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春阳  马丽莉  刘进军 《现代医药卫生》2023,(14):2429-2432+2437
目的 探讨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诊断浆膜腔积液,尤其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接收的浆膜腔积液标本659例,其中胸腔积液416例,腹腔积液221例,心包积液22例;男389例,女270例,年龄11~102岁,中位年龄64岁。分析传统涂片制片方法、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和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并学习相关文献。结果 659例患者中采用单纯传统涂片诊断为良性浆膜腔积液303例(45.98%),恶性浆膜腔积液123例(18.66%),意义不明的、可疑恶性233例(35.36%);659例患者中72例采用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其中诊断为良性浆膜腔积液8例(11.11%)、恶性浆膜腔积液64例(88.89%),并进一步确诊了恶性细胞的组织起源。结论 传统涂片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相对于单纯传统涂片不仅能提高阳性标本检出率,还对确定组织来源、确诊肿瘤原发灶有很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浆膜腔积液是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是临床的难点。在常规的细胞学检查中,鉴别诊断主要依赖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特征,但往往由于增生的间皮细胞的存在或由于缺乏典型的肿瘤细胞而导致诊断错误~([1])。正确诊断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在这方面得到较多应用,成为辅助病理细胞学鉴别诊断浆膜腔积液中转移癌与增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5,(6):477-478
目的:探讨病理科制作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的制作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制作浆膜腔积液标本细胞学涂片后,将剩余标本4℃静置过夜后制作细胞块并镜检诊断,比较两者诊断阳性率。结果:与直接涂片法相比较,采用细胞块法检出率、阳性率均较高。结论:采用细胞块法对浆膜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焱  吕晓梅 《河北医药》2012,34(7):1010-1011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鉴别浆膜腔积液小细胞癌与小间皮细胞.方法 收集临床送检小细胞癌浆膜腔积液转移标本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46.6岁;其中临床证实来源于肺17例,1例原发灶不明显.对照组为小间皮细胞的浆膜腔积液标本40例.制作细胞块切片,进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兔抗人突触素(Syn)、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化学染色(SP法).结果 在18例小细胞癌标本中,NSE敏感性为94.44%,Syn敏感性为83.33%;40例小间皮标本中,NSE特异性为97.5%;Syn特异性为100%.40例小间皮标本中,vimentin 敏感性为95.0%,在18例小细胞癌标本中,vimentin特异性为100%.结论 联合应用NSE、Syn、vimentin 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对鉴别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小细胞癌及小间皮细胞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在临床诊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取1058例患者新鲜浆膜腔积液(其中胸腔积液563例、腹腔积液478例、心包液17例)10~20 ml,2000 r/min离心5min,取沉渣推片,制5~7张/例,待自然干燥后用瑞特-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描述性报告和分级报告的方法报告结果,并追踪随访临床诊治结果.结果 在1058例浆膜腔积液中,共检出阴性细胞203例(19.2%)、炎性细胞515例(48.7%)、癌疑细胞55例(5.2%)、恶性细胞285例(26.9%);发现免疫岛77例,检出率为7.3% (77/1058);340例Ⅲ级和Ⅳ级报告中,临床找见原发灶并确诊为恶性疾病者336例,特异性达98.8%(336/340);在接受化疗的235例患者中,189例转阴,其余46例仍找到恶性细胞.结论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积液性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在恶性肿瘤浆膜转移诊断中应用广泛,积液中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是转移的,而浆膜原发的恶性间皮瘤极少见。该诊断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而被患者接受。诊断过程包括标本的采集送检、制片、染色、镜检、诊断等环节。细胞学诊断首先是鉴别积液的良恶性质,其次识别病变组织类型,同时探讨肿瘤的原发部位[1]。为提高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EA、CR、D240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间皮细胞和转移性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用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细胞块技术对55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处理,并行免疫化学染色,观察CEA、CR、D240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间皮细胞和转移性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CEA、CR、D240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间皮细胞和转移性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中联合标记CEA、CR、D240三种抗体,为间皮细胞和转移性腺癌细胞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免疫化学支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科室从2003年3月-2004年3月应用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经离心沉淀,藉细胞形态学检查肿瘤细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时的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浆膜腔积液离心沉淀物涂片是临床对占位性病变及各种炎症引起浆膜腔积液的常规细胞学检查方法之一,但分型诊断不理想。现对460例浆膜腔积液离心沉淀物涂片诊断及400例制成细胞蜡块对恶性肿瘤的分型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了解两法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光明  杨列  蒋丽  代云  张建平 《河北医药》2016,(23):3551-3553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学联合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CA15-3、CA19-9检测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60例浆膜腔积液患者,根据良性和恶性表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分析统计患者的CEA、CA125、CA15-3和CA19-9水平。并通过不同的诊断手段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手段的诊断性能。结果脱落细胞学联合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CA15-3、CA19-9检测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9.1%,准确性97.2%,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方法( P <0.05)。结论脱落细胞学联合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CA15-3、CA19-9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84例(97个结节),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5%、89.6%、81.4%,超声弹性成像分别为89.8%、91.7%、90.7%.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根据肿瘤组织的硬度信息来鉴别病变的性质,有助于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在一定程度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MP-7和MMP-10作为恶性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的价值,以及评估MMP-7、MMP-10与癌胚抗原CEA联合诊断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67名胸腔积液患者,其中35例为恶性胸腔积液,32例为良性胸腔积液。