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基底前脑内雌激素β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的表达,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机制. 方法选择出生 0, 3, 7, 14 d, 1, 3, 12, 18个月的小鼠,每个时相点各 5只.动物前脑经多聚甲醛-丙烯醛混合固定液固定、冷冻切片后于一抗(兔抗 ER-β, sc-8 974)内孵育过夜,再行常规的免疫组化并用硫酸镍铵增强 DAB的显色. 结果小鼠基底前脑内 ER-β免疫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核.新生时在两性基底前脑 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生后第 14天~ 3月龄时最多,老年 (18月龄 )时表达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尤其在雌性更明显. ER-β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生后早期和老年时雄性表达强于同期雌性. 结论小鼠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基底前脑内 ER-β蛋白的表达呈现弱-强-弱的变化模式,表明该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基底前脑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调节从而可能对 AD的发病产生影响,也可能是雌激素替代治疗 A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对小鼠睾丸发育及性功能调节的作用。观察了出生后1,2,3,4周的小鼠睾丸和成年小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出生1,2,3,4周雄性昆明小鼠的发育过程以及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各2只,分成2组.第1组4只,第2组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睾丸中ERβ。结果 小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随出生时间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出生后1,2周的小鼠睾丸中ERβ主要分布于睾丸问质细胞。在出生后3,4周小鼠睾丸中ERβ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胞质和细胞核,核仁呈阴性,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ERβ分布较幼年小鼠密度增加。结论ERB在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受体通过睾丸间质细胞影响和调节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对生精过程和精子的成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体外影响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观察葛根素对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雌激素受体β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雌激素比较,分析葛根素对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以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以雌二醇1×10-6mol/L处理为阳性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分为1×10-6,1×10-5,1×10-4mol/L3个浓度组。①小鼠怀孕16d时取出胚胎,剔除雌性胎鼠前肢肌肉和软组织,剥离出尺骨,做为实验靶器官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和雌二醇作用48h后,测量长骨总长和骨干长。每组培养长骨8根,重复3次。②长骨固定、脱钙后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雌性胎鼠长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长骨经葛根素和经雌二醇处理48h后,葛根素1×10-4,1×10-5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骨总长及骨干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97±0.12),(1.51±0.07);(3.79±0.06),(1.40±0.03);(4.05±0.1),(1.62±0.05);(3.43±0.05,1.24±0.04)mm;P<0.01],葛根素10-6mol/L组仅骨总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6±0.06)mm,P<0.05];葛根素1×10-4mol/L的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5,1×10-6mol/L组作用弱于阳性对照组(P<0.01)。②空白对照组骺板静止区和肥大区雌激素受体β蛋白几乎不表达,仅增殖区有较弱表达。经葛根素和1×10-6mol/L雌二醇作用后,增殖区表达明显增强,肥大区和静止区软骨细胞也都出现雌激素受体β蛋白的阳性表达。葛根素1×10-6,1×10-5,1×10-4mol/L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均小于阳性对照组[29.8±2.9,43.5±5.1,63.3±5.8,83.3±6.9,(819.78±164.53),(1175.76±188.73),(1585.15±198.93),(2036.12±384.23)μm2,P<0.01~0.05],作用明显弱于雌二醇,并表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葛根素在体外可促进软骨内成骨。同雌激素一样,葛根素也能够上调骺板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提示葛根素对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雌激素受体β在骺板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体外影响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观察葛根素对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雌激素受体β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雌激素比较,分析葛根素对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以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以雌二醇1&;#215;10^-6mol/L处理为阳性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分为1&;#215;10^-6,1&;#215;10^-5,1&;#215;10^-4mol/L 3个浓度组。①小鼠怀孕16d时取出胚胎,剔除雌性胎鼠前肢肌肉和软组织,剥离出尺骨,做为实验靶器官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和雌二醇作用48h后,测量长骨总长和骨干长。每组培养长骨8根,重复3次。②长骨固定、脱钙后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雌性胎鼠长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长骨经葛根素和经雌二醇处理48h后,葛根素1&;#215;10^-4,1&;#215;10^-5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骨总长及骨干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97&;#177;0.12),(1.51&;#177;0.07);(3.79&;#177;0.06),(1.40&;#177;0.03);(4.05&;#177;0.1),(1.62&;#177;0.05);(3.43&;#177;0.05,1.2&;#177;0.04)mm;P〈0.01],葛根素10^-6mol/L组仅骨总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6&;#177;0.06)mm,P〈0.05];葛根素1&;#215;10^-6mol/L的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5;10^-5,1&;#215;10^-6moL/L组作用弱于阳性对照组(P〈0.01)。②空白对照组骺板静止区和肥大区雌激素受体β蛋白几乎不表达,仅增殖区有较弱表达。经葛根素和1&;#215;10^-6mol/L雌二醇作用后,增殖区表达明显增强,肥大区和静止区软骨细胞也都出现雌激素受体β蛋白的阳性表达。葛根素1&;#215;10^-6,1&;#215;10^-5,1&;#215;10^-4mol/L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均小于阳性对照组[29.8&;#177;2.9,43.5&;#177;5.1,63.3&;#177;5.8.833&;#177;6.9,(819.78&;#177;164.53).(1175.76&;#177;188.73),(1585.15&;#177;198.93),(2036.12&;#177;384.23)μm^2,P〈0.01~0.05],作用明显弱于雌二醇,并表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葛根素在体外可促进软骨内成骨。