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目前仍是肛肠外科的难题。为寻找一种组织损伤少、疗程短、痛苦小、括约肌功能保护好的术式,作者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脓肿切开,脓腔内双腔管引流法治疗高位脓肿20例。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0~65岁,平均38岁。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5例(复发性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例,高位肌间脓肿5例,高位后马蹄脓肿6例(复发性2例)。病程7d至5年。治愈时间10~51d,平均(24.9±9.98)d。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未发现排使节制功能障碍和其它并发症。本法适用于内口在齿线或内口不明显的各种高位肛周脓肿。根据脓肿的位置,在肛缘选择不同的切口切开排脓,切口时避开外括约肌,注意清除原发病灶、对脓腔搔刮冲洗后,在脓腔内安放双腔管引流,随着脓腔缩小变浅逐渐拔出引流条、引流管至脓腔愈合。手术避开外括约肌在肛缘切口,在清除原发病灶时只切开了内括约肌下缘,对内口以上高位脓腔或瘘管放置双腔管引流,不用挂线治疗,对组织损伤小、疗程短、痛苦小、能防止肛管畸形发生,不影响括约肌功能,是一种治疗高位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拖出式Welch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2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经肛门拖出式Welch法低位切除术。病灶下缘距肛缘6—8cm者20例,8—10cm者8例。Dukes A期8例,B期16例,C期4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分别是2,3,4cm。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2例于术后18个月局部癌复发(7.1%),余26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平均8—12周排便次数及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 拖出式Welch法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在确保癌根治的情况下,保存了肛提肌和肛管内、外括约肌,保存了正常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3.
肛瘘术后的内口缝扎与皮肤缝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2年以来 ,笔者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采用内口缝扎 ,创面 1期缝合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的 2 5例均为低位单纯性肛瘘 ,都有肛周感染或肛周脓肿的病史。男性 19例 ,女性 6例 ;年龄 18~ 5 5岁 ,平均 32 8岁。已婚 2 3例 ,未婚 2例。病程 6月~ 12年 ,平均 3 5年。1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由肛瘘外口注入美蓝溶液 ,确定内口位置 ,用探针从外口插入瘘管内 ,了解瘘管的走行情况及与括约肌的关系。在探针的引导下 ,切开探针上的皮肤及表层组织 ,由外口周缘向深部…  相似文献   

4.
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可行性,并评价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分析2000-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选择的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手术遵循TME原则,肛门手术在直视下距病灶下缘2cm切断直肠黏膜和肛门内括约肌,经括约肌间隙向上游离达肛管外括约肌环上方与腹部手术会合,近端结肠与肛管完成端端吻合。前瞻性随访术后病人肿瘤复发与肛门排便功能状况。37例病人完成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生急性肺栓塞并死亡1例,盆底肌肉出血1例,吻合口漏3例。36例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24~60)个月。3例(8.33%)吻合口复发,其中1例死亡;1例同时肺、腹膜转移于术后24个月死亡;2例因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6、24个月死亡;1例腹腔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于术后16个月死亡。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已比较满意。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院收治经括约肌肛瘘48例,采用瘘管转移一期创面缝合治疗,避免了损伤括约肌和创面过大,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0~56岁,病程1~3年,所选病例均为经括约肌肛瘘。1.2治疗方法:骶管麻醉,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通过指诊、美蓝注射、染色等方法找到内口,术者持圆头银质探针从外口进入内口,沿瘘管方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括约肌外缘,用组织剪沿瘘管远端向括约肌处剥离瘘管(勿切破瘘管)直到外括约肌处,用蚊式钳沿瘘管壁一周钝性剥离外括约肌、联合纵肌、内括约肌达黏膜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在肛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4例肛瘘患者进行,三维肛肠超声检查,将术前获取的三维超声重建图像资料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4例均经三维肛肠超声检查,10例为单纯性肛瘘,4例为复杂件肛瘘;其中低佗肛瘘5例,高位肛瘘9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三维肛肠超声检查括约肌间瘘7例,经括约肌瘘4例,括约肌上瘘3例(而手术证实为括约肌间瘘6例,经括约肌瘘5例,括约肌上瘘3例)。三维肛肠超声结合双氧水造影能准确提高瘘管内口及支管的显影,14例患者存在15个肛瘘内口及2例存在支管,其中1例存在1个潜在内口。结果表明,三维肛肠超声瘘管三维图像重建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内、外口)、形态、走行特点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的关系。