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i)沉默HER2基因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c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目的基因靶序列小干扰RNA(siRNA)转染Mc3细胞,并设置对照组,采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RNA干扰后HER2基因在Mc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RNA干扰后,HER2基因mRNA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RNA干扰后HER2基因蛋白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中的表达降低,与mRNA表达情况相一致。结论RNA干扰成功抑制了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中HER2基因的表达,为口腔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针对癌基因HER2为靶基因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1,p5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6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①Pca和BPH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组(P<0.05),而Pca组与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PH组和NP组(P<0.05),而BPH组与NP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Pca组中bcl-2蛋白阳性10例,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4例,Ⅲ、Ⅳ组肿瘤组6例(P<0.05);p53蛋白阳性12例,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5例,Ⅲ、Ⅳ级肿瘤组7例(P<0.05)。显示bcl-2、p53蛋白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③p53蛋白表达阳性率≤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呈负相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p53、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6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bcl-2和c-erbB-2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种基因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bcl-2 and c-erbB-2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在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52.23%,62.90%和45.16%与卵巢瘤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晚期卵巢癌,腹水细胞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p53、bcl-2 and c-erbB-2多个基因表达提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差,D53、bcl-2和c-erbB-2的多个基因表达的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其中某个单基因的表达监测。  相似文献   

4.
范宇  王颖  傅西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59-161,T043
目的:研究bcl-2基因蛋白在正常乳腺上皮、乳腺癌前病变及导管内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53的关系,分析其在乳腺上皮恶变过程中各阶段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及p53基因蛋白在20例正常乳腺上皮、20例小叶增生、45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45例导管内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所有正常乳腺、导和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小叶增生中均可见bcl-2表达,而在导管内癌中有77.8%表达,且其表达与导管内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前三组中p53均为阴性,后者有24.4%阳性。有67.8%的导管内癌为bcl-2( )/p53(-),绝大多数bcl-2及p53表达发生改变的病例均为分化不良的管内癌。结论:bcl-2( )/p53(-)可能为正常的生理性表达表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大部分导管内癌表达此表型,而和内癌多呈现bcl-2(-)/p53( )表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涎腺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涎腺肿瘤临床治疗寻找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涎腺肿瘤存档蜡块共140例,多形性腺瘤32例;基底细胞腺瘤28例;腺样囊性癌40例,其中,癌细胞转移16例,无转移24例,神经侵润18例,无神经侵润22例;黏液表皮样癌40例。另选取10例手术切除的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80例涎腺恶性肿瘤、60例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MMP-9表达,计算每例切片中细胞的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MP-9在80例涎腺恶性肿瘤、60例涎腺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30.0%、1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2,P〈0.01)。腺样囊性癌组织癌细胞转移组MMP-9的阳性表达率93.75%(15/16),癌细胞未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6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8,P〈0.05)。MMP-9在正常涎液腺组织、粘液表皮样癌组、腺样囊性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67.5%(27/40)、77.5%(31/40),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63,P〈0.01)。腺样囊性癌组织中有神经浸润者的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94.44%(17/18)明显高于无神经浸润者的阳性率63.63%(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9,P〈0.05)。结论MMP-9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不同上皮细胞中ras、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特征,以及在胃癌组织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6例胃癌及其癌旁黏膜组织中,鼠抗人单克隆抗体ras基因p21、兔抗人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p185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及其癌旁伴随病变上皮细胞显示,p21、p185蛋白有不同的分布特征。高、低分化腺癌中,p21、p185蛋白的表达率在癌组织和癌旁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均有较高的表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旁形态学显示正常的黏膜中p21、p185蛋白表达率很低或无表达,与癌组织有显著差异(PM<0.05)。