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年间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分析,从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4.32%,患者年龄在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最多,均患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3.3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66.19%,丝状真菌占6.62%。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正在发生改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真菌感染分布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10月罗田县人明医院检验科分离出的214株真菌进行真菌种类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检测出214例菌株,其中痰液标本监测出的真菌最多,有128株,占59.8%,科室中以呼吸内科最为严重,检出菌株76株,占35.5%,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最多,有114株,占53.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五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敏感性为94.4%,其次是5-氟尿嘧啶,敏感性为88.3%,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最差,敏感性仅为77.6%,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临床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对抗真菌药物仍有较强的敏感性,但其他真菌仍存在较广泛的耐药性,因此临床抗真菌时需要常规进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真菌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分布情况,为合理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住院患者3320份送检标本中真菌检出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20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真菌639株,检出率为19.25%;其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347株,占54.30%,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68株,占26.29%;外科、内科、放疗系统中,内科真菌检出数最多,达334株,占52.27%。结论肿瘤患者并发单纯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混合感染者亦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88株真菌医院内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崇州市医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确诊为医院内感染菌株 ,按真菌培养分离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1997~ 2 0 0 0年发生院内真菌感染菌株数为 188株 ,感染构成比由 1997年的 2 9.8%降至 2 0 0 0年的 2 1.3 % ,引起院内感染的 188株真菌共分为 6个种 ,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 88.8%。标本来源中 ,痰标本真菌检出率最高为 112株 ,占 5 9.6%。被检出的真菌中 ,对制霉菌素敏感菌株最高为 187株 ,对咪康唑耐药 3株 ,对两性霉素耐药 1株 ,对酮康唑耐药 4株。院内真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应用、抗生素反复长期使用等有密切关系。 结论 肺部念珠菌病最常见 ,有严重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发病率较高 ,治疗原发疾病 ,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剂 ,以减少多重耐药和降低院内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喀什地区真菌感染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自新疆喀什地区分离出的780株真菌菌株,应用VITEK MS对其鉴定到种,念珠菌属利用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MIC法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三年来的真菌检出率变化,以及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耐药性特点。结果 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感染标本检出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标本来源呼吸道标本占43.33%,尿液标本占40.26%;真菌感染病区分布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0.26%;呼吸科占26.92%。780例真菌感染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最多,占46.41%,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20.26%)。734株念珠菌属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差。结论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多见,临床治疗中应加强真菌感染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肿瘤病人真菌感染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肿瘤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出的752株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75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5.2%,克柔念珠菌占16.0%,热带念珠菌占12.1%,其他6.7%。2004年、2005年、2006年医院真菌感染率分别为7.65%,8.40%,9.39%;真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耐药率均<5%,3年比较无差异(P>0.05),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3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肿瘤病人真菌感染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加强对真菌的鉴定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肿瘤病人院内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院近10年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状况,为医院提升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6年7月医院儿科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06例,统计每2年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数量分布、感染病原菌的危险因素、分布和来源及临床症状、主要真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10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儿童共分离出真菌109株,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总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每年感染最多的菌落均为白念珠菌;影响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中心静脉插管、血液系统肿瘤、胃肠手术以及留置导尿管;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中以念珠菌为主,包括白念珠菌33株(30.3%)、光滑念珠菌13株(11.9%),热带念珠菌12株(11.0%)以及克柔念珠菌9株(8.3%),其次为新隐球菌18株(16.5%),链格孢子菌7株(6.4%)以及曲霉菌11株(10.1%);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来源主要为泌尿道和呼吸道,新隐球菌的主要来源为脑脊液;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强,对5-氟胞嘧啶较敏感,新隐球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强,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敏感;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中以咳嗽、体温不稳定、喘息最为常见,偶尔有患儿伴随腹痛、腹胀和咳血的症状。结论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无临床特异性,对于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且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更加深入地寻找真菌感染证据,对于确定真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治疗,以期降低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通辽市医院真菌感染状况。方法对收集的住院患者痰液、尿液、粪便及其他标本粗筛阳性标本进行再培养,鉴定。结果本次调查真菌检出率占全部细菌的23%。各种标本中痰液检出率最高;而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64.3%);不同科室的住院病人中呼吸内科的检出率最高(41.3%)。结论真菌感染是目前院内感染最常见类型之一,控制、杜绝使用抗生素是每个医院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现状,分析真菌耐药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某院血液病科合并感染的患者1 246例次,对IFI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81例次,分离真菌162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34株,占82.72%)为主。4种主要酵母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006—2009年均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010年非白假丝酵母菌超过白假丝酵母菌。4种主要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15%和4.41%,6株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粒缺时间14 d。