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儿早产原因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提出预防早产的措施,并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及产科出生的共计43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大小将其分为28-31^+6孕周组(60例)和32-36+6孕周组(379例);按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出生体质量〈1 500g组(51例)和出生体质量≥1 500g组(388例)。回顾性分析其早产原因,并比较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下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胎龄早产儿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孕母既往终止妊娠术史、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分别为44.6%,44.2%及21.0%(同1例早产儿可能存在2种或2种以上原因,如双胎合并胎膜早破)。28-31^+6孕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32-36^+6孕周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0.05);出生体质量〈1 500g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出生体质量≥1 500g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低钙血症、呼吸暂停及新生儿硬肿症等。28-31^+6孕周早产儿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酸中毒、新生儿贫血为主,32-36^+6孕周早产儿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为主。28-31^+6孕周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32-36+6孕周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既往终止妊娠术史及胎膜早破易导致早产。对胎龄〈32孕周及出生体质量〈1 500g早产儿更应密切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救治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妊高征)、胎膜早破等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洛阳市103家医院出生的54378例新生儿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根据产妇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对新生儿予以分组比较。结果有妊高征组,出生低体重儿,新生儿畸形、死亡、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妊高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胎膜早破组,妊高征、出生低体重儿、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胎膜早破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生儿死亡、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等围生因素对于新生儿结局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利于改善≤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预后的措施。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住院分娩的72例≤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以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是否足4次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早产儿NRDS、HIE、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是否进行早期干预将早产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身高、体重,DQ评分。结果治疗组的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早产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身长、体重等一般发育状况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时,尽可能足量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早产儿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的主要因素和并发症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出生的356例(10.8%)早产儿,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产式对其的影响.结果 ①胎膜早破127例,占35.67%,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81%,而未破膜组为12.4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152,P<0.05);②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的5例早产儿平均孕龄为28.5周;③356例早产儿中发生合并症的有266例,占74.72%,居前四位的分别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1例,占19.94%;新生儿贫血67例,占18.82%;新生儿肺炎30例,占8.43%;新生儿窒息29例,占8.14%;④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共126例,主要病因是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颅内出血和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早产儿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抢救水平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围生儿并发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无糖尿病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体、围生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羊水过少、产后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母体、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妊娠和自然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主要因素及早产儿出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行ART助孕妊娠的早产孕妇223例和同期分娩的自然受孕早产孕妇5 6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RT妊娠早产孕妇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体重、Apgar评分、近期出生结局等情况。结果 ART早产孕妇中高龄产妇比例(单胎妊娠者39.8%,双胎妊娠者26.2%)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单胎妊娠者14.8%,双胎妊娠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早产者中双胎比例(58.3%)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9.55%),胎膜早破、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孕妇主要妊娠期并发症。ART早产组与自然妊娠早产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分别为单胎妊娠者64.5%,双胎妊娠者68.1%和单胎妊娠者57.1%,双胎妊娠者73.1%)、出生结局(以平安为主,分别为单胎妊娠者97.8%,双胎妊娠者95.4%和单胎妊娠者93.6%,双胎妊娠者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其中ART早产者的剖宫产率(单胎妊娠者79.6%,双胎妊娠者94.6%)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单胎妊娠者55.0%,双胎妊娠者79.7%),以双胎的剖宫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臀位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不良出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及早产儿出生结局与妊娠方式无关,与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和对新生儿的影响,了解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开始的时间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更好地掌握对早产胎膜早破孕妇的治疗。方法选取早产胎膜未破259例为A组及早产胎膜早破198例为B组,观察B组在早产孕妇中的发生率及A组与B组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观察B组不同由破膜至开始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早产胎膜早破占早产孕妇的43.3%,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A组与B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肺损伤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肺炎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妇破膜至开始使用抗生素时间≤12h与破膜至开始使用抗生素时间12h的两种情况宫内窘迫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肺炎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损伤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更易导致难产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更早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减少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肺炎,需要掌握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221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27%,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双胎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4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RDS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母儿情况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胎早产共3 611例,根据3种不同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SPB)组1 191例、胎膜早破性早产(PPROM)1 564例及医源性早产(IPD)856例。比较3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地塞米松(DXM)的使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结局。结果 SPB组产妇年龄〉PPROM组,但〈IPD组(P〈0.01);SPB组孕次及产次均〉PPROM组和IPD组(P〈0.05);SPB组、IPD组特殊病史均多于PPROM组(P〈0.01);地塞米松使用情况,SPB组〈PPROM组和IPD组(P〈0.01)。剖宫产率IPD组明显〉SPB组和PPROM组(P〈0.01)。