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急症。方法回顾历代医家治疗急症的著作、案例及现代各地的经验。结果历代中医对急症的治疗和研究,大大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术,有效的指导着对急症的诊疗工作。但由于西医传入中国加之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医学术逐渐受到歧视,于是就形成“慢性病看中医,急性病看西医”的观念,致使中医急救发展缓慢。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结论望巾医界有志之士,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勇于探索防治急症的治疗规律,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与西医有着迥异的哲学思维。本文从中、西医的历史内涵、思维方法、理论指导及哲学体系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与西医本质不同,思维迥异。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中医重在整体,西医重在还原。现今医学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其道路是一个西医同化中医的过程,不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要发展,应首先考虑传统化,即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环境具体灵活地结合“现代化”。中医、西医如果可以分别独立发展,各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谈中西医结合,即精通中医者与精通西医者一起协作,或许更利于中医的发展,彰显中医的优势,其远期医学环境亦会优于现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
《周易》对中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整体来看,是《周易》的有机自然观孕育了中医模式,形成了中医不同于西医的特色。 西医思想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经过近代原子论的复兴和科学革命、医学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实物中心论”,强调粒子观念、结构观念、加和观念。中医思想源于古代中国的《周易》思想,经过后来对道家理论和元气学说的吸收和发挥,形成一种“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有人闹得沸沸扬扬地要取消中医,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按照科学的定义,中医不能进行可重复实验的检验。众所周知,科学的定义由西方产生,是受西方文化背景影响的,西医也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下发展和进化的。那么,产生于原土中国文化的中医,“科学”能证实吗?它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证实吗?本文想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1西医与中医诊治疾病的比较西医是以还原论的方法分析整体为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而寻找疾病的终结病因和病位的医学。如感冒,当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时,西医可能会考虑到呼吸道感染,第一步先进…  相似文献   

5.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古代的科学,而西医是现代科学。从古代到今天,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医、西医可谓是殊途同归,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中西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医学形态。去年出版的《当中医遇上西医》,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常常被人从西医本位的观点简化,不少西医相信中医学最终只能汇归西方医学,从而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要完全交融,中医学首先必须自我解构。香港一位肾科专家陈文岩对此有言简意赅的论断。他慨然道:‘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中西?’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更准确地说,应是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真理却又互相矛盾的医学。’人类的医疗文化尽管可以多元,科学真理却只能有一个。”“西医认为,所谓中西医学相通的问题,根本上只是‘中医科学化’的老问题。中医是否科学?如果不是,它能否科学化?如果它算是一种朴素的‘前科学’,它能否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研究50年,证明了中医的确是一个"伟大宝库",揭示出中西医之间"不可通约",彰显了中医的"大发明"。中医的发明主要在于认识和驾驭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深层复杂机制和规律,西医对此没有研究和认识,因而与西医不可通约。凡与西医不可通处,正是中医的发明所在,从这里进行开发和突破,是中医自主创新的战略方向。从中医的"发明点"进行创新研究,不可"以西解中",必须如实地按其复杂性的本来面貌,运用现代科学关于世界复杂性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来破解。中医的发明远在西医视野之外,从发明点进行的创新必然异于和超于西医,其成果将把整个医学提升到驾驭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科学水平,这将是医学的一场新的划时代转变或革命,将对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学派,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移植,更重要的取决于自身的独立发展。长期以来关于中医发展的观点是“中西医结合”及西医学习。研究中医。在“中西医结合”和西医学习研究中医的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8.
突如其来的“SARS”进一步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及其生命力,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西医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思维方法上的结合有其一定的互补性。西医以实验医学为基础,着眼于组织形态学或物质基础的改变,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求阻断之,“唯物”是其学术发展的核心;中医是针对每个患病的个体,通过对患病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的综合分析,谋求机体功能的调整与回复,动态、“辨证”地对待每个患病的人是其科学特征。从理论上讲,两者具有较好的互补性,也是思维方式结合的基础。“唯物”与“辨证”的结合与统一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科学问题。重要的问题是提高临床疗效,这是本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同时要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加强中西医病证结合的规律研究,为学科发展奠定科学基础;坚持”唯物”,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积极开展临床难治性及常见肝脏疾病的研究与探索以显示学科优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将传统中医药科学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西医学)武装起来,而成为现代中医(药)科学,首先创建时空医学。时空医学是形态结构医学(西医)与藏象结构医学(中医)的高度统一.是构建两者联结的桥梁。经40多年的研究和创新,开创了一条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化的正确道路。不是现代科学理论融化与统帅中医,而是中医药科学融合统领了现代科学,作为中医药学的外因,由此引发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因而称谓“现代中医(药)科学”。现代中医药学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集中了中医西医两个优势于一身,同时又有新的提高和创新.因此现代中医药学是独立的、完整的、超前的整体性科学。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及医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医从业人员和学者在研究内容及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医的影响。他们受到现代工业社会专业分工的影响,主张中医应仿照西医的模式进行分科。近代西医影响下的中医发展,强调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同时吸取西医的长处,力求中西医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在日、美、德、法等国都出现了“中医热”。日本全国医师会会长武见太郎曾多次指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医、中药的世纪”。WHO也提倡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医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本身不分中西。中西医学都是研究人类疾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它们研究的对象、任务相同,但因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哲学思想、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和短处。西医看不了的病找中医,中医看不了的病找西医,有时双管齐下。这就是客观事实,也是我国医学得天独厚之所在(中西医取长补短)。医学发展到今天,中西医学在辨证唯物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现代化是指通过系统的医学道路,摆脱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在科学的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研究。中医药现代化并不是指中医西医化,也不是指纯粹搬用西医先进的医学理论,而是要保持中医药固有的传统而又良好的特色,同时借鉴、汲取西医中先进的科学理论。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医药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反伪科学”活动逐渐走向了反面,成了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理性行为,得出了种种违背科学规律的结论。“中医巫术论”就是其“成果”之一。“中医巫术论”的核心思想是:西医才是标准的医学科学,才可以叫做“现代医学”,中医药学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伪科学”和“巫术”,中药治疗疾病依靠的是心理暗示。发展到极端,个别人又搞起了所谓的取消中医签名活动,要求“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让西医药成为官方唯一承认的医学”。“中医巫术论”和要求取消中医药的行为,被偏见迷住了双眼,不懂医学的历史,无视科学的规律,违背时代的潮流,损害人类的福祉,必须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4.
对学术界存在的“中医再现率低的观点进行了剖析。认为形成这一观点的学术原因,是混淆了中医和西医两大医学理论体系的界限,没有把西医关于“病”的概念与中医“证”的概念区别开来。同时指出认为中再医现率低,中医理论不能指导临床实践的观点,违背了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实践,不值一驳。  相似文献   

