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与认知状况。方法对承德市1 090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答卷1 070份,41.68%的人不知道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60.00%的人不知道乙型肝炎疫苗需加强免疫注射,91.87%的人认为不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复种知识不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家属、血站血库及化验室人员、血液科经常输血的患者乙型肝炎疫苗愿意复种率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愿意复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加强免疫注射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不断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加强免疫注射的自觉性,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160名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160名23-48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学老师,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3项指标均为阴性。按0、1、6个月程序,每剂10μg/1.0ml接种YDV。结果第1针免疫注射后的第12、24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3、75%、67、50%。女性抗-HBs阳转率均高于男性(P〈0.05)。小于35岁组的抗-HBs阳转率均高于35岁以上组(P〈0.05)。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本组观察对象均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HBV血清学标记均阴性的193名医学生分别肌肉注射25,5,10μg乙肝疫苗,按0,1,6月方案接种,并随访观察1年.注射3次乙肝疫苗后,3个剂量组的抗-HBs应答率均在90%以上,在首次注射后1,4,7,12月时,无论是抗-HBs应答率或抗-HBs S/N均值在3个剂量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本观察近期结果提示,在医学生中接种2.5μg剂量疫苗代替常规的10μg疫苗,可以节省资金,扩大接种人数,缓和乙肝疫苗供应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4.
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百白破疫苗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但接种后全身和局部反应较其它疫苗为著。近年,我们对部分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儿童237例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婴儿出生满3个月,接受百白破基础免疫三次的婴幼儿及出生满18~24月龄,接受百白破加强免疫的幼儿各次均观察60名;按计免门诊常规方法进行百白破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注射,四针次,注射剂量均为0.5ml。被观察对象每人一张调查表,由医务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及两种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两个县的两组8月~3岁的健康婴幼儿共1864名接种不同疫苗,观察接种前和接种后6h、24h、48h、72h腋下温度、注射部位红肿直径和全身皮疹发生情况,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进行不良反应分级.结果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达125人,其次为全身皮疹17人,注射部位红肿7人,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所有接种反应均为一过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基础免疫4.69%,加强免疫5.72%),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基础免疫7.10%,加强免疫10.40%),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群乙型肝炎抗-HBs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对人群的保护情况。方法对某企业职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查,对全阴性的1020名职工全程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分别于接种后1个月、1.5年和3年采指尖血查乙型肝炎抗-HBs抗体水平。结果1020名职工接种疫苗后1个月抗-HBs保护率为79.5%、1.5年后为71.2%、3年后为60.2%。结论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起到有效免疫,但是仍有部分无应答,且接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免疫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母乳哺育可能是母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给婴儿的途径。医生劝告HBV阳性的母亲不用母乳喂养。但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医生研究了85名婴儿接受被动主动免疫后的预防效果,其中84名婴儿的母亲无肝炎症状,但产前常规筛别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婴儿生后8小时内即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在第2及第4个月时各注射疫苗一次。首次注射9个月后,给予强化性疫苗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8.
20 0 1- 0 4- 2 6 ,为 1例乙肝 6项检验正常的成年人接种了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2 0 0 10 40 10 2 ,2℃~ 8℃储存 ) ,出现疱疹 ,现报告如下。某女 ,32岁。按常规操作该疫苗经充分摇匀在左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肝疫苗 1.5ml含表面抗原 (HBsAg15 μg)。按照免疫程序操作常规同上 ,注射第 2针乙肝疫苗 1.0ml含表面抗原 (HBsAg10 μg)。 1周后接种部位及周围皮肤出现灼痛 ,伴轻度发热 ,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经 1~ 3d后 ,皮肤陆续出现红斑 ,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 %硼酸溶液湿敷对儿童接种疫苗后引起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的疗效.方法:观察组160例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采用3 %的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对照组160例接种疫苗后出现接种部位红肿,常规消肿治疗.结果:消肿时间观察组2 d,对照组5 d,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 %硼酸溶液湿敷对治疗接种疫苗后引起注射部位的红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谢娜 《肝博士》2007,(6):34-36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的注射方式:基础免疫为打3次每次一针,以后假如再打加强针则一针就可。重点应用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这种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5年入学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检测呈阴性的270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5u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乙肝五项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ug和20u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查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性率为87.69%,2年后为8400%,3年后为75.00%,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ug和20u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是96%和97.87%,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幼儿和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职业献血员等).接种程序为全程接种3针,按照0、1、6月间隔程序,即第1针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要求于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3.
