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建立盐酸噻吩诺啡片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法。方法:用Phenome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旬.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含0.2%的三乙胺)(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2nm,流速1.0ml·min^-1。结果:最低检测限为15μg·L^-1。盐酸噻吩诺啡与有关物质分离良好。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噻吩诺啡片的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噻吩诺啡慢性处理对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药物对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作用特点。方法大鼠噻吩诺啡慢性处理后,通过电生理学方法测定海马齿状回LTP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区学习记忆相关蛋白突触素含量的变化反映海马突触功能可塑性;通过电镜观察突触结构的超微变化并测定突触界面结构参数反映海马突触结构可塑性变化。结果①各药物慢性处理5 d,噻吩诺啡租大鼠在给予高频串刺激后,反映LTP现象的PS幅值显著增高至基线的(278±11)%,吗啡组大鼠为基线的(193±3)%,对照组为(152±6)%。②各处理大鼠在3 d,5 d海马脑区突触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在8 d,与吗啡组比较,噻吩诺啡组大鼠海马突触素含量的明显升高(P<0.05),吗啡组大鼠海马突触素的含量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出现降低(P<0.05)。③各药物慢性处理14 d,噻吩诺啡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圆,核膜结构较清晰,极少数线粒体、内质网轻度扩张,肿胀;吗啡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大而圆,部分神经细胞核膜呈节段性结构不清楚,模糊,胞浆内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丰富,但有部分线粒体结构模糊,嵴消失,甚至空泡变性;盐水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结构正常。④各药物慢性处理14 d,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噻吩诺啡组三组大鼠突触活性区长度减小(P<0.05),吗啡组的PSD厚度明显减小(P<0.01);与吗啡组相比,噻吩诺啡组大鼠的PSD厚度增加及突触活性区长度增加(P<0.05),其他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噻吩诺啡慢性处理对突触可塑性有影响,但其损害程度远小于吗啡,这可能是噻吩诺啡的低依赖性且区别于吗啡的突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蒜素在Caco-2细胞的转运特征。方法应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转运时间、药物浓度时大蒜素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Papp)。结果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大蒜素累积通透量逐渐增加;大蒜素的Papp在2个方向比值[Papp(BL→AP),Papp(AP→BL)]为1.80,存在方向性差异。结论大蒜素的转运属于双向转运,且吸收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整体动物水平探讨噻吩诺啡强镇痛和低依赖的药理学特性与激动中枢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在小鼠乙酸扭体和热辐射甩尾模型上,利用阿片μ和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评价噻吩诺啡对阿片μ和κ受体选择性作用的强度;在小鼠躯体依赖模型上,利用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评价噻吩诺啡低依赖性是否与其激动中枢κ受体的作用有关。结果在小鼠乙酸扭体模型和热辐射甩尾模型上,脑室注射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可以显著抑制噻吩诺啡的镇痛效果,使其镇痛作用分别下降28%(乙酸扭体模型)和29%(热辐射甩尾模型);μ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纳络肼也能显著抑制噻吩诺啡的镇痛效果,使其镇痛作用分别下降40%(乙酸扭体模型)和44%(热辐射甩尾模型),略强于κ受体拮抗剂Nor-BNI。在小鼠躯体依赖模型上,Nor-BNI伴随噻吩诺啡连续给药后纳洛酮催促,小鼠未出现跳跃等躯体依赖的戒断症状。结论噻吩诺啡在小鼠疼痛模型上的镇痛作用与其激动中枢μ和κ受体均有关。噻吩诺啡躯体依赖潜能低与其激动中枢κ受体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新型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药理作用的结构基础, 本研究在大鼠热辐射甩尾和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上, 评价了噻吩诺啡镇痛作用的强度与有效时间, 并通过其与一系列衍生物的相互比较, 分析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显示, 噻吩诺啡为强效、长效的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N位上的环丙甲基决定了噻吩诺啡部分激动剂的特性; 改变噻吩环与侧链的连接位点对镇痛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侧链中含有噻吩环的衍生物有效时间均较长, 用吡啶环、苯环替换侧链中的噻吩环, 使化合物的有效时间明显缩短, 提示噻吩环可能与长效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新结构类型的长效阿片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在0.9%氯化纳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ONEX-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mol·L-1乙酸铵溶液(pH 4.0)(30:70)为流动相,测定配伍液中酒石酸布托啡诺的含量,考察4℃与25℃条件下酒石酸布托啡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168 h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外观与p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4℃与25℃条件下,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168 h内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静脉镇痛泵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观察与测定两药在静脉镇痛泵中配伍后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两药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液酒石酸布托啡诺含量与pH值无明显变化,但氯诺昔康的含量不断降低,并且配伍液4h后出现少量沉淀。结论在室温条件下,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静脉镇痛泵中不稳定,临床不宜混合应用于术后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8.
