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动物模型,建立实验体系,从神经组织学角度,应光,电镜动态观察了针刺对损伤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发迹的影响,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形状因子,髓鞘面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动物模型,建立实验体系,从神经组织学角度,应用光、电镜动态观察了针刺对损伤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形状因子(SF)、髓鞘面积(Area)。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抑制损伤神经变性的发展速度及程度,同时能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程度。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由此说明,针刺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通络法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并发DPN的大鼠血液流变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8周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血液流变学改善.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防治DPN.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周围神经端侧缝合与神经移植的效果,选用体重200~300g的Wistar大白鼠,将左侧后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缝合,右侧腓总神经采用神经移植修复,3个月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29.68±5.34m·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家兔坐骨神经(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揭示电针环跳穴对LIDP家兔的损伤修复机制。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跳组和非穴组,采用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建立家兔LIDP病理模型,用BL-410电生理系统测定家兔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各组治疗前后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环跳组治疗后SN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神经传导速度却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各组治疗前后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值组间比较,环跳组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与非穴组(P0.01)。结论:电针环跳穴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兔SN的潜伏期缩短,神经传导速度有所增快。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周围神经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家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髂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家兔周围神经再灌注损伤模型。100只家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葛根素治疗Ⅰ组、葛根素治疗Ⅱ组。动态观察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动作电位波幅(Amp)、潜伏期(Lan)及神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组、再灌注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加重;葛根素治疗Ⅰ组相对于缺血组,葛根素治疗Ⅱ组相对于再灌注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动作电位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P〈0.05),组织病理学变化减轻。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家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端端吻合组、端侧吻合组及端侧FK506组,后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g/K·day^-1)及FK506(1mg/K·day^-1)肌注4周,12周后分别予以功能学评估,然后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检测进行对比。结果:对于SFI值及肌湿重指标:C〉B(P〈0.05),A〉C(P〈0.05);轴突计数:C〉B(P〈0.05),但A和C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雪旺氏细胞计数:C〉A(P〈0.05),A〉B(P〈0.05)。结论:端侧吻合后,受损神经的部分功能恢复且可以被药物加强,该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待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对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探讨黄芪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30m、1h和4h经腹腔内给药(对照组为盐水,实验组为盐水加黄苠注射液),1h、4h和8h3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伤段脊髓。应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化学发光法测定伤段脊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数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统计学处理。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对照组伤段脊髓脊髓内丙二醛的浓度不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急剧下降,实验组大鼠脊髓内丙二醛浓度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伤后各时相点的丙二醛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各时间点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出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较轻。结论黄芪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MAP-2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对损伤神经系统神经元的修复再生过程中的有关因素MAP-2(微管结合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ALLEN氏致伤法制成大鼠胸12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严格设立正常组、造模组、西药激素组作为实验对照,应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MAP-2的不同时间点(1周、2周、4周)的mRNA表达。结果:电针组的MAP-2mRNA从1周起就开始表达,2周、4周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较其他非电针组表达明显。结论:电针可使MAP-2的mRNA表达较非电针组较早且较明显上调而提高微管的聚合能力,从而对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利其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中药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军 《中医药学刊》2003,21(2):295-296
从两个方面综述中药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单味药的研究,包括单味中药促周围神经生长的作用,单味中药提取物促周围神经生长作用。复方研究,包括补阳还五汤的研究,其它复方的研究。指出开发简便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是今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两个方面综述中药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单味药的研究 ,包括单味中药促周围神经生长的作用 ,单味中药提取物促周围神经生长作用。复方研究 ,包括补阳还五汤的研究 ,其它复方的研究。指出开发简便效高 ,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是今后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常见的病理表现为神经轴突萎缩、脱髓鞘、神经纤维丧失及神经纤维再生减缓。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不仅在于阻止神经变性和功能异常, 而且还要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糖尿病引起的神经修复再生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雪旺氏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倍受关注。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修复再生的作用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修复再生的基础研究作一综述。1中药对雪旺细胞的影响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神经胶质细胞,由神经嵴细胞分化形成。是维持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的最基本因素, 不仅为神经修复提供支撑, 还可以通过表达、分泌多种蛋白质肽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诱导、刺激和调控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是周围神经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细胞,对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起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或高糖状态下可引起SCs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蛋白、酶类的表达异常。SCs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但同时也可见SC的增生,髓鞘的再生[1,2]。控制其凋亡促进其增长,对DPN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治伤散修复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伤散修复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常德市第一中医院(415000)邵先舫,刘志军,张茂礼,樊方桂,姚敏主题词创伤和损伤/中医药疗法,@治伤散/治疗应用,实验研究,肌我院应用方和详老中医祖传的治伤散(由血壳、活血龙等中草药组成,研磨为散剂后用温开水、米酒或醋...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治疗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针药结合组,运用链脲佐菌素造成实验性DPN大鼠模型,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组与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相比,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有所改善(P<0.05),但未达到正常组的水平;针药结合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轴突变性、脱髓鞘程度有所减轻.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再生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在大量针灸临床治疗周围神经再生有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显示出针灸在治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面的独特优势,现将有关研究作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牛脑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180~200 g SD大鼠48只,切除5 mm长的坐骨神经,两断端用硅胶管桥接形成再生室。局部用药组右侧再生室内注入牛脑提取液(Extract of Calf Brain,ECB),左侧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Solu-tion,NS)作对照,观察局部应用EBC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全身用药组腹腔内分别注入EBC原液和稀释1倍的EBC及NS作对照,观察全身应用EBC对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①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光镜及电镜观察及轴突计算机图像分析:实验组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较粗,髓鞘厚,呈板层样排列;轴突计数及直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厚、轴突直径较粗,神经再生活跃。而对照组中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细小。③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实验组脊髓腰段横切片中,可见校多标记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对照组中则未发现。全身用药组与局部用药组结果相似,全身小浓度用药组好于大浓度用药组。结论全身和局部应用ECB对周围神经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EBC也支持运动神经元存活。选用适宜的ECB浓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宋兴洲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10):514-514,517
作者根据水血相关理论,指出损伤早期的病机特点是瘀水互结,治疗当活血利水。  相似文献   

19.
以联合行为记分法(CBS)、脊髓诱发电位(SCEP)、及组织形态计量学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了外置电场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外置电场治疗的动物的脊髓功能恢复率为9/10,而对照组只有4/10,CBS法证实两组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4周时的微囊计数与空腔容积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脊髓诱发电位观察,亦证实外置电场治疗组的SCEP潜伏期逐渐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则相对延长(P<0.01)。表明了外置电场有助于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血管新生观察鹿茸对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应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梗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50只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浓度鹿茸组[100 mg/(kg·d)]、中浓度鹿茸组[200 mg/(kg·d)]、高浓度鹿茸组[400 mg/(kg·d)]、马来酸依那普利组[简称普利组,1 mg/(kg·d)],每组10只。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0只。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日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心梗边缘区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CD31、α-SMA、VEGF与bFGF表达增加(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浓度鹿茸组与普利组LVEF、LVFS增加(P0.01),LVESD、LVEDD降低(P0.01);高、中浓度鹿茸组心梗边缘区CD31和α-SMA表达增多(P0.05),血清中VEGF、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鹿茸通过上调VEGF、bFGF表达,增加微血管密度与小动脉生成,有效促进血管新生,修复心梗大鼠心肌损伤,进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