结论血液病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比例增加,出现了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白假丝酵母菌,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IFI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重症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医院EICU的10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分离菌株117株,白色假丝酵母菌72株占61.5%,非白色假丝酵母菌45株占38.5%,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血液为主,其主要诱因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中心静脉置管、人工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等,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ICU重症患者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中心静脉置管、人工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为高危因素,真菌感染死亡患者多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研究78例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7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84株,其中念珠菌82株(97.62%,82/84),曲霉菌2株(2.38%,2/84);在念珠菌中,白念珠菌55株(67.07%,55/82)、光滑念珠菌13株(15.85%,13/82)、克柔念珠菌6株(7.32%,6/82)、热带念珠菌4株(4.88%,4/82)、近平滑念珠菌3株(3.66%,3/82)、葡萄牙念珠菌1株(1.22%,1/82).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种类、使用免疫抑制剂是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使用药物、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老年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relevant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 in hospital old patients for non-respiratory tract.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of IFI in non-respiratory tract were enroll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FI were analyzed by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In 78 old patients, 84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parts, and the most was Candida spp 82 strains (97.62%,82/84), followed by Candida albicans 55 strains (67.07%,55/82), Candida glabrata 13 strains ( 15.85%, 13/82), Candida krusei 6 strains (7.32%, 6/82), Candida tropicalis 4 strains (4.88% ,4/82), Candida parapsilosis 3 strains (3.66% ,3/82), Candida lusitaniae 1 strain ( 1.22%, 1/82). Aspergillus 2 strains (2.38%,2/8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pathogen detection time, underlaying disease,glucocorticoids, immunosuppressants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IFI in non-respiratory tract. Conclusions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in pathogens of Candida infections in old patients. To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old patients, including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nderlying diseases, appropriate use drugs, right to shorten hospital stay.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出真菌,然后接种在科玛嘉显示培养基进行显色,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20CAUX酵母菌鉴定到种,利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MIC法药敏试验。结果湖南省肿瘤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真菌感染来源的主要病区依次是胸部内科(35.2%)、重症监护病房(29.0%)、老干内科(17.4%);真菌感染的标本主要来自痰(69.6%),其次,尿液占9.2%,大便和分泌物各占7.4%、6.8%;在500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4.6%,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2%、克柔假丝酵母菌8.2%;500株真菌中,23.08%白色念珠菌(63/273),30.0%非白念(68/227)对5-氟胞嘧啶不敏感;30.8%非白念(70/227)对氟康唑不敏感,其中87.8%克柔念珠(36/41)对氟康唑耐药;17.2%非白念(39/227)对伊曲康唑不敏感;8.4%非白念(19/227)对伏立康唑不敏感;8.8%非白念(20/227)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所有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临床感染的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有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非白念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常规开展真菌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监测,可以为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呼吸内科8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4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48例,发生率为5.7%;分离出的48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4株,占50.0%;热带假丝酵母菌16株,占33.3%;克柔假丝酵母菌7株,占14.6%;其他真菌1株,占2.1%;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为100.0%,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率均为91.7%;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低,为83.3%.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是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真菌对制霉菌素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张梅  高贺加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403-4405
摘要: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诱发因素、真菌类型、基础疾病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内科治疗时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由机体、真菌与环境综合作用生成,其中,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主要可能性诱因是长期使用抗生素(56.7%)、各种激素(81.7%)、侵人性操作(53.3%);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73.3%)。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提升,60岁以上患者占76.5%。经过综合治疗与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数为56,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无临床特异性,在治疗中要充分利用综合性治疗与高校抗真菌药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及时预防与治疗,可有效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迁.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2003-2010年共分离出病原菌6684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0.5%、20.9%、18.6%;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8年间病原菌总排名前7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糖非发酵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在总病原菌的构成比例及种类均呈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70.82%,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生殖道、血液、痰,分别占27.85%、24.48%、24.24%;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条件致病菌(非发酵菌、真菌)成为主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预防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12月送检的1513份尿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分离139株真菌,检出率为9.19%,前3位菌株分别是热带假丝酵母菌73株(52.52%)、白色假丝酵母菌38株(27.34%)、光滑假丝酵母菌13株(9.35%),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100.00%敏感,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36.69%、41.73%、46.76%。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及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