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科学     
20050153 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贡振扬…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4, 10(4) 204~206目的: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17 06cm2,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23 22cm2,即可覆盖前颅底约 5cm×4 5cm以下的骨质缺损。结论:在鼻腔、鼻窦肿瘤侵蚀到前颅底的手术病例中,对于骨质缺损较大和 /或形成脑脊液鼻漏时,可据此数据转…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 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 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 17.0 6cm2 ,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 ,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2 3.2 2cm2 ,即可覆盖前颅底约 5cm× 4 .5cm以下的骨质缺损。结论 在鼻腔、鼻窦肿瘤侵蚀到前颅底的手术病例中 ,对于骨质缺损较大和 /或形成脑脊液鼻漏时 ,可据此数据转移适当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同步修补前颅底骨质缺损 ,若缺损过大可将鼻中隔骨与软骨一并转移或联合下鼻道黏骨膜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前颅底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肿瘤侵犯前颅底的手术方法。方法:经眉弓额窦前径路切除侵犯前颅底的鼻腔、鼻窦肿瘤14例,7例前颅底骨质破坏直径在2cm以下,硬脑膜完整者未行前颅底修复;7例既有前颅底骨质破坏,又有硬脑膜缺损且直径在2.5cm以上者,以带蒂额肌骨膜瓣、帽状腱膜额骨膜瓣或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8年,11例恶性肿瘤中,2年存活1例,3年存活6例,4年存活2例,术后2年内死亡2例;3例良性肿瘤均健在。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颅内外感染、脑脊液漏及脑膜脑组织膨出。结论:该术式接近病变部位,各鼻窦暴露满意,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并减轻了对额叶的牵拉作用,修补脑膜及止血均方便,是治疗累及前颅底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颅底外科术后隔绝颅腔与鼻腔的交通是该学科发展面对的挑战之一,近年利用带血管蒂组织瓣,经内镜手术入路修复颅底缺损获得满意疗效。颅底局部性和区域性带血管蒂组织瓣,修复范围广泛、取材方便、抗感染性强、易于成活,是修复颅底缺损的最佳选择。本文对内镜下修复颅底常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鼻内镜下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一软骨瓣修复颅底硬脑膜缺损的方法,总结其疗效,并探讨其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鼻内镜下修复颅底肿瘤手术后硬脑膜缺损病例16例,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5瘤,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5例,脑膜瘤3例,生殖细胞瘤1例。依据颅底缺损范围的大小,设计鼻中隔取材组织瓣的切取范围,将一侧的部分黏软骨膜及软骨作为整体一并切下,对组织瓣进行修整并环形缝合防黏骨膜撕脱,利用软骨自身的弹性将软骨完全嵌入缺损骨壁的内层,而将黏软骨膜平铺于缺损骨质的外壁,从而形成一种夹层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5例嗅母细胞瘤和1例生殖细胞瘤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其余病例随访6个月至5年,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采用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修复颅底肿瘤术后硬脑膜缺损是一种可靠的颅底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额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前颅底外科中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前颅窝底、眶、副鼻窦、鼻腔区肿瘤,经额眶鼻前颅底入路切除,术中采用额眉弓颅底一次性整块骨瓣成形开颅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长期脑脊液漏、颅底积液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结论: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能有效地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与内镜检查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骨膜瓣颅底修复术后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内镜下修复颅底硬膜缺损的资料。其中7例术后(术后5~7d)和近期随访(术后3~7个月)MR和内镜检查资料完整,1例因金属植入物而行CT和内镜检查。2种检查方法配合应用,掌握与颅底重建成败相关的信息,包括术后颅内及颅底修复局部、组织瓣供区和鼻腔鼻窦黏膜术后转归状况,以掌握愈合规律,提高重建成功率。