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胺酮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临床,我院自1990年4月至11月,对60例氯胺酮麻醉的小儿应用SpO_2监测仪(Ohmeda 3700)进行监测。根据患儿合作情况,采用两种给药方法:Ⅰ组,52例,4~10岁能合作患儿,入手术室后行静脉穿刺,经莫菲氏滴管滴入阿托品0.02mg·kg~(-1)、安定0.2mg·kg~(-1)、手术开始时静脉缓慢注射氯胺酮1mg·kg~(-1),0.08%氯胺酮持续静脉点滴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 停药。Ⅱ组:8例,8个月~8岁不合作的婴幼儿,入室后先肌注阿托品0.02mg·kg~(-1)、氯胺酮5mg·kg~(-1)、入睡后再行静脉穿刺,注入安定0.2mg,kg~(-1)后,静脉滴  相似文献   

2.
本院对小儿先天性唇裂采用气管内麻醉加双侧眶下神经阻滞行唇裂修补术共152例,小结如下。 本组152例,男98例,女54例,年龄4个月~6岁,手术时间40~150min,术前检查无心肺疾病。麻醉前1/2h肌注安定0.2mg·kg~(-1)、阿托品0.015mg·kg~(-1)。入室后肌注氯胺酮5mg·kg~(-1),入睡后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3mg·kg~(-1)、>15kg的患儿静脉追加氯胺酮2mg·kg~(-1)。琥珀胆碱用量婴儿2mg·kg~(-1)、小儿1mg·kg~(-1)静注。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并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0.8%利多卡因+0.1%地卡因混合液,每侧2.0ml),术中麻醉维持用1%普鲁卡因+0.1%琥珀胆碱复合液静脉滴注。婴儿14滴/min(32mg·kg~(-1)/h)、小儿20滴/min(50mg·kg~(-1)/h),均采用循环紧闭式控制呼吸,全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5~30min,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平均术毕15min左右。全组病例常规测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先用咪唑安定0.2mg·kg~(-1)肌肉注射,再复合氯胺酮1~2mg·kg~(-1)静脉注射施术42例,并设同期及前期单用氯胺酮5~8mg·kg~(-1)肌肉注射或单用表面麻醉40例作对照组,在满意率、并发症方面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0.47%(38/42),并发症发生率16.67%(7/42)。对照组满意率52.5%(21/40),并发症发生率47.5%(19/40)。结论:咪唑安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平稳,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应激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清醒期安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量泵恒注KVS应用于婴儿唇裂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唇裂修补术时间短,但误吸是最大的危险,为此我们采用以微量泵恒注KVS复合液(氯胺酮-安定-东莨菪碱)的亚麻醉方法于婴儿唇裂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12例先天性唇裂的病婴(3月~1岁),应用微量泵静脉恒注KVS复合液(氯胺酮3~3.6mg·kg~(-1)、安定0.1mg·kg~(-1)、东莨菪碱0.01mg·kg~(-1),用含4%葡萄糖、0.36%氯化钠的溶液稀释至10ml)作为“恒注组”。另设同龄12例作为“分注组”作为对照,分注组静注氯胺酮2mg·kg~(-1)/次。  相似文献   

6.
