新肝早期血电解质正常。无肝期静脉引流充分 ,肠管色红润 ;尿量足。结论 采用离心泵VVB可较好地维持猪原位肝移植中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肝移植术迅猛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肝病及肝癌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无肝期,因门静脉、下腔静脉回流都被阻断,给患造成严重的生理干扰,给麻醉与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现将我院2002年5月实施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31例240次肝移植手术方式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31例 2 4 0次肝移植的手术方式 ,总结肝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 2 0 0 1年10月~ 2 0 0 4年 9月实施的 2 31例 2 4 0次肝移植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比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及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5 .7± 0 .6 )h、(6 .5± 1.3)h和 (4 .5± 0 .5 )h(P <0 .0 5 ) ,术中无肝期时间分别为 (4 7± 7)min、(4 9± 8)min和 (4 8± 7)min(P >0 .0 5 )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95 0± 5 6 0 )ml、(2 15 0± 85 0 )ml和 (16 5 0± 5 10 )ml(P <0 .0 5 ) ,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 9.0 %、4 .3%和 11.1% (P <0 .0 5 ) ,围手术期生存率分别为 92 .4 % (11/ 14 4例次 )、91.3% (6 / 6 9例次 )和 88.9(3/ 2 7例次 ) (P >0 .0 5 )。结论 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且术中出血量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少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腔静脉成形式肝移植术小 ,但 3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3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 ,应根据不同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 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 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在门静 脉及下腔静脉转流后回升。供肝置入复流时血压为 14.3- 15.6/7.8~9.1kPa(110- 120/60-70 mmHg)。结论:选 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术后呼吸 支持和镇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NON-VVB)病人术中机体氧代谢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终末期肝病病人30例,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左挠动脉放置动脉套管,连接多功能监测仪和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分别于无肝前期1h,无肝期5min、30min,新肝期5min、30min、60min及术毕记录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摄取率(ERO2),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结果 CI、MAP在无肝期及新无肝期有显著降低,新肝早期30~60min后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ERO2、VO2I、DO2I在无肝期显著降低,在新肝早期增大至无肝前期水平。结论 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氧代谢指标变化较大,如果处理得当,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热稀释(ThDCO)法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8例ASAⅡ~Ⅳ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同时进行PiCCO和ThDCO连续监测.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门静脉阻断前、无肝期、新肝期、手术结束及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得的股动脉和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CO和SVR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7,P<0.01和r=0.972,P<0.01).围术期股动脉和桡动脉测得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改变;在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用PiCCO和ThD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相关性高;PiCCO可连续监测,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热稀释(ThDCO)法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8例ASAⅡ~Ⅳ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同时进行PiCCO和ThDCO连续监测.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门静脉阻断前、无肝期、新肝期、手术结束及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得的股动脉和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CO和SVR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7,P<0.01和r=0.972,P<0.01).围术期股动脉和桡动脉测得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改变;在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用PiCCO和ThD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相关性高;PiCCO可连续监测,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术是将病变的肝脏全部切除 ,然后在原位植入同种异体的肝脏以获得相应的正常的肝脏功能。这种手术的复杂难度超过大多数其他器官的移植 ,同时也因手术、麻醉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创伤 ,手术涉及到供体肝脏的快速灌注切取和受体病肝的切除、无肝期的静脉转流和新肝的植入等主要步骤。自 1998年 5月起 ,我们随机抽取家养猪 32头 (16对 ) ,排除其他疾病 ,全麻下手术 ,体外静脉转流 ,手术时间 5~ 8h,体外静脉转流下 6头猪手术均获成功 ,存活时间为 6 h至6 d,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护士必须了解和熟悉肝脏移植手术的全过程及…  相似文献   

19.
为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治疗经验,回顾我院2003年9月~2006年2月治疗的8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2例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药物。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除1例因胆道狭窄形成柱状结石致肝功能衰竭,于术后半年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正确的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连续 7例腔静脉成型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探讨其在原位肝移植中价值。 方法 应用标准的腔静脉成型技术于连续 7例原位肝移植 ,记录手术及无肝期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  7例肝移植均未采用静脉转流技术 ,手术时间为 4 2 6± 4 0 (380~ 4 70 )min ,无肝期为 88± 8(80~ 10 5 )min。术中输血为 12 0 0± 980 (40 0~ 2 80 0 )ml。术后 3例出现胸腔积液 ,其中 1例为血性 ,经抽吸后愈 ;1例术后 3个月拔T管时胆漏 ,保守后愈 ;1例神经精神障碍 ;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前 3例分别存活 17个月、8个月和 5个月 ,生活质量良好 ;7例术后分别随访 17个月、8个月、5个月、3个月、2个月、个 7周和 4周 ,均已出院 ,恢复良好。 结论 腔静脉成型技术与两大传统肝移植术式相比 ,既具有类似于背驮式肝移植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优点 ,又吸取经典肝移植病肝切除简便快速的优点 ,简化了肝短静脉和肝后腔静脉解剖步骤 ,缩短了手术时间 ,宽大的肝后腔静脉吻合口保证了流出道畅通 ,减少了肝移植手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容易掌握 ,特别适合肝移植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