三维肛肠超声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可以精确地对肛瘘进行定位、分型诊断,为手术提供最直观、立体、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位盲瘘的微创治疗方法,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高位盲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高位盲瘘患者,手术分2期进行,经括约肌或括约肌间肛瘘合并高位盲瘘Ⅰ期齿线下瘘管切开、内口挂线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括约肌上肛瘘切开内口并高位盲瘘旷置引流;Ⅱ期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观察Ⅱ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复发率等临床及相关指标。结果 39例患者中有26例获得Ⅰ期治愈,13例患者治疗失败,改行肛瘘切开挂线术后痊愈。高位盲瘘脱细胞真皮填塞术手术治愈率66.7%。括约肌上并发高位盲瘘治愈2例,治愈率100%,经括约肌并发高位盲瘘治愈6例,治愈率50%,括约肌间并发高位盲瘘治愈18例,治愈率72%。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高位盲瘘具有损伤小、愈合时间短、肛门失禁率低、外形保留好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2004年8月经选择的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接受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癌保肛手术37例的临床资料。腹部手术遵循TME原则,肛门手术在直视下距病灶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经括约肌间隙向上游离达肛管外括约肌环与腹部手术会师,近端结肠与肛管完成端端吻合。前瞻性随访术后病人肿瘤复发与肛门排便功能状况。结果全部病人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盆底肌肉出血1例,吻合口漏3例。本组有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吻合口复发3例,其中,死亡1例。同时肺、腹膜转移于术后24个月死亡1例,因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6、24个月死亡2例,因腹腔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于术后16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已比较满意。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9.
肛瘘的诊断     
钱群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4):224-225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肛瘘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瘘管包括主管和支管,在不同的解剖层次穿过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外口是瘘管通向肛周皮肤的开口.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1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1个或多个.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因“肛周条索肿物伴间断渗液9年余”入院。患者9年前肛门左侧初发肛瘘,均保守治疗。期间反复发作,后肛门右侧新发肛瘘,均保守治疗,未行手术治疗。查体:截石位,11点可见肛瘘外口,距肛门约3 cm;2点可见肛瘘外口,距肛门约6 cm。术前完善肛周超声、磁共振检查。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操作:(1)截石位2点肛瘘为复杂肛瘘,楔形切开外瘘口,环形切开肌间沟,剔除之间的远端瘘道,挂皮筋松弛引流。肌间沟瘘口与肛门内瘘口的近端瘘道剔除,挂皮筋收紧。(2)截石位11点肛瘘为简单肛瘘,楔形切开外瘘口,瘘道远端分三叉,剥离切除即可。主瘘管剔除,挂皮筋收紧。术后7~10 d收紧的皮筋自动脱落。松弛的皮筋更换为0号慕丝线继续引流。术后20 d拆线,伤口愈合良好。见图1。  相似文献   

11.
顶端旷置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低位瘘管截管留桥管道搔刮 ,原发内口切除 ,顶端搔刮旷置相应肛缘开窗 ,同时于病变对侧打开肛管后深间隙与开窗处形成对口引流 ,简称顶端旷置对口引流术 ,治疗原发性高位肛瘘 3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年龄 2 1~ 58岁 ,平均年龄 31岁。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0年 ,平均为 1 5年。单纯性肛瘘 2 1例 ,复杂性肛瘘 9例 ,其中后位半马蹄型肛瘘 14例 ,全马蹄型肛瘘 3例。 2个外口者 8例 ,3个外口者 1例。脓肿自溃成瘘者 6例 ,脓肿切开遗留成瘘者 2 4例 ,其中切开引流 2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完成17例次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3 d疼痛评分2~4分,平均(2.9±0.8)分,术后7 d疼痛评分0~4分,平均(0.9±1.1)分。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4个月,3例术后单纯括约肌间沟切口感染,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痊愈;1例括约肌间沟切口经内口与肛管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换药痊愈;1例术后复发形成括约肌间瘘。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漏气现象(Wexner评分2分),其余15例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临床治愈率为94.1%。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在诊断肛周不同来源性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疑似肛周疾病患者70例,男性患者仅给予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患者给予经会阴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1)60例肛腺源感染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脓肿符合率为100.00%、主瘘管为94.92%、支管为83.33%、内口为86.67%、外口为100.00%。2)10例非肛腺源感染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和术后病理完全符合,包含会阴尿道瘘2例、肛周表皮样囊肿3例、藏毛囊肿伴感染3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例、血栓性外痔1例。