<正> 高危老年病人由于在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心肺及血管调节功能和机体应激能力均明显下降,对药物代谢功能也减退。尤其开胸后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扰乱,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将明显增加。我院自1996年6月起,对65岁以上老年开胸病人采用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ASAⅡ~Ⅲ级老年剖胸手术100例,随机平分为联合组(A组)和对照组(B组)。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并记录病人SBP、DBP、MAP、HR、SPO_2及ECG的变化。A组先经T_(4~5)或T_(5~6)间隙硬膜外麻醉置管,并注入0.25%布比卡因10~15ml,待麻醉平面出现后开始诱导,采用氟哌啶0.05~0.1mg·kg~(-1),芬太尼2μg·kg~(-1),2.5%硫贲妥钠4~5mg·kg~(-1)或异丙酚2~2.5mg·kg~(-1),维库溴胺0.1mg·kg~(-1),或司可林1~2mg·kg~(-1),依次静注气管插管,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小儿整形外科手术中寻找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最佳搭配方案。方法 选择 36例外耳再造术患儿 ,随机分为四组 ,各组均用异丙酚和氯胺酮不同搭配比例维持麻醉。观察各组病人的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麻醉恢复情况 ,同时记录异丙酚与氯胺酮的平均用量。结果 与第二、三、四组相比 ,第一组的异丙酚与氯胺酮用量多、麻醉恢复拔管时间较长、同时麻醉后出现头晕、复视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P <0 0 5 )。第二、三组异丙酚用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氯胺酮用量则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第三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P <0 0 5 )。结论 在小儿整形外科手术中选用适当搭配比例的异丙酚与氯胺酮 (手术前期用异丙酚 6mg·kg-1·h-1、氯胺酮 1 2mg·kg-1·h-1麻醉维持 ;手术中后期用异丙酚 6mg·kg-1·h-1、氯胺酮 0 8mg·kg-1·h-1维持 ;手术后期用异丙酚 6mg·kg-1·h-1维持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步减少异丙酚的输注速率 )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理想而且经济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8.
禁食不一定减少胃液容量,麻醉诱导时仍有误吸的可能,因为禁食后不少病人的胃液仍可超过0.4ml·kg,pH 低于2.5,尤其是儿童这种情况甚至高达80%。作者选择门诊手术患儿88例,平均5.6岁(1~14岁),均无胃肠功能紊乱,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麻醉前2—3 h 均口服酚红(PSP)1 ml,不用其他术前药。A 组(21例)和 B 组(18例)给无渣不加糖的桔子汁5 ml·kg~(-1)(总量不超过150ml),A 组另加葡萄糖液0.2ml·kg~(-1)B 组另给呋喃硝胺(Ranitidine)2 mg·kg~(-1)加葡萄糖液0.2ml·kg~(-1)。C 组(19例)仅饮葡萄糖液0.2ml·kg~(-1);D 组(15例)仅用呋喃硝胺2mg·kg~(-1)加葡萄糖液0.2ml·kg~(-1)。麻醉后5 min 下胃管,抽尽胃内容,记录容量并测定 pH 和 PSP 含量。结果:各组吸出的平均胃液容量分别为:A 组(13例)0.34ml·kg(0—1.0ml·kg),B 组(18例)0.17ml·kg(0—0.7ml·kg),C 组(19例)0.25ml·kg(0—1.1ml·kg),D 组(15例)0.16ml·kg(0~0.6ml·kg)。平均 PH 值分别为 A 组(12例)1.83(0.9~3.6),B 组(15例)  相似文献   

9.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或口服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可能性。方法  80例 1~ 8岁、ASAⅠ~Ⅱ级的患儿随机等分成四组 :A组 ,肌注氯胺酮 6mg/kg ;B组 ,肌注氯胺酮 4mg/kg +口服咪唑安定 0 2mg/kg ;C组 ,口服氯胺酮 5mg/kg +咪唑安定 0 5mg/kg ;D组 ,口服咪唑安定0 7mg/kg。观察各组麻醉诱导效果、循环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1)B组与A组相比 ,起效更快 ,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P <0 0 5 ) ,而麻醉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C组与A组相比 ,小儿更为合作 (P <0 0 1) ,HR增加不明显 (P >0 0 5 ) ,但起效更慢 (P <0 0 5 ) ,镇静程度不如后者 (P <0 0 5 ) ,但 80 %的患儿尚能与父母分离。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用于小儿麻醉诱导要优于单纯肌注氯胺酮 ,而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咪唑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药为咪唑安定0.2mg·kg~(-1)、硫贲妥钠(3~5)mg·kg~(-1)、司可林1.5mg·kg~(-1),维持用药为2%普鲁卡因内加芬太尼0.4mg,咪唑安定20mg;Ⅱ组诱导药氟芬合剂2~4ml、硫贲妥钠(3~5)mg·kg~(-1),司可林1.5mg·kg~(-1),维持药为2%普鲁卡因内加芬太尼0.4mg、安定20mg。另两组各选10例行腰穿置管,连续观察脑脊液压力。结果 Ⅰ组CSFP下降显著(P<0.01);Ⅰ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Ⅱ组,但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芬太尼、咪唑安定和普鲁卡因复合麻醉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和血压,是脑神经外科手术良好的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1.
