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冬岩  孙玉华  高英 《现代医学》2003,31(4):238-239
目的 通过术前和术中对胃癌的淋巴化疗,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方法 术前12d通过纤维胃镜在胃癌周围黏膜下层注入美蓝及化疗药物,手术开始后首先在癌肿周围黏膜下层及局部动脉内再次给药。根据淋巴结染色标志及胃癌淋巴结分站手术切除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由于有美监对淋巴结染色作为标导,使淋巴结切除率得到提高,对已切除的淋巴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在已有癌肿转移的淋巴结中有82.9%的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术中操作导致的医源性瘤细胞淋巴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治疗原则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行胃癌根治术时虽然连同区域淋巴结 (N)一并切除 ,但术中不可避免会遗漏细小的阳性淋巴结或跳跃性转移的淋巴结 ,甚至还可能因切断淋巴管或挤压癌肿时造成癌细胞外逸。淋巴转移与胃癌的预后及术后癌肿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 80 % - 90 % [1] 。笔者就我院 1999年 3月 - 2 0 0 2年 5月 1日收治的 76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了该方法的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76例 ,其中男 5 4例 ,女 2 2例 ,年龄 4 1岁~ 76岁 ,平均 5 6岁。1.2 实验分…  相似文献   

3.
研究胃癌淋巴转移的规律对选择胃癌的手术方式,确定淋巴清扫范围及提高术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62例胃癌患者5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83.9%。从62例患者中共收集淋巴结1103只,经病理检查,有癌转移者265只。对癌肿生长部位、体积、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哨淋巴结亚甲蓝显影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术中向肿瘤边缘的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粘膜下层注射亚甲蓝,观察淋巴结显影的情况;切取各站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进行淋巴结标识72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68例。术中病理检查,33例有淋巴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5.
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角度,对各类胃癌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其进展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以献回顾的方式对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淋巴转移的风险因素,各类手术方式及其适应证等外科治疗的进展加以综述。肿瘤小于2—3cm的粘膜内癌,并且呈Ⅰ、a、Ⅱb型时较少发生淋巴转移。所以这类病例适用胃镜下戳膜切除术,腹腔镜下手术或剖腹缩小手术。在进展期胃癌中,淋巴转移规律的研究表明肿瘤达T3/T4,或有Nz/N3淋巴结转移时,应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廓清术。该术式与D2术式相比,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降低术后生活质量,而长期生存可以得到提高。全胃切除病例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索有助于患术后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胃癌外科治疗不仅要提高思的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而且要注意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这两方面来指导临床外科治疗,以便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81例胃癌广泛切除淋巴标本的研究,总淋巴转移率为69%,总转移度为27.7%。其中胃窦癌65例,淋巴转移率50.8%,转移度22.8%;胃体癌45例,淋巴转移率75.5%,转移度22.6%;胃贲门癌33例,淋巴转移率75.7%,转移度23.4%;全胃癌38例,淋巴转移率86.8%,转移度42.6%.胃癌淋巴转移一般由近及远,随着癌肿的增大和向胃壁深度发展时,淋巴转移逐渐向远处扩大。根据胃癌淋巴转移与癌肿生长部位、大小和侵及胃壁深度的关系,制定胃癌淋巴清扫方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全胃切除,提高了胃癌根治切除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无癌观念”是癌肿手术的一个新观念,目的在于堵绝癌肿手术过程中癌细胞各种形式的播散,对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癌肿手术后的淋巴、血液及种植转移,在短期内即可引起癌肿复发,影响病人生存率。有文献报告胃癌术后腹膜复发为60%,淋巴结复发为25%,其余为肝复发及残端复发。笔者曾碰到1例胃癌根治术后20天左右因粘连性肠梗阻等原因再次剖腹,发现腹腔中已有散在的粟粒状转移病灶(经活检证实),所以必须加强癌肿手术过程中的“无癌观念”。本文对胃癌根治术的过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CT在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在CT扫描中的表现。结果原发性肝癌、胃癌、胰癌、结肠癌及胆囊癌伴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可出现CT征象,癌肿不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部位也不同。结论 CT对腹部癌肿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汝南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术后淋巴结送病理科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为85.00%,特异性为83.33%,敏感度为85.42%。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高于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淋巴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胃周区域性、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技术,清扫是否彻底合理将直接影响胃癌远期疗效和术后死亡率。而这种清扫既有区域性的大块切除,又有个别淋巴结的剔除,由于受胃周解剖学特点和手术者个人经验及操作习惯的影响,同时目前尚无术中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可靠方法,而微小的淋巴结和淋巴管在术中又无法辨认,使胃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合理性在手术中难以得到保证。而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回流、转移率最高的“前哨淋巴结”得到重点清扫,是胃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淋巴清扫的重中之重。