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台山市过去曾是疟疾高发区,1953年疟疾发病率高达5448.0/10万,1964年仍为516.4/10万,1980年开始为 2.8%/10万以下。1985年经考核,发病率为0.52/10 万,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山区和丘陵区微小按蚊仍然存在,是主要的媒介;平原区媒介只有中华按蚊。为探索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及简便有效的监测方法,从1991年至2000年连续10年分两个阶段分别采取两种病例侦查方法进行现场防治监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第一阶段(1991-1995年)1.1.1发热…  相似文献   

2.
海南建省以来抗氯喹恶性疟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贤铮 《海南医学》1997,(3):153-155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同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行病学的新特点,适时调整防治措施:2.筛选出几种抗疟药联4和新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和现场防治;3.在全省主要疟区推广控制抗氯喹恶性疟的“毛阳模式”。疟疾发病率自1989年起膛年下降,1996年降至历史最  相似文献   

3.
对长沙市区101866人进行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脑卒中者419人,死亡110人;发病率为174.7/10万,首次发病率为127.6/10万,患病率411.3/10万,死亡率108.0/10万。出血性脑卒中者占40.6%,闭塞性脑卒中者占50.8%,未分类占8.6%。男性首次发病率为140.8/10万,死亡率为127.7/10万;女性分别为113.1/10万,86.4/10万(P<0.01)。另就患者的文化程度对脑卒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如皋市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53例,死亡率为32.37/10万,其中产科出血23例(43.4%),产科感染8例(15.1%),重度妊症7例(13.2%),妊娠合并风心病6例(11.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疾病监测系统对2007年广西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广西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和虫媒性传染病的发病人数为合计940例,发病率为1.9919/10万,病死率为55.43%;发病率排名前3位的疾病是:狂犬病1.0511/1077(496例)、乙脑0.5828/1077(275例)、疟疾0.1674/10万(79例)。结论广西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性传染病在全国发病率较低,但是在高发季节和地区应做好监测工作;由于广西狂犬病发病率高,要重点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东兰县1974 ̄1993年麻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病在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前有每4 ̄5年发生一次流行周期,其中以1974年为最高,发病率为1037.87/10万;1080年次之(119.3/10万);1085年为最低(111.01/10万)。1986年以来广泛应用麻疹疫苗期间,其流行特征发生变化,发病率呈波浪式的再下降之势,流动的季节性升高特点基本消失。5 ̄10月发病占全年的52.  相似文献   

7.
探讨蚌埠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规律。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卡作统计分析,对比检测EHF治愈者与健康人群EHF抗体及重点疫区鼠类调查结果;发病200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2.5/10万,年均死亡率0.25/10万;郊区157例占78.5%,年均发病率8.22/10万;市区43例占21.5%,年均发病率0.74/10万;33例EHF治愈者EHF抗体31例阳性;重点疫区长淮乡总鼠密度3.5%,室内密度8%  相似文献   