在L_5~S_1硬膜外注含1:200000肾上腺素的盐酸利多卡因,阻滞起效时间较慢,甚至约有46%病人的麻醉不全。为观察用碳酸盐化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选择45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做足踝整形手术的病人,麻醉前30min肌注哌替啶1mg·kg~(-1)和异丙嗪0.3~0.4mg·kg~(-1)。在L_(2~3)(或L_(3~4))间隙按阻力消失法实施硬膜外穿刺留置导管,然后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n=15)注0.9%氯化钠2ml加2%利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引起恶梦等不愉快的急性副反应,在小儿较成人少,因而成为小儿麻醉的常用药物。虽然以前报道氯胺酮无呼吸抑制作用,这点现已为动物实验所否定。近年来在成人的观察证实,氯胺酮减小其对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但是,尽管已有几篇静脉注射氯胺酮后,在小儿引起呼吸骤停或低氧血症的报道,关于该药对小儿通气控制的影响仍无报告。本文即报道在小儿静脉注射后持续滴注氯胺酮对其通气控制的影响。作者在9例年龄6~10岁、体重20~48kg 的小儿,按2mg·kg~(-1)静脉注射。后40ug·kg~(-1)·min~(-1)连续输注氯胺酮。观察该药对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影响。作者发现,该药对静息呼吸频率(f),潮气量(V_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或每分钟通气量(VE)无影响。静脉注射氯胺酮5分  相似文献   

13.
可乐定(氯压定,clonidine)是α_2-受体激动药,常给小儿作术前用药。作者为了观察小儿纠正斜视手术术前口服可乐定对术后呕吐的影响,特选择140例(ASAⅠ级)3~12岁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成用安慰剂的对照Ⅰ组、安定(0.4mg·kg~(-1))Ⅱ组、可乐定(2μg·kg~(-1))Ⅲ组和可乐定(4μg·kg~(-1))Ⅳ组,每组35例。麻醉前平均100min(93~112min)按分组给药并口服阿托品0.03mg·kg~(-1)。患儿于午夜后禁食,术前三小时可饮全流10ml·kg~(-1)。均吸氟烷-氧化亚氮-氧,静注维库溴铵0.1mg·kg~(-1)后插气管导管,吸氟烧-N_2O-O_2维持麻醉,必要时间歇注维库溴铵0.02mg·kg~(-1)。拔气管导管前用新斯的明(0.05mg·kg~(-1))和阿托品(0.02mg·  相似文献   

14.
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静脉合用咪唑安定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但其并发症亦屡见不鲜。本文采用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法与之对照 ,以探讨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 10岁的小儿上肢手术 60例 ,分成A、B两组 ,每组 3 0例。A组为氯胺酮加臂丛阻滞组 ,B组为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组。麻醉方法 术前 3 0分钟患儿均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 0 0 2mg/kg。 ( 1)两组均于入手术室后臂肌注射氯胺酮 4~ 6mg/kg ,待入睡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 2 )A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 ,估计…  相似文献   

15.