结论:针对肛周不同来源性感染,经会阴超声、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可对炎症予以分型,评估其炎症病变程度,还具有无痛和成本低等优势,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癌灶下缘距肛缘4~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加结肠套叠重建内括约肌保肛术进行临床分析.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平均为56.3岁.癌灶下缘距肛缘4 cm 18例,癌灶下缘距肛口5 cm 34例.病理诊断直肠腺癌52例,其中高分化者21例,中分化者29例,低分化者2例,腺瘤癌变6例.Dukes分期:A期28例,B期24例.结果 52例术后随访率为88%(46/52),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至1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5.9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8%),吻合口狭窄3例(5.7%),术后6~12个月时肛门排便控制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局部复发3例,术后5年生存牢为24/33例(73%).结论 切除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癌根治保肛术能保留良好的肛门排便控制功能,不增加局部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中期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早、中期低位直肠癌2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肛门外拉出肠管部分坏死。骶前感染1例,无肠回缩、吻合口瘘。平均随访 28(6-50)个月,无局部复发。术后18个月发现肝脏转移灶1例,现仍无癌生存20例,吻合口狭窄2例。本组术后2周拉出肠段修整后排便次数较多。1月后控制大便能力明显改善。大便3-5次/d,3月后大便基本正常。1-2次/d。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经腹肛拖出式直肠癌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早、中期低位直肠癌并保留肛门功能的一种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笔者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并与同期进行的62例行“切开挂线法”治疗的高位复杂行肛瘘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36.0±3.6)岁。高位全马蹄形瘘41例,高位半马蹄形瘘18例,马蹄形高位肛瘘内口全部位于肛门后位肛窦;位于左右侧坐骨直肠窝的高位肛瘘4例,其中内口位于右前肛窦2例,均为女性,另2例男性患者内口位于左右两侧肛窦。有5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的瘘管盲端侵犯直肠壁。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保留外括约肌改道引流分段缝合治疗蹄铁型肛瘘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32岁。内口位于肛管6点位9例,5点位4例,7点位2例,12点位2例。治疗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从外口注入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发现内口后,沿着色方向全层切开瘘管壁至括约肌外缘,再沿瘘管走向切开部分皮肤及部分组织,剔除瘘管壁至括约肌外缘后,钝性分离潜行游离瘘管壁,穿过外括约肌深部及浅部,完整保留肌束,穿过外括约肌后,助手牵拉管壁,使弯曲瘘管转为直瘘,一手食指在肛内作引导,一手持球头探针,探得内口后穿出,手术刀沿探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内口,剪除内口周围的瘢痕组织及肉芽,用探针带线引导橡皮筋结扎,剪除游离的瘘管壁,修整切缘,用7号丝线对口间断缝合至橡皮筋结扎处,根据结扎位置作一放射状切口,使切口方向与缝合口呈八形以利于引流,结扎出血点。将亚布利混合液注射于肛缘创口周围止痛。  相似文献   

18.
Kan YF  Liu J  Gao ZG  Qu H  Zheng Y  Yi B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73-575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IDCA)联合术前后放疗和化疗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对19例患者施行该手术。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岁(41-74岁)。肿瘤分期T,4例、T2 10例、T14例、L1例,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4cm(3.5-5.0cm)。经肛门在直视下从距离肿瘤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通过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上方游离直肠并与经腹完成的直肠游离汇合切除直肠及其系膜,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吻合,全部患者均未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2例(10.5%)。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例盆腔复发,复发率5.3%。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经过选择的距离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结合术前后的盆腔放疗和化疗,PIDCA术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有较好根治性治疗效果,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按国际分类法(1970年)分高、中、低三型。低位型肛门闭锁应采用会阴肛门成形术,无瘘管者生后就须手术,有瘘管者可在6个月后手术。除常见的会阴瘘外,女孩尚有前庭瘘。前庭又称舟状窝,为阴唇后联合与处女膜间的隐窝。瘘口位于前庭的肛门闭锁,分肛门前庭瘘和直肠前庭瘘两种,鉴别方法主要根据探条插入瘘道的走行方向:直肠前庭瘘时探条沿阴道后壁而上,闭锁盲端距离肛门较远,X线造影可显示直肠盲端远离肛门标志。此外,直肠前庭瘘可伴有肛穴不明显,外括约肌发育不良及内括约肌未发育等表现,故属于中位型肛门直肠畸形,需采用骶会阴(尾后路)肛门成形术。肛门前庭瘘时。探条指向肛穴,闭锁盲端距肛门较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0岁。因肛旁间断流脓水7年就诊。查体:胸膝位3点处距肛缘2cm可见一外口,指诊可及硬性且直的条索通向肛内,肛镜示同侧对应肛隐窝凹陷。腔内超声显示:经括约肌间瘘。诊断:低位单纯性肛瘘。骶麻下截石位行低位单纯肛瘘切除术,9点位做梭形切口,并切开对应肛隐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