抽取胸腔积液后采用ELISA法测定MMP-7、MMP-10,化学发光法测定CEA的水平。结果 MMP-7和MMP-10在恶性胸腔积液组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7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354ng/mL,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3.9%。MMP-10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242ng/mL,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64.1%。CEA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11.4ng/mL,敏感性为60.9%,特异性为83.6%。在恶性胸腔积液组中,MMP-7和MMP-10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示,MMP-10的曲线下面积(0.806)显著大于MMP-7(0.771)和CEA(0.789)(P<0.01)。MMP-10和CEA的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4.6%。MMP-7和CEA的联合检测能够使特异度增加至95.7%。结论 MMP-7、MMP-10和CEA的联合检测可以得到比其单项检测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其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液镜检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0例(2000份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均通过尿液镜检方法进行检验,以最终临床病理检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液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尿液镜检方法对尿常规进行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000份尿液标本经最终病理确诊阳性标本1967份,通过尿液镜检方法检验出阳性标本1960份。尿液镜检方法的阳性检出率98.00%与临床病理确诊的9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镜检方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敏感性为99.39%(1955/1967),特异性为84.85%(28/33),准确性为99.15%(1983/2000)。结论临床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尿液镜检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检验手段,检验结果与最终病理确诊无明显偏差,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胸腹腔积液76例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76例胸腹腔积液进行积液/血清总蛋白、1/2(积液/血清IgG加积液/血清IgA)、积液C-反应蛋白(CRP)以及积液的胆固醇(Tch、Fch)、溶菌酶(LZM)、纤维结合蛋白(FN)、癌胚抗原(CEA)、唾液酸(SA)等9项实验室指标的检测,以探讨它们对积液性质 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生化及免疫学方法分别对血清及胸腔积液进行上述9项指标测定。结果:积液/血清总蛋白、1/2(积液/血清IgG加积液/血清IgA)、积液CRP在判断渗出液与漏出液时都有较高的特异性;恶性胸腹腔积液中Tch、Fch、CEA、SA都显著升高,而在恶性腹腔积液中FN特异性升高,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ZM特异性升高。结论:上述9项指标在鉴别积液性质时各有其长处,在判断积液性质时将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胸水ADA、CEA、CA125、CA153对结核性与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4例已确诊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其中恶性组胸水64例,结核性胸水50例,检测两组患者胸水ADA、CEA、CA125、CA153水平。结果恶性组ADA明显低于结核组,而CEA、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结核组,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CEA、CA125、CA153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4%、81.2%、43.8%,特异性分别为84.0%、46.0%、88.0%,准确性分别为79.8%、63.2%、66.7%,三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93.4%)。ADA对结核性胸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4%、91.5%、87.6%。结论联合检测胸水ADA、CEA、CA125、CA153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溢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平行于乳腺导管的放射状方法对其进行扫描检查,要针对患者的乳晕区域的扩张导管以及占位的常规超声声像图的表现而为患者诊断,诊断结果有BI-RADS1~5级,实时弹性的成像要依据病灶的成像特征进行分析,分为1~5级,此次所有患者的全部病变均或者手术的病理。结果笔者所在医院此次研究的50例患者,其中良性病变为40个,恶性病变为10个,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加强使用弹性成像,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达到100%。结论常规超声如果发现导管扩张伴有内部局限性回声病变,则应为患者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腺苷脱氨酶及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腹水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水分为恶性、结核性及非结核良性3组,同步检测腺苷脱氨酶(ADA)、铁蛋白(FA)、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及糖抗原50(CA50)含量。结果恶性腹水FA、CEA、CA19-9和CA50明显高于结核性及非结核性腹水,P<0.01。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73.9%、61.5%、69.2%及73.1%,特异性分别为93.5%、90.9%、91.4%及93.2%。4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7.1%。结核性腹水ADA明显高于恶性及非结核良性腹水,P<0.01,ADA对结核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95.7%。结论联合检测腹水中FA、CEA、CA19-9、CA50及ADA,对恶性腹水及结核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寨文  张延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87-20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方法 对93例105个乳腺肿块患者行常规MR平扫DWI成像,测量ADC值.结果 37例43个良性病灶的平均ADC值:(1.37±0.36)×10-3 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63±0.19)×10-3mm2/s;58例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0.90±0.53)×10-3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91±0.27)×10-3 mm2/s;两者平均ADC值,最大、最小ADC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绘制诊断良、恶性病变ADC值ROC曲线,以1.1×10-3mm2/s作为临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2%;以1.0×10-3mm2/s为临界值,特异性可提高到84%.而敏感度降为60%.以最大、最小ADC差值0.75×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68%,如以0.80×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82%.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分析比较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与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效能(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58例(72个结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