p21、p185蛋白在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的癌 癌旁形态学显示正常黏膜中均有较高表达或表达率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从基因表达水平提示胃高、低分化腺癌与癌旁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具有某些相同的改变,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与癌旁黏膜腺上皮、黏液腺异常分化具有相同的改变。认为胃黏膜上皮肠化、异型增生以及胃腺颈部干细胞异常分化等多种细胞的基因改变,是向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PTC中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84例TPC中,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0%和17%,阳性程度与细胞异型性显著相关,与肿瘤大小无关。c-erbB-2和nm23蛋白的表达依甲状腺外浸润和转移情况的不同差异显著,而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显著,c-erbB-2与nm23,p53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PTC中c-erbB-2蛋白过表达,nm23蛋白低表达是其易于浸润和转移的原因之一,c-erbB-2和p53过表达提示肿瘤分化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bcl-2及pS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c-erbB-2、p53、bcl-2及pS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ER、PR、C-erbB-2、p53、bcl-2和pS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78.7%、49.3%、65.3%、82.7%和54.7%。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有关;bcl-2的表达与年龄、月经和肿瘤位置有关;pS2与绝经状况有关;bcl-2的表达与ER有关;ER(+)、PR(+)组中pS2阳性率明显高于ER(-)、PR(-)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pS2及bcl-2蛋白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表达在鼻咽癌(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检测EBER-1和免疫组化检测p53和bcl-2蛋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不同病理形态组织的表达.结果 ①NPC组织中EBER-1阳性杂交信号、突变型p53蛋白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增生鼻咽上皮、正常鼻咽上皮和异型增生鼻咽上皮(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异型增生鼻咽上皮和增生鼻咽上皮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也显著高于正常鼻咽上皮(P<0.05).②临床Ⅲ、Ⅳ期NPC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P=0.005,P=0.023).NPC组织中EBER-1、p53和bcl-2蛋白表达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p53与EBER-1联合应用区分NPC与非癌鼻咽组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优于其他组合.结论 鼻咽癌变的早期p53基因异常表达,随后继发EB病毒感染和bcl-2基因的激活,导致鼻咽上皮凋亡受阻、持续过度增殖,这在最终发展为NPC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EBER-1和p53蛋白联合应用是区别NPC与非癌病变的较好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ullin-1(CUL-1)和Ki-67蛋白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取的涎腺上皮性肿瘤62例(多形性腺瘤22例、腺样囊性癌24例和腺癌16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4~68岁,平均(42.5±4.7)岁.另取10例正常腮腺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UL-1和Ki-67蛋白在涎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在200倍视野下,辨别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并计数,计算出CUL-1和Ki-67蛋白在不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对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作卡方检验.结果:CUL-1蛋白的阳性细胞呈棕黄色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在3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CU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0%、46.63%和43.88%;在正常组织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3%.经卡方检验,CUL-1蛋白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492.821、550.069、504.907,均P<0.01),而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仅表达于细胞核.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高达48.59%和53.88%;在多形性瘤和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和4.32%.经卡方检验.Ki-67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χ2=454.522、544.010,均P<0.01).结论:CUL-1蛋白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增高是导致涎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分子机制之一.Ki-67蛋白在涎腺恶性上皮肿瘤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p53和bcl—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和bcl-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和其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1例前列腺癌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研究显示p53和bcl-2在前列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7%和21.57%.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其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尚与病人的生存期有关.p53和bcl-2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本文提示,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星形细胞肿瘤中的细胞凋亡及其与p53、bcl—2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星形细胞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cl-2的关系.方法对52例星形细胞肿瘤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TUNEL及PCNA、p53、bc1-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PI(增殖指数)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P<0.01);高级别肿瘤和低级别肿瘤间的AI(凋亡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p53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肿瘤(0.01<P<0.05);p53阴性组和p53阳性组的AI(P>0.05)和PI(P>0.05)无显著性差异.