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性斜颈术后胶片颈领固定法沈忠杰我们自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于肌性斜颈术后采用自制胶片颈领固定法15例,效果较满意。颈领制作与用法①材料:废X线胸片3张,厚绒布若干。②制作方法:先测出颈围长度。再测出颈部前、后、两恻4个宽度。前方自下颌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颈胸联合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径路选择,其中5例选择颈胸联合T或L型切口切除肿瘤,8例行颈部领式切口加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2例行颈部领式切口加后外侧切口切除肿瘤,11例行颈部领式切口切除肿瘤。结果该组无术后死亡病例,患者均顺利出院。24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未诉不适。结论颈胸联合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风险较大,应根据肿瘤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径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颈清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对66例乳头状癌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和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结果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9.7%,颈侧方淋巴结(Ⅱ、Ⅲ、Ⅳ、Ⅴb)转移率为72.7%,主要集中在Ⅲ和Ⅳ.患者术后无明显下颈部、耳部和肩部感觉异常,随访1 ~ 3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临床怀疑或穿刺证实颈侧方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患者,在没有广泛淋巴结转移(Ⅴa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情形下,低位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术良好的兼顾了肿瘤根治和功能外观,是一种安全而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实施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颈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相比L型切口,低位领式切口术后瘢痕增生较轻,更加美观,患者术后牵拉感不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92.9%);术后患者无耳部、肩部感觉异常(97.6%);颈部淋巴结转移Ⅵ区(81.8%),Ⅳ区(61.0%),Ⅲ区(60.3%),Ⅱ区(41.5%),ⅤB区(8.2%)。术后随访6~72个月无复发。 结论对于颈侧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没有ⅤA区转移或淋巴结明显外侵的首次手术患者,低位领式切口择区性保留颈丛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112例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甲状腺癌病人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施行了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Ⅵ区(78.8%)、Ⅳ区(72.9%)、Ⅲ区(60.2%)、Ⅱ区(43.8%)和ⅤB区(16.9%)。病人术后均无明显耳部、下颈部和肩部感觉异常。术后经1~25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或穿刺证实颈侧区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在没有ⅤA区转移或没有淋巴结明显外侵的首次手术病人,领式切口保留颈丛的择区性颈清扫可以作为替代根治性或改良性颈清扫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1986年10月以来,选用颈外静脉途径进行穿刺插管,完成静脉高营养治疗者34例,现报道如下.颈外静脉的解剖:颈外静脉是由面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会合而成,颈外静脉从下颌角下行至锁骨中点上方1.2cm 处穿入,构成颈后三角顶的深筋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5种不同形态牙本质肩领对牙根抗力的影响。方法:25颗完整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成5组,按实验设计制备5种不同形态牙本质肩领:即360°环形肩领组、180°唇侧肩领组、180°腭侧肩领组、180°远中肩领组和无肩领组。所有离体牙均采用预成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核、镍铬合金全冠修复。试件于铸造全冠颈缘线下2mm包埋在自凝塑料中,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30°,加载速度为1.0mm/min,于样本牙腭面切端下2mm处加载,记录折裂载荷及牙体断裂的位置和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组样本牙抗折力值顺序为环形肩领组、腭侧肩领组远中肩领组唇侧肩领组无肩领组,前两组样本牙根抗折力显著高于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样本中可修复性折裂占92%。结论:残根龈上剩余牙本质的位置能影响桩核冠修复后的牙根抗力。  相似文献   

9.
逆行上尿路插管造影(RGP)、输尿管扩张及留置双J管,用以进一步诊治上尿路疾病是泌尿科常用的方法。然而遇有以中叶增生为主之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膀胱颈后唇抬高以及输尿管近领膀胱颈口的异位开口的患者,常规的逆插法难以成功。我院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应用新的改良法对23例患者行逆行插管,均获得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至颈2椎管内哑铃型神经鞘瘤的手术与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技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患者,枕大孔到颈1水平5例,颈1到颈2水平14例。后正中入路,显露枕骨大孔至颈3水平,肿瘤位于枕大孔至颈1水平者,先切除枕骨大孔,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颈1、2水平者切除颈2椎板。从背外侧显露肿瘤的全貌,先自肿瘤移行部将肿瘤横断,切除椎管内肿瘤,然后切除椎管外肿瘤。肿瘤若与神经根粘连紧密可切除宿主神经根。然后依据情况重建其稳定功能。结果:19例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第3天颈围领保护下下床活动。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6年,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稳定性良好。结论:上颈段哑铃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难度火,术中尽可能的减少骨性结构的破坏。稳定性的重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蹼颈1例     
患者 :女 ,14岁。因颈部短小 ,活动受限 10年入院。图 1、2 蹼颈术前正、背侧观    图 3 蹼颈“Z”形成形术后查体 :血压 2 4.5 /15kpa( 1kpa =7.5mmHg)。患者身材矮小 ,颈短而宽 ,在颈的两侧自乳突起至肩峰形成两片纵行的蹼状皮膜 ,蹼颈后面有毛发生长 ,质地柔韧 ,无压痛 (见图 1,2 )。颈部左右旋转功能受限 ,约 15° ,前屈后伸功能基本正常。双肘外翻畸形。外生殖器为女性特征。B超检查示 :卵巢缺如 ,子宫发育不良。诊断 蹼颈。治疗 :本患者双侧同时手术 ,因颈后发际较低 ,蹼颈后面有毛发生长 ,术中先切除蹼颈后面带毛…  相似文献   