全静脉麻醉,可以避免应用对病人,麻醉医生和手术室其他工作人员有害的吸入麻醉剂,近几年颇引人注目。双异丙酚和阿芬太尼为新的短效催眠剂和麻醉剂,在治疗范围内无蓄积作用。故适于持续静脉输注。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持续输注三种不同剂量的双异丙酚和恒速输注阿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30例ASAⅠ—Ⅱ级病人,年龄15—72岁,体重15—90kg,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0人。术前1—1.5小时口服安定10mg,进入手术室后。A组病人快速静注双异丙酚2mg·kg~(-1),然后恒速输注阿芬太尼10gg·kg~(-1)·min~(-1),单次静注万可松0.1mg·kg~(-1)作肌肉松弛剂。气管插管后,持续输注双异丙酚2mg·kg~(-1)·hr~(-1)维持麻醉阿芬太尼在给药后10分钟减至1μg·kg~(-1)。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选择急症剖宫产162例产妇随机分三组.A组(n=49),每6h口服雷尼替丁(呋喃硝胺)150mg;B组(n=53),每12h口服安胃哌唑(Omeprazole)40mg.A、B两组均于诱导前15min口服0.3M枸橼酸钠30ml.C组(n=60).用药同B组,但不服枸橼酸钠.病人住院后即禁饮食.全部产妇均先吸氧3min,静注硫喷妥钠4mg·kg~(-1),琥珀胆碱1.5mg·kg~(-1),气管插管后吸50%N_2O-O_2-1%安氟醚维持麻醉,静注阿屈可林0.5mg·kg~(-1)控制呼吸,保持潮气末CO_2分压4.0~4.5kpa.取出胎儿后注催产素10单位和吗啡0.2mg·kg~(-1),N_2O增至70%,安氟醚降至0.5%.缝皮时停麻醉.注阿托品1.2mg,新斯的明2.5mg逆转残余神经肌肉阻滞.气管插管后径口置入胃管30cm,反复抽吸胃液.用Corning240`型酸度计测量pH并与pH试纸比较,同时记录抽出量.三组产妇年龄,身高和体重相仿,禁食时间A组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下腹部及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将其分为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全麻组(B组),各40例。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麻醉效果完善。大部分无需追加麻醉药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氯胺酮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气道管理方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复方氯胺酮口服液用于小儿术前的药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小儿术前服用不同剂量复方氯胺酮口服液进行药效学观察.选出最佳小儿术前用药。方法 选ASA Ⅰ~Ⅱ级择期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75例,体重10~30 kg.随机分5组:C组:空白对照组,不用镇静药,阿托品(AT)0.015 mg·kg-1术前30 min肌注;DA组(安定+AT):传统对照组,安定0.2mg·kg-1+AT 0.015mg·kg-1术前30min肌注;K3MA组(氯胺酮3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 mg·kg-1)、K5MA组(氯胺酮5 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mg·kg-1)、k8MA组(氯胺酮8 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 mg·kg-1)术前30 min 0.25 ml·kg-1口服,评估用术前药后对患儿镇静、情绪状态、与父母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的影响及术后神经行为的变化。结果 (1)KMA三组口服10~50 min显效,k8MA最快,K3MA最慢,k5MA位于两者之间;(2)KMA三组镇静、镇痛及术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KMA三组间又有明显差异,K3MA明显劣于k5MA、K8MA(P<0.05)。K8MA的镇静效果虽好,但部分患儿服药后出现复视、头痛和明显的精神兴奋症状。结论 K5MA镇静、止痛效果与K8MA相近,其副作用低于K8MA,因此,K5MA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颌面手术病人注用米库氯铵经鼻气管插管并与3种不同剂量琥珀胆碱作比较,特选择80例(ASAⅠ~Ⅱ级)病人,男60例,女20例,术前检查排除插管困难或气道异常者。全部病人术前1h均服1~2mg氯羟西泮,静注硫喷妥钠5mg·kg~(-1)和阿芬太尼15μg·kg~(-1)后,按随机双盲法分注琥珀胆碱1mg·kg~(-1)、0.5mg·kg~(-1)或0.25mg·kg~(-1)为A组、B组和C组3组,以及米库氯铵0.15mg·kg~(-1)为M组,每组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应用于3-8岁患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80例3-8岁进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组(A组,n=40)和氯胺酮复合泊酚辅助臂丛(肌间沟)麻醉组(B组,n=40),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麻醉前及B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5);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B组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