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的特点以及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 使用美国Acu 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 ( 30例 )、高血压病Ⅰ期组 ( 34例 )、高血压病Ⅱ期组 ( 34例 )、高血压病Ⅲ期组 ( 34例 )的 2 4小时血压负荷值。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用F检验。结果 高血压病各期组血压负荷值依次递增。高血压病Ⅱ期、Ⅲ期组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接近或超过日间血压负荷 ,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夜间血压负荷对区别是否存在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更有意义。血压负荷可反映异常血压出现的频率和靶器官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0例,分为实验组(肠内营养)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7.5±2.9)岁;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以上13例;营养状态:较差5例,一般13例,较好7例;实验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8±2.8)岁;  相似文献   

3.
周乐勤  杨惠菊 《中原医刊》2003,30(22):50-50
随着CT及心脏Holter的问世及临床应用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心脏损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更加深入细致。本文分析了 2 5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 ,旨在探讨脑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例 2 5 0例 ,均经头颅CT扫描明确诊断。依据临床及CT检查 ,分脑出血组与脑缺血组 :出血组 13 1例 ,男性 78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2 3± 10 3岁 ;缺血组 119例 ,男性92例 ,女性 2 7例 ,平均年龄 64 1± 9 6岁。与此同时将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 80例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4.
<正> 脑血管意外可致心脏损害,称为“脑一心卒中”。国内对脑血管意外并发心电图改变报道颇多。本文对112例经脑CT确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 材料与方法 受试者选择: 高血压组:选高血压Ⅱ期(按1979年全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除外冠心病之同期住院及门诊病人作为对照组。本组52例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6岁。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人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徐宏贵 《广东医学》1997,18(2):91-93
作为循环动力装置,心脏本身也是高血压病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对高血压病根据心脏功能状况选择药物,在有效降压治疗同时更能减轻心脏损害,改善心脏功能。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病人心脏功能的改变。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57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41-73岁,平均59.2±8.9岁。其中老年患者(≥60岁)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3±5.3岁;中年患者(41-59岁)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8±4.8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5.4土IO.3岁。其…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 ,选择经询问病史、查心电图、B超、X线等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左室肥厚劳损 ,及尿微量蛋白阳性的高血压病Ⅱ期患者 80例 ,按RihaidDoll随机分配卡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1组 2 9例 ,其中男性 19例、女性 10例 ;年龄43岁~ 5 9岁 ,平均 5 1岁± 7 6岁 ;治疗 2组 2 7例 ,其中男性 18例、女性 9例 ;年龄 42岁~ 5 8岁 ,平均 5 0岁± 8岁 ;对照组 2 4例 ,其中男性 14例、女性 10例 ;年龄 42岁~ 5 9岁 ,平均 5…  相似文献   

7.
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6 0例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和 5 0例正常血压人群的部分肺功能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 ,探讨高血压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 1 997年 6月至 1 999年 6月间本院心血管专科住院病人 ,符合WHO诊断标准 ,未经正规药物治疗的轻中型高血压病人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2 2 4± 9 0 6岁。其中高血压Ⅰ期 1 9例 ,Ⅱ期 41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的血压正常者 5 0例 ,男 32例 ,女 1 8例 ,平均年龄5 0 6 9± 1 0 2 6岁。两组均经体检、X线、普通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按照1978年WHO 标准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8例及正常人36例。所有受试者在一周内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 HRV 明显低于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在高血压Ⅰ期患者中占21.4%、Ⅱ期患者中占50%、Ⅲ期患者中占81.3%,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与 HRV 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与 HRV 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功能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9.