SPB组、PPRO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IPD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SPB组、PPROM组均〈IPD组(P〈0.05)。PPROM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发生率小于SPB组和IPD组(P〈0.05),IPD组吸入综合症发生率〉SPB组和PPROM组(P〈0.01);PPROM组肺炎、败血症、黄疸发生率〉SPB组和IPD组(P〈0.05);IPD组颅内出血发生率〈SPB组和PPROM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早产的产妇情况和围生儿的发病情况及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为预防早产发生和减少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16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产发生率为9.03%,初产妇和经产妇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24);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脐带异常和子宫畸形是早产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比较,其新生儿出生缺陷、窒息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比较,出生时体重、新生儿窒息与出生抢救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患者大多存在高危致病因素,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监测与管理,防止与减少早产发生,降低其危害,提高妊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主要因素、分娩时机、分娩方式、早产儿结局.方法选择妊娠28~36()6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86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原因主要有流产、早产、引产史、臀位、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阴道分娩48例(55.81%),剖宫产38例(44.19%).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15例,占39.47%.结论≤34孕周终止妊娠者,早产儿并发症较多早产儿对缺氧耐受性差,常需会阴切开或剖宫产结束分娩,以降低RDS和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453例住院早产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对血糖紊乱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53例早产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55例,常见原因为感染、医源性因素、窒息等.高血糖及混和性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并可影响疾病的预后,故应加强早产儿的血糖监测,以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15-2017年开封市住院新生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该地区新生儿的出生情况。方法收集开封市2015-2017年III级医院收治的12 34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依据孕周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分析疾病发生及母亲妊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中试管或人工受精的比例高于足月儿(P<0.05);早产儿肺炎、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胃潴留、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0.05);早产儿母亲的孕期服药史、先兆流产、妊高症、产前出血、胎膜早破、死产史、胎位不正、羊水污染、脐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母亲(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兆流产、妊高症、脐带异常、胎膜早破均为早产的高危因素。结论黄疸与肺炎是开封市新生儿致病的重要原因,且早产儿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儿,临床应针对早产危险因素予以合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殷其改  陈晶  李珊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3-4725
目的:分析258例晚期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生后并发症,为临床合理治疗晚期早产儿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37周的258例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对其早产原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取2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占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早产儿总数的60.5%,其中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感染是晚期早产儿发生的主要因素;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最高(35.65%),其次为呼吸困难(16.27%)、败血症(13.17%)、低血糖(9.30%)、贫血(4.6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6.97%),均较足月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早产原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等,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等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应该充分重视晚期早产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10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产发生率22%;早产原因依次排位为: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羊水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脱垂。孕龄〉34W以上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死亡的几率明显低于孕龄≤34W的早产儿。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围产儿结局与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的临床因素、新生儿结局和胎盘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2014-2016年分娩的442例活产、单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胎盘均送病理检查,并将442例分为胎膜完整(IM)组257例和胎膜早破(PROM)组185例,比较两组早产发生的临床因素、新生儿结局和胎盘病理改变。结果 IM组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PR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率、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子痫前期和产前胎儿监护异常者明显高于PROM组(均P0.05)。IM组的胎盘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的绒毛膜羊膜炎、绒毛膜板炎和脐带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RO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组无血管绒毛(AV)和绒毛梗死比PROM组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率、转院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当将早产儿分为35周和≥35周比较时,早产儿的住院率、转院率和死亡率在35周中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是IM早产的主要原因,且多伴有异常的胎儿监护和SGA的发生。PROM组早产更容易伴发母体和胎儿的炎症反应。早产儿的发病率、严重病患率和死亡率与分组无关,但与产时的孕龄有明显的关联,35孕周早产儿的发病率、严重病患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李锦淑 《现代保健》2009,(12):49-5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32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妊高征,胎盘因素,臀位为早产原因前五位。早产儿病死率与孕周、出生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病率,关键是重视围生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围产儿105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10 5例双胎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0 5例双胎妊娠孕产期并发症与围产儿死亡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  2 10例围产儿中低体重儿 96例 ,其发生率为 45 .71% ,病死率 2 18.75‰ ,明显高于体重正常新生儿病死率 ( 4 8.0 8‰ ) (P <0 .0 1) ;早产者 49例 ,早产率为 46.67% ,早产儿病死致围产儿死亡占总围产儿病死率 ( 12 3 .81‰ )的 46.15 % ;剖宫产 5 1例 ,剖宫产率为 5 0 .5 0 % ,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为 2 % ,阴道产新生儿死亡率为 11%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低体重、早产、妊娠并发症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双胎妊娠应加强产前检查 ,避免胎膜早破、早产 ,及时防治妊高征等并发症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产儿出生时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及校正胎龄6个月龄时智力发育测试(CDCC)结果,探讨其在早产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关系,为预防早产及对脑损伤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新生儿120例,分为:足月儿40例、胎膜早破早产儿40例和特发性早产儿40例。采用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静脉血中TLR-4、TNF-α的水平,校正胎龄达6个月时做婴幼儿CDCC。结果两组早产儿血清TLR-4、TNF-α水平均高于足月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血清TLR-4、TNF-α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CDCC异常者出生时外周血清中TLR-4、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水平,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血清TLR-4、TNF-α水平均高于足月新生儿,提示细胞因子TLR-4、TNF-α的激活与胎膜早破早产、特发性早产分娩发动机制密切相关;TLR-4、TNF-α呈正相关性,提示TLR-4可能作为上游因子通过激活细胞因子TNF-α而发挥促进早产分娩的作用。早产儿出生时外周血中TLR-4、TNF-α水平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