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岁脑性瘫痪儿住院康复与家庭训练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住院康复与家庭训练对0岁脑性瘫痪小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8例4-10个月脑瘫患儿开展Vjra法Bobath法住院治疗和家庭训练,于治疗结束后测定Gesell发育商,计算疗效率。结果:显效23全角效13例,总有效率94.7%,动作发育显著进步,其他能区也获得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干预是脑瘫康复的关键。住院治疗和家庭训练相结合是主要方法。特别是家庭训练对巩固、保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1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行CT检查,目的是探讨CT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价值。 资料 1、本组脑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参照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标准。 2、61例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最小一个月,最大9岁,4月—1岁16例,~3岁27例,~5岁12例,~7岁5例、~9岁1例,其中早产儿25例,有窒息史23例,核黄疸4例,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期重度感染4例,原因不明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及头颅MRI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早期诊断脑性瘫痪患儿行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并在康复治疗症状好转后3~12月对患儿进行脑电图随访.结果脑电图异常率85%,主要表现为双侧不对称,广泛性慢波节律改变及痫样波发作.头颅MRI异常率98.3%,主要表现为脑萎缩、外周性脑积水、脑白质发育不良等改变.脑电图及MRI异常符合率为85%.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脑电图随访90.2%恢复正常,脑电图的改善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脑电图及头颅MRI的结合应用可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好诊断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5 5例脑性瘫痪儿检测脑血流参数 ,并与 4 0例正常小儿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脑性瘫痪儿三个年龄段的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较同年龄段正常儿都有程度不一的减少。对于大脑前动脉 ,1岁以前的脑瘫患儿的舒张末血流速度 (Vd)、时间平均流速 (Vm)及 6个月以后收缩期峰值流速 (Vs)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 1岁以后的患儿血液动力Vm、Vd的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1) ,并且各年龄段的脑血流阻力RI都有明显的增加 (P <0 0 5 )。对于大脑中动脉 ,6个月以内的患儿Vd、Vm减少明显 (P <0 0 5 ) ,到 6个月以后患儿的Vd、Vm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1) ,同时 ,患儿的脑血流阻力的增加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越发显著 ,6个月以后的患儿的RI已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1岁以后的患儿增加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 脑性瘫痪儿脑血供减少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脑供血不足更趋显著 ,早期干预脑性瘫痪儿可改善预后。检测脑血流可有助于脑性瘫痪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及头颅MRI在早期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电图及头颅MRI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6 0例早期诊断脑性瘫痪患儿行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 ,并在康复治疗症状好转后 3~ 12月对患儿进行脑电图随访 .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 85 % ,主要表现为双侧不对称 ,广泛性慢波节律改变及痫样波发作 .头颅MRI异常率 98.3% ,主要表现为脑萎缩、外周性脑积水、脑白质发育不良等改变 .脑电图及MRI异常符合率为 85 % .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 ,脑电图随访90 .2 %恢复正常 ,脑电图的改善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 (p <0 .0 5 ) .结论 脑电图及头颅MRI的结合应用可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好诊断依据 ,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性瘫痪 (CP)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 ,是儿童肢残的主要原因[1] 。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有效率达 95 .5 %以上 ,甚至痊愈[2 ] 。然而由于对脑瘫认识不足等原因 ,致使许多患儿首诊时误诊、漏诊 ,其中以误诊为佝偻病最常见 ,从而失去了早期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1998- 1999年我科收治住院的CP患儿 46 8例 ,首诊时误诊为佝偻病 5 1例。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 30例 ,女性 2 1例。首诊年龄 :<3月 1例 ,- 6月 5例 ,- 1岁 2 3例 ,- 3岁 2 2例。误诊时间 :<6月 35例 ,- 1年 10例 ,- 3年 6例。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 5 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都进行运动疗法、智力训练、针灸、理疗、静滴护脑药物,每日一次;治疗组加感觉统合训练1次/天,20分/次,30天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月,疗效评估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大运动项发育商。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组大运动DQ分别由60.1±17.7分、59.0±15.0分提高到69.4±18.4分、77.8±17.3分,2组治疗前后大运动DQ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大运动DQ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运动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EPs波幅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前N20波幅、P37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20波幅、P37波幅均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日照地区22个乡镇脑性瘫痪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日照地区小犭离性瘫痪患病情况。探讨其病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于2000年6月-7月对日照市22个乡镇0-7岁儿童全部进行查体,由省专家组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级三级筛查确诊。结果:22乡镇0-7岁儿童共64145人,实查62989人,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81例,患病率为1.29‰。