8.
2001年粤桂琼滇四省(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流动人口疟疾联防管理经验,更好地促进疟疾联防工作。方法:将联防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各省的联防市县2001年报表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粤桂琼滇四省(区)联防区疟疾发病人数共14282例;其中流动人口发病6494例。广东166例,年发病率0.12/万,流动人口发病占143例。广西12例,年发病率O.02/万,均为流动人口发病。海南4668例,年发病率5.91/万,流动人口发病占853例。云南9438例。年发病率2.34/万,流动人口发病占5486例。结论:广东、广西疟疾疫情平稳,疟疾年发病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海南和云南疟疾发病率明显回升,应加大力度对流动人口进行疟疾监测,强化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9.
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异位妊娠孕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对1987~1995年上海市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监测和专家评审,针对异位妊娠孕妇致死原因,采取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警惕性,提高诊治技能等卫生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共同干预的措施。结果(1)造成异位妊娠孕妇死亡的原因是误诊和就诊过迟;(2)1987~1989年上海市活产数为523299例,其中因异位妊娠死亡者23例,死亡率为4.40/10万;落实干预措施后的1990~1995年上海市活产数为625206例,其中因异位妊娠死亡者14例,死亡率为2.24/10万,与干预前比较P<0.05;(3)异位妊娠在上海市孕产妇死因顺位中由1987~1989年的第一位降至1990~1995年第四位。结论落实卫生行政和业务的共同干预措施可降低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GM(1,1)灰色模型在疟疾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在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及防治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GM(1,1)模型。根据1999年-2004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建立疟疾发病率预测模型,并对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对海南省2005年疟疾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海南省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分别为Y(t)=135.8807e^0.2237(t-1)-64.6007,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度好(C=0.2949,P=1.000)。利用本模型对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进行外推,估计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为130.43/10万,实际发病率为52.46/10万,发病率比预计的减少了77.97/10万,降幅达59.78%。结论建立的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拟合度好,2005年疟疾发病率的模型预测值与观察值差异显示海南省2005疟疾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海南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行病学的新特点,适时调整防治措施;(2)筛选出几种抗疟药联用新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和现场防治;(3)在全省主要疟区推广控制抗氯喹恶性疟的“毛阳模式”。疟疾发病率自1989年起逐年下降,1996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5.30,恶性疟占24.3%,病例数为1026例,比1987年下降80%,流行区人口缩减了一半,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319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海南抗疟四十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省历史上是著名的高疟区,抗疟前疟疾遍布全省农村,8种按蚊查获疟原虫自然感染,4种人疟原虫均有发现,居民原虫率山区74%,丘陵区34%,平原区12%。1959年开始全面抗疟,采取杀虫剂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经过30多年的防治,疟区已大面积缩小,疟疾发病率由1955年的1036.5/万降至1992年的11.5/万,成效卓著。目前疟疾分布局限于山区和一些近山丘陵区,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存在灶点和上山感染是其流行特征;次要媒介为微小按蚊,常可引起外来人群和新建居民点的点状暴发;平原区已无疟疾发生。全省每年约有4万疟疾病例,其中1/3病例为抗氯喹恶性疟,防治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疟疾仍然是全省需要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苏州市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市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分析。结果2006年苏州市报告疟疾病例97例,发病率为0.1153/10万,报告流动人口病例9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40岁之间,男性63例占报告病例的64.95%。结论苏州市应该针对不同目标人去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探索和选择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9~2010年疟疾感染状况,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和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全省抽样查阅部分市县2009~2010年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居民带虫率、人群IFA抗体水平、传疟媒介种类和媒介抗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抽查保亭县、白沙县、东方市、琼海市和澄迈县5市县2009~2010年共血检90441人,阳性208例(PV200例,Pf 8例),阳性率为0.23%,其中2009年血检阳性率为0.32%(194/61417),2010年为0.05%(14/29024),共处置疫点137个(白沙68,保亭34,东方35),均进行滞留喷洒、预防服药及健康教育。共采集居民滤纸血2406人份,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为0.62%(15/2406),小学生滤纸血2291人份,阳性率0.17%(4/2291);现场调查保亭县、白沙县、东方市3个市县居民4 654人,未检出阳性血样,居民带虫率为0%。结论海南省2010年疟疾流行水平大幅度下降,防治措施落实扎实,为全省消除疟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南省2010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方法将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全年的疟防资料汇总、分析。结果 2010年海南省全年血检180 529人次,确诊疟疾的病例28例(均为间日疟);其中流动人口疟疾血检21 588人次,发现疟疾病例18例(均为间日疟)占全省确诊病例的64.3%、比2009年的51例减少了33例,降幅为64.7%。海南省的流动人口发病15例占83.3%,广东0例、广西1例占5.6%、其他省(区)2例占11.1%。2010年疟疾疫情比较平稳,疟疾病例比较集中在3~9月份,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海南省检测到出国回归2例疟疾患者,比2009年增加1例。结论海南省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疫情虽然平稳下降,但仍占有疟疾发病较大的比例,而且从2010年始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构成比呈相反比例,更加突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要特别关注出国务工或经商感染疟疾而回来的流动人口,这些输入性疟疾病例,可能对海南省疟疾防治工作构成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广东疟疾联防区2004年监测结果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疟疾联合管理在疟疾防治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2004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6例(占全省病例的60.71%),年发病率0.057/万;五市当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为0.3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血检阳性率为1.25%,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回归人员中,从海南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最高,与从其它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种职业的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参与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全年各月都有疟疾病例发生,其中六、七月达到最高峰。病例的季节分布与广东省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相吻合。结论通过联防,2004年广东省联防区内疟疾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流动人口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内江市基本消灭疟疾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学娅  胡青兰  杨健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13-1214,1181
目的总结基本消灭疟疾防治成效,探讨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针对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控制流行,降低发病率。结果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63年的237.98/万下降至2003年的0.01/77,2004年已无本地病例发生,五县(区)分别于1985、1988、2004年经四川省专家组考核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实现了全市基本消灭疟疾。结论采用分类指导、分区防治;坚持综合治理,加强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疟防工作质量等,可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