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MP-9、IL-6在孕妇羊水中的水平与胎膜早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羊水中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胎膜早破孕妇26例,平均孕期(37.83±0.65)w,平均年龄(27.86±2.30)岁;选取同期住院正常妊娠妇女15例为对照组,平均孕期(38.16±0.76)w,平均年龄(28.06±2.01)岁.结果膜早破孕妇羊水中MMP-9、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P<0.01);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羊水中MMP-9、IL-6水平有增高趋势,尤其是破膜时间超过16h者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P<0.01).羊水中MMP-9和IL-6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差异显著(P<0.05和P<0.01).结论MMP-9、IL-6可作为一个敏感的新指标,为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6、MMP-9、TNF-α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孕妇的血清、羊水中的含量及表达,探讨其与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胎膜早破早产孕妇(PPROM组)与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中的IL-6、MMP-9、TNF-α的含量,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 PPROM组母血清及羊水中IL-6、MMP-9的含量均高于对照(P〈0.05),羊水中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PPROM组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羊水中IL-6、TNF-α(P〈0.05)、MMP-9(P〈0.01)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结论孕妇血清、羊水中IL-6、MMP-9、TNF-α水平与PPROM感染引起的早产有关,检测其水平可作为PPROM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和羊水中MIF、MMP-3及IL-8的检测在胎膜早破的意义及与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75例PROM分娩组和70例非PROM分娩组的血清及羊水中MIF,MMP-3及IL-8的水平分布和表达,采用HE染色的方法确诊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PROM组MIF、MMP-3、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ROM绒毛膜羊膜炎组MIF、MMP-3、IL-8水平均明显高于PROM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在PROM组中,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血清和羊水中MIF、MMP-3、IL-8水平逐渐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IF、MMP-3、IL-8在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F、MMP-3、IL-8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62例胎膜早破孕妇和46例正常足月妊娠未临产孕妇羊水中IL-8浓度;病理检查两组分娩后的胎膜组织,确定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胎膜早破组羊水中IL-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破膜时间超过24h其羊水中IL-8水平明显高于破膜时间小于12h内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组羊水中IL-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羊水中IL-8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丕六  汤磊 《医学信息》2019,(4):163-165
目的 观察联合检测PCT、IL-6和CRP水平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产检孕周正常的7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根据病理检查将观察组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同时依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败血症组和非感染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脐血PCT、IL-6、CRP水平表达情况,并对观察组孕妇分娩后胎盘胎膜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追踪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CT、IL-6、CRP水平低于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PCT、IL-6及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7.05%;脐血PCT、IL-6、CRP水平在败血症组新生儿中显著升高,与非感染组新生儿及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PCT、IL-6、CRP水平较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预测价值高,脐血PCT、IL-6、CRP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血、羊水、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水平变化与胎膜早破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对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胎膜早破母血、羊水、脐血中MMP-9/TIMP-1水平的水平变化,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母血、羊水、脐血中MMP-9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尤以羊水中MMP-9水平升高更明显,而TIMP-1水平变化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MMP-9的含量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尤其破膜时间超过24h增高更为明显.而TIMP-1则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尤其破膜时间超过24h降低更为明显.并发绒毛膜羊膜炎者其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而TIMP-1水平则明显低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P<0.01).胎膜早破组产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其MMP-9的含量显著高于Apgar≥8分的新生儿,而TIMP-1的含量则显著低于Apgar≥8分的新生儿(P<0.05,P<0.01).结论MMP-9的异常升高及其抑制物TIMP-1的显著下降是胎膜早破发生的重要发病机制.MMP-9/TIMP-1含量变化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特别是尚处于亚临床感染状态的孕妇进行早期诊断,并有助于评估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VAM-1)在胎膜早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93例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3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CVAM-1,比较两组孕妇不同破膜时间及有无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TNF-α与CVAM-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孕周、产程、孕次、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破膜时间孕妇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随着破膜时间而提高,破膜时间<12h、12 ~24 h、>24h的孕妇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存在差异(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与TNF-α、TNF-α与CVAM-1、CRP与CVAM-1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升高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三者在胎膜早破发病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及时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利于评估胎膜早破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6及CRP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亚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6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IL-6及CRP的测定及胎盘病检,将诊断为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36例及无绒毛膜羊膜炎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病例的IL-6及CRP。结果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的IL-6及CRP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6及CRP可用于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两者联合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90%  相似文献   

9.