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效果长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 ,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应用RPHA法从 15 0 0名孕妇中筛查出 82名HBsAg≥ 1∶64的滴度阳性携带者的新生儿 ,按随机、双盲、设安慰剂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 (人数比例为 3 :1)。疫苗组在新生儿出生 2 4小时内注射第 1针 ,1月、6月龄分别注射第 2针、3针乙肝疫苗 ,对照组按同样程序注射安慰剂。结果 :在第 13年时疫苗组抗 -HBs阳性率仍高达 5 9.3 2 % (3 5 /5 9) ;对照组 13年中有 2 3 .5 3 % (4 /17)受到自然感染后变为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阳性 ,疫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疫苗组的HBsAb阳性者中 ,HBsAbGMT峰值也在第 12个月 ,S/N值为68.84,到 13年时已下降到 17.82 ,相当于高峰的 1/4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出生时疫苗组与对照组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外 ,疫苗组HBsAg阳性率一直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第 13年时疫苗组和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6.77%、47.0 6%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13年时 ,大部分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发生HBsAg阳转者多发生于当初免疫失败和HBsAb滴度较低者中 ,对这一部分高危人群在适当时间应筛查HBsAb ,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国产乙型肝炎 (乙肝 )基因工程疫苗阻断母婴传播 3年免疫水平变化规律 ,为何时需要加强免疫提供依据。对 83名HBsAg和HBeAg均阳性产妇所分娩的婴儿 ,按 0、1、6月程序 ,5 μg/次接种国产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于免疫后 3、9、12、2 4和 3 6个月采血 ,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用美国Abbott(RIA)试剂检测婴儿HBsAg ,抗HBs阳转率及抗HBs水平 (GMT)的变化。结果 :免疫后 3~ 3 6个月婴儿的HBsAg阳性率为 7.2 3 %。抗HBs阳转率 3、9、12、2 4和 3 6个月分别为 78.6%、92 .0 %、88.2 %、85 .7%和 76.9%。抗HBs水平 (GMT) 3、9、12、2 4和 3 6个月分别为 5 2 .1MIU/ml、10 0 .3MIU /ml、87.7MIU/ml、5 7.6MIU /ml和 5 0 .0MIU /ml。呈冲高—下降—稳定的趋势。认为国产乙肝基因工程疫苗3剂免疫后 3年内不需要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及持久性,探讨加强免疫接种的适时性。方法1998年至2004年对在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属的4个铁路服务单位进行抽血检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对符合接种条件者全部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隔3年进行复查和加强免疫,动态观察成人免疫人群HB—sAb阳性人数和率的变化及乙肝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对符合条件的2680名职工进行7年的动态观察,随着乙肝疫苗接种次数增加,人群HBsAb人数和率的增加,而接受免疫接种观察人群中无1人患乙型肝炎。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疲苗并定期加强免疫.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硬结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3个月龄以上足月健康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观察和指导。结果接种疫苗儿童中无1例发生无菌性脓肿。有10例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后出现硬结反应,经局部热敷后硬结消失,注射部位恢复正常。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前严格掌握禁忌证,使用时将疫苗液充分摇匀,接种后告诉家长出现硬结反应的处理对策,可减少接种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姚宏来  王刚 《吉林医学》2011,(30):6338-6338
目的: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免疫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就诊且其家属在该院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将这些患者家属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5例。A组患者每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量为10μg;B组患者每次接种量为20μg。两组患者均在0个月、1个月、6个月分三针进行接种,在全部接种完成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抗-HBs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抗-HBs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与B组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其免疫效果十分良好,且安全可靠,每次接种20μg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为预防HBV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 ,但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抗 -HBs阳转率只能达到 90 %左右 ,并且在 7个月以后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水平。为寻找更为理想的方法 ,更好地保护母婴免受HBV感染 ,我们对碾子山区华安厂妇女孕前及孕期接种乙肝疫苗的作用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1998年~ 2 0 0 0年陆续给碾子山区华安厂70名青年女工接种乙肝疫苗 ,一组在婚前接种疫苗 ,另一组在孕期妊娠 3个月以后接种疫苗。1.2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法 接种对象在种苗前检验HBV感染指标均为阴性 ,疫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6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免疫成功率和效果。方法选择我县200名16岁以上已进行乙肝疫苗免疫且没有抗体产生的人群,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6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220支,批号20100732-1,一针接种后1个月采血,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接种人群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接种一针后1个月,阳转率达98%,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0.88 mIU/mL。结论6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成功率高,可用于成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大规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来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的6-18岁中小学生1829名,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观测大规模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结果 对HBsAg、抗-HBs和抗-HBc全阴性者,接种疫苗1年后,抗-HBs阳性率为70.55%,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56%和1.96%;该人群接种前HBVM阳性率为63.31%,接种后为85.51%,抗-HBs阳性率显著增高,且以6-12岁低年龄组人群更明显,而HBsAg和抗-HBc阳性率在接种后1年无明显变化。结论 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乙型肝炎高保护性、低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