同雌激素一样,葛根素也能够上调骺板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提示葛根素对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雌激素受体β在骺板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 ERβ)对小鼠睾丸发育及性功能调节的作用,观察了出生后 1,2,3,4周的小鼠睾丸和成年小鼠睾丸中 ER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出生 1,2,3,4周雄性昆明小鼠的发育过程以及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各 2只 ,分成 2组 ,第 1组 4只 ,第 2组 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睾丸中 ERβ.结果小鼠睾丸中 ERβ的表达随出生时间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出生后 1,2周的小鼠睾丸中 ERβ主要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在出生后 3,4周小鼠睾丸中 ERβ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胞质和细胞核,核仁呈阴性,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 ERβ分布较幼年小鼠密度增加.结论 ERβ在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受体通过睾丸间质细胞影响和调节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对生精过程和精子的成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a(ER-a)和雌激素受体-a(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栓测等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a和ER-β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R-a及ER-β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含量均低于在位内膜和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但两组受体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a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a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有作用外,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龙晓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126-3128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等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在位及异住内膜间质细胞中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ER-α及ER-β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含量均低于在位内膜和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但两组受体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ER—α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α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有作用外,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过表达对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和CXCR4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大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介导的ERβ基因转染SW480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SW480-C1-ERβ).以正常SW480细胞和转染了空质粒的SW480细胞(SW480-pEGFP-C1)作为对照,在有或无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SW480、SW480-pEGFP-C1和SW480-C1-ERβ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和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无雌激素作用时,SW480-C1-ERβ细胞的侵袭能力和CXCR4的表达显著低于另两株细胞(P<0.05).有雌激素作用时,SW480-C1-ERβ细胞在三者中的侵袭能力最低,E-钙黏蛋白的表达最高(P<0.05),而CXCR4表达无明显变化.在SW480-C1-ERβ组细胞中,雌激素作用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无雌激素作用时的细胞(P<0.05),而CXCR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ERβ可以以配体非依赖性的方式和配体依赖性的方式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这种效应可能与调控E-钙黏蛋白和CXC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丽娟  陈静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50-3450
为探讨激素替代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89例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研究,其中51例使用尼尔雌醇为研究组,38例使用安慰剂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增加的情况及副反应。结果激素替代组治疗后骨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lt;0.01),雌孕激素合用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这表明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替代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去势与非去势雌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特点。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分别取新生,2,4,6,8,10,12个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各14只,按月龄分为6组,2,4,6,8,10,12个月龄组,各月龄组再随机分对照组,正常饲养不造模;去势组行卵巢切除造模,每组各7只。两个月后处死。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检测:取新生雌性Wistar大鼠14只用于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采用二次酶消化法、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大鼠成骨细胞检验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检测采用改良钙钴法,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黑至深黑颗粒状或片状沉淀。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检测,采用磷酸对硝基苯酯二钠盐比色法进行碱性磷酸酶检测,测得A值,换算成国际单位。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进行骨钙素检测,计数器测定沉淀物cpm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骨钙素含量。②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检测:应用半定量蛋白印迹酶促底物染色法以及发光法。测得A值,以A值越高,说明雌激素受体β表达越多。结果:纳入84只大鼠分为6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伸出较多突起,细胞融合成片,培养12-18d呈多层生长。②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镜下见90%的细胞呈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③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P〈0.01)。④去势与非去势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结果:应用酶促低物染色法测定,非去势组雌激素受体β表达在2个月龄组呈低度表达(90.81.2.20),4,6个月组雌激素受体β开始呈现上升趋势(121.10&;#177;5.78,143.20&;#177;4.41)至8,10个月组雌激素受体β达到高峰(186.10&;#177;6.60,190.90&;#177;6.10),10月组以后表达呈现下降趋势;去势组2,4,6,8,10,12个月组雌激素受体β都呈低度表达(87.80&;#177;2.51,89.50&;#177;2.72,89.81&;#177;2.43,90.59&;#177;2.34,92.52&;#177;2.62,90.39&;#177;2.53),除2个月龄组以外,其他各月龄组非去势组均显著高于去势组(P〈0.05,0.01)。结论:①本实验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具备成骨细胞功能。