15.
一、“辨证论治”概论1.“证”的概念“辨证论治”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最高准则。中医典籍中关于“证”的概念从未有过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近人关于“证”的涵义理解也极不一致。认为“证”即西医的“症候群”;“证”即“症状”;“证”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家学派的学术争鸣,曾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认识逐步提高,特别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对祖国医学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一定影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论述不断产生,祖国医学得到很大的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中医争鸣的几个问题,即辩证论治问题;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论治问题;中医辨病然后再辨证论治问题。现将其产生历史源流和理论特点作粗浅说明,以供研究参考,错误之处,请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7.
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祖国医学中“医学目的、预防学思想、健康标准”等方面都涉及亚健康不同层次的内容。“从继承病因学说精华,发展形神统一观念;继承辨证论治模式,发展专病微观辨证;继承传统四诊方法,提高诊断科技含量;继承传统医学成果,促进临床疗效飞跃”等角度思考亚健康的有关问题,在保持中医学术特色、弘扬中医学术的优势、寻找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征文通知     
在“科学崇拜”的公共语境中,科学就是绝对真理,是惟一正确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中医在临床上有用、有效,但当其研究的思路、方法、说理的语码与现代科学有异,它的“效用”就被认为大有水份,科学共同体就拒绝承认。应该学习、借鉴现代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技术与方法,但不可丢掉自我的学术之根。我们应大胆地为中医辩护。  相似文献   

19.
承淡安与朱琏是我国近现代为针灸事业发展不懈努力的两位医家代表,承淡安祖传中医世家,其父又是传统的针灸医生,同时受无锡江南一带中医前辈的学术影响较多,促使其学术根底有着深厚的传统中医学基础,在经络认识上能够回归古论。朱琏初为西医妇科医生,接受过系统的西医教育,以西医学为基础,先入为主,用西医神经理论解释经络。但纵观之,两位医家学术思想大同小异,均以西医解剖、神经、生物等理论描述腧穴及针刺效应机制,均提倡针灸科学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当时的针灸理论研究朝着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为整个针灸学科的发展指引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西医结合在争论和困惑中发展 ,在发展中延续着困惑与争论。笔者就中西医结合的点滴理解和思考与同行作一探讨。1 宽容理解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石上世纪初 ,西医学传入中国并得到迅猛发展。由于各自对医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两种医学、两种文化间产生激烈的碰撞、矛盾和斗争。一些保守的“国粹派”不懂得中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不懂得西医学的科学性、先进性 ,固步自封 ,学术僵化 ,狂妄自大 ,容不得任何人的批评和质疑 ,一味对西医排斥和拒绝。而一些西医学者以西医的解剖、生理来对应中医的五脏六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