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虹桥镇居民近10年全死因状况及其规律,为改进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3-2002年虹桥镇死亡报告资料,分析全死因粗死亡率、主要病种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全死因粗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不同年龄组段主要死因不同。结论 应根据死因谱、分病种死亡率升降趋势、不同年龄组段死亡特征来确定卫生服务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奉贤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3-2007年上海市奉贤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结果2003-2007年上海市奉贤区恶性肿瘤死亡数为4994人,占总死亡数的29.09%,标化死亡率为115.87/10万,为第1位死因。其前3位肿瘤死因为肺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分别为51.84/10万、35.92/10万及26.49/10万。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影响奉贤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造成其发病因素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1,16(3)
目的了解普陀区户籍60岁及以上居民的死亡特征,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2019年普陀区户籍60岁及以上居民死亡资料。结果 2016—2019年,普陀区户籍60岁及以上居民累计死亡30 725人,占全人群死亡比例为90.70%。粗死亡率为23.39‰,标化死亡率为2.64‰,两者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男性在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数的比例为91.27%。因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以及循环系统疾病在1—2月及12月死亡者占全年同类死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3.84%、 32.52%、 31.2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死亡的比例有随年龄增加而加大趋势。结论普陀区老年人口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主,冬季死亡比例较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死亡比例有增加趋势。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增强养老服务人员对疾病与死亡关系的认知,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7.
8.
张家港市居民死亡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确定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对本地区居民的死亡模式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工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死因资料来自市卫生防疫站死因受记及报表,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年鉴,其它有关资料来自市公安局、档案局。1.2方法死因分类:1987年以后的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9)进行;1987年前的资料分类参照ICD-9进行调整。标化死亡率:按1982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潜在减寿年数(PYLL):用潜在寿命减去死亡年龄,计算出每例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2结果2.1死亡率与期望寿命1976年该市总死亡率为6.27%… 相似文献
9.
10.
伤害死亡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奉贤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以便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笔者对奉贤区2003—2007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死亡特征,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上海市全人群死亡登记系统资料,对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新划分的三个年龄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粗死亡率为3 001.76/10万,占总死亡的88.37%。各年龄段老年人的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60~74岁年轻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病程短、预后差的癌症和冠心病,75~89岁老老年人的主要死因是病程略长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0岁以上的长寿老年人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机能退化的老衰和跌倒死因明显。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54.35%在医疗机构中去世,有34.12%的老人在家中死亡,在养老机构中死亡的占6.63%。非中心城区老年人在家中死亡的比例高,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在医疗机构死亡的比例下降。[结论] 老年人死亡占全人群死亡的比例大,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死亡特征有差异。需加强医疗、康复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临终关怀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长平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6):57-59
目的了解长丰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顺位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递减趋势,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半数以上。新生儿出生窒息占死因首位。结论提高胎儿娩出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收集黄浦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指标,探索黄浦区居民期望寿命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上海市死亡数据登记系统软件和手工报表资料,分析近50年黄浦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指标。[结果]1951年黄浦区居民死亡率南片为13.55‰,北片为9.44‰;出生率南片为44.00‰,北片为29.20‰;1976年黄浦区居民死亡率南片为6.89‰,北片为6.66‰;出生率南片为7.10‰,北片为6.56‰;2006年黄浦区居民全死因(南北片合并)为8.50‰,出生率(南北片合并)为5.08‰。1951年黄浦区居民期望寿命为47.56岁(南片),1976年期望寿命为71.18岁(南片),2006年黄浦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1.98岁(南北片合并)。[结论]半个世纪以来,黄浦区居民死亡率、出生率大幅下降;居民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6年黄浦区居民期望寿命较1951年上升72.37%,较1976年上升15.17%,比上海市同年居民期望寿命80.97岁高1.01岁,与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期望寿命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0~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浦东新区1993-2008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0~14岁儿童年平均死亡率为44.83/10万,男童死亡率(51.16/10万)高于女童(38.22/10万)。0岁组死亡率最高(551.77/10万),10~14岁组最低(21.29/10万),儿童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前5位死因分别是伤害、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异常、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其中淹死、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可降低儿童死亡率。有效预防伤害和肿瘤发生,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我市山区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因谱变动情况。方法收集鲁山县1990~2001年历年人口数和死亡个案,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死因分类采用ICD-9的标准和要求。结果1990~2001年鲁山县居民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居前六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46.12,p<0.01);各年龄组死亡率与死因不同,婴儿以新生儿最多占65.98%,少年儿童死亡以损伤和中毒(47.19%)、感染性疾病(14.43%)、呼吸系病(13.05%),青壮年死亡以损伤中毒、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最多;老年人群死亡则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为主。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指数曲线模型Y=de^bx模拟了脑血管病,、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恶性肿瘤、心脏病、肺结核5种死因在广西人群中的理论年龄死亡模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讨论并5种模型的变化趋势及5种死因对人群年龄死亡模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春市全死因监测点死因分布特点,计算长春市5城区居民期望寿命以及重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及期望寿命对2011年五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5城区居民总死亡率5.23‰,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占总死因的83.43%。本市5城区居民期望寿命78.56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如果去除主要死因,长春市期望寿命将有提高。结论慢性病在总死亡中所占比例最高,是目前危害本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7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分析有完整资料的2000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近10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对2000至2006年有完整资料的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近10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达发达国家水平;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重点是预防、治疗胎儿畸形、脐带异常、早产、重度妊高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宝山区的病伤死因家庭损失情况,寻找家庭损失的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家庭损失年数(FYPLL)指标,分析宝山区2004年死因资料。[结果]FYPLL的排位与死亡率的排位明显不同,家庭损失前3位死因依次是肿瘤、损伤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肝癌、胃癌、肺癌、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和脑血管疾病等死亡是家庭损失的主要原因,家庭损失主要集中的20~54岁年龄段。[结论]恶性肿瘤、交通事故、脑血管疾病、自杀等死亡是引起家庭损失的重要原因,中青年是家庭损失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