②去势大鼠在观察的不同时限点均出现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表达较同月龄非去势大鼠显著减少,说明去势影响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去势与非去势雌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特点。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分别取新生,2,4,6,8,10,12个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各14只,按月龄分为6组,2,4,6,8,10,12个月龄组,各月龄组再随机分对照组,正常饲养不造模;去势组行卵巢切除造模,每组各7只。两个月后处死。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检测:取新生雌性Wistar大鼠14只用于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采用二次酶消化法、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大鼠成骨细胞检验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检测采用改良钙钴法,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黑至深黑颗粒状或片状沉淀。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检测,采用磷酸对硝基苯酯二钠盐比色法进行碱性磷酸酶检测,测得A值,换算成国际单位。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进行骨钙素检测,计数器测定沉淀物cpm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骨钙素含量。②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检测:应用半定量蛋白印迹酶促底物染色法以及发光法。测得A值,以A值越高,说明雌激素受体β表达越多。结果:纳入84只大鼠分为6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伸出较多突起,细胞融合成片,培养12~18d呈多层生长。②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镜下见90%的细胞呈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③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P<0.01)。④去势与非去势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结果:应用酶促低物染色法测定,非去势组雌激素受体β表达在2个月龄组呈低度表达(90.81±2.20),4,6个月组雌激素受体β开始呈现上升趋势(121.10±5.78,143.20±4.41)至8,10个月组雌激素受体β达到高峰(186.10±6.60,190.90±6.10),10月组以后表达呈现下降趋势;去势组2,4,6,8,10,12个月组雌激素受体β都呈低度表达(87.80±2.51,89.50±2.72,89.81±2.43,90.59±2.34,92.52±2.62,90.39±2.53),除2个月龄组以外,其他各月龄组非去势组均显著高于去势组(P<0.05,0.01)。结论:①本实验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具备成骨细胞功能。②去势大鼠在观察的不同时限点均出现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表达较同月龄非去势大鼠显著减少,说明去势影响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羟基异黄酮与17-β雌二醇对大鼠延髓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作用神经系统的机制。方法:30只去卵巢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A组)、雌二醇组(B组)和三羟基异黄酮组(C组),手术后10d起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17-β雌二醇20μg/(kg&;#183;d)、三羟基异黄酮200μg/(kg&;#183;d);10只假手术组(D组)大鼠,只切开腹膜不切除卵巢,手术后10d起每只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各组动物连续用药6周后观察结果。结果: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A组(9.44&;#177;6.04)ng/L和C组(7.03&;#177;5.65)ng/L显著低于D组(19.4&;#177;8.37)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97。3.77,P&;lt;0.01),B组(15.52&;#177;8.54)ng/L与A组比较显著升高(t=2.74,P&;lt;0.01),而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组与D组比较大鼠延髓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下降、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降低(P&;lt;0.01)。切除卵巢后补充17-β雌二醇和三羟基异黄酮的大鼠延髓雌激素β受体表达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延髓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升高(P&;lt;0.01),而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和17-β雌二醇对延髓ER-β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影响着延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羟基异黄酮与17-β雌二醇对大鼠延髓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作用神经系统的机制。方法:30只去卵巢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A组)、雌二醇组(B组)和三羟基异黄酮组(C组),手术后10d起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17-β雌二醇20μg/(kg·d)、三羟基异黄酮200μg/(kg·d);10只假手术组(D组)大鼠,只切开腹膜不切除卵巢,手术后10d起每只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各组动物连续用药6周后观察结果。结果: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A组(9.44±6.04)ng/L和C组(7.03±5.65)ng/L显著低于D组(19.41±8.37)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97,3.77,P<0.01,),B组(15.52±8.54)ng/L与A组比较显著升高(t=2.74,P<0.01),而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组与D组比较大鼠延髓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下降、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降低(P<0.01)。切除卵巢后补充17-β雌二醇和三羟基异黄酮的大鼠延髓雌激素β受体表达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延髓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升高(P<0.01),而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和17-β雌二醇对延髓ER-β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影响着延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上的差异, 并探讨这些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表达与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863例, 其中三阴乳腺癌患者135例, 非三阴乳腺癌患者728例。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累及乳头以及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与经单纯抽样法选取的13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P53、Ki67的表达, 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三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高于非三阴乳腺癌(86.7%比65.2%, P < 0.001), 发病年龄低于非三阴乳腺癌[(46.0±10.6)岁比(51.0±13.3)岁, 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肿瘤累及乳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三阴乳腺癌中ERβ阳性表达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显著降低(63.7%比75.6%, P < 0.05), 而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2.2%比33.3%, P < 0.05);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 三阴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 RFS)更低(P < 0.05)。