60例高血压病胰岛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华  赵佩 《重庆医学》2000,29(3):222-224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1]。但高血压病各期之间有何异同未见探讨,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受试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分为四组。对照组23例,男 12例,女 11例,平均年龄 52± 25岁。(1)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肝肾功能均正常。(2)高血压病 60例,男 29例,女 31例,平均年龄 54± 24岁,其中 Ⅰ期组18例,Ⅱ期组16例,Ⅲ期组20例,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了继发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两年来应用尼群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38例,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新入院老年性高血压患者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4±6.4岁,为联合用药组,诊断及分期按WHO标准,Ⅰ期6例,Ⅱ期22例,Ⅲ期10例。病程3~26年不等。合并冠心病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糖尿病2例。另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34例;男性2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6.2±5.8岁,为单用尼群地平对照组,其分期、病程及并发症与联合用药组相似。 1.2 方法:两组治疗前停服各种降压药2周。联合治疗组用尼群地平10mg,PO,Bid;依那普利5mg~10mg,PO,Bid。单用尼群地平对照组服用尼群地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了解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65例高血压病患者及45例健康者的HRV,并将高血压病按靶器官损害程度及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别分为2组,对HRV进一步分析。结果:(1)高血压病组HRV指标明显低于健康组。(2)高血压病Ⅱ-Ⅲ期组HRV指标明显低于Ⅰ期组及健康组。(3)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呈非勺型组HRV指标明显低于勺型组及健康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了解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CAF)的变化。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65例高血压病患者及45例健康者的HRV,并将高血压病按靶器官损害程度及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别分为2组,对HRV进一步分析。结果:(1)高血压病组HRV指标明显低于健康组。(2)高血压病Ⅱ—Ⅲ期组HRV指标明显低于Ⅰ期组及健康组。(3)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呈非勺型组HRV指标明显低于勺型组及健康组。结论:高血压病HRV指标降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且与靶器官损害程度呈正相关。HRV的降低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有关系。HRV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手段,也是高血压病预后的一个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肾病时可表现为低肾素(PRA)及低血管紧张素(ATⅡ)水平。我们对确诊为糖尿病且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0例进行R-AT系统研究,现报道如下: 对象、方法与结果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且过去有高血压病史的40例病人中,仍保持在高血压状态者17例,其中血压260-150/130-80mmHg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3~72岁,平均58±9.2岁;病程3个月至18年;血压已降至正常范围的非酮症患者23例,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17~60岁,平均44±13岁,病程15天至14年;其并发症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脑血管损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对象:①A组:连续挑选住院或门诊高血压脑卒中105例患者,均经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CR型CT机扫描确诊为脑卒中,其中缺血性82例,出血性23例,男性72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 57±7岁。②B组:连续挑选住院或门诊Ⅰ期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 54±6岁,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方法:受测者停用当日降压药物,仪器为AMR-4型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同仁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1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在对照组中有24例(61.9%)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老年高血压Ⅰ、Ⅱ期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老年高血压Ⅲ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较多见于高血压有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笔者对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在降压疗效、抗心衰作用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观察对象为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34例(均符合1993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氯沙坦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9.7±8.6岁,入选时平均血压160.7±17.6/99.8±8.5mmHg。对照组(依那普利)组16例,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52.3±8.8岁,入选时平均血压161.4±20.6/100.4±8.2mmHg。两组间年龄和基础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资料Ⅰ期高血压病者37例;Ⅱ高血压病者9例;Ⅲ期高血压病者6例。年龄:Ⅰ期高血压病者的平均年龄48岁;Ⅱ期高血压病者平均年龄52岁;Ⅲ期高血压病者的平均年龄56岁。健康组40例平均年龄46岁。观测项目;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高血压病的进展与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探讨该类患者脑血管病变规律,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hD)检查对指导高血压脑血管病防治中的意义,我们对101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了TCD检查,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高血压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64岁。病史1~5年20例,6-10年60例,11年及以上31例。按照1997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分期标准,Ⅰ期30例,血压(22.47±0.47)/(12.99±0.46)kPa;Ⅱ期46例,血压(23.91±0.63)/(13.93±2.36)kPa;Ⅲ期30例,血压(25.83±0.91)/(15…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的大量资料证明高血压病病人无论是否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复杂程度都高于同年龄组的正常血压者.定性心律失常和易损心肌可能是突然死亡的原因.本文指在通过对6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定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及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分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1#克与有法1.1对象65例患者按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及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高血压分类标准经细检查确诊为Ⅰ期或Ⅱ期高血压病,其中Ⅰ期25例,Ⅱ期40例,男性45例,女性2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昼夜节律、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24hSBP、24hDBP1、2、3级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昼夜节律消失组,并比较各组患者TO及TS均值。结果TO值:24hS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2.15)vs(-1.55±1.29)vs(-1.07±1.02)%],24hD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03)vs(-1.65±1.18)vs(-1.14±0.93)%],血压越高TO负值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O负值增高[(-1.89±1.05)vs(-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值:24hSBP各组间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2.07)vs(2.43±1.68)vs(1.88±1.37)ms/RR],24hDBP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2.12)vs(2.63±1.45)vs(1.78±1.39)ms/RR],血压越高TS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S明显增大[(3.21±2.10)vs(2.33±1.88)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与其血压高低及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越高者及昼夜节律消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