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发热是指妇女产褥期发热持续不解或高热寒战,并伴有明显症状者,中医称之为“产后发热”,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总结归纳为辨治九法。  相似文献   

2.
早搏证治方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虽无“早搏”病名的记载,但从对脉律不整的形态及其症状的描述来看,“早搏”应属“惊悸”、“怔忡”、“脉结代”等范畴。所谓惊悸、怔忡,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早搏颇为一致。自汉·张仲景首创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以来,历代医家创制了大量的有效方剂。笔者根据古今有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中医治疗早搏的大法及遣药组方的基本规律,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1“血室“的含义   对于血室,历代医家见解不一,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以成无己、方有执为代表,认为血室为冲脉.如成无己曰:“血室者,营卫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也.“[1]其理由是因为胸胁下满如结胸状,以冲脉起于气街,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  相似文献   

4.
丹溪中风证治的破、承、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的医学理论本于《内经》 ,继承刘河间 ,旁参李东垣、张子和 ,而与当时盛行的《局方》之学格格不入。在医学实践中 ,对三家之学取其长而去其短 ,更参以江南地土卑湿 ,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的地理特点 ,人多情欲过极戕伤气血的社会风气 ,创立“阳有余阴不足”、“相火论” ,且在杂病的气血痰郁火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造诣。所以 ,丹溪的医学思想有攻击破坏的一面 ,也有继承发扬的一面 ,更有创新立说的一面。金元之际 ,医学界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正处于由外因向内因的转变过程中 ,丹溪医学思想的这种攻击、继承、创立在中风证治中表现得淋漓…  相似文献   

5.
甘温除大热是独特的“热以热治”的从治法。笔者30年来,灵活运用于临床,若辨证得法,每获捷效。现将其治验体会摭拾一二。例一、王某女30岁1978年5月7日初诊。患者产后发热20余天。自述产后3天,外感风邪,发热头昏。曾用西药消炎退热;效不显。近半月来,每天上午发热,高时达39℃。至晚渐退。刻下神疲肢困,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畏风,不思饮食,口干不渴,大便溏薄。面皝无华,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肝气虚”、“肝阳虚”的含义,病机,征候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阐述述绮石虚劳治则特点.虚劳病是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多种原因导致脏器亏损、气血阴阳不足的多种慢性病的总称.在治疗上,东垣重脾胃,长于甘温;丹溪重肝肾,善用滋阴;薛立斋重补火.绮石则重视肺脾肾,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张敏  冯泓源  余王琴 《光明中医》2021,36(3):349-352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高,病程缠绵且病情易反复.因此对其证治的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现代医学以四联疗法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不足.中医治疗胃溃疡有其优势和特色,古今医家多以健脾益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解郁热等法治疗.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验案举隅、讨论与...  相似文献   

9.
小儿外感发热初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时期,预防其传变是重中之重,热型和伴随症状的鉴别是辨证的核心,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并用和表里兼顾是论治的常见方法,但应注意风寒与风热和表里的孰轻孰重,灵活掌握。见肺之病亦当实脾。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及实践,提出对小儿发热的治疗尤应注重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应以清热解表、凉血解毒;镇肝潜阳、熄风止痉;养阴生津、透邪除热;清热燥湿、健脾化湿为治疗原则.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小儿疾病的传变规律和病情进展,从而指导先期用药,截断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癌证发热多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生致热原而引起。与单纯感染性发热不同,病人常无恶寒及寒战,热型多呈驰张型或不规则型,但肿瘤患者的发热又常常合并感染性发热。由于发热只是病人的一个症状,因此必须根据患者其他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气虚发热的病机及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虚发热机理的认识,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对其证治也欠全面。有鉴于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结合临床体会就其病机、证治作一粗浅探讨。 一、对气虚发热病机的不同认识 气虚发热的成因,大都认为是劳逸不均,过度疲劳及饮食失调。但对其病机的认识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脾虚气陷,中焦虚寒,虚阳外越而呈热象,有的认为脾胃气虚,谷气下流而蕴为湿热,下焦防火上冲而致发热,有的认为是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正邪相搏而致发热,有的认为是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癌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发热表现。其发热特点是不伴恶寒与寒颤,热型多为弛张型或不规则型。有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近2/3在其病程中伴有发热,而直接与肿瘤相关的发热约占恶性肿瘤发热的40%。癌热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癌瘤表面组织坏死,分解毒素的吸收:肿瘤细胞中多糖体分解,诱导正常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细胞浸润造成局部压迫,引流不畅而致发热: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15.
阐述述绮石虚劳治则特点。虚劳病是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多种原因导致脏器亏损、气血阴阳不足的多种慢性病的总称。在治疗上,东垣重脾胃,长于甘温;丹溪重肝肾,善用滋阴;薛立斋重补火。绮石则重视肺脾肾,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17.
阐述冠心病常见证型及治疗,体现中医治疗特色—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从阳气概念、阳气起源、阳气的运行及其生理功能、发热的产生及其治疗、发热的治疗大法等对发热机理与证治作了研究。指出:阳气起源于心,通过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及推动作用而运行全身,维持各脏腑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认为针对"阳郁发热"的病机,治宜"调畅阳气"大法,宜采取或解表、或攻下、或进补、或祛除病理产物等措施,以截断发热的起始环节,强调有许多病理现象尚不能很好的解释,必须与时俱进,传统医学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
孙钢 《四川中医》1993,11(9):45-46
张景岳认为:小儿之病,难在病情不易测,其证难辨。小儿发热,也不例外,亦有惑人难辨之证,若辨之不准,治不如法,辄易毫厘,千里之误。现就临床所及,略举一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