三阴乳腺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ERβ阴性表达与EGFR阳性表达均与三阴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  结论  相较于非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较低、原发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Rβ阳性表达率较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OS及RFS较低。ERβ和EGFR可能成为重要的三阴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旋小檗碱对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三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各10只。加药组给予小檗碱50 mg·kg~(-1)·d~(-1)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共3个月。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蛋白Aβ、Bcl-2和Bax表达,免疫组化测定小鼠海马Aβ表达,ELISA检测小鼠海马Bcl-2、Bax表达。结果:给药组海马组织Aβ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海马组织Bcl-2表达增加而Bax表达减少(P0.05)。结论:小檗碱能降低三转基因AD小鼠的Aβ表达,其机制可能与Bcl-2和Bax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市售不同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含量的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市售的国内8个不同血液制品公司的IVIG(IVIG1~8),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Aβ40/42抗体含量后,按高、中、低分为3种Aβ42/40抗体水平的IVIG做动物干预实验:将40只3月龄三转基因AD(3xTg-AD)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雌雄各半,实验组(实验组1~3)分别腹腔注射高、中、低3种Aβ42/40抗体水平IVIG(1 g·kg-1剂量、2次/周,持续12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注射24次后立即利用小鼠行为学分析系统对4组小鼠做认知行为学检测及分析。结果 8种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IVIG Aβ抗体含量(μg/mL)差异较大,Aβ40单体抗体为0.7±0.05~3.1±0.05、Aβ40寡聚体抗体为11.7±0.7~32.0±2.2、Aβ42单体抗体为1.8±0.1~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前列腺癌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与癌组织ERβ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后给予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并根据两组疗效差异分析治疗效果与癌组织ERβ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P<0.05).试验组(n=60)、对照组(n=60)及两组共(n=120)治疗有效患者癌组织ERβ表达水平评分均分别低于试验组、对照组及两组共治疗无效者,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癌组织ERβ表达水平与疗效进行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ERβ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提示癌组织ERβ表达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中晚期前列腺癌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疗效与癌组织ERβ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小鼠的下颌下腺是研究唾液腺的发育的良好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是器官发育和疾病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但是在下颌下腺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表达以及作用机制至今并不明确。目的:观察胚胎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小鼠涎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胚胎期第14.5天的标本,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抗体,对小鼠的下颌下腺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取新生小鼠标本,大体观察下颌下腺,并且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与结论:①小鼠出生时,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导管和闰管细胞也已经分化完成。②在胚胎期第14.5天,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在腺泡上皮和导管上皮内高表达,而腺体上皮细胞外的间充质没有表达。③p-ERK1/2主要也是表达在下颌下腺的上皮细胞中,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在下颌下腺中的表达基本一致。说明在小鼠下颌下腺的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可能通过与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ERK信号通路来调节涎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穹窿-海马伞切断和卵巢切除大鼠大脑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BACE)共存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OF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化学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BACE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ERα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皮质区:4.71±1.11,5.29±2.01,4.42±3.99vs9.71±4.53;海马区:6.91±2.63,7.58±4.16,5.14±3.80vs12.57±3.59,均P〈0.05);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BACE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皮质区:15.78±6.01,17.63±4.42,20.00±5.16vs5.71±3.14;海马区:15.91±5.12,12.34±5.07,17.14±4.45vs6.85±1.95,均P〈0.05)。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F组大鼠皮质区ERα和BACE双标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但海马CA1区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卵巢切除可以导致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表达减少、BACE表达增多,两种方法同时作用导致皮质区共存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小鼠淀粉样β蛋白42(Aβ42)的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20只作为对照组,APP/PS1小鼠40只分为APP/PS1组、APP/PS1+喹硫平组,各20只。APP/PS1+喹硫平组小鼠通过腹腔给予喹硫平溶液2.5 mg/(kg·d),连续给药2个月,对照组和APP/PS1组小鼠每天腹腔给予等量双蒸水。通过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三组小鼠的记忆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小鼠海马脑区Aβ42蛋白、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海马脑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P/PS1小鼠对新事物的探索时间显著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明显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Aβ4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APP/PS1组比较,APP/PS1+喹硫平组小鼠的探索时间显著延长(P<0.05),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β4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喹硫平能降低Aβ42蛋白的产生,促进AD小鼠的记忆功能恢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