脑性瘫痪患儿中男略多于女,母亲孕期患病,难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脑性瘫痪患病率高。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是降低脑瘫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脑干诱发电位在脑瘫诊断中的价值孔峰,张璘,陈林波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发病率为1.8‰~4‰[1]。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提高康复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57例脑瘫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EAEP)检测诊断报告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张焕新  薛海荣  李德亮 《医学信息》2007,20(9):1690-1691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和早期临床表现。方法将260例脑瘫患几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进行智测,分析其病因及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象,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脑瘫患儿的病因和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象均不相同。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和足月儿,及时发现其早期异常临床表现与神经症状,作出早期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将脑瘫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减轻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增加了低频电疗和中频电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究会通过的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1],所有患儿下肢均存在中到重度的肌张力增高,足背屈角增大(90°~135°),痉挛指数大于7分,影响粗大运动功能,随机按比例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按摩、针灸、水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痉挛肌治疗及中频电治疗,每组30例,年龄1~7岁.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5±1.7)岁;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0±1.7)岁.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痉挛型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听知觉训练对发育迟滞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92例发育迟滞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还早期进行听知觉训练,对照组43例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3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9.8%;对照组患儿10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4.3%;两组进行有效率的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进行听知觉训练可以促进3岁以内发育迟滞儿童语言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19例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综合征 ,临床上分为痉挛型等等较多型。常伴有智力低下 ,癫痫等。本文就临床确诊[1] 的 119例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19例脑瘫患儿 ,男 74例 ,女 45例。年龄 3月 - 1岁 2 1例 ,- 3岁 42例 ,- 12岁 5 6例。围产期有脑瘫高危因素 45例 ,其中出生窒息 2 8例 ,产伤 6例 ,黄疸 7例 ,早产儿 4例。119例脑瘫患儿中仅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者19例。伴智力低下者 47例 ,伴癫痫发作者 13例。同时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院住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5%,其中显效61.8%。结论对小儿脑瘫施行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61年英国矫形外科医生威廉.约翰.利特尔(Willian Jahn Little,1810—1894)发表第一篇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论文后,各国相关学科的专家相继对此作了研究。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以前出现。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00万脑瘫患儿,其中50%以上并智力低下,30%并有癫痫。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6.0%。根据燕铁斌等调查,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几乎是足月儿的50倍,缺氧缺血性脑病中18%出现脑损伤的表现,其中脑瘫患儿约为正常儿的40倍。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率可达95.50%以上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生物生态平衡调节剂乳酸菌素与复方地芬诺脂联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对88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分别给予口服乳酸菌素与复方地芬诺脂联用和思密达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纽48例患儿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40例患儿,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2.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酸菌素与复方地芬诺脂联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4例脑性瘫痪的脑电图研究孔峰成春莲臧玉萍脑性瘫痪(脑瘫)是常见致残性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1987~1996年所描记的204例脑瘫的脑电图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4例均来源于我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患儿164例,门诊患儿4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注射液7.5㎎静滴,2次/d,连用5~7d,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56例(38.4%),有效89例(61.0%),无效1例(0.7%),总有效率99.3%.对照组显效23例(15.8%),有效82例(56.2%),无效41例(28.1%),总有效率71.9%.结论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32例脑性瘫痪患儿甲襞与耳廓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脑性瘫痪患儿甲襞微循环在形态、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上均高于健康儿;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发生率及细静脉RBC聚集发生率,脑瘫组均高于健康组,而细静脉流速则脑瘫组明显较健康组减慢;脑瘫患儿耳廓与甲襞微循环中RBC聚集发生率及粒流、粒缓流出现率,耳廓均较甲襞为高,而脑瘫患儿微血管畸形发生率在甲襞与耳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