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000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用莲必治或单用利巴韦林与联合使用莲必治和利巴韦林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成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莲必治组、联用组。利巴韦林组:使用利巴韦林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莲必治组:使用莲必治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用莲必治和利巴韦林组:分别将莲必治0.5g和利巴韦林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措施及方法相同,分析比较单用或联合使用莲必治及利巴韦林对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但3组病人在治疗的有效性及症状缓解的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莲必治和利巴韦林组患者退热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比莲必治组或利巴韦林组短;治疗的有效性也明显高于单用莲必治组或利巴韦林组。结论联合使用莲必治和利巴韦林对成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初治与复发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64例慢性丙型肝炎的初治和复发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及持续病毒学应答,并探讨影响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 初治组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应答、持续应答的概率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发组复发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初治组(33.33%与6.38%).发生持续应答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持续应答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CHC患者较复发患者可获得较高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较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是疗效的阳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分别给予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及派罗欣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及停药后24周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及主要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治疗48周HBeAg转阴率(54.8%)、HBeAg/抗HBe转换率(48.4%)及HBV DNA转阴率(62.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1%,21.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89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6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派罗欣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派罗欣对ALT低水平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2例ALT低水平(ALT <2×ULN)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55例ALT>2 ×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接受派罗欣治疗48周,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HBV DNA下降值(log10拷贝/ml)在治疗不同时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sAg转阴率分别为51.9%、48.8%和1.9%;对照组分别为67.3%、66.7%和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5%和76.4% (P >0.05).结论 派罗欣对ALT低水平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仍逊于ALT>2×ULN者.  相似文献   

7.
齐利 《医学信息》2010,23(15):3002-3003
目的对比观察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方法在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我们对同一批次的利巴韦林片采用紫外光谱法(A组)和高效液相色谱法(B组)进行测定,对比观察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测定的含量为(100.53±0.35),B组测定的含量为(101.73±0.26),两组患得测定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结果无明显异常,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方法 在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我们对同一批次的利巴韦林片采用紫外光谱法(A组)和高效液相色谱法(B组)进行测定,对比观察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测定的含量为(100.53±0.35),B组测定的含量为(101.73±0.26),两组患得测定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外光谱法和高教洼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结果无明显异常,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期间情绪障碍发生情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抗丙型肝炎病毒(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心理干预组每周1次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分析两组患者SCL-90的分值变化并和中国成人常模对比。结果对照组SCL-90躯体化(t=2.68,P<0.01)、焦虑(t=1.99,P<0.05)、抑郁(t=1.72,P<0.05)、人际关系(t=1.71,P<0.05)和精神病性(t=1.85,P<0.05)等因子得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SCL-90躯体化(t=2.72,P<0.01)、焦虑(t=1.97,P<0.05)、抑郁(t=2.02,P<0.05)、精神病性(t=1.93,P<0.05)等因子得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心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性改善患者情绪障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抑郁得分(t=1.74,P<0.05)、焦虑得分(t=1.82,P<0.05)和精神病性得分(t=1.9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其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期间存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a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0例我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老年患者(治疗组)20例,采用peg-IFNα-2a 135~180μg(个别患者维持剂量选择9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600~1000 mg/d,疗程48周;成年患者(对照组)20例,采用peg-IFNα-2a 135~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800~1200 mg/d,疗程48周.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无应答率及复发率,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RVR率、EVR率、ETVR率、SVR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0%、70%、75%、60%、10%、10%和75%、80%、85%、75%、5%、1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低率更高(P<0.05);贫血及低血小板症,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积极控制基础病,使用常规剂量的PEG-IFN及小剂量利巴韦林,积极处理不良反应,仍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较常见,若不能及时治疗,极易发生下肢肿胀,长时间不退,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形成溃疡,影响下肢活动。作者对鞍钢立山医院外科1995年至2005年间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8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81岁,平均住院日为25.5d。其中4例为左右下肢均发病,52例左下肢发病,48例右下肢发病。诱发因素分别为:下肢外伤23例,腹腔及盆腔手术后12例,糖尿病6例,长时间卧床29例,血栓性静脉炎21例,其他13例。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部分皮色发绀及发热(T>38…  相似文献   

13.
李羞月 《医学信息》2018,(2):177-178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2.86%)与对照组(1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8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穴位埋线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胸腺五肽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是全世界流行的传染病,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已得到公认。由于种种原因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使用此药,对于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病例亦无良策。这些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而日益加重。目前,虽然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病毒直接损伤外,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联合用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该病具有上升趋势,必须引起注意。我院2002年以来就诊的4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到四川省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12w,根据治疗后病毒RNA表达情况判定疗效,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价.结果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20例治疗有疗,25例无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2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皆出现脾脏SI值(spleen index,脾指数)值下降、ALT值(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谷丙转氨酶)值减小及血小板值上升.在2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中,脾脏SI值下降的患者有11例(44.0%);ALT值减小的患者9例(36.0%);血小板值上升患者10例(40.0%).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脾脏SI值、ALT值及血小板值三个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从多维度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内毒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透明质酸(HA)、Ⅲ型胶元前肽(PⅢP)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初步分析内毒素和CTGF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和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鲎试验和酶联法对3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浆内毒素和血清MBL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和血清MBL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且内毒素水平与MBL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罗建芳 《医学信息》2007,20(10):1853-1854
笔者通过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多种诱发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诱因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1-6月本血站11171名献血者,包括工人、农民、军人、干部、学生、其它职业(个体工商户、无职业者等),健康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发布的《献血健康检查要求》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MECT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将两组患者行MECT治疗一个疗程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MECT治疗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