噻吩诺啡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体外代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婧婷  庄笑梅  李桦 《药学学报》2010,45(1):98-103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 研究噻吩诺啡在大鼠、比格犬和人肝微粒体中酶代谢动力学及代谢产物差异。通过对噻吩诺啡浓度、微粒体蛋白含量和孵育时间等条件的考察优化噻吩诺啡与肝微粒体的反应体系; 应用LC-MS/MS定量检测孵育体系中的噻吩诺啡及代谢产物, 分析比较噻吩诺啡在3种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 计算并比较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噻吩诺啡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转化最慢, 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 = (4.00 ± 0.59) µmol·L−1、Vmax = (0.21 ± 0.06) µmol·L−1·min−1、T1/2 = (223 ± 6.10) min、CLint = (117 ± 3.19) mL·min−1·kg−1; 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相应的参数Km、Vmax、T1/2和CLint分别为 (3.57 ± 0.69) 和 (3.28 ± 0.50) µmol·L−1、(0.18 ± 0.04) 和 (0.14 ± 0.04) µmol·L−1·min−1、(244 ± 1.21) 和 (70.7 ± 1.05) min、(213 ± 1.06) 和    (527 ± 7.79) mL·min−1·kg−1。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均观察到噻吩诺啡的6个I相代谢产物, 但6个产物的相对生成百分比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有一定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噻吩诺啡在体外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主要的I相代谢途径相同, 但是代谢产物的生成量及噻吩诺啡的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稳定的紫杉醇(paclitaxel)诱导的人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点进行评价。方法用亚致死浓度(1/50IC50值)的紫杉醇连续诱导对化疗药物敏感的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使其成为对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paclitaxel细胞,同时观察CCRF-CEM/paclitaxel细胞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和长春碱(vinblastine)的交叉耐药;用相应的单抗和FITC标记的二抗与细胞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表面和细胞总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癌耐药相关蛋白(LRP)等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CCRF-CEM/paclitaxel细胞传至第90代时,对紫杉醇产生了耐药,耐药倍数约为256.4倍;同时对柔红霉素和长春碱也产生了耐药,耐药倍数约为9.8和2.0倍。与CCRF-CEM细胞比较,CCRF-CEM/paclitaxel细胞表面P-gp和细胞总P-gp表达分别升高了18.8和14.4倍,MRP1和LRP分别升高了2.1和1.2倍;S期细胞比例由(48.3±1.2)%降低至(23.8±0.5)%,细胞凋亡百分率由(7.82±0.19)%减少至(2.47±0.37)%。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紫杉醇诱导的人CCRF-CEM/paclitaxel多药耐药细胞模型,该模型具有一般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用急性阿片及非阿片类物质建立小鼠瘙痒模型,探究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对致痒物质所致急性瘙痒行为的影响,揭示噻吩诺啡改善急性瘙痒的作用机制。本文用无侵害性小鼠抓挠行为分析系统测试瘙痒行为。C57 BL/6J小鼠分别给予吗啡、蛙皮素(鞘内注射, i.t)或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氯喹(皮内注射, i.d),建立瘙痒模型,探究噻吩诺啡(0.75、1.5、3 mg·kg-1)对致痒物质所致急性瘙痒行为的作用和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噻吩诺啡对致痒物质诱导的小鼠脊髓段蛋白激酶C δ (protein kinase C δ, PKC δ)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中所有操作均获得军事医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IACUC-2021-017W)。结果显示,吗啡(1 nmol)、蛙皮素(0.3 nmol)、5-HT (5 nmol)、氯喹(20 nmol)分别给药后皆能显著增加小鼠的抓挠行为。噻吩诺啡(1.5 mg·kg-1)能够显著抑制阿片类药物吗啡和非阿片类物质蛙皮素、5-HT、氯...  相似文献   

11.
吴娟  沙先谊  方晓玲 《药学学报》2009,44(2):188-191
本文研究了阿立哌唑(aripiprazole)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特征。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 —— Caco-2细胞模型应用于阿立哌唑的跨膜转运研究。评价了时间、供给液浓度、pH值、温度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阿立哌唑跨膜转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阿立哌唑主要通过被动扩散的机制转运,同时兼有载体介导转运。阿立哌唑的转运量与时间、pH值、温度成正相关。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随供给液浓度升高而增大,10 μg·mL-1时趋向饱和,之后随阿立哌唑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菌素-A显著增加阿立哌唑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12.