结果:MR结合内镜检查可以准确获取带血管蒂鼻中隔瓣重建颅底术后颅内和修复局部的关键信息。MR可以排除术后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如颅内血肿、脑水肿或气颅,显示颅底缺损的位置及大致范围,提示组织瓣的位置及其与硬膜缺损边缘之间的重叠覆盖状态,定位术后脑脊液漏口。在术后和近期随访加强MR中,中隔瓣在颅底大致呈"C"形,7例中隔瓣均匀强化明显,提示血供佳。术后内镜检查证明7例中隔瓣无缺血坏死。6例组织瓣同颅底骨质愈合佳,1例内镜检查发现MR提示的脑脊液漏口并处理。中隔瓣在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和充血,近期随访时消失,组织瓣有缩小、变薄的征象,1例行CT和内镜检查者,中隔瓣发生坏死,因内衬人工硬膜完好,颅底一期愈合。内镜随访鼻腔鼻窦黏膜水肿在术后近期随访时明显减轻或消失,中隔瓣供区处裸露的中隔软骨在2个月左右被黏膜覆盖。结论:MR结合内镜检查可获取血管化中隔瓣重建颅底术后颅内外关键信息。排除术后并发症,掌握与修复成败密切相关的信息如组织瓣位置,血供及缺损处愈合情况,定位术后脑脊液漏的位置等,为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准确信息。所得结果可以提高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对中隔瓣修复颅底缺损术后康复过程的认识,提高对修复失败情况的辨识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缺损的修补。方法:对9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和1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及病变范围,经鼻侧切开行上颌骨部分截除(或全部截除)加筛窦切除术,或上颌骨部分截除(或全部截除)加眶内容剜除术。应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颅底缺损进行修补。结果:10例患者中,筛骨水平板破坏5例,筛顶破坏2例,眶顶壁破坏2例,筛骨水平板和蝶窦顶壁联合破坏1例,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同步修补成功。结论:在鼻腔、鼻窦肿瘤的手术中,当前颅底骨质受到肿瘤侵蚀、切除肿瘤后形成脑脊液鼻漏时,可转移适当的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同步修补前颅底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9.
我科1991年以来采用颅底外科技术治疗侵犯前颅底及脑实质的鼻部晚期恶性肿瘤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35岁至62岁之间,均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其中鳞癌4例,腺样囊性癌1例。5例患者中3例经鼻窦进路,2例经颅面联合进路彻底切除了侵犯颅底骨质,硬脑膜及双侧额叶的肿瘤病灶。其中1例经颅底直接侵犯双侧额叶的晚期筛窦恶性肿瘤,行全筛骨、双侧部分额叶、右上颌骨及眼球切除术后,颅底缺损范围达5cm×4cm,采用带蒂颞肌瓣、钛板和帽状腱膜瓣三明治式修复颅底缺损,采用额骨膜修复缺损脑膜,术后顺利康复,随访到今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带蒂颅骨膜复合瓣修复鼻颅底沟通肿瘤术中缺损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7例鼻腔鼻窦肿瘤术中致前颅底骨质缺损脑脊液漏7例的治疗效果,其中1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转移的组织瓣以一侧颞浅动脉额支辅以同侧眶上、滑车上动脉为蒂.结果:7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例因术后1个月放疗致游离额骨瓣部分坏死,经颞部切口引流愈合.组织瓣在鼻腔内组织面光滑.结论:改良带蒂颅骨膜复合瓣组织量大.血供可靠,制作简单,可以成为修复鼻腔鼻窦肿瘤术中前颅底缺损合并脑脊液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报告利用颈部推移带蒂颈阔肌皮瓣法、残喉粘软骨膜瓣法、会厌粘软骨膜瓣法三种方法对喉咽癌切除术后的粘膜缺损进行修复,共11例,取得良好效果,表明三种手术方法均具有取材方例,血供良好,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颅面联合入路前颅底肿瘤切除与缺损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颅面联合入 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术。方法:手术根据肿瘤术。方法:手术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大小及周围侵犯 程度进行分型。硬脑膜及前颅底骨缺损,使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及颞肌骨膜瓣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术后颅底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6年5月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1例,应用以鼻后中隔动脉和筛前-筛后动脉为供血的两种类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重建前颅底切除后较大颅底缺损。结果 31例患者前颅底重建均一次性修补成功。