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早期应用在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给予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5 d、10 d后的GCS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t=3.373,P=0.002;t=2.246,P=0.03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GOS、KPS评分和Barthel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5,P=0.019;t=7.668,P=0.000;t=4.933,P=0.000);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278,P=0.598)。结论盐酸纳洛酮的药物疗效好,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用药安全,适于在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在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方法将55例复杂性高热惊厥(complicated febrile convulsion,CFC)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国产盐酸纳洛酮,按每次0.02~0.04 mg·kg-1,每8 h 1次,连续使用3~5d.治疗前后对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EP进行放射免疫测定,观察惊厥复发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和脑脊液β-EP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5 d复查血浆和脑脊液β-EP水平,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纳洛酮组所有患儿发热时均无惊厥再发作,脑电图好转.结论β-内啡肽(β-EP)与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发生密切相关,纳洛酮可以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减少CFC发热时惊厥再发作.  相似文献   

4.
王蜀 《药物与人》2014,(9):174-17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因“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而治疗的96侧患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A组50例子“高压氧+基础治疗”,B组46例予“基础治疗”。观察患者每天的临床表现,通过GCS(格拉斯昏迷指数)评分标准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总有效率为43.0%;两组总有效率间的差异(P〈0.05)。A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A组清醒时间明显快于B组;A、B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清醒时间间的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能促进患者早日清醒,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恒旋磁场治疗运动性损伤疼痛症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恒旋磁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相关情况,血浆B-内啡肽(β—EP),P物质(S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总缓解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0%。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减轻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延长止痛作用维持时间,提高血浆β—EP、降低S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恒旋磁场治疗运动损伤疼痛症疗效肯定,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浆β-EP含量,降低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患者血清苯二氮 (BZ)和β-内啡肽(β-EP)变化,探讨盐酸纳络酮对其治疗作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肝性脑病91例,随机分为3组.A组(治疗1组)31例,基础治疗+纳络酮40 mg,每12 h 1次静滴,至患者完全清醒后纳络酮剂量减半维持3 d.B组(治疗2组)30例,基础治疗+纳络酮2 mg静滴,疗程和方法同A组.C组(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常规治疗,1次/d,疗程与A、B组相同.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BZ、β-EP和血氨含量,并观察肝性脑病转归影响,包括神志清醒时间和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结果肝性脑病血清BZ和β-EP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有关.纳络酮治疗后BZ和β-EP含量明显下降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明显改善NCT和DS结果,与C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结果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的A、B组之间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性脑病及程度与BZ和β-EP有关,盐酸纳络酮具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脏在血管活性多肽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名世居海拔1100m(对照组)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进入海拔2260m3个月,3780ml、5和15d时动静脉神经降压素(NT)、β内啡肽(β-EP)、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血浆含量,用t检验计算出各组动静脉浓度差。结果 NT:对照组NT静脉血浆浓度高于动脉,进入海拔3780m第5d时,NT动脉血浆浓度增加,静脉浓度下降,动静脉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β-EP:进入海拔2260m3月和3780m15d时,β-EP动脉浓度下降,静脉浓度显著增加(两组动静脉比较P均〈0.01)。ET:进入3780m15d时ET动脉血浆浓度下降,静脉血浆浓度与前4组相比显著增加,动静脉间差异显著(P〈0.01)。CGRP:进入3780m15d时CGRP动静脉血浆同时下降,动脉血浆浓度下降幅度大于静脉(P〈0.01)。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肺脏对CGRP、ET-1有代谢作用,对NT、β-EP可能有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VS患者(PVS组)18例脑脊液中β-EP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正常组)1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PVS组脑脊液中β-EP为(30.88±6.68)pg/ml,正常组脑脊液中β-EP为(100.55±16.52)pg/ml,PVS组脑脊液中β-E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脑脊液中β-EP含量降低与PVS患者认知、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巴布剂地龙膏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79例)、B组(巴布剂地龙膏穴位贴敷治疗,72例)、C组(针灸配合巴布剂地龙膏穴位贴敷治疗,85例)和D组(布洛芬治疗,76例),各组给予相应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4组患者经期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浆β-EP水平。结果 C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4组痛经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痛经症状评分差值分别与A组、B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组血浆β-EP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血浆β-EP水平分别与A组、B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巴布剂地龙膏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显著,其止痛效应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β-EP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杂性高热惊厥中β-内啡肽(β-EP)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复杂性高热惊厥(CFC)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施加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与脑脊液β-E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EP水平与CFC的发生密切相关,患儿行纳洛酮治疗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早产儿。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 of prematurity, AOP) 在呼吸暂停发作时血浆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含量升高,本文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AOP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的疗效及对患者个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和纳洛酮。结果应用不同方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相比,MDA明显降低(P〈0.05);GPx、AOA显著升高(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可使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降低,抗氧化水平回升,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控制病情,获得良好疗效。其可成为药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选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包含恶化组患者40例、有效组患者40例,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接受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接受临床治疗前,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恶化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3、7 d,恶化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能够良好地预测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放免法测定纳洛酮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并观察纳洛酮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亦有所下降(p<0.05);在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纳洛酮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盐酸纳洛酮能有效降低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损程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性脑病患者血清苯二氮 (BZ)和 β -内啡肽 (β-EP)变化 ,探讨盐酸纳络酮对其治疗作用 ,并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肝性脑病 91例 ,随机分为 3组。A组 (治疗 1组 ) 31例 ,基础治疗 +纳络酮 4 0mg ,每 12h 1次静滴 ,至患者完全清醒后纳络酮剂量减半维持 3d。B组 (治疗 2组 ) 30例 ,基础治疗 +纳络酮 2mg静滴 ,疗程和方法同A组。C组 (对照组 ) 30例 ,基础治疗 +常规治疗 ,1次 /d ,疗程与A、B组相同。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BZ、β-EP和血氨含量 ,并观察肝性脑病转归影响 ,包括神志清醒时间和数字连接试验 (NCT)及数字符号试验 (DS)。结果 肝性脑病血清BZ和 β -EP含量明显增加 ,且与肝性脑病程度有关。纳络酮治疗后BZ和β -EP含量明显下降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明显改善NCT和DS结果 ,与C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上述结果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的A、B组之间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性脑病及程度与BZ和 β -EP有关 ,盐酸纳络酮具有治疗作用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苗林 《中国卫生产业》2014,(32):140-14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中采用大剂量沐舒坦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270例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小剂量沐舒坦,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比较分析不同剂量沐舒坦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接受综合治疗后,采用大剂量沐舒坦可有效防控感染情况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外伤后进行HBO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伤后8~30天,B组18例,伤后31~60天,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和接受HBO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Glasgow coma scal,GCS)评分,6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分。结果:入院6个月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的GCS和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1例)。对照组接受院内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CT复查时间以及气道建立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及预后情况、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CT复查时间以及气道建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病例死亡,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死亡,但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外伤后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患者59例,随机分为纳洛组34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及营养脑细胞药+脑复康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0d.观察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呼吸循环指标及觉醒时间等变化。结果纳洛酮组治疗后,意识觉醒时间缩短,呼吸循环衰竭发生率低。结论纳洛酮在解除颅脑损伤中由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中枢及外周循环抑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梦霞  陈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796,8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或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严格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在患者脑水肿期之后进行不严格的常规功能锻炼。2组在康复1周后与康复2个月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ADL评定与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1周后ADL评分实验组为(6.74±3.42),对照组为(6.56±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为(62.24±6.52),对照组为(45.25±7.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康复治疗1周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康复治疗二月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