用染色剂进行术中淋巴染色,使胃周淋巴结显色后再行清扫,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也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中生物胶丝裂霉素混合剂缓释化疗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育超  吕永添  伍衡 《广东医学》2007,28(2):296-296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胃癌根治术后因淋巴结复发死亡病例占术后总复发死亡病例20%[1].胃癌根治术时淋巴清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全身化疗时局部淋巴结化疗药物浓度低,不能有效解决淋巴结转移问题.本研究以医用生物胶为载体混合丝裂霉素,对胃癌根治术后淋巴引流区行缓释化疗,探讨其临床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王福龙  潘志忠  万德森 《广东医学》2004,25(10):1223-1225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首选 ,但大量研究表明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死率。 1977年Cababas在阐述阴茎癌时首先提出了前哨淋巴结的概念 ,当癌肿淋巴播散发生时首先累及的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其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去瘤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胃癌是指癌肿的浸润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期的长短紧密相关。超声内镜在确定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很大的价值,色素内镜和放大胃镜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简便有效的手段。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经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或胃腔粘膜癌灶切除术都有其适应证,外科治疗有所谓根治性手术向限制性手术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仍是目前早期胃癌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决定胃癌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当前临床上尚无能够准确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方法。最近许多研究表明,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能够准确敏感判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和微转移检测可以实现选择性保留功能胃切除、个体化缩小淋巴清扫和术后精确病理分期,从而为早期胃癌提供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203例胃癌广泛切除的淋巴结标本,有转移168例,转移率82.8%;共收集淋巴结4,044只,有转移1,406只,转移度34.8%。经过筛选发现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原发肿瘤的部位、浸润胃壁深度、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和TNM分期等六项,依次分析后归纳出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各部位癌肿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探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根治手术的合理范围。方法对42例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8.6%,以小弯淋巴结(第3组)和幽门上淋巴结(第5组)转移率最高,分别为63.6%、45.5%;癌肿位于胃窦(A区)和胃体(M区)转移率分别为13/20、4/5,而跨区癌肿则明显增高达16/17;当癌肿>2.0cm或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时,转移率同为88.6%。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应重点清除第一站淋巴结,进展期胃癌除清除第一、二站淋巴结外,还应作第三站淋巴结的清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进展期胃癌的部位、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以及浸润生长方式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癌肿部位、浸润深度、浸润生长方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最密切,癌肿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缺乏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常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切除的淋巴结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186例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发生率70.19%,有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4.84%,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在3年内均死于癌肿复发和(或)转移。结论: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极高,而癌肿转移率却很低,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中CXCR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胃癌中表达为60.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胰腺包膜累及与否有关(p<0.05)。多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胃癌术后复发与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有关(p<0.05)。胃癌CXCR4阴性组生存率优于阳性组(P<0.05)。结论:CXCR4在胃癌中存在过度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术后转移复发呈正相关性,胃癌CXCR4阴性组生存率优于阳性组,有望作为预测胃癌淋巴转移、术后复发以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7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VEGFR-3 mRNA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同时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62.69%(42/67)、58.21%(39/67),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23/67(34.3%)、21/67(31.3%),P<0.01],胃癌组织中两者表达有密切联系(P<0.01);在两者阳性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淋巴管计数和淋巴结转移显著增多(P<0.05或0.01).结论:VEGF-C作用于VEGFR-3可诱导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阻断两者信号转导、抑制胃癌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抗胃癌淋巴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