血清IL-6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IL-6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胎膜早破孕妇46例(其中早产早破组22例,足月早破组24例),和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其中未足月对照组22例,足月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分娩时取部分胎盘胎膜组织送病检.结果胎膜早破孕妇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52.4%(24/46).早产早破组与足月早破组血清IL-6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早产早破组还是足月早破组,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及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早破孕妇母血及脐血中IL-6、IL-18的水平,探讨其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可行性。方法ELISA方法测定足月前胎膜早破组(PPROM)、足月胎膜早破组(PROM)及正常对照组孕妇母血、脐血中IL-6、IL-18的水平,胎膜病理检查确定有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结果(1)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及脐血中IL-6、IL-18明显高于对正常照组;(2)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其母血、脐血中IL-6、IL-18的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母血中IL-18是反应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3)母体血清IL-18浓度为23.09ng/ml时,IL-6浓度为24.58ng/ml时,可作为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阈值。结论IL-18可作为早期预测胎膜早破时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56例、足月胎膜早破组38例、正常妊娠组30例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的水平,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MMP-9、IL-1β水平亦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P〈0.01)。结论检测孕妇血清的MMP-9、IL-1β水平可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良好的预测指标,测定孕妇血清、羊水的MMP-9、IL-1β水平还有助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Gal-1、Gal-3水平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28~33周+6)40例,选取同期与之胎龄匹配的无产科并发症的孕妇40例作为对照.测定母体血清中Gal-1、Gal-3的表达水平,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Gal-1[4.89(4.34~5.97)ng/mL]、Gal-3[43.72(38.99~47.02)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Gal-1[5.91(5.09~6.22)ng/mL]、Gal-3[47.01(45.54~48.76)ng/mL]水平明显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未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Gal-1、Gal-3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77.8%、88.3%;特异性分别为86.4%,95.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Gal-1、Gal-3水平显著升高,Gal-1、Gal-3可能既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病理生理的启动因子,也是预测PPROM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胎膜早破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月我院在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60例,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pPROM)、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和正常足月妊娠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膜中MMP-9和iNOS的 表达,分析其差异性及相关性;同时取静脉血及羊水,应用ELISA法进行MMP-9 定量检测;采用HE染色检测胎膜,分析MMP-9、iNOS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 MMP-9在tPROM组和pPROM组胎膜组织、母血及羊水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NOS在pPROM组胎膜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胎膜中的MMP-9(P<0.05)和iNOS(P<0.01)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二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9和iNOS表达升高与pPROM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相关;MMP-9和iNOS在PROM发病机制中存在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胎膜早破孕妇和正常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和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TNF-α、IL-6和IL-8值进行比较,旨在探讨TNF-α、IL-6、IL-8和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NF-κB在胎膜的表达和母血中IL-15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时NF-κB在胎膜的表达和母血中IL-15的水平。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胎膜早破(PROM)和30例非PROM孕妇胎膜中NF-κB P65亚单位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IL-15含量。结果PROM组胎膜NF-κB P65亚单位阳性细胞数和IL-15在母血中含量高于非PROM孕妇(P<0.001)。PROM组胎膜NF-κB P65亚单位阳性细胞数和母血中IL-15含量随着破膜时间延长明显升高(P<0.05)。PROM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中NF-κBP65亚单位阳性细胞数和母血中IL-15含量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01)。结论PROM中胎膜NF-κB活性升高和孕妇血清中IL-15含量升高,PROM伴绒毛膜羊膜炎时二者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早破患者中的胎儿纤连蛋白(FFN),探讨其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为预测胎膜早破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提供较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法对胎膜早破患者75例,健康孕妇50例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阴道液FFN定性检测,分娩后胎盘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CRP阳性率为37.33%,对照组为2%;FFN阳性率为85.33%,对照组为4%,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中FFN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高达93.02%、75.00%,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FFN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可用于胎膜早破中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胎膜早破NF-kB在胎膜的表达和母血中IL-15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时NF—kB在胎膜的表达和母血中IL-15的水平。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胎膜早破(PROM)和30例非PROM孕妇胎膜中NF-kB P65亚单位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IL-15含量。结果PROM组胎膜NF-kB P65亚单位阳性细胞数和IL-15在母血中含量高于非PROM孕妇(P〈0.001)。PROM组胎膜NF-kB P65亚单位阳性细胞数和母血中IL-15含量随着破膜时间延长明显升高(P〈0.05)。PROM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中NF-kB P65亚单位阳性细胞数和母血中IL-15含量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01)。结论PROM中胎膜NF-kB活性升高和孕妇血清中IL-15含量升高,PROM伴绒毛膜羊膜炎时二者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宫内感染情况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羊膜腔感染及围产儿情况,并对病原体阳性、病原体阴性二组作分析比较。结果PPROM羊水病原体培养阳性率达56.6%(43/76)。病原体阳性组均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母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围产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PPROM与感染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围产儿的预后。母血CRP、WBC联合联合检测可提示早期宫内感染。PPROM的期待治疗重点应放在不伴感染的孕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以及脂联素(APN)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院产科进行检测的孕妇16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孕妇(GH),轻度子痫前期孕妇(MPE)、重度子痫前期孕妇(SPE)和正常妊娠期孕妇(NC)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TNF-α以及Lp-PLA2水平,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含量,利用qRT-PCR法检测PON-1和AP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ON-1和APN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TNF-a、IL-6、CRP以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NF-a、IL-6、CRP以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PON-1和AP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ON-1和APN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TNF-a、IL-6 、CRP以及Lp-PLA2水平的升高,PON-1和APN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诊断胎膜早破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 反应蛋白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收集了70 例胎膜早破病例,用比浊法测定孕妇血清C- 反应蛋白,胎盘脐带作病理检查,以病理绒毛膜羊膜炎为诊断金标准。结果:病理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74 .2% ,其中8.57% 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以C- 反应蛋白≥12 .5mg/L 为异常,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为94 .23% ,特异性为72 .22 % 。C- 反应蛋白值越高其病理分级相应高。结论:C反应蛋白的测定能早期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