低级别肿瘤中bcl-2的表达较高级别组肿瘤高(0.01<P<0.05);bc1-2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I(P>0.05)和PI(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相比,高级别肿瘤中的细胞凋亡受到了抑制;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分析星形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星形细胞肿瘤中bcl-2的过表达对细胞凋亡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癌基因bcl 2 ,c myc和 p5 3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 63例大肠癌和 40例大肠腺瘤的bcl 2 ,c myc和 p5 3表达。 结果 bcl 2 ,c myc和 p5 3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 72 .7% ( 2 4/3 3 )、62 .2 % ( 2 3 /3 7)和 45 .0 % ( 18/4 0 ) ,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则依次为 3 4 .0 % ( 16/4 7)、82 .1% ( 3 2 /3 9)和 84.1% ( 5 3 /63 )。三个癌基因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三个癌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bcl 2基因的异常激活在肿瘤的发展和演变出现较早 ,而c myc和p5 3的表达则较迟 ,且两者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p5 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 3 6例前列腺癌 (Pca) ,2 0例前列腺增生 (BPH )组织和 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 (NP)中bcl 2、p5 3蛋白表达。结果 :①Pca和BPH组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组 (P <0 .0 5 ) ,而Pca组与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PH组和NP组 (P <0 .0 5 ) ,而BPH组与NP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在Pca组中bcl 2蛋白阳性 10例 ,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 4例 ,Ⅲ、Ⅳ级肿瘤组 6例 (P <0 .0 5 ) ;p5 3蛋白阳性 12例 ,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 5例 ,Ⅲ、Ⅳ级肿瘤组 7例 (P <0 .0 5 )。显示bcl 2、p5 3蛋白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③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 ,呈负相关 (P <0 .0 5 )。bcl 2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p5 3、bcl 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黏膜内癌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1例、浸润至肌层47例、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38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p53的阳性率比较,黏膜内癌组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组与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c—erbB~2差别明显,在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时,其表达强度最高(P=0.002〈0.0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对胃癌的浸润均有促进作用(尸值分别为0.036、0.000)。p53和c—erbB-2的不同表达强度中,p5311I、c—erbB-2Ⅰ、c—erbB-2Ⅱ和c—erbB-2Ⅲ对胃癌浸润深度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1、0.01、0.000、0.000)。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可能与胃癌的起源有关;胃癌的浸润主要与癌基因c-erbB-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bcl2和p53蛋白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图象分析仪对60例乳腺癌组织进行bcl2、p53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化及酶联亲和法定量测定。结果(1)bcl2蛋白定量高值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低,患者生存期长,生存率高(P<0.05)。(2)p53蛋白表达及定量高值组,组织学分级高,患者生存期短、生存率低(P<0.05)。(3)bcl与p53呈负相关(P<0.05)。(4)bcl2与雌孕激素受体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结论定量检测bcl2和p53蛋白对评估乳腺癌分化程度及判断预后具一定价值。bcl2与p5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不同生物学作用。bcl2对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癌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164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结果ER、PR的表达与腋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但与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癌基因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R、PR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抗凋亡基因生存素和bcl 2及促凋亡基因Fas和b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RT PCR法分析生存素在 6 8例初治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bcl 2和bax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和bcl 2 /bax比值。研究结果显示 :① 6 8例初治AML病人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 70 .6 % (48/ 6 8) ,明显高于对照 (30 % ,6 / 2 0 ) (P <0 .0 0 5 ) ;②治疗前 ,AML病人骨髓细胞表达Fas和bcl 2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0 1) ,但bax表达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生存素阳性AML病人表达Fas明显低于生存素阴性AML病人 (P <0 .0 1) ,bcl 2明显高于生存素阴性AML病人 (P <0 .0 0 1) ,bax表达无差异 (P >0 .0 1) ;④生存素阳性AML病人的CR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31/ 4 8,6 4 .6 %vs 18/ 2 0 ,90 % ,P <0 .0 5 ) ;⑤生存素阳性AML病人CR组Fas和bcl 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bax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而生存素阳性的NR组Fa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0 1) ,bcl 2则上升 (P <0 .0 0 1) ,bax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bcl 2 /bax比值NR组明显高于CR组 (P <0 .0 0 1)。结论 :①初治AML病人 70 .6 %表达生存素 ,生存素阳性者CR低 ;②生存素阳性AML病人Fas低于生存素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