12.
TURP术后膀胱颈挛缩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TURP术后膀胱颈挛缩(BNC)患者2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李勇  郑秀霞  冯彬  王春 《中国骨伤》2010,23(4):294-296
目的:探讨颈髓减压术后颈节段性神经根(特别是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防治及预后情况。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行前路或后路颈髓减压患者162例,其中10例术后出现颈节段性神经根麻痹,男6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3岁。采用脱水、营养神经、高压氧等治疗,并随访观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4年。术前颈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节段性神经根麻痹症状在术后3周~8个月内逐步缓解至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4.4个月。结论:颈节段性神经根(特别是C5神经根)麻痹是各种颈髓受压疾患行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前路或后路颈髓减压手术中均可发生,是以神经根栓系效应为主的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后尚缺乏确实有效的防治方法,一般选择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扩张症是指颈部静脉,包括颈内、颈外、颈前或面后静脉的囊状扩张,以颈内和颈外静脉处扩张多见[1]。该病发病率低,临床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收集郑州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例颈静脉扩张症病例资料,汇报本中心的临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4年3月至1986年3月对21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部硬脊膜外腔点滴药物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和操作方法病例选择:经骨科确诊为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且经推拿、牵引、颈托、穴位封闭、中药内服等  相似文献   

16.
胡伟  宋洁富  荆志振 《中国骨伤》2011,24(7):609-610
后纵韧带骨化(OPLL)多见于东亚国家,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单纯颈、胸椎手术报道多见,而颈胸段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此处OPLL报道较少。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例,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86年4月至1992年11月,采用经尿道切侧沟及铲平后唇术,治疗16例膀胱口梗阻患者,随访半年至5年半,排尿通畅,无尿失禁等并发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例中,女性膀胱内颈硬化症12例,女性磅胱内颈粘膜脱垂1例,男性前列腺开放手术后膀胱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后纵韧带外缘与椎体后缘附着处(解剖切入点)进入椎管,再行后纵韧带切除新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游离犁颈椎间盘脱出症、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1至2007年9月,采用改进的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新方法36例,其中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19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5例.对其术后疗效、X-线射片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手术前平均10.7分,随访8月至52月,增加到16.2分.平均增加5.4分.结论 经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减压加融合固定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肥厚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而采用解剖切入点的后纵韧带切除方法,其操作较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runenwald切口应用于颈胸交界处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单治疗组25例颈胸交界处肿瘤和1例颈胸交界处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9例, 女7例;年龄9~73岁, 平均(50.50±17.27)岁。包括上纵隔肿瘤9例, 肺上沟瘤6例, 甲状腺肿瘤侵犯上纵隔4例, 胸壁肿瘤4例,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2例, 颈胸交界处异物贯通伤1例。全组采用Grunenwald切口或附加胸部后外侧切口、胸骨正中切口、颈部领状切口。评估肿瘤切除程度,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分析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应用单纯Grunenwald切口14例, 附加胸部后外侧切口6例, 附加颈部领状切口4例, 附加胸骨正中切口2例。肿瘤完全切除22例, 姑息切除3例, 完整取出异物1例。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4例, 肺腺癌、甲状腺癌、肌纤维母细胞瘤各3例, 肺鳞癌、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各2例,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鳞癌术后单纯第1肋骨转移癌、节细胞神经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血管瘤、高分化脂肪肉瘤、血管内...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户外活动频繁,外伤病人越来越多,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也越来越常见[1],此类患者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4例,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术,并对术中随机切除或保留后纵韧带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