1例肿瘤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椎管置管引流1周愈合;1例术后10 d撤出鼻腔填塞物后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3例,余无颅内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个月见黏膜瓣愈合良好,无移植瓣膜坏死和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血管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是内镜颅底外科的一种首选的、可靠的前颅底修补用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内镜下应用鼻内自体组织对96例患者进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根据颅底骨缺损的部位、大小决定修复的材料和方法,18例缺损直径<0.5 cm,取游离中鼻甲黏骨膜外置法重建;35例缺损位于筛顶和筛板,缺损直径0.5~<1.0 cm,应用带蒂中鼻甲外置法重建;12例缺损位于蝶鞍斜坡,缺损直径0.5~<1.0 cm,应用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外置法修复;19例缺损直径1.0~<1.5 cm,应用游离鼻中隔软骨-黏骨膜瓣修复;7例缺损位于筛顶和筛板,缺损直径1.5~2.5 cm,应用筛骨垂直板加带蒂中鼻甲重建;5例缺损位于蝶鞍斜坡,缺损直径1.5~2.5cm,则应用筛骨垂直板加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随访6个月~6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再次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愈;3例患者于术后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未经特殊处理自愈;其余患者未再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应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进行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不同大小和不同部位的颅底缺损宜选择不同的鼻内自体材料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黏骨膜瓣修补眼眶、硬腭及前颅底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和病变范围,采用经鼻侧切开上颌骨部分截除或全部截除加筛窦切除术。结果:12例患者中,筛骨水平板破坏5例,筛顶破坏2例,眶顶壁破坏1例,眶内壁及眶下壁破坏各1例,硬腭破坏缺损2例,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一期修补成功。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鼻腔、鼻窦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当眼眶、硬腭及前颅底骨质受到肿瘤侵蚀,切除肿瘤后形成部分缺损时,可转移适当的鼻中隔黏骨膜瓣一期修补局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术式选择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2例本病患者根据颅底骨质缺损的大小和肿瘤突入颅内的高度,分别采用鼻侧切开术、扩大的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多层筋膜瓣修补颅底缺损。结果:瘤体全切率为100%,术后无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1年,存活1年以上者19例,3年以上者15例,5年以上者13例;死亡7例。有眶骨膜受累的9例患者,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前颅底骨质缺损的大小、肿瘤侵入颅内的程度以及肿瘤范围;多层筋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术中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颈部外伤性气管缺损的修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有断端吻合、肌骨膜瓣修复或人工气管移植等,但都因有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特别是在急诊情况下利用肌骨膜瓣修复已成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外伤性气管壁缺损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颅底病变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多种带蒂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方法术中应用颞肌复合组织瓣、额肌复合组织瓣、帽状腱膜组织瓣、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前颅底缺损10例,侧颅底缺损11例.结果21例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以上,无颅内感染,无脑脊液漏,无脑疝形成.结论带蒂复合组织瓣是一期修复颅底缺损的理想材料.需根据缺损部位和不同组织瓣的特点选择,大面积缺损可采用联合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鼻中隔大穿孔鼻腔外侧壁双蒂粘骨膜瓣修补术(摘要)勾大君,黄淼我们于1984~1993年采用鼻腔外侧壁双蒂粘骨膜瓣修补不同原因所致的鼻中隔大穿孔16例,其穿孔长径均在20mm以上,全部穿孔Ⅰ期愈合,报道如下。一、手术方法:1.局麻下沿鼻颊沟将一侧鼻翼切...  相似文献   

20.
张虹  陶远孝 《耳鼻咽喉》2000,7(3):141-144
目的;探讨颅内联合手术后颅底中央区穿通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3例颅底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颅底中央区组织缺损,其中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