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适用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振动和X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汽车灯具总成的表面处理岗位接触的甲苯和甲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分别为16.7%和4.0%;汽车悬挂/转向系统的焊接岗位接触的二氧化锰和电焊烟尘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均为8.3%;噪声超标率最高的为汽车轮圈制造(超标率为87.1%),其次为汽车悬挂/转向系统制造,超标率为49.0%;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注塑、发泡、涂布/喷涂、焊接、铸造、探伤等,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某轿车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确定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该轿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和工频电场等。电焊工接触的二氧化锰浓度超标率为12.5%,喷漆工接触的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超标率均为7.1%,粉尘浓度超标率为10.6%,噪声强度超标率为44.1%,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轿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以职业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以广东省某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类比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经验法等方法分析预测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职业病危害,并探讨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工艺、工程、个人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结果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以及苯系物等,其中噪声超标率为46.7%,电焊烟尘CTWA超标率为56.3%,其他粉尘超标率为37.5%;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TWA超标率达53.8%。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焊工、打磨工、油漆工和切割工,关键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结论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噪声聋、振动病以及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苯系物中毒风险较高,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分析某汽车生产车间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预评价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焊接弧光、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类比检测结果提示,接触噪声作业的43个岗位中,13个岗位8 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岗位超标率为30%。3个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接触限值要求。焊接车间2个作业岗位接触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浓度和4个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和分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其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28%和42%,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0%,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0%,苯系物、氮氧化物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分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水平,并提出关键控制岗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个岗位电焊工、2个岗位打磨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粉尘超标率为21.1%;6个岗位冲压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0.0%。汽车制造过程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电焊、打磨和冲压。结论生产企业应加强车间通风,焊接、打磨工位优先选用局部通风设施;冲压车间应采取倒班,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并为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并评价地下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危害,探讨适用的防控措施。方法选用4条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化学毒物的浓度和工频电场的强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的超标率为3.4%,超标岗位均为隧道检修;噪声超标率为2.8%,超标点集中在隧道检修工、列车驾驶员、车辆段检修工等岗位;微波超标率为7.3%,集中在主叫通话过程中。结论地下轨道交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点为车辆段的列车检修工、区间隧道的检修工和列车驾驶员。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化学毒物、粉尘的浓度比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噪声以个体防护措施为主;微波的防护应采取减少通话时间、增大防护距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汞齐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防护措施,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和防控措施。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汞、噪声、丙酮、硫化氢、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空气中汞浓度合格率为94.1%,噪声合格率为89.5%,其他危害因素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制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尿汞合格率为92.1%。结论混料、筛粉、熔滴、压制、清洗、筛选、包装、封排、测试、外包装和成品仓等涉汞岗位是关键控制点,现行防控措施可行有效;下一阶段应将行为干预措施列为关键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新型1,4-丁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建议及控制措施。 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生产工艺基础上,识别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 结果 1,4-丁二醇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乙炔、一氧化碳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乙炔发生单元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3.3%,变压吸附单元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率为50.0%,电石渣装载处乙炔浓度最高达到501 mg/m3,个体噪声超标率为18.2%,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结论 该项目粉尘的关键控制点是破碎机、传送带、电石渣装载处,一氧化碳的关键控制点是解析气压缩机,噪声的关键控制点是破碎机、传送带、斗提机、甲醛风机、解析气压缩机、制冷机房氨压缩机和废水处理单元风机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识别汽车隔音件技术改造项目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  相似文献   

12.
陈献文  冯鸿义  石远  刘川  周维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14-1915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某高炉煤气电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程度,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毒物和工频电磁场等,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化学毒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联氨、氢氧化钠、盐酸、硫酸、氯气、六氟化硫、氟化物、磷酸盐和硫化氢等。结论高炉煤气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某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焦炉逸散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噪声等。检测结果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2.7%~18.3%,粉尘浓度检测10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50.0%,噪声强度检测12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33.3%。高温检测5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25.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焦炉逸散物和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可录类光盘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可录类光盘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苯系物、丙烯酸丁酯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5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丙烯酸丁酯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6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可录类光盘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着手综合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探讨其应用于不锈钢炼钢工作场所粉尘危害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某不锈钢炼钢工作场所,利用危害分析原理,对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找出关键控制点,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过粉尘浓度监测验证HACCP系统运行效果。结果工作场所中粉尘的危害关键控制点位于耐火材料操作区、清洁岗位、卸料区等区域。经过危害源控制、工程防护、个体防护、操作管理等控制措施后80%岗位的粉尘浓度明显下降,其中钢包卧式烘烤区和清洁岗位接触的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6倍和81倍,各岗位工人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HACCP体系的建立和运用,能够有效控制不锈钢炼钢工作场所中的粉尘危害,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6.
某天然气电厂职业病危害识别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天然气电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毒物和工频电磁场等,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化学毒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氨、联氨、氢氧化钠、盐酸、硫酸、氯气、六氟化硫、氟化物、磷酸盐和硫化氢等。结论天然气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郭义霞  方媛  高久威 《职业与健康》2014,(20):2862-2864
目的通过调查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关键控制点并提出补充措施与建议。方法采用经验法、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硫化氢、氨、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蜡油、渣油、润滑油、焦炭粉尘、噪声。检测结果显示,渣油加氢装置反应进料泵噪声定点检测最大值为94.8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噪声及毒物检测结果都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对接触噪声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对重点评价因子关键控制点应强化各项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某大型钢铁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中要求,采用类比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类比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收集职业病防治机构日常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钢铁厂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和多种化学毒物,其中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和CO。部分炼钢、炼铁工人接触的粉尘、噪声和高温超标。粉尘最大超限倍数为6,高炉和转炉前平台噪声强度最高,分别为92.5和94.4dB(A)。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高炉、转炉、精炼炉是重点防护的关键部位,应从职业病危害产生的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某无缝气瓶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分析评价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现状。结果该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关键控制点是噪声、高温和其他粉尘。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分析某制盐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岗位噪声共检测了59个点,超标39个点,超标率为66.1%;WBGT指数共检测了20个点,有3个超标,超标率为15.0%;粉尘共检测了16个点,有3个超标,超标率为18.75%;化学物质检测均达标。结论产生噪声、高温、粉尘的采卤、加药、输煤、灰仓、渣仓、包装等岗位为制盐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应从关键控制点人手,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