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失常是指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引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1].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精神失常的患病率有所不同[2~4],整体而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精神失常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及焦虑症等,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有资料显示,精神失常的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多伴有脑内多巴胺(DA)功能增强,也与5-羟色胺(5-HT)功能增强有关;抑郁症是特定脑区5-HT或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减弱;而躁狂症则是脑内5-HT减弱基础上NE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目前在体微透析技术应用于神经药动学研究的实验室及临床结果。方法:检索近10年文献,综述评价。结果:微透析技术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具独特优势。结论:微透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广泛的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关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原理、组成以及微透析探针的类型,重点介绍了在体微透析取样技术在动物和人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表明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微透析采样技术用于Gefitinib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为后续探讨Gefitinib肿瘤局部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 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Gefitinib体外回收率(RG)及释放率(RL),探讨流速、pH、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及体内外回收率与释放率的稳定性,建立Gefitinib微透析采样方法。结果: 反透析法测得Gefitinib的RG与RL呈良好一致性,与灌流液pH及探针外液温度存在线性关系,对浓度变化保持恒定,且体内外日内RG与RL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采样技术可以实现Gefitinib体内药物浓度动态监测,研究所得微透析采样参数可为该法进行Gefitinib肿瘤局部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脑微透析是一种微创取样技术,具有多位点、实时取样和可在线等优点,在脑部药物监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脑微透析技术为脑部药物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为新药研发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在脑部给药系统研究中,特别是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中优势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有关脑部微透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在药物监测研究中的进展,分别归纳了微透析技术在实验动物和临床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步测定经皮给药制剂在皮肤、血液中药动学的方法,研究苦参碱凝胶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应用经体外和体内回收率校正建立的基于微透析探针的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系统,通过在皮肤和颈静脉植入探针,在大鼠腹部脱毛部位给予苦参碱凝胶,连续收集探针中12 h的透析液,并采用LC-MS微量检测技术测定探针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双位点同步微透析药动学评价系统,大鼠皮肤给予苦参碱凝胶后,皮肤中的药物浓度、AUC值、半衰期均显著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微透析结合LC-MS的取样及检测技术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THP)灌胃给药在清醒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以清醒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给药(40 mg·kg-1)后大鼠脑纹状体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THP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PK Solver 2.0药动学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THP在清醒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参数t1/2为(2.0±0.46) h;tmax为(1.18±0.19) h;Cmax为(4 090.73±151.45) ng·mL-1;AUC0-inf为(15.05±1.02) ng·mL-1·h-1;MRT0-inf为(3.72±0.21) h。结论:所采用的微透析技术能实现活体连续取样,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微透析-HPLC法适用于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脑局部的药动学研究,为其脑部靶向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静雅  朱丹  刘建勋  林力 《中国药房》2011,(30):2863-2866
目的:介绍皮肤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国内、外近几年来将皮肤微透析技术应用于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的进展。结果与结论:皮肤微透析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皮肤组织的条件下对皮肤或皮下组织细胞外液物质浓度进行采样,与其他皮肤药动/药效学采样技术相比具有微创、实时、多位点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皮肤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皮肤微透析技术在中药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Wu XJ  Ling JJ  Fu X  Qin ZH  Zhang YF 《药学学报》2011,46(3):333-337
采用以稳定同位素为内标的微透析技术,研究清醒自由活动下大鼠脑局部药动学过程。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尼古丁(nicotine)为模型药物,以氘代尼古丁(deuterium labeled nicotine,DL-nicotine)为微透析(microdialysis,MD)的内标物。样品采用LC-MS/MS法检测,同时测定透析液中尼古丁及DL-尼古丁的浓度。数据分析采用DAS2.0软件。经皮给予尼古丁后,大鼠脑局部尼古丁的吸收和分布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中t1/2α为170.31 min,t1/2β为263.30 min,AUC0-∞为2.75×105μg.L-1.min。DL-尼古丁可作为尼古丁的内标物进行探针回收率的校正;稳定同位素内标微透析技术可实现尼古丁在清醒状态大鼠脑局部药动学的研究,为戒烟方法的寻找及尼古丁经皮制剂的药动学-药效学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动/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脑微透析技术是从神经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实现连续在线监测活体脑内完整细胞外液物质(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动态变化的新型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皮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深入和广泛。皮肤微透析技术是应用半透膜两侧溶质被动自由弥散的原理,动态地监测真皮组织间液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浓度的新技术。