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a-香树脂醇(a-amyri)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据目前所知,至少存在于26个科70多种天然植物中[1].大量的研究表明,UA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炎、护肝、抗肿瘤以及机体免疫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令人关注的药理特性[2,3].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 UA的生物利用度低[4],口服吸收情况较差,而且其在体内吸收转运的方式和机制也并不清楚.Caco-2细胞系来源于人结肠类腺癌细胞,其结构和生化作用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含有与小肠刷状缘上皮相关的转运系统以及一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测定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特性。方法用培养于Transwell上的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灯盏花素双向转运;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及HPLC的方法测定介质中灯盏花素或灯盏乙素的转运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灯盏花素与灯盏乙素的双向转运Papp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Papp(A-B)均小于1×10-6cm.s-1,流出率ER均大于2。结论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灯盏花素Papp具可行性。灯盏花素在Caco-2细胞单层吸收上存在明显外排,这可能是其生物利用度极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糖蛋白(P-GP)与Survivin、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GP、Survivin、Fas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与膀胱癌的分级有关(P〈0.01);而Fas在膀胱正常黏膜中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膀胱癌P—G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膀胱癌(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P—GP、Survivin的表达与Fas呈负相关,而P—GP与Survivin表达无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P-GP与Fas的表达密切相关,与Survivin的表达无关。本研究为采用MDR逆转剂或Fas干扰剂以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化疗敏感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米哚妥林逆转P糖蛋白(P-gp)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米哚妥林0.5,1和5μmol·L-1分别加入P-gp高表达的K562/A02和K562细胞中培养72 h,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检测细胞毒性。米哚妥林0.125,0.25和0.5μmol·L-1在K562/A02和K562细胞中与无毒剂量的P-gp底物多柔比星、紫杉醇或长春新碱共培养72 h,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检测逆转耐药作用。米哚妥林0.5和10μmol·L-1与P-gp荧光底物罗丹明123在耐药和敏感细胞中共同孵育30 min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底物积累的变化。米哚妥林0.5μmol·L-1与耐药和敏感细胞共同孵育72 h,Western印迹法检测耐药蛋白和信号分子的表达,定量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的变化。将米哚妥林与P-gp膜蛋白共孵育,化学发光法测定剩余ATP的量,检测米哚妥林对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米哚妥林对P-gp高表达的K562/A02和亲本敏感细胞K562的细胞毒性无明显的差异,其中米哚妥林0.5μmol·L-1时2种细胞的存活率均达80%以上。米哚妥林0.5μmol·L-1在细胞水平即可有效逆转K562/A02对多种底物的耐药,而对敏感细胞无显著作用;米哚妥林能显著抑制P-gp的外排作用,增加底物Rh-123在K562/A02细胞中的积累,且效果好于阴性对照维拉帕米0.5和10μmol·L-1;米哚妥林对P-gp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AKT和ERK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均无影响;米哚妥林对P-gp的ATP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米哚妥林可抑制P-gp介导的药物外排并逆转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6.
千层纸素A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千层纸素A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MTT实验考察千层纸素A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范围,再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千层纸素A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考察时间、浓度、pH和P-gp抑制药维拉帕米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千层纸素A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并受pH值影响,P-gp抑制药维拉帕米对其转运无影响,从单层细胞层顶端(AP)到基底端(BL)的转运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大致相同。结论千层纸素A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胰岛素透过Caco-2细胞单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胰岛素的吸收机制。方法: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壳聚糖浓度、胰岛素初始浓度、合用壳聚糖与羟丙-β-环糊精(HP-β-CD)、转运方向等条件对表观渗透系数的影响,测定了合用壳聚糖与HP.B。CD对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的影响。结果:当壳聚糖浓度增加时,胰岛素的渗透量也随之增加,其中0%,0.5%及1.0%壳聚糖三者问的渗透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而1.0%及1.5%壳聚糖间的渗透系数没有差别(P〉0.05);当胰岛素初始浓度增加时,胰岛素在单位时间内的累积渗透量也随之增加;5%HP—β—CD与1%壳聚糖共用时与单用1%壳聚糖相比,其渗透系数有所提高(P〈0.05);顶端到底端方向上的渗透系数大于底端到顶端方向上的渗透系数(P〈0.05);当1.0%壳聚糖与5%HP—β—CD台用时与单用1.0%壳聚糖相比,其跨上皮细胞电阻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旁路进行转运的,在吸收促进剂5%HP—β—CD和1%壳聚糖联合作用下,药物经细胞旁路的转运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JuA)在Caco-2细胞的跨膜转运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时间、介质pH值、药物浓度、抑制剂对JuA在Caco-2细胞上转运的影响。结果 Caco-2细胞转运JuA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在pH为5.0~8.0范围内,Caco-2细胞对JuA的转运不受pH值的影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Caco-2细胞转运JuA无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抑制剂叠氮化钠(Sodium azide)对Caco-2细胞转运JuA有抑制作用;JuA的AP-BL侧的Papp与BL-AP侧的Papp的两组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JuA不是P-gp的底物,其跨膜转运是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共同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牡荆素鼠李糖苷(RHV)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理.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不同浓度、不同吸收促进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牛胆盐)对RHV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 RHV从肠腔侧到基底侧的转运与从基底侧到肠腔侧的转运相似,前者表观渗透系数随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吸收促进剂后,其表观渗透系数增大.结论 RHV在Caco-2细胞模型中主要表现为被动转运,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牛胆盐都能增大RHV从肠腔侧到基底膜侧的转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