本文就近1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皮肤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天麻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的脑药动学和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将大鼠麻醉后,通过其十二指肠给天麻素,剂量为200 mg·kg-1。在规定时间点收集血浆、脑脊液和4个不同脑区(皮质、海马、丘脑、小脑)的脑微透析液。采用HPLC法测定所收集液体中的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天麻素给药后能迅速进入脑部,4个不同脑区和脑脊液的tmax分别为(40.0±6.1)、(42.5±7.7)、(37.5±9.5)、(42.5±7.7)和(55.8±16.0)min,其AUC与血浆AUC的比值分别为(2.6±1.0)%、(2.6±0.9)%、(3.0±0.9)%、(5.3±2.1)%和(6.0±2.6)%。天麻素在小脑的AUC明显大于在其他3个脑区的AUC(P<0.05)。结论天麻素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能迅速入脑部,但是入脑量低,所有AUC/AUC血浆均<6%。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在大鼠血液中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以体积分数5%甲醇溶液-30 mmol·L-1磷酸二氢钾(pH=7.1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54 nm进行实验,分析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15mg·kg-1)后大鼠的血药质量浓度,经体外回收率校正后,用DAS 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5-氟尿嘧啶质量浓度在0.140.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所测血药质量浓度经DAS软件拟合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W=1/C/C),5-氟尿嘧啶的血浆生物半衰期为(0.38±0.08)h,Clz为(0.82±0.09)L·h-1·kg-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5-氟尿嘧啶药动学分析的需要,可用于5-氟尿嘧啶的血药质量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经皮微透析技术及其近年来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经皮吸收药物的药动学研究及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微透析法(microdialysis,MD)为采样技术的肿瘤化疗药物在体检测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以吉西他滨(GEM)为研究对象,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尾静脉注射为给药方式,通过微透析技术进行血管内取样,对血药浓度进行在线、实时、连续监测,求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GEM在大鼠体内血液中的探针回收率为(11.9±2.0)%,经大鼠尾静脉给药后GEM体内过程为二室模型,其消除和分布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实验过程中大鼠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活体动物体内GEM浓度的连续监测,提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局部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微透析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方  丁黎  赵陆华 《药学进展》2004,28(9):409-412
论述微透析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着重介绍微透析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步骤、微透析技术用于定量分析及影响回收率的因素以及微透析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微透析采样技术在抗乳腺癌药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微透析采样技术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药物临床前和临床药理及药动学、PK-PD结合模型、联合用药合理性等方面研究应用广泛。结论: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现代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肿瘤局部药动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在正常大鼠和荷瘤大鼠血液和肿瘤中的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分析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30 mg·kg-1)后药物在大鼠血液和肿瘤内的药物浓度,经体内回收率校正后,用DAS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并加以比较。结果 5-氟尿嘧啶在大鼠血液和肿瘤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W=1/C/C),其消除和分布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在正常大鼠和荷瘤大鼠血液中,5-氟尿嘧啶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在荷瘤大鼠肿瘤内,药物半衰期为(2.15±0.96)h,消除显著慢于血液(0.51±0.16)h。结论双位点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活体动物体内同时采集血液和靶组织中5-氟尿嘧啶样品,分析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更加客观表现肿瘤内部药物的分布情况,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局部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内标微透析采样技术,同步研究尼古丁透皮贴剂的血液和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获得其较全面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磷酸可待因作为微透析采样的内标物,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液和皮肤微透析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利用DAS 2.1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尼古丁在血液和皮肤的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16 986.00±486.00)min和(1 597.00±851.00)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9 235.42±1 801.92)mg·mL-1·min和(56 328.82±24 900.42)mg·mL-1·min,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00±0.50)mg·L-1和(32.00±5.00)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25±200)min和(570±106)min。尼古丁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参数相比,AUC0-∞Cmaxtmax在皮肤中较大,MRT0-∞在血液中较大。结论:尼古丁透皮贴剂经皮给药后,在血液与皮肤的药动学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与联系,药动学参数证明尼古丁通过透皮渗透在皮肤中以相对较高的浓度蓄积,能达到快速、有效的吸收,进入血液后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且维持稳定,发挥显著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微透析技术在脑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微透析技术可用于采样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蛋白和激素,并结合高灵敏度的微量化学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研究与中枢神经递质相关的疾病、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本文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对其在中枢神经递质如兴奋性氨基酸、乙酰胆碱、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及相关药物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